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文件汇编_第1页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文件汇编_第2页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文件汇编_第3页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文件汇编_第4页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文件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材料汇编肥城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2016年5月目录1、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2、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科学预判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泰政办字〔2016〕38号)3、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4、泰安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科学预判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泰安办发〔2016〕26号)5、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6、泰安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预控工作的通知(泰安发〔2016〕14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决策部署,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政府决定结合全省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进一步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目标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深入研究重特大事故的规律特点,认真分析安全风险大的行业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力争到2018年,在全省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省、市、县、乡镇无缝隙对接,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二、责任分工各市、县(市、区)政府负责组织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市、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确定风险管控标杆企业,及时总结标杆企业的经验做法。企业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在安全风险辨识、制定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有困难的企业,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相关专家和安全专业服务机构帮助实施。三、方法步骤(一)企业层面1.排查风险点。各市、县(市、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广泛发动企业,全方位、全过程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生产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管线、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矿山采空区、施工场所、城市垃圾堆场、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2.确定风险等级。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先确定风险类别(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坍塌、坠落等危险因素和高温、粉尘、有毒物质等有害因素),然后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1、2、3、4级(1级最危险,依次降低)。3.明确管控措施。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形成“一企一册”于2016年9月底前报当地安监等有关部门备案。4.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单位。5.排查消除隐患。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企业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6.加强应急管理。企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企业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要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重点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经常性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7.防控职业危害。企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明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作业现场要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装备,定期检查更新。要依法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防护用品用具,并监督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要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现状评价,切实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二)政府及部门层面1.确定标杆企业。市、县(市、区)政府组织安监等有关部门根据本地产业结构,选择一批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效果较好的企业作为行业标杆企业,于2016年4月底前逐级上报至省安监局等省有关部门进行立项。省有关部门在充分论证、筛选后,统筹确定各行业领域的省级标杆企业,并通知各市政府及有关部门。2.总结推广标准。对确定的省级标杆企业,由市、县(市、区)政府组织安监等有关部门系统总结企业的经验做法,形成一整套可借鉴、可推广、可套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标准。各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标杆企业的风险管控标准进行论证、评估、完善和提升。省质监局、省安监局审定后,发布安全生产地方标准。省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在分管行业领域中组织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在全省逐步建立起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机制。3.管控城市风险。各市政府要全面强化城市运行风险源头管控,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加强城乡发展规划与城市地下公用基础设施规划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管道、城镇燃气管线等规划的衔接。建立完善覆盖城市生产、生活、运营等各方面,贯穿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发展等各环节的全方位、全过程城市运行安全预防控制网络。加强车站、地下空间、公园景区、商场超市、人员集聚场所等地点的安全风险管控。加强城市运行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健全安全风险信息报送、应急响应、现场指挥、协调联动、信息发布、社会动员和统筹协作等工作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四、技术支撑利用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支撑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省安监局抓紧建立功能齐全的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形成全省安全生产监管“一张网”,与企业、与政府及各部门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各级政府和发改、经信、财政等部门要支持配合平台建设,确保2016年底前初步建成使用。(一)实施风险点信息化管控。在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平台中建立风险管控分系统,企业利用该系统将排查出来的风险点全部录入到该系统中,实现对风险点在线监测或者视频监控,督促企业时时刻刻盯紧风险点,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置,确保风险点万无一失。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通过互联网监控手段,随时掌握企业对风险点管控情况,一旦报警提示出现异常,责令企业立即处置并反馈情况,使风险点始终处于动态监控之中。(二)加强事故隐患信息化管理。在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平台中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分系统,企业利用该系统录入排查治理信息,履行隐患自查自改自报主体责任。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利用该系统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记录、管理、分析、处置,每一个环节做到痕迹化,实时监控隐患整改情况,对没有按期整改的重大隐患,根据工作痕迹倒查责任,问责到位。五、相关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意义,突出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各级领导同志要亲自研究部署,分管负责同志要组织研究具体的实施方案,细化分工,明确时限,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抓好落实。(一)坚持整体推进。