【课件】《我与地坛(节选)》课件39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课件】《我与地坛(节选)》课件39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课件】《我与地坛(节选)》课件39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课件】《我与地坛(节选)》课件39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课件】《我与地坛(节选)》课件39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与地坛

史铁生作者介绍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18岁去延安插队。21岁生日那天,因腿疾住进医院,从此他再没站起来。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国作协会员,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作品以关注人生的独特主题和风格引人注目。主要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合欢树》、《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夏日的玫瑰》、《我与地坛》、《命若琴弦》等。第一部分整体感知1、作者是怎样巧妙地将“我”与“地坛”联系起来的?2、"我"进入地坛时的精神状态如何?3、当时作者在地坛里思考着什么问题?结果如何?1、作者是怎样巧妙地将“我”与“地坛”联系起来的?

一是“我家离地坛很近”,而且搬家是“越搬离它越近”;二是园子荒芜冷落,而“我”也因残废而被生活抛弃,同病相怜,两者都历尽沧桑。2、"我"进入地坛时的精神状态如何?颓废、迷惘

3、当时作者在地坛里思考着什么问题?结果如何?问题:他在想人为什么要出生,现在是否应该马上去死以及如何活着的问题。结果:人的出生是上帝交给人的一个事实,不受人的控制,而且只要出生就必定会死亡,不必着急。从此,他摆脱了自杀的念头,走出了死亡的阴影。问题探讨1找出文中几处景物描写并说说它们的特点及对作者的影响。四百多年里,……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特点:看似沉寂、荒凉、萧瑟、幽深,实际包含了醇厚、沉静、超然博大的沧桑感和生命感。影响:地坛在等待"我"来临的四百多年里除去了身上所有人工的雕琢,磨灭了身上的浮华与光芒,让生命显露出本真的模样,以便让"我"看到人生的真相。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特点:静谧、安详

影响:在“我”入园的时候,让“我”看见那亘古不变的夕阳,让我在满园沉静中看到时间、认识自己。

“蜂儿如一朵小雾……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片刻不息。”

特点:荒芜但并不衰败,充满喧嚣、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

影响: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我"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当然,人也不例外。

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特点:充满生活气息影响:地坛在不断地变化中显现出永恒的一面,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永恒。尽管十五年来地坛不断地被不懂其价值的人雕琢、破坏,但生命自身的力量在每一个细微处渗透出来,直达人内心的深处,深深地打动"我";最博大与最纤细,最沉静与最轻盈,最古老与最年轻,都在地毯上留下了只属于自己的身影;地坛上不断上演着季节的离去与来临;所有这一切都鉴证了生命本身的律动的真实。问题探讨2作者说“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地坛离我家很近:以"我家"为中心,向外辐射,延及地坛。

我家离地坛很近:以"地坛"为中心,向外辐射,延及我家。

二者的变化实质上表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前二十年,他的生命按常态进行,自然是以家为中心。二十岁时突至的残疾使他人生道路急转直下,他为了排解内心的苦闷与困惑,来到地坛,又在地坛的启示下完成了他对生命的新认识,树立起自己的生命观、世界观,从而获得了全新的生命。此时,地坛已经成为他精神的家园,灵魂栖息的所在。品析语言

1、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品析:作者在其他文章中也多次提到地坛,突出了地坛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品析语言

2、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品析:在作者心目中,古园和他是息息相通的,古园能够感受到他的痛苦,理解他的情感,并给他以生命的启示。可以说,自他残疾以后再来到这里,古园就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品析语言

3、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品析:这时候“我”忽的残疾了变得失魂落魄,需要一个精神栖息地,而地坛经历了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变得荒芜冷落,正是作者的首选。品析语言

4、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品析:我被社会抛弃,需要从苦闷、彷徨、失望乃至绝望的现实世界去一个能让“我”一天到晚消磨时光的地方。写别人上班是为了对比和衬托。品析语言5、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品析: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人应该乐观面对,而对当时还没有走出残疾的阴影的作者来讲,死亡的来临无疑也是痛苦的解脱,就像节日。这样的思考,使他摆脱了孤独、颓废、自伤的心境,并最终走出了人生的低谷。身残志不残

古园成为精神乐园、生命是美丽的

肆意雕琢不能改变品析语言6、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

地坛荒芜冷落:荒芜但并不衰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对我的启示第二部分整体感知1、史铁生“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2、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文中的哪些文字体现了母亲的这些形象特点?史铁生给母亲出了这样一个难题:

担心史铁生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怕他轻生;但又“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是一位既疼儿子又理解儿子的母亲

是一位坚忍的母亲

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亲

是一位不幸的母亲

是一位不张扬爱的母亲

问题探讨1

文章是如何来写母亲的形象的?

文章没有正面直接描写母亲,而是通过自己的心灵对话、自问自思,逐渐理解母亲对我的爱来写母亲的。1、用无声的行动描写展示对母爱的理解(1)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睛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身影。(2)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2、用直接心理描写表现母爱的深度

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都有过母亲的脚印。3、从“我”的角度,侧面烘托,写出母爱的力量

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问题探讨2

我从事写作与母亲有什么关系?

为了让母亲骄傲,想让母亲能够分享自己的快乐,是母亲能因我而感到幸福。这是"我"感受到了母亲生命的沉重与痛苦,希望能够给她带来一点亮色作为微薄的回报。而母亲则是希望我能够找到一条通向自己幸福的道路,无论是写作或者干别的什么,都应该踏实而不张扬,以坚忍的意志面对艰难的命运。问题探讨3

作者对母亲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变化的过程?

从“我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地难题”,到理解母亲,报答母亲,告慰母亲,怀念母亲。品析语言“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

“我”沉痛地悼念母亲。“我”的创作取得了成功,母亲却不能分享我的快乐。母亲来此世上似乎只是替儿子担忧,她的悲苦太沉重了,所以说上帝召她回去,也许是对的,因为这对忍受着巨大苦难的母亲而言是一种解脱,作者也只能以此作为无奈的安慰。“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母亲担忧儿子,而又不愿在儿子面前表现出担忧,始终处在一种矛盾之中。母亲理解儿子,儿子却不能体谅回应母亲的心,这加重了作者的悔恨,等到自己真正懂得了母亲的时候,母亲已不在人世,“我”理解并想有所行动已经来不及了。怎样理解文章最后提到的“这园中不单处处都有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

作者回到园子中认识到园中处处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处处都有母亲的牵挂与关爱。暗示了“我”的成长时时处处离不开母亲的启发,母亲与地坛已经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也早与“我”融为一体。我与母亲是怎样教会我的?母亲教会了我什么?母亲母亲的活法:以坚忍的意志面对苦难怎样活?解答我面对苦难坚忍伟大思考:两个部分,一写地坛,一写母亲,二者究竟有什么关联?

二者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