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1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2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3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4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历史总复习单元备课教学设计第一、二单元课时安排1—1.5课时课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补教中考考占八、、1、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2、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3、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4、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5、司母戊鼎,中国古代青铜器工艺的成就。6、都江堰水利工程7、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成就。教学目标1、知识积累:通过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对奴隶社会的产生、发展、瓦解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2、知识理解:对世袭制、西周分封制、商鞅变法等定义及内容要深入了解。3、知识运用: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练习题包括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重占八、、掌握中考考点的所有知识点。难占八、、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教学过程【进入复习】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然后到(北京人)到(山顶洞人)再然后再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我们重点掌握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一、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5分钟)1、看课文第八页“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可以课件演示)河姆渡遗址在?(长江流域、南方)半坡遗址在?(黄河、北方)2、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学生完成表格内容(可以课件演示)名称房屋农作物生活用具河姆渡遗址?(干栏式)?(水稻)?(陶器)半坡遗址?(半地穴式)?(粟)?(彩陶)二、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原始社会走向瓦解,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一奴隶社会,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整个奴隶制社会经历几个朝代更替?我们一起走进第4课内容。边讲边完成卜面表格:(重点掌握:1、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2、什么叫分封制?3、中国古代青铜器工艺的成就一一司母戊鼎。)朝代的更替(课件演示)(奴隶制的产生、发展、瓦解)(10分钟)

朝代开国君亡国君文化(科技)政制特征夏演示答案演示答案世袭制(学生填写)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商演示答案演示答案甲古文,青铜文明 西周演示答案演示答案分封制(学生填写) 三、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春秋、战国)(10分钟)东周时期包括(春秋、战国)由于天子无能,诸侯争霸,分封制已名存实亡,各国为了立于不败之地,都纷纷进行改革,发展经济因此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重点掌握:1、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2、都江堰水利工程)1、发展经济:A、生产工具的进步: 和 。B、兴修水利工程: 。2、政治改革:商鞅变法(分析时踉分封制的内容进行比较,体会变法的进步性)改革家改革内容意义1、土地私有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四、思想大变革的时代:(重点掌握: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成就(10分钟)(5分钟)1、春秋时期两大思想家,老子、孔子。孔子A、思想方面:。B、教育方面:。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课件演示)思想家学派思想主张五、老师指导学生单元归纳:(5分钟)本单元重点围绕4个主题:1、政治:政制发展,夏朝开创— 制,西周建立 制。政治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最著名的是 变法。2、文化:我国最早的文字— ,青铜文明,最大的青铜器 O3、经济:工具的进步和O

著名水利工程 。4、思想:春秋著名的思想家 和 。战 国 时 期 百 家 争鸣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尽量要在课堂上完成10个左右选择题目,这个环节保证有10分钟的练习量。方法,可以把练习题在讲课时穿插进行,也可以先讲后练,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练习题可以自己编,也可以充分利用练习册的题目,但老师一定要先筛选比较有针对性的题目不要盲目浪费时间。七年级历史总复习单元备课教学设计第 三、四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课题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补教中考考占八、、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秦建立统一国家的意义了解张骞通西域的史实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了解《史记》古代书法、绘画的主要成就教学目标4、知识积累:通过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有较清晰的了解;识记重要科学文化成就。5、知识理解: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对后世的影响;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3、知识运用: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练习题包括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重占八、、掌握中考考点的所有知识点。难占八、、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教学过程一、秦的建立与巩固1、秦统一六国明确秦统一六国的时间: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与我国第一个国家夏朝区分开来)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解释: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发展,符合人心所向;“大一统”就是中央加强对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局面。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是巩固统治的措施)政治方面:建立一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封建制度①统治者自称皇帝;②中央设“三公”(丞相一政务、太尉一军事、御使大夫一监察白官)③地方推行郡县制度,中央和地方的官员由皇帝任免。经济方面: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促进了各地的区经济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促进了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便于政令通行。)思想方面:焚书坑儒。(虽然有利于统一思想,但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于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损失。)民族关系: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蒙恬,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征越族,开凿灵渠。(扩大疆域,稳定边疆,巩固统一)通过讨论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评价秦始皇教师最后总结:秦始皇在历史上有功有过,但仍不失为千古一帝。二、张骞通西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了解了西域各国风情和他们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从此,汉朝与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指出张骞通西域的历史作用:一是使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二是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一一丝绸之路。带学生看地图,熟悉丝绸之路的路线。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了解改革的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为顺应历史潮流,孝文帝主动采取改革措施。改革措施:一是迁都洛阳(洛阳是中原汉族文化中心,迁都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和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二是实行汉化政策,要求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制,学习汉礼,尊崇孔子,以孝治国。(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历史作用: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为以后的统一奠定基础。四、科技文化成就1、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植物纤维纸)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传播。2、科学著作: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我国古代重要的综合性地理著作3、医学:(1)、东汉“医圣”一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2)、东汉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外科鼻祖一一华佗麻沸散和“五禽戏”4、史学:司马迁《史记》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历史。地位: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5、艺术书法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绘画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雕塑北朝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巩固练习七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单元备课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课题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补教中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考2、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考3、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占八、、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5、大运河、赵州桥等建筑,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6、唐诗,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7、古代书法、绘画的主要成就。教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及课本重要图片的认识。学2、注重贞观之治与开兀盛世的比较,唐太宗、唐玄宗的统治与当今目重视民生问题、官员选拔问题的联系。标3、以隋唐的民族交往、对外关系方面的史实,说明民族团结、对外开放的进步性。重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兀盛世。占八、、难科举制的产生、完善、影响、废止。占八、、隋唐是一个繁荣、开放的社会,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特教别是唐代,更是我国封建社会史上大放异彩的一个时代,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一时期之所以成为鼎盛,有许多学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一、“贞观之治”过1、原因:A、善于吸取隋亡教训B、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C、注意“戒奢从俭”口、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程2、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二、“开兀盛世”1、原因:A、作用贤能8、重视地方吏治C、戒奢从俭2、表现: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经济 ,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一 时期。三、隋唐科举制度1、产生(隋朝):A、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B、隋炀帝:设置 ,科举制正式诞生。2、完善(唐朝):A、唐太宗扩充了 规模。B、武则天首创 和 。C、唐玄宗将 作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四、唐与吐蕃的关系1、吐蕃是 族的祖先。2、唐蕃和亲:唐太宗把 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友好关系。五、唐朝的对外交往1、唐朝与日本:十多批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唐朝高僧 ,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2、唐朝与印度:唐朝高僧 西行天竺取经,并把亲身见闻写成《一 》,该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六、大运河、赵州桥

