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酸和碱练习题_第1页
初中化学酸和碱练习题_第2页
初中化学酸和碱练习题_第3页
初中化学酸和碱练习题_第4页
初中化学酸和碱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讲酸和碱夯基提能作业本A组基础题组一、选择题.(2018重庆中考)安全事故无小事。下图是一种危险化学品警示标记,在运输时应张贴该标记的是()A.食盐B.鞭炮C.烧碱D.酒精.(2018广西梧州中考)关于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稀硫酸与锌反应可制得氢气.稀硫酸可用于除铁锈C.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氢气3.(2018广东广州中考)下列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A.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B.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氧化钙与水反应D.铝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4.(2018河北石家庄十八县结课检测)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叙述错误的是()A.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等工业B.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稀盐酸可用于除铁锈5.(2018广东广州中考)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D.2mL氢氧化钾溶液与1mL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6.(2018河北保定17中一模)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A.石灰浆抹的墙壁变得坚硬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2018河北石家庄裕华一模)在许多实验中能看到明显的现象,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铁锈与稀盐酸反应溶液变成浅绿色.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D.将氧化铜加入稀硫酸中,产生气泡同时溶液变蓝8.(2018河北石家庄十八县一模)25℃时,向2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口10.0 20.0网溶液NmLA.b、d点对应溶液的pH:b>d.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为30%口向b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无色D.d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2017山东枣庄中考)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A.食盐B.味精C.食醋D.香油.(2017湖南邵阳中考)下列试剂能将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步鉴别出来的是()A.稀盐酸B.二氧化碳C.碳酸钙D.石蕊溶液.(2017河北唐山路南二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纯碱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B.硫酸可以用于制铅酸蓄电池C.烧碱可用于生产炉具清洁剂D.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12.(2017河北邢台一模)某植物的花瓣汁液呈紫色,将该花瓣的汁液分别滴加到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见下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aCl稀盐蒸馏KOHNHCl溶液白醋 4溶液酸水溶液溶液花瓣汁红色紫色红色紫色绿色红色液颜色A.该花瓣汁液不能作酸碱指示剂B.NHCl溶液的pH大于74C.将该花瓣汁液滴入肥皂水中,溶液呈绿色,说明肥皂水呈碱性D.将KOH溶液和蒸馏水混合后,再滴加该花瓣汁液,溶液会变成红色13.(2017广东广州中考)下列关于H2sO,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D.与Mg反应放出氢气14.用pH试纸测定石灰水的pH,如下图所示,则测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A.偏高B.偏低C.相等D.无法确定二、填空简答题15.(2018四川成都中考)根据实验回答。图1⑴图1实验,用药匙的柄把端挑一点氢氧化钙粉末于试管中,依次进行实验。观察到现象为:浑浊•变红•红色消失。根据现象判断氢氧化钙的性质有(物理和化学性质,各填一条)。(2)按图1实验完毕,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有的溶质是,可能有的溶质是。(3)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取0.5g碳酸氢钠于甲中,加入2mL盐酸,(填操作),并将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出现浑浊。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而由乐,也甲 乙图2(4)图2中甲作为发生装置还可制得的气体是(填一种)。16.(2018四川达州中考节选)无论在化学世界里,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酸是广泛存在而又非常重要的物质。下面对常见的酸一一硫酸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1)浓硫酸的特性①向一个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浓硫酸,总质量为mj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总质量为m2,那么,m】mJ选填“>”“=”或“<”)。②如图所示,将水滴入装有浓硫酸的锥形瓶中(锥形瓶和木板用熔化的石蜡粘在一起),观察到液滴四溅。据此分析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B.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C.浓硫酸充分溶于水后,可以将锥形瓶从木板上轻轻提离⑵与金属反应向装有镁、铁、铜的A、B、C三支试管中(如图),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填序号);请写出反应最剧烈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7.(2017山东德州中考)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为2与20口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下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填序号)。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 ⑶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三、实验探究题18.(2018河北沧州8中二模)在学习氢氧化钠时,师生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集满CO2的烧瓶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迅速塞紧带有玻璃管的胶塞。I.轻轻振荡烧瓶后,可看到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II.