各级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办公室,要把推进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作为集中行动的一个重要内容,要与企业主体落实情况专项执法检查等情况同调度、同督导、同检查、同通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必须严密监控,对发现的隐患必须立即消除,牢牢筑起双重安全防线,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二)搞好示范带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制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培训计划和方案,组织企业负责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通过在标杆企业召开现场会的方式进行现场培训,发挥标杆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把典型企业的标准、制度、管理方法推广到同类企业中,以点带面,提高本地区、全行业的安全生产保障水平。(三)加快平台建设。运用信息化监督管理是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实现科学、精准、严格、高效安全监管的必然要求和有力措施。各级政府和安监、发改、经信、财政等部门要把建立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平台作为“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要加大投入,制定建设方案,加快推进信息平台建设。系统建成后,各级各部门领导同志和监管执法人员要迅速学习和应用,切实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安全监管效能。(四)加大推进力度。对省级标杆企业探索、创新、积累形成的风险管控标准,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加强政策支持,不断推进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相关政策创新,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地方性法规、标准体系,规范、引导和推动预防控制工作依法运行。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动员职工依法参与和监督企业风险管控工作,落实职工岗位安全责任,推进群防群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开展风险意识和风险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五)严格考核问责。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由以事故为重点向以风险为重点的转变。要改进考核方式,把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从事后问责向事前问责转变,切实加强对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过程监督和考核问责。对工作被动应付、体系建设落后的市给予通报批评,并在评选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中“一票否决”。对懒政怠政行为,要严肃处理。建立健全事故倒查追责机制,依法依规查处没有及时发现、管控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区域性风险并酿成事故的企业和监管部门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3月18日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科学预判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泰政办字〔2016〕3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省属以上驻泰各单位:为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持续推进全市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深入开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建立完善风险科学预判分级管控(以下简称“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以全面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为抓手,强化预防为主理念,认真研究分析安全风险,建立完善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在“治未病”上狠下功夫,加快推进“安如泰山”安全生产科学预防体系建设步伐,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力争到2018年,在全市建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市、县、乡(镇、街道)无缝对接,标准化、信息化的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由隐患排查治理到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控的转变,从根本上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二、责任分工县(市、区)政府负责组织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本区域的风险预控工作。各有关部门负责本行业领域的风险预控工作,确定风险管控标杆企业,及时总结标杆企业的经验做法。企业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在安全风险辨识、制定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有困难的企业,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相关专家和安全专业服务机构帮助实施。三、主要内容及方法步骤(一)科学预判。针对事故发生的规律和季节特点,坚持自下而上、点线面结合,通过深入调研、召开商谈会、专家论证等形式进行交流、会商、研判,深刻汲取已发生事故的教训,深入查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分析深层次原因,总结规律特点,实施安全风险超前预判。各县(市、区)政府每半年、市有关部门每季度、企业每月进行一次安全风险预判,对重大安全风险要建立工作台账。1.企业预判。由企业组织安全、管理、技术、生产、设备等人员,重点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管理的缺陷,全方位、全过程排查和预判本单位生产系统和附属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管线、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矿山采空区、施工场所、城市垃圾堆场、安全管理等方面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并分级确定风险类别(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坍塌、坠落等危险因素和高温、粉尘、化学物、噪声、电离辐射等有害因素),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将风险级别由高到低分为1、2、3、4级。2.行业预判。由各行业主(监)管部门针对以往发生事故的规律、外地同行业领域事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本行业领域、本系统企业预判情况,根据不同时期的季节特点,组织本系统、本行业领域安全管理人员和企业各层面人员(必要时可邀请专家参与),进行深入商谈、研判,认真梳理和分析预判本行业、本系统可能导致重大以上事故发生的安全风险。3.区域预判。以县(市、区)、乡(镇、街道)、经济功能区等为单位,由政府(管委会)组织相关部门单位,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也可委托第三方机构),根据不同时期的季节特点,针对本区域安全生产现状和行业分布特点,紧密结合各行业领域及企业预判情况,对本辖区可能导致重大以上事故发生的安全风险和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预判,绘制出区域风险分布图。4.城市风险预判。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规划、经济和信息化、教育、公安、住房城乡建设、商务、人防、城市管理等部门,聘请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对辖区内车站、地下空间、公园景区、商场超市、学校、其他人员集聚场所、石油天然气管道、城镇燃气管线、建筑堆场、高危企业及园区周边的风险源进行预判,对可能造成的伤害进行科学评估、及时预警,并健全安全风险信息报送、应急响应、现场指挥、协调联动、信息发布、社会动员和统筹协作等工作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二)分级管控。各级各部门要对预判出的风险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按照分级属地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明确落实责任,采取具体措施,加强过程管控和整改评估,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风险分级管控,实行“三定一评”,对预判出来的问题和风险点定方向、定责任、定机制,并对风险预控机制落实情况定期进行评估,确保管控措施落实到位。1.企业层面。一是明确管控措施。针对预判的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企业的管控层级(公司、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形成“一企一册”,并于2016年9月底前报当地安监等有关部门备案。二是风险公告警示。在本企业公布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单位。三是排查消除隐患。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企业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四是加强应急管理。企业要在风险预判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衔接。企业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在事故风险、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要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重点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经常性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五是防控职业危害。企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明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作业现场要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装备,定期检查更新。