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戏曲案例_第1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戏曲案例_第2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戏曲案例_第3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戏曲案例_第4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戏曲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走进戏曲大舞台》一、活动背景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浸润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据统计,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了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喜爱、向往、崇拜的大都是流行音乐、港台明星、言情武打剧等。戏曲在年轻一代的眼里,差不多成了“出土文物”。为了提高年轻一代对戏曲的兴趣,使他们关注戏曲、欣赏戏曲、热爱戏曲,必须采用一些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如上网、竞赛、表演等。为此,我们搞了这次“走进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他们喜爱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人文素养。二、活动宗旨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2、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基本知识。3、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的含义,学习鉴赏戏文。4、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5、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为振兴、光大戏曲事业而努力。三、活动设想1、指导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听戏、看戏,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2、亲身体验,学唱戏曲,学演戏曲。3、能理解戏文的思想艺术特点。4、通过竞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5、考察地方戏的特色以及现状。6、讨论地方戏的现状,给出振兴方案。四、准备活动1、成立研究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各人分工。每小组5-8人为宜。2、查阅资料。可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等资源,还可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收集、了解有关戏曲的材料和知识。3、调查中国传统戏曲特别是家乡地方戏曲(锡剧)的现状,思考发展良策。4、准备表演戏曲节目。五、集体活动步骤1、交流材料。把各人收集的资料向全体同学展示、交流,互通有无,使每个人都能获取更多的知识。2、教师介绍。重点介绍中国戏曲的历史,几个主要的戏曲剧种(如京剧、昆剧、黄梅戏、评剧等),戏曲中脸谱、行当的含义,京剧旦角流派等。3、学生根据调查到的情况在课堂上介绍中国戏曲的现状,并讨论发展地方戏曲的良方,写出方案。4、欣赏不同剧种经典剧目片段(播放碟片),有京剧《苏三起解》,评剧《刘巧儿》,锡剧《双推磨》,豫剧《花木兰》,黄梅戏《天仙配》,越剧《红楼梦》,花鼓戏《刘海砍樵》等。5、优秀戏文鉴赏。印发《天仙配》、《玉堂春》、《花木兰》中的精彩唱词选段,让学生分析、讨论,进而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6、戏曲知识竞赛。可在班级内以小组为参赛单位进行,也可整个年级一起进行。我们采取的是后者。各班派三名选手参赛,其余300多个学生既是自己班级的拉拉队,又是观众,气氛相当热烈。(附)7、粉墨登场,学唱戏曲,学演戏曲。各小组(或班级)都上台表演。演唱内容有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孟姜女》选段“十二月调”,锡剧《双推磨》选段“推呀拉呀转又转”,黄梅戏《女驸马》选段“为救李郎离家园”,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越剧《梁祝》选段“十八相送”等。8、活动总结,齐唱戏歌《唱脸谱》结束活动。六、活动评价1、学生在此次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性。2、在活动中表现的能力和探索精神。3、掌握相关的戏曲知识的程度。七、时间安排1、查资料、搞调查、学唱戏等前期准备活动,用二到三周时间。2、交流、讨论、写方案,用一到二节课时间。3、教师介绍和经典戏曲欣赏,用一节课时间。4、知识竞赛、粉墨登场、活动总结,用两节课时间。八、活动注意事项1、组建活动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主,教师适当调度。2、个人、小组、班级、年级活动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活动能力。3、注意寻访有关行家里手,获得较高层面的指导。4、在平时多收听、收看戏曲节目,培养对戏曲的兴趣爱好。5、观看知识竞赛和戏曲表演时文明有序。6、对学生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只要能够积极参与,认真投入活动,就能获得良好以上的评价,参加知识竞赛和戏曲表演的同学一般给予优秀的评价。附戏曲知识竞赛规则及赛题竞赛规则竞赛的题目分必答题、抢答题和书写题三部分。必答题:每班出三名选手参加,每人抽签回答两道题,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了或弃权不答则不得分。三名选手之间不能讨论。抢答题:每班三名选手作为一个整体参赛,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抢答的方法是,各选手报自己班级班名,谁先报就抢到了答题的权利。三名选手之间可商量。书写题:每班三名选手作为一个整体参赛,在主持人说完题目后把答案写在题板上。必答题限定在两分钟内答完,不会的可以声明弃权。抢答题必须在抢到答题权后五秒钟内开始叙述答案,过时则扣10分。主持人没念完题目选手就抢答算犯规。必须在主持人念完题目并说“开始”后方可抢答。犯规三次扣总分10分。