用力振荡烧瓶后,烧瓶内液体出现白色浑浊物。【提出问题】白色浑浊物是什么?【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②25℃时,NaHCO3和Na2cO3的溶解度分别为9g和33g。Na2Na2cO3溶液产生气泡有白色沉淀产生所加试剂 NaHCO3溶液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加入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猜想与假设】一定有NaHCO生成。3【实验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①取少量浑浊物加足量水后形成无色 浑浊物中溶液,加入 ,振荡并静置 含NaCO 2 3②再取步骤①的上层清液,加 浑浊物中有气泡冒出入 含NaHCO 3【反思与评价】(1)向实验①的无色溶液中,加入试剂的目的是。(2)下列对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说法中合理的A.只能生成碳酸钠B.可能生成碳酸氢钠C.该反应的生成物与二氧化碳的量有关D.出现浑浊现象与生成物的溶解度无关19.(2017四川达州中考)小明、小芳二位同学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

做了如下实验:做了如下实验:(1)试管A中的现象是,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2)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芳同学把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小芳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成分:小芳同学分析得出无色滤液中一定不含HCl,理由是【提出问题】无色滤液的溶质是什么?【作出猜想】①NaCl;②NaCl和CaClj③NaCl、CaQ和Na2c03;④NaCl和Na2cO3。小明认为猜想一定不正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无明显现象碳酸钠溶液 猜想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成立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成立有气泡产生四、计算题20.(2017四川成都中考)盐酸、氢氧化钠是常见的酸、碱。(1)盐酸中阳离子符号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写一种)。(2)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当滴入稀盐酸至完全中和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取少量中和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现象是。(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含HCl7.3g的稀盐酸可中和氢氧化钠的质量为多少?B组提升题组.(2018云南昆明中考)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随稀硫酸的加入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y表示()A.沉淀的质量B.氢氧化钡的质量C.溶液的pHD.溶质的质量.(2017浙江宁波中考)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指示剂在不同pH溶液中的颜色h 黄色 H绿色| 戴色 TOC\o"1-5"\h\zI Illi IO 6.277.6 10 14b 无色 粉红色 4后指示剂在不同pH溶液中的颜色.溶液甲乙指示剂黄蓝A色色无粉B色红色A.甲溶液呈酸性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C.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2017山东泰安中考)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结论错误的是()①CO能与Fe,O3反应生成Fe,CO也能与CuO反应生成Cu②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③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⑤碱的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A.②③⑤B.①②⑤C.①⑤D.③④⑤.(2017湖北随州中考)大数据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溶的士油瓶中量氯分化我物用门嵌粉的质罐十放置时间"此浓硫酸敞口放.置林捻酸的点地花溶的士油瓶中量氯分化我物用门嵌粉的质罐十放置时间"此浓硫酸敞口放.置林捻酸的点地花CJ句CJ句一定量的辄忸化例

溶液中滴川稀建敏嚏给瑞黑鼾纳.(2018吉林长春中考)为验证Ba(OH)「T化学性质做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⑴实验一中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实验:⑴实验一中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⑵实验二、三验证了Ba(OH)能和某些(填物质类别)发生化学反应;(3)实验四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将上述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溶液A。取一定量溶液A,加入少量Ba(OH)2溶液,振荡后只得到无色溶液,综上分析,溶液A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2017河北张家口桥东模拟)如图所示,在250mL的圆底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并用带尖嘴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导管另一端的橡胶管事先用夹子夹紧)。然后打开圆底烧瓶的瓶塞,倒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立即塞好,振荡烧瓶。待充分反应后,将它倒置于铁架台上的铁圈中,导管伸入盛有一定体积蒸馏水(其中加几滴酚酞)的500mL烧杯中,打开夹子,可观察到:①,②。解释现象:.(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某化学小组为验证稀硫酸的性质,并探究反应后废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① ②郸.验证稀硫酸的某些性质(1)按上图进行实验,其中试管(选填序号)中无明显现象,小组同学讨论认为该试管中的两种物质间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他们的理由是(2)为验证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反应,小明和小红分别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先加稀硫酸,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结果小明观察到溶液为红色,小红观察到溶液为无色,于是二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小组同学在不改变所用试剂的情况下,对他们的实验方案进行了修改,从而确保实验一定能得出“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他们的实验方案是(只写操作过程): .探究反应废液的成分将上图所示实验后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均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混合后静置,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用pH计测得无色溶液的pH=8.6。【提出问题】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Na2c03和NaCl;猜想二出2s04和Na2sOj