要依法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防护用品用具,并监督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要依法组织接害人员进行健康监护。要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现状评价,切实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2.政府及部门层面。一是强化监督检查和指导。各县(市、区)、乡(镇、街道)、经济功能区对预判出的区域重大安全风险,要紧盯不放,强化日常调度和督促检查,敦促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超前防范、落实管控措施,推动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设。各行业主(监)管部门对预判出的重大安全风险要研究制定落实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同时要加强对企业风险预判、分级管控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督促企业加强对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确保安全风险可控在控。二是强化城市风险管控。各县(市、区)政府及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安全风险,加强城乡发展规划与城市地下公用基础设施规划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管道、城镇燃气管线等规划的衔接。要建立完善覆盖城市生产、生活、运营等各方面,贯穿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发展等各环节的全方位、全过程城市运行安全预防控制网络。各级公安、城市管理、住房城乡建设、商务、质监、人防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车站、地下空间、公园景区、商场超市、人员集聚场所等地点的安全风险管控。三是培树标杆企业。紧密结合“主体责任落实示范企业”评选活动,组织安监等有关部门在安全生产各个行业领域培树一批在风险预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效果较好的企业作为行业标杆企业,发挥行业模范示范带动作用。四是总结推广标准。对确定为省级标杆的企业,要组织安监等部门系统总结企业的经验做法,形成一整套可借鉴、可推广、可套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标准,并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对标杆企业的风险管控标准进行论证、评估、完善和提升,争取尽快经省质监局、省安监局审定后发布为安全生产地方标准。对已发布的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地方标准,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在分管行业领域内组织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在全市逐步建立起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机制。四、加强技术支撑要利用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支撑建立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抓紧建设功能齐全的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形成全市安全生产监管“一张网”,与企业、政府及各部门、省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等部门要支持配合平台建设,确保2016年底前初步建成使用。(一)实施风险点信息化管控。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中建立风险管控分系统,企业将排查出来的风险点全部录入,实现对风险点在线监测或者视频监控,督促企业时刻盯紧风险点,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置,确保风险点万无一失。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通过互联网监控手段,随时掌握企业对风险点管控情况,一旦报警提示出现异常,责令企业立即处置并反馈情况,使风险点始终处于动态监控之中。(二)加强事故隐患信息化管理。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中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分系统,企业录入排查治理信息,履行隐患自查自改自报主体责任。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利用该系统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记录、管理、分析、处置,每一个环节做到痕迹化,实时监控隐患整改情况,对没有按期整改的重大隐患,根据工作痕迹倒查责任,问责到位。五、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意义,突出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各级领导同志要亲自研究部署,分管负责同志要组织研究具体的实施方案,细化分工,明确时限,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抓好落实。(一)加大推进力度。各级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办公室,要把推进建立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作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年”活动、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专项执法检查等情况同调度、同督导、同检查、同通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对排查和预判出的风险点严密监控,对发现的隐患限期消除,牢牢筑起双重安全防线,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要加强政策支持,不断推进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相关政策创新,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地方性法规、标准体系,规范、引导和推动预防控制工作依法运行。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动员职工依法参与和监督企业风险预控工作,落实职工岗位安全责任,推进群防群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开展风险意识和风险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二)搞好示范带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制定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培训计划和方案,组织企业负责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通过在标杆企业召开现场会的方式进行现场培训,发挥标杆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把典型企业的标准、制度、管理方法推广到同类企业中,以点带面,提高本地区、本行业的安全生产保障水平。(三)加快平台建设。要把建立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作为“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加大投入力度,制定工作方案,加快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加大信息平台操作应用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人员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切实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安全监管效能。(四)严格考核问责。要改进考核方式,把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从事后问责向事前问责转变,切实加强对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过程监督和考核问责。对工作被动应付、体系建设落后的县(市、区)及部门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在评选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中“一票否决”。对懒政怠政行为,要严肃处理。建立健全事故倒查追责机制,依法依规查处没有及时发现、管控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区域性风险并酿成事故的企业和监管部门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4月1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安委会各成员单位: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制定了《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贯彻实施。各市和承担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省有关部门于4月15日前将各自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工作机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报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反馈。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联系人:高发虎赵俊峰联系电话81792176电子邮箱:zhaojunfeng@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2016年4月5日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全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特制订本方案。