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教育资助_第1页
第七讲教育资助_第2页
第七讲教育资助_第3页
第七讲教育资助_第4页
第七讲教育资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讲教育资助教育资助制度的一般分析教育资助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世界主要国家大学收费与资助制度对比中国现行大学收费与资助制度分析

一、教育资助制度的一般分析(一)教育资助的涵义1、涵义狭义:是指各国政府为了保证各类学生,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顺利接受教育而实施的一系列财政性资助。广义:包括政府以及社会其它机构对于受教育学生提供的财政性资助,而不单指政府部门提供的财政性资助。2、问题我们所研究的主要要定位在狭义的教育资助,还是广义的教育资助?教育资助可以由谁来提供?谁是主要的资助者?教育领域内哪个层次的学生应该成为教育资助的主要资助对象?(二)教育资助的类型1、教育资助的类型划分教育资助的类型划分资助基准情况奖学型资助助学型资助资助需要偿还与否赠与型资助偿还型资助学生资助的方式直接资助间接资助2、教育资助的具体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无条件发放助学金,用于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如瑞典、丹麦等国)只向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发放奖学金;根据个人的经济状况,向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助学金;专业奖学金或定向奖学金;由公共资金提供的低息或无息贷款,须偿还;由商业银行或其他机构提供,政府予以担保的贷款,通常低于市场利率;减免其家长的税收或提供食宿、交通优惠。奖学金与助学金的最大区别在哪里?中国奖、助学金制度设置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中国的“助学包”里包含哪些项目?(三)教育资助的经费来源1、教育资助的经费来源从经费来源看,教育资助有政府公共资金、大学出资、工商企业出资、宗教及慈善机构的捐赠、个人捐款以及国际机构或多边机构出资。2、教育资助的主体分析(1)政府:学生最主要的资助者,其资助力度与资助幅度都是企业团体和个人所无法比拟的;在美国,教育资助的实施主体主要有联邦政府、大学和州政府,2003年分别承担了资助金额的65%、20%和5%;政府通过哪些方式来资助学生?美国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责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大学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也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资助发挥重要作用。大学通过设立奖、助学金以及提供一系列的勤工助学岗位,实现对学生的资助。不同的大学对学生的资助力度不同。(3)工商企业也是学生资助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工商企业为什么会资助教育?中国工商企业为什么缺乏资助教育的热情?(4)社会慈善机构、教会、国际多边机构、教会以及个人出于慈善或者教育公平的目的向学生提供资助也日渐成为各国的普遍现象。(四)教育资助的作用1、保障教育机会均等,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1)教育机会均等:相同资质的人有相同的受教育机会。(2)教育公平是社会最大的公平(温家宝)教育公平一般包含哪些层面的公平?(3)教育最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来稳定社会?要了解公平,要看《正义论》2、培养国家与社会所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精英人才的,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为了国家利益,助贫寒学生,培养精英人才”作为一种资助理念早已存在。最早完整地阐述这一理念的是美国的杰斐逊——“为除了奴隶的所有人构建税收支持的免费基础教育法案”。在法案中明确指出:要为公共福利向天资聪颖又有道德的人提供有助于捍卫同胞之神圣权利和幸福的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论由谁提出,包括哪几个阶段?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不能共存一体吗?中国的教育资助主要面向大学生是基于一种什么理念?3、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目标。教育资助避免了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和“丛林法则”。奖学金的激励效应;贷学金的“珍惜效应”。4、有利于国家对教育规模、结构与发展方向实行合理的宏观调控。免费的师范教育:培养老、少、边、穷地区急需的教师。农、林、地、矿、油等艰苦专业的资助。西部工作由国家代付学费。对少数民族教育的资助。如在西藏对大学生的绝大部分免费及包分配工作。研究生扩招能解决本科生的就业问题吗?二、教育资助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育资助古已有之。但真正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项教育政策。纵观世界教育发展历史,教育资助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还将继续下去13世纪的牛津与剑桥学院与今天的专业学院有区别吗?它们是一种什么机构?(一)国外教育资助理念的嬗变与发展1、“慈善与宗教”的资助理念与教育资助慈善宗教欧洲中世纪大学教育资助制度的主要理念(1)早期的慈善资助理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当时的资助资金主要来自于富有的慈善者、教会和君主。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资助者和学院的创立者最著名的有富商默顿、麦德林、坎特布雷大主教、国王爱德华三世、玛丽王后。与“西方施善先及亲友”的说法一致,教育资助方案大都规定资助对象优先从同宗同乡开始,如牛津大学的默顿学院、女王学院的院规都规定家族成员优先的原则,不过必须是贫困学生。(2)早期的宗教资助理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受资助者学习的课程与专业以神学、教会法为主,或者是为最后学习神学、教会法而学习文法、修辞和哲学;在学期间,奖学金的获得者往往有为教会服务的义务;在受资助者完成学业后,除少数自己选择以宗教神职为终身职业外,更多地是服从教会安排去特定的地区从事教会或传教工作。(3)早期西方教育资助的特征分析资助主体:以个人慈善和教会资助为主,缺乏政府性资助,即使有也多为君主的个人行为。资助受益范围:主要以教会人员以及资助人的同宗同乡为主。资助目的:资助的目的大多是服务教会,而不是服务社会。资助的性质:无偿的,多为赠与性质