猜想三:NaCl和NaSO;2 4猜想四:Na2cO3、NaCl和Na2sOj小组讨论认为猜想二不合理,理由是【进行实验】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论象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 猜想三不滴加稀盐酸 成立向步骤①中的溶液中加入BaCl溶产生白猜想四成2液 色沉淀立小组同学认为“猜想四成立”这一结论是不可靠的,理由是小组同学在不改变所用试剂的情况下,对实验方案进行了修改,并重新进行了实验,仍然得出“猜想四成立”的结论,他们修改后的实验方案是8.(2018贵州贵阳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探究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1)实验现象为,甲同学由此判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1)实验现象为,甲同学由此判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⑵小组内其他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完善,理由是【探究二】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乙同学向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滴加过程中温乙同学向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滴加过程中温1222T/℃5.29.62.06.08.26.75.74.73.72.91222T/℃5.29.62.06.08.26.75.74.73.72.9度变化如下表。加入盐酸体积V/mL混合溶液温度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混合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5)小组内其他同学提出“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6)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现将混合液中的氯化钠进行提纯,具体的操作为【探究三】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分步反应【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反应是分步反应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当碳酸钠反应完后才发生第二步反应。丁同学向106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不考虑CO的溶解)。2CA Ml人稀盘糕的质痢也(7)A-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若B点横坐标为150,则其纵坐标为。9.(2017浙江湖州中考)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的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盐酸,观察到黑色粉末很快溶解,并得到蓝绿色溶液。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硫酸溶液,常温下无明显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建立猜想】①两种酸溶液的pH不同。(注:pH相同,则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相同)②两种酸溶液中的不同。【实验过程】验试剂次验试剂次数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盐酸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硫酸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硫酸+0.35克NaCl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硫酸+0.35克验实验现象条件常 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温呈蓝绿色常无明显现象温常 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温呈蓝绿色常无明显现象温【实验结论】常温下,p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溶液与CuO反应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 促进了反应的进行。答案精解精析A组基础题组一、选择题.C食盐没有腐蚀性;鞭炮是易燃易爆物品,不是腐蚀品;烧碱有腐蚀性,属于腐蚀品,应张贴腐蚀品警示标记;酒精是易燃物品,应张贴易燃液体警示标记,故选C。.C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得氢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硫酸铁和水,稀硫酸可用于除铁锈;稀释浓硫酸时不能把水直接注入浓硫酸中,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飞溅;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可用来干燥氢气。故选C。.B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铁和水,现象是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故A不符合题意;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与水,反应无明显现象,故B符合题意;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热,故C不符合题意;铝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铝,反应开始时,铝丝表面会出现银白色物质,故D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等工业,A叙述正确;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B叙述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浓硫酸又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C叙述错误;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稀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可用稀盐酸除铁锈,D叙述正确。.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而变质,故A正确;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故B错误;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不反应,故C错误;D中未给出溶液的浓度,无法得知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故D错误。.A石灰浆抹的墙壁变得坚硬,原因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符合中和反应的概念,A错误;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属于中和反应,B正确;熟石灰属于碱,改良酸性土壤是和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C正确;NaOH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属于中和反应,D正确。.