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举措和断然措施,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在全省各行业企业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排查、及时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对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闭环管理;建设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两个体系运行情况实施动态、精准监管,提升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确保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坚持政府引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力争用三年时间,全省各行业企业建立起较为完善、有效运行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并实现信息化管控,全省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省、市、县、乡镇无缝隙对接,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2016年,全省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信息平台基本建成,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40%的企业,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行业40%的规模以上企业,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火力发电和民爆生产等行业领域20%的企业建成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并纳入信息平台管理。2017年,继续全面推进、深化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工矿商贸行业领域大部分企业,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火力发电和民爆生产等行业领域80%的企业建成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并纳入信息平台管理。2018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建立功能齐全的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平台,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机制、措施更加精准、有效,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两个体系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二、主要任务和工作步骤(一)全面动员部署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两个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通过召开会议、专题讲座、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宣讲两个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和防范事故的重要作用。广大企业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学习同行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先进企业的经验做法,按照鲁政办字〔2016〕36号文件要求,排查风险点、落实管控措施,排查消除隐患,防范各类事故发生。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开展风险意识和风险防控宣传教育,加强两个体系建设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思想认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省有关部门、各市政府分工负责,2016年4月底前完成。)(二)遴选标杆企业根据各行业领域企业产品、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和风险点分布等情况,细分行业门类(具体见下表),在全省每个行业门类中,最终择优选出1-2家企业作为标杆企业。一、冶金行业主要包括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所包含的炼铁、炼钢、黑色金属铸造、铁合金冶炼企业。二、有色行业主要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包含的铜冶炼、铅锌冶炼、镍钴冶炼、锡冶炼、锑冶炼、铝冶炼、镁冶炼、其他稀有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有色金属铸造企业。SHAPE三、建材行业主要包括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所包含的水泥、玻璃制造、建筑卫生陶瓷制造、耐火材料制品制造、石膏板制造企业。四、机械行业主要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9大类企业。五、轻工行业主要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所包含的谷物磨制、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水产品冷冻加工、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企业,白酒、啤酒、葡萄酒和乳饮料制造企业,造纸和纸制品制造企业。六、纺织行业主要包括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制造等企业。七、非煤矿山主要包括露天矿山、地下矿山。露天矿山分为露天金属矿山(铁矿、金矿)、露天采石场、型材开采,地下矿山分为铁矿、金矿、粘土矿、石膏矿、其他矿山。八、化工行业主要包括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医药化工、氯碱及PVC、合成氨、复合肥、纯碱、煤焦化、光气及光气化产品、双氧水、农药原药、油漆及涂料、合成树脂、橡胶助剂、空气分离及气体充装、氟化工、有机硅、溴产品、硝酸及硝铵、甲醇、甲醛、环氧丙烷、氯乙酸、其他有机原料(丁辛醇、氯磺酸、己内酰胺、DMF、氯化卞、氯甲烷)、油品储存等24个门类。九、职业卫生领域金矿采选、水泥制造、石材加工、木制家具制造、陶瓷生产、耐火材料生产、石英砂加工、汽车制造、钢铁冶炼、造纸、制鞋、印刷、铅蓄电池制造等。十、其他行业(领域)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火力发电和民爆生产企业等。标杆企业必须具有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方面基础,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较高,在同类型企业中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制定各行业门类标杆企业的具体遴选条件(另行公布)。各市政府根据本地产业结构,结合遴选条件,分行业门类选择已达到遴选条件或者短时间内通过提升可以达到遴选条件的企业,于4月底前向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分别推荐1-2家标杆企业。各市在推荐过程中,要严格标准,选优选准,确保推荐的标杆企业真正能起到引领、指导其他企业建设两个体系的标杆作用。根据各市报送的标杆企业情况,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初步确定标杆企业名单,然后组织有关专家、企业所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论证、择优筛选后,统筹确定各行业门类标杆企业。标杆企业名单确定后予以公告,通知各市、省有关部门和企业。5月底前,各标杆企业通过山东省标准化管理信息服务网填报两个体系相关标准名称、基本框架、编制说明等立项文件,向省质监局申请地方标准立项,经立项初审、专家论证、社会公示等程序,对符合有关规定的,列入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并予以公布,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做好相关协调工作。(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和省有关部门、各市政府分工负责,标准立项由省质监局负责,2016年5月底前完成。)(三)完善标准体系各市政府组织本地标杆企业,系统总结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经验做法,制定出企业两个体系建设指导性的工作流程、实施指南、配套管理制度和运行案例等文件,在此基础上,整理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套用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便于同类型企业依照,进行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标准编制完成后,各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进行综合论证、评估,进一步修订完善,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相关标准调整完善符合要求后,标杆企业将相关标准报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会同省质监局,组织有关专家完成标准审查等工作,按程序批准发布。(各市政府和标杆企业分工负责,省有关部门综合协调督导,地方标准审查、发布工作由省质监局负责,2016年9月底前完成。)(四)建立信息平台分析研究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原则、业务需求和主要功能,编制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方案和两个体系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开发、建立全省统一的两个体系信息系统,采集企业风险点、类别、等级和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等信息数据,对重大风险点及其重要控制措施的关键参数进行在线实时监测监控。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分级管理权限,通过信息系统监测监控本地区本行业重大危险源,及时掌握企业两个体系运行的动态情况,实现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开发完成后,率先在标杆企业运行,进一步调整完善后,逐步在全省部署推广。对已建成相关信息系统的市,要与省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业务协同,尚未建设的,利用全省信息系统开展本地信息化管理工作。(省安监局负责,各市政府、省经信、财政等部门支持配合,2016年9月底前初步投入使用,10月底前,在标杆企业试运行信息系统,年底前基本建成。)(五)分级开展培训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组织的原则,面向各级各部门监管人员和各类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专题培训。