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试验设计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_第1页
正交试验设计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_第2页
正交试验设计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_第3页
正交试验设计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_第4页
正交试验设计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交试验设计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2009-05-1819世纪30年代,由于农业试验的需要,费歇尔(R.A.Fisher)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面做了一系列先驱工作,从此试验设计成为统计科学的一个分支。19世纪60年代,日本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试验设计中的正交设计表格化,并推广应用。

正交试验设计的历史对于单因素或两因素试验,因其因素少,试验的设计、实施与分析都比较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同时考察3个或3个以上的试验因素,若进行全面试验,则试验的规模将很大,往往因试验条件的限制而难于实施。正交试验设计目的:安排多因素试验、寻求最优水平组合。正交试验设计的目的正交试验设计的定义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来安排与分析多因素试验的一种高效设计方法。先从试验因素的全部水平组合中,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平组合进行试验,然后对这部分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最后后找出最优的水平组合,即最佳实验条件。正交试验设计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特点是:用部分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通过对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正因为正交试验是用部分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的,它不可能像全面试验那样对各因素效应、交互作用一一分析;当交互作用存在时,有可能出现交互作用的混杂。虽然正交试验设计有上述不足,但它能通过部分试验找到最优水平组合,因而很受实际研究人员青睐。正交表正交表是一种特别的表格,是正交设计的基本工具,正交设计安排试验和分析试验结果都要用正交表。用L代表正交表,常用的有L8(27),L9(34),L16(45),L8(4×24),L12(211),L18(2×37)

等等。

符号中各数字的意义如下:

L9(34)

L18(2×37)

L18(2×37)的数字告诉我们,用它来安排试验,做18个试验最多可以考察1个2水平因子和7个3水平因子。4为此表列的数目(最多可安排的因子数)3为因子的水平数9为此表行的数目(试验次数)正交表有7列是3水平的有1列是2水平的正交表试验号因素ABCD111112122231333421235223162312731328321393321L9(34)的正交表特点:(1)任一列中,各水平都出现,且出现的次数相等。(2)任两列之间各种不同水平的所有可能组合都出现,且对出现的次数相等。正交试验设计的步骤确定目标、选定因素、确定水平;选用合适的正交表;按选定的正交表设计表头,确定试验方案;组织实施试验;试验结果分析。实例:为了提高毛细管电泳测定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对映体的分离度,研究各试验因素对分离度的影响,拟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来寻找最佳的实验条件。1.确定目标、选定因素、确定水平确定目标: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容易确定。选定因素:根据专业知识、以往的研究结论和经验,从影响试验指标的诸多因素中,筛选出需要考察的试验因素。一般确定试验因素时,应以对试验指标影响大的因素、尚未考察过的因素、尚未完全掌握其规律的因素为先。确定水平:试验因素选定后,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和相关知识,确定每个因素的水平,一般以2-4个水平为宜,尽可能把水平值取在理想区域。1.确定目标、选定因素、确定水平水平因素ASDS浓度(mM)BpHC硼砂浓度(mM)1209.02023010.03034011.040表1试验因素与水平目标:

提高分离度因素和水平:硼砂浓度、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浓度、pH值、分离电压、进样时间、检测波长2.选用合适的正交表选择L9(34)的正交表安排试验试验号因素ASDS浓度mMBpHC硼砂浓度mMD111112122231333421235223162312731328321393321表2L9(34)的正交表3.按选定的正交表设计试验方案表3试验设计结果表实验号ASDS浓度mMBpHC硼砂浓度mMD分离度1209.030—22010.040—32011.020—4309.040—53010.020—63011.030—7409.020—84010.030—94011.040—4.组织实施试验按设计安排好的实验方案进行9次试验,记录试验结果。5.试验结果分析—极差分析表4试验设计结果表实验号ASDS浓度mmol/LBpHC硼砂浓度mmol/L分离度1209300.82422010401.67132011201.0874309402.16453010201.49063011303.0777409201.10484010302.55094011402.659I3.5824.0923.681II6.7315.7116.451III6.3136.8236.4945.试验结果分析—极差分析表5结果分析表项目ASDS浓度mmol/LBpHC硼砂浓度mmol/LI’1.1941.3641.227II’2.2431.9042.150III’2.1042.2742.165

R极差1.0490.9100.938主次顺序A>C>B优水平A2B3C3优组合A2B3C35.试验结果分析—中心复合设计CCD图1

SDS浓度和硼砂浓度对分离度的影响

5.试验结果分析—中心复合设计CCD使用MatLAB软件,输入如下命令,即可实现3D谱图的绘制,若应用于其它正交试验设计,只需改变相应的数据即可。x=[203020403040302040204030];b0=[1,1,1,1,1,1];[beta,r,j]=nlinfit(x,y',@huigui1,b0)>>x1=[20,20,30,30,40,40];>>x2=[9,10,9,10,9,10];>>x3=[30,40,40,20,20,30];>>x=[x1',x2',x3'];>>y=[0.824,1.671,2.164,1.490,1.104,2.550];>>stepwise(x,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