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三单元2:孔子、孟子语录_第1页
大学语文第三单元2:孔子、孟子语录_第2页
大学语文第三单元2:孔子、孟子语录_第3页
大学语文第三单元2:孔子、孟子语录_第4页
大学语文第三单元2:孔子、孟子语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孟子语录《论语》《孟子》(节选)一、教学目的

1.了解孔子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反省自身,校正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2.了解孟子的爱民之道、仁政之道以及拔擢人才之道,领会孟子的人格修养意识;3.进行修辞分析,了解《论语》《孟子》的表现力和表现风格。一、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孟子的价值观、人生观,校正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学难点:公民社会背景下如何审视孔子、孟子的价值观、人生观。二、孔子及《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孔子思想的核心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把“仁”作为行为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二、孔子及《论语》孔子教学成就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二、孔子及《论语》孔子其它成就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二、孔子及《论语》三、课文分析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正道)得之,不处(交接)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摆脱)也。君子去(离开)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一顿饭的功夫)违(背离)仁,造次(轻率)必于(语助)是,颠沛(困顿)必于是。——人生观:道德价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价值观:贤——精神追求。三、课文分析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可以师法的人)焉(于其中)。择其善者而从学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生观:自我完善途径的多样性。三、课文分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观:珍惜时间。三、课文分析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兕(凋零)也。——人生观:道德修养子曰:其身(自身)正(行为端正),不令(不用强迫命令)而(就)行(通行);其身不正,虽即使令不从(听从)。——道德观:正人先正己。三、课文分析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损害)仁,有杀身(自我牺牲)以成(成全)仁。——人生观:仁既是生活方式也是生活的目的。三、课文分析四、孟子及《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或子居(魏晋间王肃在其《孔丛子》及《圣证论》中称),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先秦著名思想亚圣的由来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是很高的。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四、孟子及《孟子》亚圣的由来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四、孟子及《孟子》孔孟之道孟子的思想学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尤其对宋明理学影响更巨,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四、孟子及《孟子》性善说性善说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孟子确认,人具有一种先验的善性,人性之所以是善的,是因为人生来就具有“善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羰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这就是孟子著名的“四端”说,也是孟子的“性善”论。四、孟子及《孟子》修身为了使人的“善性”能够保存和扩展,孟子提出了一整套修身养性的功夫,这其中既饮食了他的认识论,也包含了他的道德哲学。这些修养功夫是由一系列命题构成的,如:一、“尽心”,“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二、“存心养性”,“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三、“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上》);四、孟子及《孟子》修身四、“求放心”‘“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六、“自反”,“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怒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四、孟子及《孟子》修身七、“养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四、孟子及《孟子》仁政思想孟子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他的“仁政”、“王道”政治学说。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突出了“民”的地位,他提出“保民而王”,“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孟子·离娄上》);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四、孟子及《孟子》王道在孟子政治学说中还有“王道”与“霸道”之辨、义利之辨等等。“制民之产”的思想(《孟子·梁惠王上》)。四、孟子及《孟子》理想人格孟子学说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四、孟子及《孟子》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孟子·尽心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孟子·尽心上》)。五、孟子及《孟子》孟子的思想内容,主要集中在《孟子》一书中,一般认为该书由孟子自著,弟子万章、公孙丑等参与其事。五、孟子及《孟子》疱(厨房)有肥肉,厩(马圈)有肥马,民有饥色(长期营养不良的面色),野有饿殍(饿死的人的尸体),此率(率领、引领)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施行政令),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何在其为民父母也。——仁政(道德境界标准)六、课文分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仁政(道德境界标准)六、课文解读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乐趣)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责备)其上。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不对)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百姓,忧以天下,然而不王(君临天下;旺)者,未之有也。”——仁政(道德境界标准)六、课文分析天时(有利的时令、天气)不如地利(有利的地势地形),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内城),七里之郭(外城),环(围)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放弃)而去(逃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限制在国内)民不以(依靠)封疆之界(边境的界限),固国(使国防巩固)不以山溪之险(山川的险要),威(建立威严)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至极,亲戚畔(背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归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不战之时),战必胜矣。——仁政六、课文解读舜,发(被起用)于畎亩(田地)之中;傅说,举(被选拔)于版筑(筑墙)之间;胶鬲,举于鱼盐(贩卖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狱官);孙叔敖,举于海(海滨);百里奚举于市(交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穷困)其身,行拂乱(扰乱)其所为(所做的事),所以动心(内心惊动)忍性(性格坚韧),曾(增)益其所不能。人恒(经常)过(犯错误),然后能改。困(苦)于心,衡(权衡)于虑(思索),而后作(振作)。征(表现)于色(表情),发于声,而后喻(说明)。入(对内)则无法家(执法的大臣)拂(辅弼)士,出对外则无敌(抗击)国外患(侵扰)者,国恒(终究)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人才观——人生观六、课文分析七、思考与练习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