编制培训计划,保障培训经费,抓好师资队伍,采取现场观摩学习、集中培训、上门授课、咨询答疑等多种形式,开展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流程、实施指南、配套管理制度和运行案例等内容的培训,同步进行信息平台工作方法、业务流程、应用系统操作的培训。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负责组织省有关部门监管人员、中央驻鲁企业和省属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及各市工作骨干、授课师资进行培训,各市负责组织有关部门监管人员、市属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及各县(市、区)工作骨干、授课师资进行培训,各县(市、区)面向有关部门监管人员、辖区内各行业企业展开培训教育。通过深入、广泛的培训,使企业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使监管部门知道“管什么、怎么管”。(各市政府、省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六)全面督促推进通过示范带动、分片包干推进、网格化实名制、加强检查督导等方式,各级政府认真组织本地区企业进行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各行业企业要按照标准规范,参照同类型标杆企业的经验做法,积极做好两个体系建设实施工作。在两个体系建设方面有困难的企业,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相关专家和安全专业服务机构帮助实施。各级政府要以监管执法推动工作落实,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作为监管执法的重点内容,持续开展针对性执法检查,建立完善企业台账,掌握企业两个体系建设进度,对未落实相关要求的,发现一起,监督整改到位一起,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限和标准要求全部完成。(省政府安委会、各级政府和企业分工负责。)三、保障措施和相关要求(一)提高认识。建立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省政府确定的解决“认不清”、“想不到”问题,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决策,是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我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一项重点工作,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充分认识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作为,想办法、出实招、求实效,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抓好落实。(二)加强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应成立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机构,安排专门工作力量具体督促协调,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进度,建立情况交流、考核通报和跟踪督办制度,精准发力,推动落实。要将两个体系建设与当前全省集中开展的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在省政府安委会联席会议、领导干部包县(市、区)、包乡(镇、街道)、包村工作中,将两个体系建设情况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督促检查。(三)配合联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市、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标杆企业的积极性,注重发挥省有关部门的工作协调、业务指导作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体系建设工作。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动员职工依法参与和监督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职工岗位安全责任,推进群防群治。(四)专家指导。两个体系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强、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立专家咨询机制,邀请高层次、高水平专家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吸收基层监管部门、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两个体系顶层设计、方案制定、标准研究、评估论证,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提出一系列指导意见或工作指南,确保相关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五)政策扶持。加强政策支持,不断推进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相关政策创新,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地方性法规、标准体系,规范、引导和推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法运行。对在两个体系建设中承担大量工作的市、县(市、区)、标杆企业及技术服务机构,从安全生产评先树优、科技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六)严格考核。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将组织制定工作考核标准,以各级各部门两个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企业两个体系实际运行情况为重点,对各市及省有关部门组织检查督导,对工作被动应付、体系建设落后的市给予通报批评,并在评选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中“一票否决”。对懒政怠政,工作进度严重滞后、影响全省整体工作推进的,要按规定严肃处理。泰安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科学预判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泰安办发〔2016〕2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机构,市政府安委会各成员单位: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科学预判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泰政办字〔2016〕38号),按照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要求,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制定了《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科学预判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泰安高新区、泰山景区和承担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市有关部门于5月6日前将各自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工作机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报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风险科学预判分级管控(以下简称“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反馈。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联系人:石绪峰联系电话:6991974电子邮箱:ajjxtk@126.com泰安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2016年4月29日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科学预判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科学预判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泰政办字〔2016〕38号)和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要求,加快推进全市安全生产风险预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特制订本方案。一、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把安全风险预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在全市建立区域、行业、企业风险预控体系,全面排查、预判、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防控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排查、及时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对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闭环管理;建设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两个体系运行情况实施动态、精准监管,提升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企业层面:坚持政府引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行业层面: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各行业主(监)管部门具体实施。区域层面:认真落实县(市、区)、乡(镇、街道)、经济功能区属地管理责任。同时,由各县(市、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城市风险源进行预控。力争用三年时间,全市各区域、各行业、各企业建立起较为完善、有效运行的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并实现信息化管控,全市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市、县、乡(镇)无缝隙对接,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2016年,全市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信息平台基本建成,各县(市、区)、各乡(镇、街道)、各类经济功能区绘制出区域风险分布图,各县市区还要绘制出城市风险分布图;重点行业领域主(监)管部门制定出行业领域安全风险清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40%的企业,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行业40%的规模以上企业,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火力发电和民爆生产等行业领域20%的企业建成风险分级预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并纳入信息平台监督管理。