书写题在两分钟内写完并亮出答案,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或不答则不得分。第一部分必答题A组1、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什么?2、《汉宫秋》讲述的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哪一位的故事?B组1、京剧四大名旦是谁?2、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四种基本形式,是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清代花部和什么?C组1、中国戏曲起源于哪些基本形式?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什么剧种?D组1、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2、“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哪出京剧中的唱词?E组1、我国的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2、选择:我国传统戏曲讲究板眼,一般来说眼是:弱拍强拍三分之一拍四分之一拍F组1、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什么剧种?2、元曲是杂剧和什么的合称?G组1、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2、在我国传统戏曲中,根据剧中人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划分了各种人物类型,如有的叫花旦,有的叫小生,请说出电影《十五贯》中娄阿鼠属于什么行当。H组1、1790年(乾隆55年),四大徽班陆续进京,经不断创造革新,至道光、咸丰年间,逐渐形成后来的京剧而流行全国,四大徽班是春台班、和春班、四喜班和什么班?2、请你说出京剧中的包拯(包公)属于什么行当。I组1、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什么?2、《西厢记》的作者是谁?J组1、发展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什么?2、判断正误,若错误,请更正。历史剧《关汉卿》是郭沫若写的。K组1、戏曲的角色“旦”可分为哪几类?2、《七品芝麻官》拍摄成了哪个剧种的戏曲电影?L组1、“苏州评弹”是评话和什么表演形式的统称?2、我国地方剧种丰富多彩,搬上银幕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什么剧种?M组1、京剧脸谱中,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红脸代表什么?2、搬上电影银幕的戏曲艺术片《天仙配》是什么剧种。N组1、善于塑造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的女性形象的是由谁创立的旦角流派?2、请你说出京剧《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属什么行当。O组1、我国有一位着名的表演艺术家,在敌伪统治时期,把胡子留起来,拒绝演出,保持了民族气节。这位艺术家是谁?2、俞振飞是哪个剧种的表演艺术家?P组1、歌唱家李谷一最初是湖南什么戏种的演员?2、脸谱中白脸代表什么?请举例说明。Q组1、着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谁于1946年首演《祥林嫂》一剧,这是第一次把鲁迅的作品搬上越剧舞台。2、新风霞是哪个剧种的表演艺术家?R组1、善于塑造有阳刚之美,具刚健婀娜风格的是由谁创立的旦角流派?2、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以哪一种戏曲唱腔为写作素材的?S组1、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是什么?2、京剧的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什么为主,所以旧时称京剧为“皮黄”。T组1、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和什么?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享有老生演员四大须生称誉的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和谁?U组1、选择:皮影戏中的皮影人物一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猪皮或马皮胶皮塑料驴皮或牛皮2、有一位着名戏曲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这位演员是谁?第二部分抢答题1、传奇剧本《牡丹亭》又名什么?2、早期山东快书专说什么内容的故事?3、筱文艳是哪个剧种的表演艺术家?4、京剧中“净”这个角色通称什么?5、我国古代戏曲家中洪昇和孔尚任并称为“南洪北孔”,洪昇的代表作是《长生殿》,孔尚任的代表作是什么?6、请列举出两位着名锡剧演员的名字。7、在越剧戏曲电影《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扮演者是着名越剧演员谁?8、青衣是哪种戏曲的行当?第三部分书写题1、我国戏曲常以四大美女为题材。四大美女中,“落雁”之美是指谁?2、元曲四大家是指郑光祖、白朴、关汉卿和谁?3、京剧传统剧目《四郎探母》中的母亲指谁?4、曾演唱过电视剧《四世同堂》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的着名演员骆玉笙(艺名小彩舞)是哪个剧种的演员?5、说出最具梅派特色的经典剧目两部。6、2001年5月,我国的哪一个剧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7、听戏曲演唱选段,写出戏曲种类。(播放内容有沪剧《阿必大》选段、锡剧《珍珠塔》选段、越剧《红楼梦》选段、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黄梅戏《天仙配》选段)一,活动的背景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普及,传统戏曲日渐失去统领城乡文化娱乐的主流地位,并呈急剧消失和边缘化的状态。影视、流行歌曲、卡通动漫、网络游戏等快餐文化在广大中小学生中迅速流行,而他们对传统戏曲越来越隔膜,戏曲文化意识越来越淡薄。兼具众美的传统戏曲,综合了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融汇了杂技、幻术、武打、假面、服饰等技术性动作和装饰性艺术,广泛调动了诗词、小说、表演、音乐、舞蹈、歌唱、朗诵、绘画、雕塑、建筑等各艺术门类的表现力。