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公开课_第1页
实验探究公开课_第2页
实验探究公开课_第3页
实验探究公开课_第4页
实验探究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探究题中考专题训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深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2、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掌握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实验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2、体验生活离不开化学,增强实验探究意识。主要类型1、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2、常见物质性质的探究3、物质性质拓展与迁移的探究4、物质的检验、除杂、鉴别等探究解题思路认真读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一、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

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收集装置:与气体的密度、溶解性、是否与空气或水反应等有关。例1:现要制取一些二氧化氮气体来做演示分子运动实验,已知二氧化氮气体可以通过铜和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

+2H2O得到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生成HNO3和NO气体,NO和NO2是大气污染物,现给出下列装置(A-E)(1)制二氧化氮的发生装置可以选

,收集二氧化氮的装置可以选

。BEABCDE氢氧化钠溶液(3)要得到干燥的二氧化氮可将其通过

。(物质名称)(4)NO一遇到O2就会变成NO2,收集NO应用

法。(5)若用F代替B,其优点是

。(2)写出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浓硫酸排水F1,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2,二氧化碳与水(或氢氧化钠)反应的探究3,钢铁生锈和铜生锈条件的探究4,中和反应的探究5,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6,影响反应速率或溶解速率因素的探究......二、常见物质性质的探究

例1某同学想验证锌、铁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帮助他设计两种探究方案。(各用三种物质)

Zn,FeSO4溶液,CuZnSO4溶液,Fe,CuSO4溶液

练习1、甲同学为了探究铝、铁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他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四种试剂,设计了以下只用一支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1)请你帮助甲同学完善下表中的探究方案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①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②在①所得溶液中,插入

,充分作用无明显现象③在②所得溶液中,插入

,充分作用有气泡冒出铜丝铝丝铝丝表面有黑色物质出现结论:金属活动性Al>Fe>Cu写出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铝丝插入溶液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2)乙同学看到甲同学的方案后,认为只要再补充一个实验,还能得出活动性Al>Fe>H>Cu的结论。乙同学要补充的实验是

。(3)丙同学认为要得到活动性Al>Fe>H>Cu的结论,不必补做实验,只需将甲同学方案中插入金属的顺序调整即可,调整后的金属插入顺序为

。Fe+2HCl==Fe+H2打磨表面的氧化膜将铜丝插入稀盐酸中铜丝、铁丝、铝丝

练习2: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

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

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

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A.温度差B.重力差

C.压强差D.浮力差

CO2NaOH溶液C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了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

探究:A现象为

,B现象为

,C现象为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

;第二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

。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气球CO2NaOH溶液软塑料瓶ANaOH溶液去壳熟鸡蛋CO2BCCO2塑料瓶变瘪鸡蛋进入集气瓶内气球膨胀CO2能溶于水稀盐酸有气泡冒出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练3

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振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填Ⅰ或Ⅱ)Ⅰ.酚酞溶液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颜色吗?Ⅱ.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2)大家对小英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小斌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小亮认为溶质可能有两种,它们是______

。同学们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一致认为小亮的观点是正确的。请你补填下表的空缺。Ⅱ硫酸钠和硫酸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_小亮的观点正确方案二: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_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碳酸钠溶液有气泡冒出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2O、Na+、OH—)能使指示剂变色。实验步骤: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Cl(pH=7)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K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是否变红):(1)实验①看到的现象不变红、你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②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钠离子不能使酚酞变红。(3)实验③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例3三、物质性质拓展与迁移的探究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不变红变红OH-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练习4:小森同学在滴加FeCI3溶液时,不小心把滴加FeCI3溶液的滴管放入到盛“双氧水”(过氧化氢)的试剂瓶中,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小森联想FeCI3溶液能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进行了探究。得出结论:FeCI3溶液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小森同学知道FeCI3溶液中含有H2O、Fe3+和CI-三种微粒,于是又做了三种猜想:猜想1: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I3溶液中的H2O猜想2: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I3溶液中的Fe3+猜想3: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I3溶液中的CI-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那一种猜想,理由是

。过氧化氢溶液里有水分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无明显现象

猜想3错误向盛有5ml1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向盛有5ml1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HCI,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硫酸铁溶液有大量气泡冒出猜想2正确小森同学又对余下的两种猜想,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填写下表:练习5:在学习过程中,小雨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也有多种可能?”【猜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①只有CO2②只有CO③既有CO2,又有CO。【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但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成蓝色。【方案设计】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雨初步设想用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和澄清的石灰水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根据小雨的设想,请你完成填空:(1)若试纸不变色,石灰水变浑浊,则只有CO2;(2)若试纸

,石灰水

,则只有CO2;(3)若试纸

,石灰水

,则既有CO2,又有CO。【实验验证】经过思考之后,小雨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N2;(2)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结论】小雨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③是正确的,请你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1)该实验开始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

;(2)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的不完善之处。例4: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然后封口。真空充气包装能使食品保持原有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提出问题]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是什么?[猜想与验证]

可能是CO2,验证的方法及现象:,.

充入的气体还可能是:①

;②

。其应符合的条件是:(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