2017年,继续全面推进、深化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各行业领域主(监)管部门制定出行业领域安全风险清单;工矿商贸行业领域大部分企业,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火力发电和民爆生产等行业领域80%的企业建成风险分级预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并纳入信息平台监督管理。2018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建立功能齐全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风险预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机制、措施更加精准、有效,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两个体系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二、主要任务和工作步骤(一)全面动员部署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按照泰政办字〔2016〕38号文件要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两个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通过召开会议、专题讲座、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层层宣讲两个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和防范事故的重要作用,并立即行动起来,深入开展企业预判、行业预判、区域预判、城市风险预判,全面排查风险点,落实管控措施,排查消除隐患,防范各类事故发生。特别是广大企业要积极主动学习同行业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先进企业的经验做法,加快建立双重预防机制。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开展风险意识和风险防控宣传教育,加强两个体系建设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思想认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分工负责,2016年5月上旬前完成。)(二)实施风险预控安全风险预判是搞好安全风险预控的前提和关键。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按照泰政办字〔2016〕38号文件的要求,认真开展安全风险区域预判、行业预判和企业预判工作。风险预判环节,要坚持以问题导向,组织好安全风险预判会议。一是要明确预判主题。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通过事故警示作题目、自身案例作题目、专家点题目、发动全员筛选题目和分类分级点题目等渠道,确定有系统性、有深度、内容具体的预判会主题。二是制定预判方案。按照拟定的题目,制定预判会议方案,确定参会人员,尤其是要遴选一线职工参加。三是深入研判碰撞。围绕拟定的主题,让与会人员深入思考、畅所欲言,从自身角度发表看法,提出建议,并适度开展辩论,交流碰撞出风险点、关键点和风险防控措施。四是归纳形成共识。对每名参加预判的人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辩论形成的共识等,要分类整理,如实记录研判分析全过程,注明建议人的姓名,形成会议纪要或预判通报。五是跟踪督办落实。对预判出的安全风险按照“三定一评”的原则,落实分级管控责任和措施,加强跟踪督办,形成闭环管理。企业预控:由企业负责人组织安全、管理、技术、生产、设备等人员,按照泰政办字〔2016〕38号文件要求,坚持每月一次,全方位、全过程排查和预判本单位生产系统和附属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管线、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矿山采空区、施工场所、城市垃圾堆场、安全管理等方面以及各岗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并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将风险级别由高到低分为1、2、3、4级。在此基础上,针对预判的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企业的管控层级,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制订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和要求,实现企业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在本企业公布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各企业负责,各县市区政府、市有关部门加强督促指导)行业预控:由各行业主(监)管部门针对以往发生事故的规律、外地同行业领域事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本行业领域、本系统企业预判情况,根据不同时期的季节特点,由部门组织本系统、本行业领域安全管理人员和企业各层面人员,必要时可邀请专家参与,每季度一次,进行深入商谈、预判,认真梳理和分析本行业、本系统可能导致重大以上事故发生的安全风险,列出安全风险清单,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各级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区域预控:以县(市、区)、乡(镇、街道)、经济功能区为单位,由政府(管委会)组织相关部门单位,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参加(也可委托第三方机构),针对本区域安全生产现状和行业分布特点,紧密结合各行业领域及企业预判情况,全面梳理和分析本辖区各行业领域及各企业可能导致重大以上事故发生的安全风险和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绘制出区域风险分布图。各县市区、泰安高新区、泰山景区以及经济功能区每半年要进行一次区域风险预判。(各县市区政府、泰安高新区、泰山景区分工负责)城市风险预控: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规划、经济和信息化、教育、公安、住房城乡建设、商务、人防、城市管理等部门,聘请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对辖区内车站、地下空间、公园景区、商场超市、学校、其他人员集聚场所、石油天然气管道、城镇燃气管线、建筑堆场、高危企业及园区周边的风险源进行预判,健全安全风险信息报送、应急响应、现场指挥、协调联动、信息发布、社会动员和统筹协作等工作机制,加强城市安全风险管控,绘制出城市风险分布图。(各县市区、泰安高新区、泰山景区分工负责)(三)遴选标杆企业根据各行业领域企业产品、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和风险点分布等情况,细分行业门类,在全市每个行业门类中,最终择优选出1-2家企业作为标杆企业。标杆企业必须具有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方面基础,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较高,在同类型企业中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标杆企业的培树要紧密结合“主体责任落实示范企业”评选活动开展,评选条件按照《关于推荐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标杆企业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1号)执行。各县市区和市有关部门要严格标准,优中选优,确保推荐的标杆企业真正起到引领、指导其他企业建设两个体系的标杆作用。5月底前,对确定为省级标杆的企业,由行业主管部门通知标杆企业,通过山东省标准化管理信息服务网填报两个体系相关标准名称、基本框架、编制说明等立项文件,向省质监局申请地方标准立项。(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和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分工负责,2016年5月底前完成。)(四)完善和推广标准体系对确定为省级标杆的企业,要组织安监等部门系统总结企业的经验做法,形成一整套可借鉴、可推广、可套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标准,并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对标杆企业的风险预控标准进行论证、评估、完善和提升,争取尽快经省质监局、省安监局审定后发布为安全生产地方标准。对已发布的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地方标准,市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在分管行业领域中组织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在全市逐步建立起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机制。(各县市区政府和标杆企业分工负责,市有关部门综合协调督导,2016年9月底前完成。)(五)建立信息平台利用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支撑建立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抓紧建设功能齐全的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形成全市安全生产监管“一张网”,与企业、与政府及各部门、与全省统一的两个体系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分级管理权限,通过信息系统监测监控本地区本行业重大危险源,及时掌握企业两个体系运行的动态情况,实现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开发完成后,率先在标杆企业运行,进一步调整完善后,逐步在全市部署推广。(市安监局负责,各县市区政府、市经信、财政等部门支持配合,2016年底前初步建成使用。)(六)分级开展培训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组织的原则,面向各级各部门监管人员和各类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专题培训。编制培训计划,保障培训经费,抓好师资队伍,采取现场观摩学习、集中培训、上门授课、咨询答疑等多种形式,开展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流程、实施指南、配套管理制度和运行案例等内容的培训,同步进行信息平台工作方法、业务流程、应用系统操作的培训。