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3《桂花雨》-人教部编_第1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3《桂花雨》-人教部编_第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3《桂花雨》-人教部编_第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3《桂花雨》-人教部编_第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3《桂花雨》-人教部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日积月累。(一)重点字词。1.应会读字:箩杭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罗”的头上长竹子。(箩)3.易读错字:“浸在”的“浸”,易读成去“qìn”。4.多音字:鲜盛5.应会写字:(无)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指指点点香飘十里(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理解运用。(一)共性目标:1.指导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1)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概括方法:抓住文章主线,连接段意。2.体会重点段的表达顺序(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3—6自然段,作者采用托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回忆了童年时代“摇桂花”的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桂花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无限欢乐。(2)体会方法:多读,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梳理出文章的主次内容。3.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难点)1.重点语句:=1\*GB3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2\*GB3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体会方法:学生自读感悟,谈谈对每句话的理解。体会出两个“浸”字不同的意思。=3\*GB3③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体会方法:读课文句子,想象情景。说说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4\*GB3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体会方法:反复朗读句子,抓住“再”“也比不上”品味母亲对桂花的情感。(二)本课重点问题:1.单元导读和文前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1)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2)交流读了“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体会。2.学生质疑的问题:三、情感体验:通过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教学准备一、教师:(一)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二、学生:(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二)其它准备:1.通过上网,了解作者——台湾女作家琦君。2.回忆童年生活中的某件趣事,为小练笔做准备。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预习提纲(或学案)学校:班级:姓名:一、字词初探(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评价标准1.声音洪亮。2.不添字或漏字。3、停顿恰当。)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1.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2.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1)我是怎么区分读音的?。(2)我还可以根据读音组词。。3.趣味识字:(1)我用方法记住了字。(猜字谜、顺口溜等)(三)词句1.组词:给每个会认字字加上拼音组两个词(其中一个是四字词语),写在课文后面的生字表中。想一想含有本课生字词的诗词或俗语。2.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重点词语(浸、指指点点、姿态、)和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把你的理解写在文中词语的旁边。3.积累: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在文中标出来并分类写在下面。(评价标准:1.选字典型、全面。2.书写正确、规范。3.趣味识字的方法合理。4.词语的分类恰当。5.小组分工合理、全员参与。6.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大方自然。)二、文本细读(一)整体感知1.我能抓住文章主线,用连接段意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投影展示;方法:边展示边读内容)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句子意思深刻?在文中标记出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想法。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也在文中做好标记。(二)重点品读细读课文,想一想,把你的思考和感受写在相关语句的旁边:1.文中说桂花树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作者还那么喜欢它?2.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3.你是怎样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4.自主质疑:课文有哪些难懂的地方?在文中做好标记。(如用词的精妙。)三、尝试练笔。(投影展示;方法:边展示边读内容)把所要表达的感情寄托在所叙述的事件中,在叙事中运用一两句话将自己的情感含蓄地表达出来,就是寄情于事。本文采用的就是寄情于事法。运用寄情于事法要时刻牢记不能单纯地叙事,要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入其中。请你试着用这种方法来写一写:妈妈用她无私的爱为我撑起了一方晴空。四、拓展延伸1.收集了解作者琦君的相关资料。2.你喜欢家乡的什么事物?请回忆一下你们之间的故事。栏目设计预习提纲预习展示精讲点拨导入谈话激趣,引入课题1.让学生自由说说童年趣事。师及时小结:你有趣的童年生活跟ⅩⅩ(某一事物)有关啊。2.有位作家叫琦君,她也有难以忘怀的童年(简介作者),她的故事跟桂花有关,你认识桂花吗?(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知识出示桂花图片)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作者的童年故事!(板书课题——桂花雨,齐读)。预习评价(一)展示预习完成全面、书写认真的同学:1.出示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完成全面)。(二)展示填写预习检查统计表比较认真的小组长:初读课文(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评价标准1.声音洪亮。2.不添字或漏字。3、停顿恰当。)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1.小组内检查课文朗读,集体交流难读的句子。2.各组提出难读的句子、段落,读通、读好如:重点朗读:(含易读错字较多的句段,含有本课应会认字、会写字的句段)①第一段:注意的字音:盛开②第二段:注意的字音有:“指指点点”“姿态”,指名读——齐读。学生读后,理解“指指点点”。③第四段:注意的字音有:“浸”“成熟”,学生朗读后,给“浸”字再组其他词,指名再读——齐读。=4\*GB3④第五段:注意的字音:“缠”,注意区分平翘舌音。