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第1章(禁止上传)_第1页
光纤通信第1章(禁止上传)_第2页
光纤通信第1章(禁止上传)_第3页
光纤通信第1章(禁止上传)_第4页
光纤通信第1章(禁止上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名称:光纤通信任课教师:毛昕蓉联系方式:maoxr@163.com考核方式:考试学时:52学分:3.0课前准备知识通信:传输、交换、处理光纤通信:以光波为载波,以光导纤维为传输媒质的一种通信方式。本课程的特点:专业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区别)要求:提高自学能力、建立总体构架前序课程:通信原理、交换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学习方法:注意连接词,章节间的关系。记笔记(两本合一),多阅读几本书成绩分布:考核方式:考试平时30%,期中20%,期末50%(闭卷)。课程编排:基础理论知识通信用光源光通信信道光检测器与光放大器光学网络器件光纤通信系统新技术光纤通信网(接入网、SDH传送网)空间光通信系统

公邮:optical201409@163.com密码:201409参考书《现代光纤通信与网络教程》张宝富人邮《光通信原理与技术》李玉权科学出版社《光网络实用指南》(美)王廷华译清华《光纤通信》刘增基西电《光纤通信》顾畹仪人邮原荣解金山邱昆第1章概论第2章通信用光源第3章光通信信道第4章光检测器与光放大器第5章光学网络器件第6章光纤通信系统第7章光通信新技术第8章空间光通信系统

目录1·1光纤通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回顾)

1.1.1探索时期的光通信

1.1.2现代光纤通信

1.1.3国内外光纤通信发展的现状1·2光纤通信的优点和应用(了解)

1.2.1光通信与电通信

1.2.2光纤通信的优点

1.2.3光纤通信的应用1·3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

1.3.1发射和接收

1.3.2基本光纤传输系统

第1章概论返回主目录1·4空间光通信系统(了解)

1.4.1空间光通信概述

1.4.2空间光通信的定义

1.4.3空间光通信系统的组成1·5空间光通信的关键技术(了解)1·6通信链路分析(了解)

1.1光纤通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1.1.1探索时期的光通信

由于没有找到稳定可靠的光源和低损耗的传输介质,对光通信的研究曾一度走入了低潮。•1960年,美国人梅曼(Maiman)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给光通信带来了新的希望。激光器的发明和应用,使沉睡了80年的光通信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1880年,美国人贝尔(Bell)发明了用光波作载波传送话音的“光电话”。贝尔光电话是现代光通信的雏型。•原始形式的光通信:中国古代用“烽火台”报警,欧洲人用旗语传送信息。

1.1.2现代光纤通信

1966年,英籍华裔学者高锟(C.K.Kao)和霍克哈姆(C.A.Hockham)发表了关于传输介质新概念的论文,指出了利用光纤(OpticalFiber)进行信息传输的可能性和技术途径,奠定了现代光通信——光纤通信的基础。

指明通过“原材料的提纯制造出适合于长距离通信使用的低损耗光纤”这一发展方向。获得2009诺贝尔物理学奖“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获得了物理学奖一半的奖金,共500万瑞典克朗(约合70万美元);博伊尔和史密斯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将分享今年物理学奖另一半奖金。1970年,光纤研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70年,美国康宁(Corning)公司研制成功损耗20dB/km的石英光纤。把光纤通信的研究开发推向一个新阶段。

•1972年,康宁公司高纯石英多模光纤损耗降低到4dB/km。

•1979年是0.20dB/km,1984年是0.157dB/km,1986年是0.154dB/km,接近了光纤最低损耗的理论极限(0.148dB/km)。

1970年,光纤通信用光源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197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日本电气公司(NEC)和前苏联先后,研制成功室温下连续振荡的镓铝砷(GaAlAs)双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短波长)。虽然寿命只有几个小时,但它为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9年美国电报电话(AT&T)公司和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研制成功发射波长为1.55μm的连续振荡半导体激光器。

由于光纤和半导体激光器的技术进步,使1970年成为光纤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实用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

•1976年,美国在亚特兰大(Atlanta)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光纤通信系统的现场试验。

第一条横跨太平洋TPC-3/HAW-4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于1989年建成。从此,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建设得到了全面展开,促进了全球通信网的发展。光纤通信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6~1976年),这是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应用的开发时期。•第二阶段(1976~1986年),这是以提高传输速率和增加传输距离为研究目标和大力推广应用的大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1986~1996年),这是以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为目标、全面深入开展新技术研究的时期。

•第四阶段(1996年至今),实现了超大容量的波分复用(WDM)光纤通信系统及基于WDM好波长选路的光网络;正研究超长距离的光孤子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

波长模式损耗中继距离容量话路数第一代78

0.85µmMM2dB/km10km50~100Mb/s480第二代87

1.31µmMM0.3~0.4550km1.7Gb/s1920第三代90

1.55µmSM0.2100km2.4Gb/s7680第四代WDM+EDFA14300km5Gb/s第五代光孤子通信光孤子通信解决色散问题:光纤的色散使光脉冲展宽,光纤的非线性效应使光脉冲受到压缩。只需在光纤的非线性和色散效应之间取得平衡,则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其形状不变,这样的光脉冲称为光孤子(光脉冲信号保形传输)。

1.1.3国内外光纤通信发展的现状

1976年美国在亚特兰大进行的现场试验,标志着光纤通信从基础研究发展到了商业应用的新阶段。此后,光纤通信技术不断创新:光纤从多模发展到单模,工作波长从0.85μm发展到1.31μm和1.55μm(短波长向长波长),传输速率从几十Mb/s发展到几十Gb/s。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大规模产业的形成,光纤价格不断下降,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光纤已成为信息宽带传输的主要媒质,光纤通信系统将成为未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柱。在许多发达国家,生产光纤通信产品的行业已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光纤通信整体发展时间表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