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市有关部门监管人员、市管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及各县市区工作骨干、授课师资进行培训,各县(市、区)面向有关部门监管人员、辖区内各行业企业开展培训教育。通过深入、广泛的培训,使政府、部门、企业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使政府、监管部门知道“管什么、怎么管”。(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各县市区政府、市有关部门分工负责。)(七)全面督促推进各级政府要认真实施本区域的风险预控工作,并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开展行业风险预判,全面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各县市区、乡镇(街办)、经济功能区对本辖区可能导致重大以上事故发生的安全风险开展预判,绘制区域风险分布图,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限和标准要求完成。同时,各级政府、市有关部门要通过示范带动、分片包干推进、网格化实名制、加强检查督导等方式,认真组织所属企业开展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各行业企业要按照标准规范,参照同类型标杆企业的经验做法,积极做好两个体系建设实施工作。在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面有困难的企业,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相关专家和安全专业服务机构帮助实施。各级政府要以监管执法推动工作落实,将安全风险预控、隐患排查治理作为监管执法的重点内容,持续开展针对性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行业领域建立完善企业、行业领域风险台账,掌握企业两个体系建设进度,对未落实相关要求的,发现一起,监督整改到位一起。(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各级政府和企业分工负责。)三、保障措施和相关要求(一)提高认识。建立完善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解决“认不清”、“想不到”问题,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决策,是加强科学预防体系建设,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一项重点工作,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充分认识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作为,想办法、出实招、求实效,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抓好落实。(二)加强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成立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机构,安排专门工作力量具体督促协调,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进度,建立情况交流、考核通报和跟踪督办制度,精准发力,推动落实。要将两个体系建设与“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年”活动、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同调度、同督导、同检查、同通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三)配合联动。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标杆企业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动员职工依法参与和监督企业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职工岗位安全责任,推进群防群治。(四)专家指导。两个体系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强、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立专家咨询机制,邀请高层次、高水平专家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吸收基层监管部门、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两个体系设计、方案制定、标准研究、评估论证,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提出一系列指导意见或工作指南,确保相关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五)政策扶持。加强政策支持,不断推进两个体系相关政策创新,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地方性法规、标准体系,规范、引导和推动区域、行业、企业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法运行。对在两个体系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县(市、区)、标杆企业及技术服务机构,从安全生产评先树优、科技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六)严格考核。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将组织制定工作考核标准,以各级各部门两个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两个体系实际运行情况为重点,对各县市区及市有关部门组织检查督导,对工作被动应付、体系建设落后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在安全生产先进评选中“一票否决”。对懒政怠政,工作进度严重滞后、影响全市整体工作推进的,要按规定严肃处理。建立健全事故倒查追责机制,依法依规追究因没有及时发现、管控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区域性风险并酿成事故的企业和监管部门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为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以下简称“大快严”集中行动),推进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监管信息化体系建设,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现就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以有效遏制各类较大及以上事故为目标,深化“大快严”集中行动,按照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的要求,督促和引导企业将“大快严”集中行动从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尽快转入安全风险管控阶段,发动企业全面分析、预想、排查、研判、管控各类安全风险点,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切实解决“想不到”、“管不到”、“治不到”的问题,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从根本上防范各类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二、落实企业风险管控主体责任(一)第一阶段(今年9月底前),全面排查管控风险点。1.动员部署。各市、县(市、区)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督促企业动员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开展安全风险排查、采取防范措施、控制和降低危险、防止事故发生的重大意义,把安全风险管控立足于企业内的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员工,发动全体员工深入开展查找身边(岗位、设备)安全风险活动,形成风险管控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受益的氛围。2.排查分级。督促和指导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地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生产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管线、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矿山采空区、施工场所、城市垃圾堆场、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根据省有关部门制定的安全风险管控实施方案及风险等级评定指导手册,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按照危险程度分为1、2、3、4级(1级最危险,依次降低)。3.严格管控。企业针对风险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具体的管控责任单位、管控责任人和具体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4.公告警示。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一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企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明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同时,将1、2级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单位。5.治理隐患。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和要求,对各类隐患和违规违章行为实行精准排查、精准治理,对一时不能消除的隐患,要落实整改措施和应急方案,严防盯守,限期消除,形成制度化、标准化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6.应急管理。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重大风险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要开展经常性的全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7.“一企一册”。企业要将所有安全风险点逐一登记,建立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档案(或电子档案),详细记录企业基本信息、风险点名称和位置、诱发事故类型、安全风险等级、存在隐患情况和管控措施、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及手机号码、属地监管政府及相关部门情况,形成“一企一册”(式样附后)。