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17课_第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17课_第2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17课_第3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17课_第4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17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19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文学艺术作为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必将生动的反映这一社会变迁。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第18课:音乐与美术第19课:电影与电视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本课宏观线索1.浪漫主义诗歌2.批判现实主义小说3.革命现实主义4.现代荒诞派戏剧国籍代表思想倾向代表作与地位体裁英国拜伦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反对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的丑恶《唐璜》“讽刺现代社会的百科书”诗体小说《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使拜伦“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长诗雪莱乐观主义精神《西风颂》诗歌德国海涅讽刺性战斗性革命性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长诗法国雨果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巴黎圣母院》

小说《悲惨世界》小说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欧美文学成就

19世纪欧洲的主要国家相继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等文学思潮和流派,为近代欧洲文学带来了繁荣景象,标志着欧洲文学的成熟。在众多文学思潮与流派中,影响最大的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普遍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它强调理想,追求自由。其强烈的主体性是和法国大革命的精神相吻合的。

浪漫主义

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基本创作方法,按照希望的样子来反映生活,富有主观色彩,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一、浪漫主义诗歌(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1.背景: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人们普遍对社会现状不满,对启蒙理想的失望。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拜伦雪莱

英国诗人,出生于伦敦破落的贵族家庭,10岁继承男爵爵位。他曾在哈罗中学和剑桥大学读书,深受启蒙主义的熏陶。成年以后,正逢欧洲各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他亲自参加到意大利的统一革命活动和希腊的独立斗争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鼓舞人心的作品支持了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他的主要作品:《闲暇的时刻》(1807年)、《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1812年)、《异教徒》(1813年)、《唐璜》(未完成)。拜伦(1788—1824)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一章第九二节)

啊!最早相识、最受尊敬的朋友!

我心里虽然再没有人比你更值得忆念!

虽然在这辈子永无重逢的时候,

但愿你别拒绝在梦中和我相见!

然而曙光会悄悄地使我泪痕满面,

当我从梦中醒来,重感到现实的惨酷。

而幻想却要常常盘旋在你的墓边,

知道我脆弱的身躯也回返泥土,

那时候,逝者和伤逝者就一起在地下相处。——杨熙龄译

主人公:哈罗尔德贵族阶级叛逆者的形象一个忧郁,孤单和悲观失望的漂泊者.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抨击现实丑恶,讽刺社会积弊诗作风格:使拜伦“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叙事长诗《唐璜》中的主人公唐璜,源自西班牙传说中的人物,传统的形象是个玩弄女性、没有道德观念的花花公子,但在拜伦笔下,却是个热情、勇敢、拒绝虚伪道德信条的贵族青年,只是顺着“自然的本性”行事。拜伦让唐璜周游欧洲,以其行止做媒介,对当时各国的生活实际以及政治、哲学、宗教、伦理各个领域,发表了深刻的评论,如描绘了西班牙贵族的腐败,奥斯曼帝国后宫的荒淫,俄国女皇的暴虐,英国贵族的庸俗等,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个几乎无所不包的欧洲生活画卷,批判锋芒犀利无比,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英国诗人,生于贵族家庭,就读于牛津大学,由于受启蒙思想的熏陶,写反宗教的哲学论文,被学校开除,最终与保守的家庭决裂。投身社会后,又因写诗歌鼓动爱尔兰民族民主运动,而被迫流亡海外。在意大利,他积极投身于意大利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1822年渡海遇风暴,不幸遇难。终年不足30岁,葬于罗马,后人在他的墓碑上刻着:“雪莱,众心之心”

雪莱(1794—1822)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节选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转瞬即善,真、善、美则永存恩格斯称雪莱为“天才的预言家”相似经历:(1)都出生于英国贵族家庭。(2)又都因写反权贵反宗教的作品不得不先后流亡异国。(3)都积极参加欧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把诗歌的创作和革

命活动联系起来。文风相异:(1)拜伦笔下的英雄形象总是高傲、孤独的叛逆者,

人称“拜伦式的英雄”。(2)雪莱的作品则体现了热情洋溢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他的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对未来充满希望。拜伦和雪莱有什么相似的经历?文风有什么相异?德国·海涅1797-1856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讽刺性战斗性革命性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雨果

1802-1885一、浪漫主义诗歌(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1.背景: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人们普遍对社会现状不满,对启蒙理想的失望。2.特点:(1)内容: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对理想世界积极追求对下层群众寄予同情(2)形式:想象力丰富,情节起伏,手法夸张