1、隋朝运河:以 为中心,北达 (今北京),南至(今杭州),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2、赵州桥:隋朝杰出工匠 设计并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七、唐诗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诗仙”)、 (“诗圣”)、白居易。八、古代书法、绘画的主要成就1、书法:颜真卿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自成“柳体”。2、绘画:吴道子画技高超,后世称他为“ ”。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有《步辇图》。九、单元总结隋唐时期统治者的开明思想,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重视教育、人才,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善于学习外来文化,重视对外交往等等,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创新,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等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册相应练习,也可以进行单元测试。七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单元备课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课题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补教中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考2、宋代的社会生活。考3、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占八、、4、宋词,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5、《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6、古代书法、绘画的主要成就。教1、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能比较经济重心南移与现实学南方经济发展。目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情况,联系当今社会风貌的变化,加深对中标华民族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的亲和力的理解。3、通过对宋元文化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占八、、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难占八、、未兀时期的科技成就比较多,复习时注意归纳总结,分类记忆。教学过程从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到1368年元朝灭亡,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五代、辽、宋、夏、金、兀时期。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南方农业的发展A、原因: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增加了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发展。B、表现:水稻新品种 的引进与推广;苏州、湖州成为了重要粮仓,民间流传“ , ”的谚语;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A、纺织业: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8、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北宋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3、南方商业的繁荣A、商业都市: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超过北宋的开封。B、海外贸易: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C、货币:北宋前期, 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 O4、经济重心南移到 (朝代)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二、宋代的社会生活1、衣食住行的变化A、衣:北宋初期,各级官员服色有严格规定,百姓穿黑白两色衣服,后来统治者衣饰华丽,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B、食:东京城里食品有一百多种,夜市小吃很多,夏季有冷饮。北宋肉食以羊肉为主,南方人吃鱼较多。C、住:农村百姓住低矮茅屋,富裕人家以茅屋与瓦房相结合。城市平民住四合院,贵族官僚宅第相当宏丽。D、行:主要方式有坐牛车、坐驴车、乘轿、骑驴。旅店业兴旺。2、陋习:妇女缠足的陋习传开(辛亥革命后禁止缠足。)3、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 ”o4、今天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三、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造纸术: 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东汉时期, 改进了造纸术,人们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造纸

术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传播。2、印刷术:唐朝时发明了 。北宋时,毕升发明 ,早欧洲四百多年。3、指南针:战国时期制成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 ,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并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4、火药:唐朝开始用于军事,宋兀时期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四、宋词,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宋代词人的杰出代表有李清照、苏轼、辛弃疾。五、《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北宋史学家 著,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六、古代书法、绘画的主要成就。1、北宋大画家 的《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2、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慎,他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无不传神,富有情趣。当时人称颂他的画属于“神品”。3、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的书法各有新意,人称“宋四家”。七、单元总结从三国魏晋南北朝开始,南方逐渐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出现南移倾向,至南宋时,这一过程最终完成,并在经济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农业领域,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情况。宋代社会生活多姿多彩,农村、城市都各有特色,可与现代社会生活进行充分联系和比较。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习题,及时讲解一些难题和易错题。七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单元备课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课题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补教中1、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考2、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考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占八、、4、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5、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

6、李时珍和《本草纲目》。7、北京故宫,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8、明清小说,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教1、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分析明清加强君主专制J措施的特点。学2、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与新航路的开辟进行分析比较。目3、掌握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用史实证明台湾、新疆自古标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4、掌握闭关锁国政策内容、影响。重清朝统一多民族国的巩固,注意把握清朝对内、对外采取的一系列占八、、措施。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难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并能联系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占八、、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清朝鸦片战争以前,我国的封建教社会逐步走向衰落。一、明朝的统治学1、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1)明太祖朱兀璋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过A、地方:废 ,设 ,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B、中央:废 ,撤销中书省,由 分理朝政。程C、设立特务机构: 。D、选拔官员:米用 的方式。(2)明成祖进一步强化君权,采取下列」措施。A、1421年迁都 ,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B、增设特务机构 ,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2、 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二、清朝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1、政治上:雍正帝设立 ,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乾隆帝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2、文化上:大兴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明朝时与世界很多国家都有交往,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第16课内容。三、明朝对外关系1、郑和下西洋(1)目的: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2)时间:1405年一1433年(3)所到地区: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4)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 各国的 ,加强了我国和 各国的 。2、戚继光抗倭兀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戚继光组织“戚家车”先后平息了沿海

的倭患。戚继光被称为 。四、清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1、郑成功收复台湾(1)1662年, 从 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2)1684年,清朝设立 ,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2、雅克萨之战(1)17世纪, 侵占我国的黑龙江流域的雅克萨和尼布楚。(2) 帝两次亲征雅克萨。(3)1689年,中俄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 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3、对西藏的管辖(1)形成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