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呈黄色,A说法错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B说法正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白雾,C说法错误;将氧化铜加入稀硫酸中,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变蓝,没有气泡产生,D说法错误。.Db点对应溶液的pH小于7,d点对应溶液的pH大于7,A错误;题中没有给出两种溶液的密度,无法确定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错误;b点对应溶液的pH小于7,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红,C错误;d点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D正确。.C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说明加入了酸性物质,故选C。.D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分别呈酸性、中性和碱性滴加石蕊溶液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故D项符合题意。.A纯碱是碳酸钠,又称苏打,不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A错误;硫酸可以用于制铅酸蓄电池,B正确;烧碱是氢氧化钠,可用于生产炉具清洁剂,C正确;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正确。.C由题表信息可知,酸性、中性、碱性溶液能使该花瓣汁液显示不同的颜色,故该花瓣汁液能做酸碱指示剂,A错误;白醋、稀盐酸呈酸性,能使花瓣汁液显红色,NH4cl溶液也使花瓣汁液呈红色,说明NH4cl溶液呈酸性,pH小于7,B错误;KOH溶液呈碱性,能使该花瓣汁液呈绿色,将该花瓣汁液滴入肥皂水中,溶液呈绿色,说明肥皂水呈碱性,C正确;将KOH溶液和蒸馏水混合后,溶液仍呈碱性,滴加该花瓣汁液,溶液会变成绿色,D错误。.C酸能解离出H+,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A不符合题意;酸解离出的H+能与NaOH解离出的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故B不符合题意;酸解离出的H+能与活泼金属Mg反应放出氢气,故D不符合题意;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纸张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剩下黑色的炭,故浓硫酸滴到白纸上能使纸变黑,但这不是酸的通性,故C符合题意。.B石灰水显碱性,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相当于将石灰水稀释,其碱性变弱,则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值偏低。二、填空简答题.答案(1)微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2)CaCl2HCl(3)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Ca(OH)/CO2—CaCOj+H2O(4)Oj或H)解析(1)取少量氢氧化钙放入水中,溶液呈浑浊状态,这是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加入稀盐酸,红色消失,说明氢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反应。(2)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氯化钙,盐酸过量时酚酞试液仍为无色,故可能含有氯化氢。(3)要将试管内产生的气体导出,需塞紧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乙试管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Ca(OH)2—CaCOj+HJ。⑷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镒制氧气,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都可用图2中的甲装置作发生装置。.答案(1)<AC(2)CMg+H2sO,一MgSO/Hj解析(1)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即m4m,。②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故A正确、B错误;浓硫酸溶于水是强放热过程,锥形瓶底部的石蜡会熔化,故C正确。⑵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在氢的后面,故C试管中无明显现象;镁比铁活泼,故装有镁的试管中反应最剧烈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一MgSO4+Hj。.答案(1)B(2)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广口瓶内气压减小(3)Na2cO「2HCl—ZNaCl+HJ+COj解析(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发生反应:CO+2NaOH NaCO+HO,瓶2 2 3 2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气球膨胀;当滴入稀盐酸后发生反应:Na2cO「2HCl—2NaCl+H2O+COj,瓶内气体增多,压强变大,气球变瘪,故选B。(2)气球“先膨胀”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广口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3)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2HCl—2NaCl+H2O+CO2fo三、实验探究题.答案I.气球鼓起COr2NaOH—Na2cO/HJII.【实验探究】足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稀盐酸【反思与评价】(1)除尽Na2cO3 (2)BC解析I.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后烧瓶内的压强变小,所以振荡烧瓶后,可看到的现象是气球鼓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NaOH—Na2c03+%0。11.【实验探究】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实验①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实验②加入稀盐酸,现象为有气泡冒出。【反思与评价】(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向实验①的无色溶液中,加入试剂的目的是除尽Na2c0『以避免检验碳酸氢钠时产生干扰。⑵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能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生成物与二氧化碳的量有关。.