识字学词(二)生字:识记本课生字,做到正确流利。1.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1.小组依据预习提纲交流预习情况,集体攻难,并商定展示形式并进行排练。2.小组展示生字。(1)预设学生展示形式:字卡、利用生字条、出示本组认为难记的字,展示小组记忆过程等。(2)学生评价:小组分工是否合理;学生展示表现、汇报内容是否全面;(3)教师邀请小组成员带领全体学生进行读记。2.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2.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1)我是怎么区分读音的?。(2)我还可以根据读音组词。。1.出示: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盛”的多音字组词:[shèng]盛开茂盛[chéng]盛饭盛放“鲜”的多音字组词:[xiān]鲜花鲜艳[xiǎn]鲜为人知屡见不鲜2.指名读出正确读音。3.学生齐读正确答案。3.趣味识字:我用_______方法记住了______字。(猜字谜、顺口溜等)3.趣味识字:(1)出示本课生字:交流自己用有趣的方法记住了哪个字?(2)引导趣味识记:(字谜识字):箩——“罗”的头上长竹子。(3)教师点拨:(对比识字):杭——航(三)词句1.组词:给每个会认字字加上拼音组两个词(其中一个是四字词语),写在课文后面的生字表中。想一想含有本课生字词的诗词或俗语。2.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重点词语(浸、指指点点、姿态、)和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把你的理解写在文中词语的旁边。3.积累: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在文中标出来并分类写在下面。(评价标准:1.选字典型、全面。2.书写正确、规范。3.趣味识字的方法合理。4.词语的分类恰当。5.小组分工合理、全员参与。6.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大方自然。)1.理解:(1)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要能结合本文理解。(2)检测巩固: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盛开()完整()尤其()2.词语积累(1)评价反馈:关于分类整理词语,我发现同学们真是非常聪明,有x位同学能够分类整理词语,多数同学是按不同类别来分类识记,比如说:(2)出示:指指点点、花花绿绿、啰啰嗦嗦等,齐读。(强调:分类积累词语,有助于理解、记忆和运用。)同学们整理的词语有自己的个性!值得表扬。文本细读(一)整体感知1.我能抓住文章主线,用连接段意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投影展示;方法:边展示边读内容)1.展示某位同学(预习提纲上未写名字)概括的主要内容:2.同学们评价、补充、修改:说说哪位同学概括得好(能抓住这个人做的最重要的事)?哪句话怎么改?3.小结:课文是围绕“桂花”来写的,抓住“桂花”这条文章主线,把各段意思连接起来,这就概括出来课文的主要内容。文本细读1.桂花树是什么样子的?可是,琦君为什么还要写桂花呢?2.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生说理解,师点拨此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出了桂花树的样子。)2.体会桂花的香:桂花到底有多香,让我们通过读书去感受吧!⑴找出写桂花香的句子:对比理解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⑵让学生读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品尝桂花的香和甜,桂花的香和甜通过读表达出来。乱句重组(桂花树样子)()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我喜欢的是桂花。()开花时,仔细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1.感受摇花的乐:桂花的确很香,作者很喜欢它。其实最让作者高兴的事是──帮妈妈摇桂花。(1)找出写作者想摇花的句子:“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1\*GB3①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②读句子感受作者急切的心理。(2)找出“我”帮母亲摇桂花的句子: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演摇桂花的情景,说出此刻的心情。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为什么说“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2.读说结合训练:飘落的桂花桂花纷纷扬扬落下,轻轻地落在我的头发上,我喊着,!轻轻地落在我的里,我着,!=4\*GB3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摇桂花的快乐。3.你是怎样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1)感受母亲的思乡之情: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呢?(讨论)2.交流:出示母亲说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着桂花,收获着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2)体会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由母亲对故乡的思念,引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勾起了“我”“深深的思乡之情”。(1)“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她又一次想起了故乡童年的快乐。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她的生命,成为她幸福童年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2)品读句子,感受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母亲眼里,月是故乡的明,人是故乡的亲,花也是故乡的香。(3)假如你是远离故乡的游子,你会眷恋家乡的什么呢?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家乡的”句式说一说。小结:水果蔬菜是家乡的好,鸡鸭鱼肉是家乡的鲜。当然,风景是家乡的美,月是故乡明。——琦君《水是故乡甜》学生质疑展示:问:文章学到这里,你还有哪些疑问吗?预设:学生提出质疑。全班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文中两次出现了“浸”字(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2.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为什么用“浸”,而不用其它的字呢?有什么好处呢?3.集体解惑让在预习或自主学习中已经理解此疑惑的同学解答。教师强调、总结(“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浓郁的香气,这芳香足以让十几家邻居共享。而后面的一个“浸”字则说明桂花的香,已经不受季节的约束,香满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琦君八十多岁为寻根,再次来到故乡。她吃着桂花饼,品着桂花茶,泪水盈盈。琦君虽身在台湾,可故乡一直没离开过她,因为故乡一直在她的心里。2.推荐阅读《粽子里的乡愁》。仿写:把所要表达的感情寄托在所叙述的事件中,在叙事中运用一两句话将自己的情感含蓄地表达出来,就是寄情于事。本文采用的就是寄情于事法。运用寄情于事法要时刻牢记不能单纯地叙事,要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入其中。请你试着用这种方法来写一写:妈妈用她无私的爱为我撑起了一方晴空。限时检测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限时检测题学校:班级:姓名: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盛开(shèngchéng)新鲜(xiǎnxiān)浸在(jìnqìn)二、按要求写词语。反义词:完整——新鲜——近义词:欣赏——姿态——三、乱句重组()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