注重人的内心世界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主观性4.影响:(1)用人道主义道德改变世界流于空幻,却极富号召力。(2)有力支持了当时欧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3)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把文学思潮与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密切结合,是近代史上人们对科学理性、物质主义带来的异化现象的一次彻底的检视和清算,颠覆了西方资本主义旧的价值理性,以强烈的反叛精神构建了一个新的文化模式。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1.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2)拜金主义流行(3)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巴尔扎克(1799—1850)在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积累了广博的知识。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小说总名为《人间喜剧》,深刻揭露并谴责了资产阶级卑劣的情欲,鞭笞丑恶,鼓舞人们探寻人性中的美,并对未来美好的新世界产生憧憬,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法国现代小说之父—巴尔扎克

天真美丽的欧也妮是悭吝精明的百万富翁的独生女儿,她爱上了破产的表哥,并不惜激怒爱财如命的父亲,倾尽全部私蓄资助他闯天下。至此,父女关系破裂,母亲吓得一病不起。在苦苦的期待中,一生为金钱而活的父亲病逝,损耗了青春的姑娘,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巴尔扎克作品简介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

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被誉为“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战争与和平》讲述1815年俄罗斯的军队打败拿破仑军队的故事,“这是一次俄罗斯人民的绝对胜利,这也是一部绝对的俄罗斯文学大师之作,没有什么比这部作品更能说明俄罗斯的辉煌。”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1.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2)拜金主义流行(3)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2.代表:巴尔扎克、托尔斯泰3.特点:细节的真实性

形象的典型性(核心)

描写的客观性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1.浪漫主义本质特征是主观性,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注重内心描写;而批判现实主义是以客观真实生活作为描写对象,因此他们的作品都成了一种时代的记录。2.浪漫主义作家偏重于对理想和幻想的追求,着重描写他们认为最好最美的理想生活和艺术典型,把现实和理想对立起来;而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则充分揭露和批判社会,探索导致罪恶的根源。3.浪漫主义着力描绘自然景物,主张社会回到“自然状态”,以表达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厌恶;而批判现实主义则注重观察生活,仔细描写环境和生活细节,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浪漫主义文学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1.马克思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下列作品与这一时代有关的是A.《人间喜剧》

B.《老人与海》C.《悲惨世界》

D.《等待戈多》

排除B/D人们对启蒙理想的失望C三、革命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中叶以后)1.背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2.代表:高尔基《海燕》《母亲》革命现实主义奠基之作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实际上是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艺迥然不同的许多思潮流派的总称。20世纪20-30年代繁盛时期的现代主义流派主要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后期象征主义等。此后还出现了许多新的现代主义流派,如荒诞派、美国的黑色幽默派以及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等等。特点:P72现代主义四、现代荒诞主义文学(20世纪50、60年代)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与经济危机的冲击2.代表:贝克特:《等待戈多》

海明威:《老人与海》3.特点:(1)内容与形式反传统、反理性。(2)情节支离破碎、人物语常用象征和暗喻的方法来表达主题。(3)语言颠三倒四。用轻松的喜剧形式来表达严肃的悲观主题。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贝克特(1906—1989),法国作家,出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一个犹太家庭,1927年毕业于都柏林的三一学院。二战期间,贝克特驻留在巴黎,饱尝了战争引起的悲伤和无助的情感,由此开始了对人生更深入的思考和探寻。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等待戈多》创作于1952年,是贝克特成名作,也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196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该剧由两幕组成,故事发生在荒野的路旁,两位主人公都是流浪汉的形象,他们站在荒野中焦急地等待一位叫做戈多的神秘人物的到来,此人不断让人送来各种信息,表示马上就到,可是两个流浪汉等了一天,最后却被告知,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准来。可是经过第二天的等待,戈多依然没来,他们想到过自杀,但最终还是等了下去。有人认为他是巴尔扎克早期戏剧中的一位神秘人物。有人认为他是上帝。还有人认为他是“虚无”或“死亡”。有人曾就此问贝克特本人,贝克特回答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戈多到底是什么呢?

剧中说:“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

戈多与其说是个人,不如说是一种物质、一种渺不可见的希望,或者直接理解为来了后叫人大失所望的明天。人类正是在这种莫名其妙的憧憬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