100000

1000010001001010.1

0.8μm多模1.3μm单模1.55μm直接检测光孤子光放大器1.55μm相干检测系统性能(Gb/s•Km)1.2光纤通信的优点和应用1.2.1光通信与电通信任何通信系统追求的最终技术目标都是要可靠地实现最大可能的信息传输容量和传输距离。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取决于对载波调制的频带宽度,载波频率越高,频带宽度越宽。光通信的主要特点载波频率高;频带宽度宽(图1.1)光通信利用的传输媒质-光纤,可以在宽波长范围内获得很小的损耗。(图1.2)图1.1部分电磁波频谱(1)、(2)

1.2.2光纤通信的优点

•容许频带很宽,传输容量很大

•损耗很小,中继距离很长且误码率很小

•重量轻、体积小

•抗电磁干扰性能好

•泄漏小,保密性能好

•节约金属材料,有利于资源合理使用光纤通信的缺点:

•光纤质地脆,机械强度低

•要求比较好的切断、连接技术(当发生断纤时)

•分路、耦合比较麻烦

1.2.3光纤通信的应用光纤可以传输数字信号,也可以传输模拟信号。光纤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与计算机网,以及在其它数据传输系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光纤宽带干线传送网和接入网发展迅速,是当前研究开发应用的主要目标。光纤通信的各种应用可概括如下:①通信网②构成因特网的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③有线电视网的干线和分配网④综合业务光纤接入网

ATMInternet骨干网DDN/FRPSTN/ISDNTV业务分配节点(COT)业务接入节点(RT)网管SNMP与电信网管中心相连Q3100/1000ME1/BRA/PRA155M622MSDH典型应用之一:宽带综合业务光纤接入系统拓扑结构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典型应用之二:作为校园网的骨干传输网通信系统——将一个用户的信息传送给另一个用户的全部设备。信息源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信道解码信源解码信息宿调制解调信道光纤通信系统组成: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光纤、各种耦合器等组成的信息传输系统。TR1.3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下图示出单向传输的光纤通信系统,包括发射、接收和作为广义信道的基本光纤传输系统。

基本光纤传输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1、光发送机组成框图:光源、驱动器、调制器

光源调制器通道耦合器电信号输入光输出驱动电路结构参数:发送功率,dBm概念作用:电信号转变成光信号(E/O转换),并将光信号耦合进入传输光纤中。如何实现E/O转换————电信号对光的调制的实现方式

直接调制用电信号直接调制半导体激光器或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使输出光随电信号变化而实现的。这种方案技术简单,成本较低,容易实现,但调制速率受激光器的频率特性所限制。

外调制把激光的产生和调制分开,用独立的调制器调制激光器的输出光而实现的。外调制的优点是调制速率高,缺点是技术复杂,成本较高,因此只有在大容量的波分复用和相干光通信系统中使用

图1.5两种调制方案

(a)直接调制;(b)间接调制(外调制)激光源驱动器光纤光信号输出电信号输入(a)激光源调制器驱动和控制电信号输入光纤光信号输出(b)2.光纤线路

功能:是把来自光发射机的光信号,以尽可能小的畸变(失真)和衰减传输到光接收机

组成:光纤、光纤接头和光纤连接器

低损耗“窗口”:普通石英光纤在近红外波段,除杂质吸收峰外,其损耗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在0.85μm、1.31μm和1.55μm有三个损耗很小的波长“窗口”,见后图。

光源激光器的发射波长和光检测器光电二极管的波长响应,都要和光纤这三个波长窗口相一致。目前在实验室条件下,1.55μm的损耗已达到0.154dB/km,接近石英光纤损耗的理论极限。1.01.41.5衰减(dB/km)第一窗口第二窗口波长——λ(μm)图1.6普通单模光纤的衰减随波长变化示意图6543210。40。2第三窗口

C波段1525~1565nm1.571.62L波段

主要传输特性参数:损耗、色散(影响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和传输容量)

损耗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少

0.85µm、1.31µm、1.55µm2dB/km、0.4dB/km、0.2dB/km

零色散:石英光纤在1.31µm处,色散为零若通过光纤设计,将零色散波长移至λ=1.55µm处,可实现损耗和色散都最小——色散移位光纤G.6533、光接收机功能:(O/E转换)是把从光纤线路输出、产生畸变和衰减的微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经放大和处理后恢复成发射前的电信号组成部分:耦合器,光电检测器,解调器组成框图:电子电路光输入耦合器光电检测器解调器电信号输出结构参数:接收机灵敏度,定为BER≤10-9条件下,所要求的最小平均接收功率。用Sr(dBm)来表示,接收机灵敏度是反映光纤通信系统质量好坏的综合性指标。检测方式:直接检测和外差检测1.4空间光通信系统1.4.1空间光通信概述随着通信业务量的大量增加,“电波窗口”日益拥挤,卫星通信采用传统的微波通信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未来军事及商业的需要,如果采用较高的光频段作为信息载体实现卫星通信将使这一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空间光通信与传统的微波通信相比,其显著的优点为:(1)通信容量大,载波频率的增加增大了传输带宽,因此也增加了整个系统的通信容量。(2)体积小,短波长的光通信天线尺寸成倍的减少,设备体积明显减小。(3)功耗低,因为激光的发散角很小,能量高度集中,落在接收机望远镜天线上的功率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