她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构筑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核心竞争力,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传统戏曲中积淀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民族智慧、艺术精华和审美情趣,开展“传统戏曲进校园”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而且是在文化多样、价值多元的当今世界个人文化自信的需要,国家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国际社会文明对话的需要。二,活动的构想1,粉墨登场对传统戏曲这一民族文化之根和母亲文化,要爱护她、崇敬她、发扬她,首先要触摸她、了解她、亲近她,感受她的温暖和亲情。第一,师生协作完成“传统戏曲知多少”调查。调查的内容可包涵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成长环境的人们对传统戏曲的认知、情感、态度及对戏曲现状的感受和建议。学生自由组合、分工协作,深入城市、乡村、社区、当地文化馆及剧团,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拜访戏曲表演名家和戏迷、访问戏曲研究专家和作家,通过数据分析和整理,了解现阶段戏曲文化建设现状,写好访问日记和调查报告。第二,通过请教音乐老师,邀请戏曲专家或戏迷现场表演、讲座,利用图书室和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深入音像市场调查,收看戏曲频道及戏曲节目等形式,收集传统戏曲的文字、图片、视频、磁带、光盘、网站等资料,初步了解传统戏曲的一般知识(如戏曲的剧种、剧目、渊源、流派、角色、脸谱、水袖、戏装、戏曲音乐、动作程式、戏曲作家等)。通过摘抄、做读书笔记、办黑板报手抄报、创作张贴画、欣赏戏曲片段、进行模仿秀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亲近传统戏曲。第三,利用音乐课、美术课或其它地方课时,开展戏曲选修课,品味戏曲魅力,感受传统戏曲面临的严峻形式。将保护传承传统戏曲强烈的使命感注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播种下传统戏曲的精神底子。了解戏曲博大的内涵、感受戏曲悠长的韵致,才能让学生亲近经典,进而热爱经典、痴迷经典、反思经典。2,梨园新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特点是传承,其发展规律是进化。靠传承而进化,在传承中进化。”因此,让广大青少年全身心地沉浸在传统戏曲的优美世界,感受戏曲魅力,体味戏曲韵味,钟爱戏曲艺术是活动的重点。第一,要整合课程资源,进行系列综合性学习,开展传统戏曲主题性、专题性研究。如戏曲文化史研究、戏曲行当研究、戏曲唱腔研究、戏曲脸谱研究、戏曲道具研究。音乐课上,学唱选段;体育课上,学习身段;美术课上,描绘脸谱;语文课上,赏析唱词。通过写训练日记,阅读整理戏曲资料,写研究小论文,使学生熟悉戏曲,爱上戏曲。第二,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成立不同戏曲小剧团,学习戏曲表演。聘请京剧、黄梅戏、越剧、楚剧等不同流派的表演艺术家或者优秀教师深入学校,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计划、定活动内容,面对面地指导学生的“童子功”的训练,训练内容可包括戏曲唱腔、身段、化妆、服饰。第三,学习传统名曲名段,开展故事会、演讲赛、论文赛、手工制作赛等活动走进戏曲世界。让学生在骨子里折服于戏曲博大精深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3,非常有戏要通过策划系列主题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进而爱上戏曲,沉迷于戏曲,成为戏迷、票友。第一,策划戏曲艺术节。到一定阶段,组织排练节目,在社区文化广场或剧场组织少儿戏曲专场演出。请已能饰演武生、老生、花旦、老旦、刀马旦、彩旦、青衣、花脸、老丑的学生进行戏曲表演,使之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成为社会各界及学生家长欣赏戏曲艺术的盛会。演出的同时可以邀请家长、社区人士进行点评并进行“四小花旦”、“四小须生”、“四小武生”、“四小琴师”的评选。第二,组织“戏曲文化座谈会”,邀请学生、老师、家长、社区人士、戏曲专家、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畅谈戏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就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和反馈。整理成谈话纪要或者专题报告,在新闻传媒上发表,以在论坛发帖子、写博客等各种形式引起大众关注。第三,策划“戏曲活动进校园”综合实践活动课开放周等活动。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加工发布,制作成专题学习网页或者黑板报手抄报;进行戏曲知识的擂台赛;举行“走进戏曲”班会课、队会课,邀请同学、老师、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观摩;在红领巾广播站开辟戏曲专栏;在学校张贴戏曲表演家及戏曲作家照片;在学校文化艺术长廊制作永久性戏曲展板。使国粹艺术在小学校园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校园独特的校本课程。第四,制作卡片、小报,宣传册,分小组深入街道、农村、公共场所宣传普及有关戏曲知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戏曲的振兴和发展。4,加油,中国戏曲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和灵魂,是温暖我们终生的“母乳”。冯其庸先生说:“中国的戏曲如果灭亡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就灭亡了一半或三分之一;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传统文化(其中必然包括独立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精神基础”。让祖国优秀的戏曲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对传统戏曲的振兴建言献策,使学生从小树立一种文化尊严和自信,是活动的最终目的。第一,召开“传统戏曲现状反思会”,分析戏曲的现状和危机,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群体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