答案(1)溶液变为红色Fe2+(2)6HCl+Fe20—2FeCl3+3H20白色沉淀是碳酸钙,如果有盐酸,它们会发生反应【作出猜想】③【进行实验】盐酸(或稀硫酸等酸)④解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试管A中的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Fe2+;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0—2FeCl3+3HJ;小芳同学分析得出无色滤液中一定不含HCl的原因是白色沉淀是碳酸钙,如果有盐酸,它们会发生反应;【作出猜想】猜想③一定不正确,因为氯化钙和碳酸钠能发生反应;【进行实验】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不含有氯化钙,猜想②不成立,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故猜想④成立。四、计算题.答案(1)H+烧碱(火碱,苛性钠)(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产生白色固体(3)解:设可中和NaOH的质量为x。NaOH+HCl—NaCl+HJ36.5x7.3g40=x36.57.3gx=8g答:可中和NaOH的质量为8go解析(1)盐酸中阳离子符号是H+;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烧碱、火碱、苛性钠。(2)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当滴入稀盐酸至完全中和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取少量中和后的溶液加热蒸干得到氯化钠固体,现象是产生白色固体。(3)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7.3gHCl可直接求出可中和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goB组提升题组.D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沉淀质量从原点开始不断增大至氢氧化钡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故A错误;氢氧化钡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减小,直至为0,其质量不会增大,故B错误;氢氧化钡溶液的pH大于7,和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pH不断减小直至等于7,反应结束后,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溶液的pH不断减小,不会增大,故C错误;氢氧化钡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钡,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小直至为0,当加入的硫酸过量后,溶液中的溶质变为硫酸,溶质的质量又从0开始不断增大,故D正确。.D由题图、表提供的信息可知,甲溶液呈酸性,乙溶液呈碱性且pH大于10,A正确、B正确;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分别呈酸性、碱性和中性,滴加A指示剂后呈不同颜色,可以鉴别,C正确;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当溶液pH大于7.6时,溶液呈蓝色,D错误。.A①CO具有还原性,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①正确;②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Cu(OH)2是难溶性的碱,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错误;③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③错误;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④正确;⑤碱的溶液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⑤错误。.A向一定量盐酸中加入铁粉,随反应进行铁元素质量增加,盐酸反应完全后铁元素质量不变,A正确。浓硫酸敞口放置,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故B错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当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但溶液的总质量增加,故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减小,而不是不再改变,C错误。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仍为碱性溶液,其pH不可能小于7,故D错误。.答案(1)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⑵盐(3)Ba(OH)/2HCl—BaCl2+2HJ(4)NaCl、HCl、MgCl2解析(1)Ba(OH)2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2)MgCl/Na2sO,属于盐,实验二、三验证了Ba(OH)2能与某些盐反应。(3)Ba(OH)2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HCl—BaCl/ZHJ。(4)取一定量溶液A加入少量Ba(OH)2溶液只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溶液A呈酸性,则一定含有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HCl、NaCl、MgCl2。.答案水沿导管上升液体变为红色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使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所以液体沿导管上升,另外碱性溶液使酚酞变红解析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倒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小,将烧瓶倒置且打开夹子后,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沿导管压入圆底烧瓶中,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和剩余的氢氧化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会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答案1.(1)①氯化钠与稀硫酸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滴加稀硫酸II.【作出猜想】无色溶液的pH=8.6,显碱性,猜想二显酸性【进行实验】①产生气泡若步骤①中滴加盐酸的量不足,碳酸钠有剩余,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也会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然后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猜想四成立解析1.(1)试管①中氯化钠与稀硫酸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反应,故无明显现象;试管②中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看到气泡产生;试管③中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2)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然后逐滴滴加稀硫酸,红色溶液会慢慢变为无色,说明溶液不再呈碱性,从而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II.【作出猜想】已知无色溶液pH=8.6,显碱性,猜想二中硫酸是酸,显酸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则整个溶液呈酸性,故猜想二不合理。【进行实验】①猜想三中氯化钠和硫酸钠与稀盐酸都不反应猜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