2、“生而平等”与“国家利益”的资助理念与教育资助制度发展。(1)“生而平等”与“国家利益”的倡导者为杰斐逊,他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人生而平等”与“巩固政权,维护国家利益”两个视角,阐述了向贫困学生提供经济资助的政治意义,它是美国教育资助制度发展起步的推动性理念。(2)杰斐逊的这一教育资助理念将教育资助上升到国家政策的高度,并由政府利用公共资金实施对学生的资助,使得教育资助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德国:洪堡与德国高等教育模式的确立法国:法国大学校美国:赠地学院中世纪大学之后的高等教育发展存在哪几种典型的发展模式(3)“生而平等”与“国家利益”资助阶段的特征分析资助范围:较小,激励性倾向明显;资助目的:主要服务于社会和国家;资助方式:以各种面向优秀贫困生的奖学金为主;资助性质:赠与,无须偿还。

3、“工农受教育权与干部培养”的资助理念与教育资助制度发展。(1)工农受教育权与干部资助理念是在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出现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整个国家内面向全体大学生普遍提供资助的一种理念。(2)资助政策的基本内容:为全体大学生提供免费的高等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提供助学金。4、“教育机会均等”、“人力资本投资”理念与教育资助制度发展。(1)资助制度的发展资助理念多元并存,资助形式多样化,资助的范围扩大,资助的性质不再单一。“教育机会均等”:资助的形式多样化;资助的范围扩大。“教育投资”:资助的性质不再单一。5、“教育成本分担”等新观念的冲击与教育资助制度改革。政府资助的力度在减少,个人分担的成本在增加,高等教育收费不再是一种少数现象;资助的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无偿赠与性质的助学金急剧减少,贷学金比例急剧上升。(二)中国教育资助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1、古代的教育资助制度(1)古代教育资助的情况春秋:孔子“有教无类”,仅需交纳干肉2条;汉代:汉代太学生不缴纳学费,正式学生都享有官俸,太学房舍专供太学生居住。唐代:中央官学及其他国家部门所办的官学,除违反校规和考课不合格者外,其生徒皆由国家包揽食宿。宋代:太学生学额达1000余人,朝廷所给学廪,动以万计,日供饮食,为礼甚丰。明代:国子监的监生可以在监内寄宿,发给膏火,供给膳食,享有免役权利。清代:生员取得廪生资格,由公家发给廪米,并有名额限制。(2)中国古代资助制度的特点有哪些?(3)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资助制度?2、民国时期的教育资助制度(1)民国时期,凡入高等师范、中等师范院校者皆由国家给予公费待遇。(2)抗战时期,在大中学校实行贷金制度,按月发给每生大米二斗三升和相应副食补贴;(3)民国教育资助:主要由政府负担;资助的范围有限;资助的性质多是无偿赠与的。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民国高等教育为什么相对繁荣发展3、新中国的教育资助制度变迁