安全风险因素变化后,要及时评估,不断补充完善“一企一册”,形成动态化的“一企一册”管理制度。8.备案管理。“一企一册”经企业法人代表签字和企业盖章后,于今年9月底前报送属地相关监管部门(安监、煤炭、煤监、住建、交通、国防科工、质监、公安消防和交警、能源监管、海洋渔业、国土、民政、水利、农业和农机、商务、文化、卫计、林业、民航、铁路、粮食、旅游、体育、地矿、供销、烟草等)备案。相关监管部门有信息化平台的可接收企业“一企一册”电子档案,并与企业互联互通,随时在线监控检查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治理情况。(二)第二阶段(从今年10月开始),对照安全风险管控地方标准,规范、提升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水平。总结、培育、提炼安全风险管控标杆企业的经验做法并上升为地方标准,经省有关部门审定发布后,要督促和引导企业对照标准,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一步改进、完善和提高企业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逐步达到标准要求,全面提升各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通过对标、达标,督促和引导企业补齐短板,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对达不到标准要求又整改无望的企业,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地方政府督促企业退出市场,降低区域性重大安全风险。三、落实属地重大安全风险监管责任(一)摸清重大风险点底数,解决“想不到”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全面掌握本地区重大风险点情况。属地监管部门要将企业备案的“一企一册”中的1、2级风险点作为重大风险点进行管控,并汇总到当地政府“大快严”集中行动办公室,由市、县(市、区)集中行动办公室编制本地区重大安全风险“一市一册”、“一县一册”,报送到各级党委、政府及安委会各位主任、副主任及成员,使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同志都做到心中有数,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重大风险进行研判,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9月底前,各市集中行动办公室要将重大安全风险“一市一册”报送到省集中行动办公室备案。(二)落实重大风险监管责任,解决“管不到”问题。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对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领域的重大安全风险点逐一落实监管责任,定期对企业风险管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在线实时监控,确保每一处风险点有部门监管、有专人监控、有信息系统在线监测、有专家评估、有防范保障措施、有应急处置对策。对涉及区域性、系统性的重大安全风险,要定期组织专家进行研判,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万无一失。(三)深化“大快严”集中行动,解决“治不到”问题。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大快严”集中行动办公室的平台作用,以“大快严”集中行动为总抓手,在风险排查、评估、管控过程中,持续保持对隐患整治和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严格做到“六个必须”:凡是生产经营的企业必须查,凡是检查发现重大隐患的企业必须立案,凡是立案的企业必须顶格处罚,凡是处罚的企业必须公开曝光,凡是整改后仍存在重大隐患的必须停产整顿,凡是经停产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必须关闭取缔。要通过强化执法,督促企业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做到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想违法。

四、加强组织领导,扎扎实实推进(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督导检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持续深化“大快严”集中行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督促和引导企业在深入开展隐患整治的基础上,做好各项风险管控工作。省“大快严”集中行动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市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进展情况的调度、检查和督导,从5月份开始,每月通报一次安全风险“一企一册”、“一县一册”,“一市一册”进度情况。对工作落后、行动迟缓的地区进行通报、约谈。要及时发现总结、宣传推广各地在深化“大快严”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省有关部门做好指导和培训工作。5月底前,省有关部门要制定下发贯彻实施鲁政办字﹝2016﹞36号文件、推进做好本行业领域风险管控的实施方案,向企业发布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安全风险点等级评定工作指导手册,为企业开展风险等级评定提供依据。同时,省有关部门要抓紧举办本系统风险等级管控业务培训班,为市、县培训一批师资力量和业务骨干,再由市、县培训企业相关人员,指导企业开展风险管控工作。(三)充分发挥专家和技术服务机构作用。要发动相关专家、科研院校和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参与到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中,鼓励中小企业购买有关专家、科研院校和技术服务机构的安全服务,帮助企业开展风险点排查和等级评定、安全培训、制定应急预案等工作。(四)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设步伐,开发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尽早投入使用并发挥作用,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重大风险点和重大事故隐患在线监测监控,切实提高安全监管效能。附件:《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点名册》

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2016年4月14日

附件: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点名册单位名称(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字):年月日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组织机构代码(或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号)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行业类别生产经营活动类型主要产品主要原料固定资产总值(万元)年销售收入(万元)占地面积(m2)职工人数(人)备注填表人: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点登记表风险点编号:填报时间:年月日风险点基本情况风险点名称风险点详细位置诱发事故类型伤亡/财产损失预测风险等级风险管控责任部门责任人手机号码采取管控措施情况存在隐患情况应急处置主要措施属地监管政府主管部门专业监管部门泰安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预控工作的通知泰安发〔2016〕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省属以上驻泰有关企事业单位:为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以下简称“大快严”集中行动),推进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监管信息化体系建设,根据省政府安委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科学预判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泰政办字﹝2016﹞38号)文件要求,现就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以有效遏制各类较大及以上事故为目标,深化“大快严”集中行动,在搞好区域预控、行业预控的基础上,按照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的要求,把安全风险预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督促和引导企业将“大快严”集中行动从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尽快转入安全风险预控阶段,发动企业全面分析、预判、排查、管控各类安全风险点,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切实解决“想不到”、“管不到”、“治不到”的问题,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从根本上防范各类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二、落实企业风险管控主体责任(一)第一阶段(9月15日前),全面排查管控风险点。1.动员部署。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单位要督促企业动员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开展安全风险预判排查、采取防范措施、控制和降低危险、防止事故发生的重大意义,把安全风险预控立足于企业内的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员工,发动全体员工深入开展查找身边(岗位、设备)安全风险活动,形成风险预控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受益的氛围。2.风险分级。督促和指导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地排查和预判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生产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管线、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矿山采空区、施工场所、城市垃圾堆场、安全管理等方面以及各岗位存在的风险。根据市有关部门制定的安全风险预控实施方案,对排查和预判出来的风险点,按照危险程度分为1、2、3、4级(1级最危险,依次降低)。3.严格管控。企业针对风险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具体的管控责任单位、管控责任人和具体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