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第7课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两首诗的作者、写作背景及相关文化常识。2.朗读诗歌,明确节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自主阅读《3·2练习册》P46页“结识作者”“探寻背景”“文化常识”,圈点勾画。找出相关知识点。

提问:通过自学,同学们发现了哪些知识点,你认为哪些是重点、难点、困惑点?谁来回答一下?自学指导(一)(3分钟)

自主阅读《3·2练习册》P46页“结识作者”“探寻背景”“文化常识”,圈点勾画,完成下面的问题。1.曹操,字______。_______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歌基本风格是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2.陶渊明,名___,字_____,_____著名诗人。自号________,谥号_________。他开创了_______,为我国古典诗歌创立了一个新的境界。3.建安风骨:汉魏之际______、_______等人的诗文的_______风格。孟德东汉末年苍凉悲壮《龟虽寿》《观沧海》潜元亮东晋五柳先生靖节先生田园诗“三曹”“建安七子”俊爽刚健

同学们,自主朗读这两首诗,找出朗读过程中的知识点。提问:通过自学,同学们发现了哪些知识点,你认为哪些是重点、难点、困惑点?谁来回答一下。自学指导(二)(5分钟)1.听录音朗读,思考这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并划分节奏。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短歌行-曹操》.kux《短歌行》朗读节奏:二二式情感基调:慷慨悲凉归园田居(其一)_高清.kux《归园田居·其一》朗读节奏:二一二式或二二一式如:户庭/无/尘杂或久在/樊笼/里情感基调:闲适恬淡

同学们,自主品读这两首诗歌,思考在体会诗歌情感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提问:通过自学,同学们发现了哪些知识点,你认为哪些是重点、难点、困惑点?谁来回答一下。自学指导(三)(8分钟)

根据下列问题,体会文章情感。1.请找出《短歌行》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围绕这个字眼诗人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用诗中原句来阐释。2.题目《归园田居》,很简单的四个字,却包含了重要的信息,这里面有一个字是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围绕这个字,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解读:读懂诗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忧人生苦短求贤不得功业未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志一统天下《短歌行》主旨

《短歌行》这首诗的主旨是感叹光阴易逝,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感慨功业未成,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归园田居

思考:

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题眼是哪个字?归先用原文回答,再自由发挥表述清楚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1、从何而归?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为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3、归向何处?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4、归去如何?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静动近远归园田居

官场:尘网樊笼田园: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黑暗宁静、优美、和谐厌、弃恋、归《归园田居·其一》主旨《归园田居·其一》,主要描写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课堂小结

《短歌行》——慷慨悲凉,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归园田居·其一》——闲适恬淡,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背诵记忆

背诵《短歌行》当堂训练(1)《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运用比喻、对偶的手法,表达渴望摆脱束,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短歌行》中用读书人的衣着来代指有学识的人,表达对人才的渴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将一座充满风味的村落融化到深远背景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第三单元

第7课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第二课时

古人说:“文如其人。”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文人品应该是一致的。而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一代枭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所以他们的作品具有不同风格。学习目标1.品味诗歌,比较两首诗歌在情感方面的不同。2.体会两首诗歌表达技巧的不同。

同学们自主阅读这两首诗,针对这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同学们认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更好的帮助大家分析体会。提问:通过自学,同学们发现了哪些知识点,你认为哪些是重点、难点、困惑点?谁来回答一下。自学指导(一)限8分钟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忧”什么?真的是想借酒浇愁吗?“守拙归园田”“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2.曹操想“掇明月”,陶渊明重“返自然”,各自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3.钟嵘在《诗品》中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黄文焕在《陶诗析义》中说:“恰见去忙就闲,一一欣快;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结合两首诗歌,谈谈自己的体会。

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忧”什么?真的是想借酒浇愁吗?“守拙归园田”“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一个政治家身处乱世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发出的人生苦短的忧叹。表面上是要借酒浇愁,实际上是表现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政治家深感人生苦短的苦闷心理。“守拙归园田”,“拙”即朴拙,不学巧伪,不争名利,与世俗的技巧相对,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受官场的影响,与其同流合污,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2.曹操想“掇明月”,陶渊明重“返自然”,各自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掇明月”,表现曹操思慕人才而不得的惆怅心理。“明明如月”流露了对人才的思慕之情,在诗人心中人才如悬空之月,明鉴字内。明月可望而不可即,为人才难得,也反映诗人欲得人才的追切之情。“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自然环境,又是顺应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与开篇的“丘山”照应,是点题之语,表明诗人对回归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3.钟嵘在《诗品》中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黄文焕在《陶诗析义》中说:“恰见去忙就闲,一一欣快;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结合两首诗歌,谈谈自己的体会。

《短歌行》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感情吟咏了生命的忧患,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篇,继之以慷慨、沉吟,再以忧愁接之,后以开朗收尾。忧乐夹杂,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归园田居》写的是隐退丘山之志,作者用“误落”“去”“旧林”“故渊”等语,说明其原为世外之人,尘俗生活有违本意,不是来处。所以他无比向往回归田园,其笔下的田园之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人村墟烟,狗吠鸡鸣等,全在作者不动声色的白描中一一写出,都带有自己的色彩,以景之娴雅宁静,见我之旷达冲淡。

同学们这两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你能提出相关问题吗?

提问:通过自学,同学们发现了哪些知识点,你认为哪些是重点、难点、困惑点?谁来回答一下。自学指导(二)限10分钟1.在《短歌行》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是什么?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几句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1.在《短歌行》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是什么?诗句出处原意作用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汉乐府《薤露》露水干枯了,明天还会再落下,人的生命一旦失去,又何时才能归来?抒发生命易逝,恐来不及有所作为的愁绪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中国粮食酿酒鼻祖诗人借酒浇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姑娘思念情人比喻渴望得到贤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殿堂上嘉宾琴瑟歌咏,宾主之间互敬互融。表达招贤纳士的热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式解》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表达了诗人希望尽可能多的接纳人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听见有人才上门,来不及咽下嘴里的食物,把食物一吐就去接见。表达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几句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比兴。“比”就是譬喻,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兴”作者借对“明月”“乌鹊”等的描写,来引起自己渴望贤才的感叹。比兴是中国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这两句诗毫无粉饰之词,寥寥几语,构建出乡村生活的优美画面。描写平淡质朴,不加任何修饰,却极为精炼自然。白描作为种表现手法,是指用最朴素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课堂小结

《短歌行》及时进取渴慕人才情感《归园田居》喜爱田园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