教育资助制度变迁免费加人民助学金时期改革探索期(1983—奖学金加助学金奖学金加贷学金混合资助模式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后教育资助制度发展演变的4个阶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发展脉络,平均主义的公费制以及人民助学金制度,到一定程度上鼓励先进的奖学金制度,再到奖励优秀鼓励从事艰苦行业有偿使用相结合的奖学金与贷学金并存制度,再到“助、贷、奖、免、补”五位一体的混合教育资助模式的形成,体现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三、世界主要国家大学收费与资助制度对比收费与资助制度对比免费加助学金模式收费加贷学金模式混合资助模式改革前英国前社会主义国家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新加坡拉美一些国家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一)免费加助学金模式:以改革前英国为代表英国是实施“免费加助学金”模式最长的国家,受益学生比例最高,且对其他国家影响较大,但随着新一轮世界范围内的教育资助制度改革,英国的助学金模式也处于改革的旋涡中,原有的助学金模式,开始向其他模式艰难转变。1、资助的类型与对象(1)义务性资助指地方政府必须依法向所有符合法律规定者提供资助。义务性资助的获得者必须是英国公民或者至少在英国居住了3年以上的长期外国居民必须在政府认可或拨发教育经费的大学或其他院校中“学习指定课程的学生”。伍德霍尔研究:英国绝大部分全日制大学生都能够获得义务性资助(2)斟酌性资助指地方政府有权对个案进行研究并决定是否提供、提供多少的资助。斟酌性资助的对象是不符合“义务性资助”的大学生,或者未满法定居住年限,或者所学的课程短于2年,或者学习的不是全日制课程。2、资助结构和强度(1)学杂费资助《英国1962年教育法》规定:所有享有“义务教育资助”的学生,学费完全由地方政府直接交给大学。学费学费注册费考试费毕业费学生会会费其他强制性费用事实上的免费高等教育思考:英国的高等教育免费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免费区别在哪?(2)生活费资助英国政府不仅向大学生提供全部的学费,而且还提供补助其生活的助学金。提供的助学金应该三方面的基本需要,包括基本食宿费用,书籍文具衣服费用,交通旅行费用,此外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和国民社会保险。1984——1985年英国大学生生活费及助学金限额指标地区与性质标准生活费最高助学金学费来源伦敦地区21002100政府支付其他地区17751775政府支付居家走读1435政府支付3、改革后英国教育资助的变化80年代末走向改革;1990年,助学金改有限贷学金:个人贷款解决一半生活费,另一半生活费由政府补助或父母支付,贷款由国家从银行借出并支付利息;1998年,不分学校、学科,向学生收取每年1000英镑的统一学费;2006年后,高校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收取0—3000英镑的学费;2004年起,政府在原有贷款措施基础上,为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每年1000英镑的补助(二)收费加贷学金模式:以日本为代表几十年来,日本在教育资助政策方面虽然不乏改革,但始终坚持以贷学金为政府资助的基本方式,长期实行上大学缴费,以贷学金为主要资助办法的教育资助政策。这一资助模式成熟于1984年的学生资助制度改革以后。1、资助管理机构与贷学金类型(1)资助管理机构日本资助的专职管理机构为“日本育英基金会”,专门负责贷学金的发放、管理、回收以及其他学生资助方面的工作。(2)贷学金类型第一种贷学金:不计利息,主要提供出身贫寒、经济困难、最需要资助的学生借贷,学生无须归还利息,每年可借贷52——76万日元,获取比例8.2%。21世纪希望计划奖学金(贷学金):变动利息,最高可达3%,每年可以借贷36——120万日元,获取比例13.2%。2、借贷资金的来源一是政府拨款,约占40%;二是借贷资金的回收部分,约占40%;三是向其他机构借贷,主要是向大藏省贷款,然后转贷给学生。日本平均20%的学生能够获得资助1994年日本贷学金获得者的家庭收入阶层分布情况家庭收入(万日元)获贷学金的比例(%)家庭收入(万日元)获贷学金的比例(%)不满30061600—70031300—40060700—80026400—50050800—90016500—60036900以上7(三)混合资助模式:以美国为代表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实施的资助政策是多种资助理念并存、多渠道并用、多种资助方案同时实施的混合型教育资助政策。虽然美国实行高等教育收费政策,且公、私立高校收费标准高低有别,但包括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工读等资助方式的混合学生资助模式却愈发成熟。1、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和资助资金投向

2003年美国学生资助资金来源结构图资金来源联邦政府高等院校州政府慈善团体所占比例65%20%5%10%为什么上表的各个资助主体提供资金的比例会如此?资金投向:主要投向贷学金、助学金、工读以及奖学金项目上。变革势趋:贷学金在总资助金额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而原来占绝对多数的助学金比例呈下降趋势(到199年贷款比例约占60%,而包括奖学金与助学金在内的增与型资助只有大约40%);在赠与型资助内部,奖学型资助迅速增长,助学金比例呈下降趋势。为什么美国的资助政策会有上述的变革趋势?2、多样化的资助方案(1)主要的助学金方案佩尔助学金:《高等教育法1972年修订案》设立,美国最大的助学金项目,它旨在向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一个资助的基础:不能抵消全部教育成本,只是提供一个基础,帮助其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联邦补助教育机会助学金:《1965年高等教育法》设立,其资助目标是那些经济特别困难、家庭做贡献最低的大学生,资助数额为每年100美元到4000美元。每一个获补助助学金的同时获佩尔奖学金(2)主要的贷学金方案联邦帕金斯贷学金:1958年《国防教育法》确定,原名”国防奖学金“,目的是为了国家利益、资助贫困学生、造成国家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资助对象是“家庭经济状况最低下的学生”联邦斯泰福贷学金:《1965年高等教育法》设立,原名“国家担保贷学金”,其资助对象是有经济资助需要的学生。联邦学生家长贷学金:由《高等教育法1980年修正案》设立的,由政府担保,凡有子女在大学学习、并有良好银行借贷记录的家长,都可以向参加此项目的商业银行申请贷款。联邦直接学生贷学金:1994年实施,联邦教育部是这一贷学金的借贷人。(3)主要的校园工读方案“工读方案”:1964年的《经济机会法》设立。方案规定大学生由学校安排,在学校、政府以及非营利性机构从事公益性工作,可获得工读方案提供的工资,还规定其最低工资不得低于美国“最低工资标准”,即每小时不得低于4.5美元。“国家服务信托方案”:1993年克林顿政府1993年推出。具体规定:每个学生在4年中可以参加1700小时社区服务,获得4725美元的工资、至少7400美元的生活津贴和其他津贴。(4)主要的奖学金方案美国中央财政资助体系中有三个主要奖学金计划:伯德荣誉奖学金计划——奖励学业杰出且有发展前途的优秀生,每年1500元,可持续4年,每个州不少于10个名额;全国科学奖学金计划——奖励那些中学期间在物理、生命科学、工程等领域显示其杰出成绩和才能且又在大学中继续这些专业的学生,每个国会议员区设2个名额,最高奖学金可达一年5000美元;道格拉斯教师奖学金——获奖者必须是所在班级中的前十名且在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者,另一条件是获一年奖学金一般要在教师岗位上服务2年,奖学金金额为5000美元。(四)学费与资助政策变化的世界对比

学费政策与资助政策联系十分密切,学费的高低以及免费与否直接影响到一国学生资助的规模与强度。反过来,学生资助政策同样会影响到一国的学费支付政策,甚至可以将教育免费或者低学费政策看作是政府对学生的一种间接性资助。1、学费与资助的组合模式:高资助低学费高学费低资助

2、传统的学费与资助政策选择由于近代大学多为国立或者公立大学,国家几乎承担了所有教育费用,因此传统上各国的公立大学大多采用低学费/高资助或者低学费/低资助政策,只有少数私立大学采用高学费/低资助(如美国的私立大学)或高学费/高资助政策(如日本的私立大学)。3、学费与资助政策的变化英国大学、中国国立大学、非洲大学以及美国公立大学都纷纷向高学费/高资助政策模式转变,日本的国立大学、中国的私立大学也向高学费/低资助政策靠拢,欧洲的大学则相对折中,寻求一种学费与资助较为均衡的政策模式。这一系列政策变化的集中趋势是低学费向高学费政策的转变,高等教育收费趋势日益明显。世界学费与资助政策为什么有上述变化?四、中国现行的大学生收费与资助制度分析(一)现阶段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分析1、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变迁零收费时期:1949——1983萌芽时期:1984—1989试行时期:1989—1996正式形成时期:1997—2000完善时期:2001——2、高等教育收费的上升过程3、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争议焦点(1)目前的高学费制度是否合理?

2004年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国别学费占收入比例中国26.7%美国28.2%(15%的家庭)日本15%澳大利亚10%(2)学费占教育成本的比例是否过高?在中国,学费占学校经常性收入的比例不断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