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家庭暴力的方案3稿_第1页
减少家庭暴力的方案3稿_第2页
减少家庭暴力的方案3稿_第3页
减少家庭暴力的方案3稿_第4页
减少家庭暴力的方案3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防与控制家庭暴力的方案案例导入:“结婚3年多,光李某记得的就被打了20多次,就连孩子哭了都会被挨打,她非常惶恐、没有自信。”2015年3月李某因家暴而报警,7月再次报警时,获得妇联组织积极介入,委派专业社工和长沙市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万薇进行干预。1月21日,派出所通过前期的走访、查阅法援律师提交的证据以及和张某电话沟通后,认定家庭暴力的事实,决定根据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向张某发出该所1号家庭暴力告诫书。在签发告诫书后,由于张某不愿来派出所领取告诫书,派出所根据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把家庭暴力告诫书留在张某的住所,采用拍照方式记录送达,并邀请基层组织负责人见证,同时向张某发送通知短信。岳麓区法院明确了如下人身安全保护事项:“禁止被申请人刘某某对当事人周某实施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辱骂、恐吓等方式实施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禁止被申请人刘某某骚扰、跟踪、接触当事人周某及其相关近亲属。”同时明确:“被申请人刘某某若违反本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将对其予以训诫,并可根据情节处以1000元人民币以下罚款、15日以下拘留。”该保护令有效期为6个月,自本裁定作出之日起生效。随着反家暴法的出台,家暴问题再一次被放在民众面前。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界定家庭暴力呢?(一)家庭暴力的界定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暴力法》的规定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的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家庭成员,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及其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通过法律的规定我们可以意识到,家暴已经不仅仅只发生在配偶之间了,虐待父母,体罚孩子也被归入到了家暴法中。家庭暴力的特征2.1.、行为的隐蔽性家庭是一个个小小的团体,每个团体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不一样的事情,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每个人对隐私权越来越看重,正如家庭一样,很多家庭里面发生的事情外面的人是很难发现的,所以家庭暴力很难被外人所了解,如今更是出现了一种状况就是,越是地位越高或者是只是文化水平高的家庭里,家暴更加难发现。并且在很多人的眼里,出轨的妻子遭到丈夫的毒打不算家暴,小孩子在学校里面,或者在平时生活中调皮做出了一些错误的行为而遭受父母的体罚不算是家暴。2.2、时间的连续性家庭暴力在很多时候并不仅仅只发生过一两天,在很多情况下,它会伴随着受害者一生,并且在这一生中,受害人的身体遭受着毒打,在精神上更是遭受着不为人知的摧残。2.3、后果的严重性家庭暴力不仅仅只是对身体上的伤害,还有对精神方面,性方面的伤害也尤为重要,当一个人遭受到家庭暴力的时候,并且没有发泄的渠道,他们就会把这些怒火积压在心底,在某一个阶段爆发出来,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在我国在涉及家暴的故意杀人案件中,占全部故意杀人案件的近10%,小孩子如果在有家暴情况下的环境成长,其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充斥着家庭暴力成长下的孩子,其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并且容易养成冷漠、孤僻、自卑的性格,甚至会发展成有暴力倾向的变态人格。(三)家庭暴力的发生的原因:人权意识薄弱我国妇女的人权意识非常薄弱,这不仅仅发生在那些没有受过知识文化熏陶的女性,有些受到高等教育的妇女在人权这一方面依旧不够重视。早期的人权概念里面并不包括妇女在内,“妇女人权”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1993年维也纳世界人权大会中提出来的。所谓妇女人权就是保障妇女的尊仰,维护妇女的权利,发展妇女的人格,我国宪法当中写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日本宪法规定全体国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971年法国著名女革命家发表了妇女与女公民权利宣言等等,尽管这些宣言跟规章都意味着我们妇女的权利有所提高,但是依旧没有改变妇女在社会中处于最底层的生活状态和不平等地位,妇女的权利依旧等不到保障,妇女的意识依旧没有得到解放,很多妇女依旧不在乎自己的人权,不认为自己在家庭里面有人权,并且很多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在骨子里面依旧深受着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在现代人权跟儒家思想发生冲突时,很多女性依旧选择站在儒家思想的一边。施暴者自身的原因很多施暴者由于在小时候自己亲身经历过家庭暴力,长大以后,这种影响会根深蒂固的存在在他的脑海里,所以,当自己结婚之后,也会受小时候的影响,对配偶,子女,甚至是自己的父母进行施暴。还有的施暴者是因为生活的不如意,工作的不理想,无法找到合适的发泄口,于是回到家里就是对自己的配偶施暴以此来释放自己的压力,还有的是因为施暴者本身的文花水平不高,觉得自己就是家庭的领导者,所以对家庭成员施暴是理所当然的。这仅仅只是比较严重的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在一些高等学历的人群中,他们知道,打骂,施暴可能会被人知道而摊上官司,于是他们采取了了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冷暴力和性暴力,他们可能觉得这些方式不是施暴,而是惩罚他们家庭成员中的一员。这种情况也是家庭暴力的一种,同样不可以忽视。外部原因3.3、社会方面的原因很多人的邻里亲戚都知道自己的身边发生了家庭暴力,但是他们不会并不愿意插手,认为夫妻吵架就是床头吵床尾和,认为这是别人家的私事,越加不愿意差入其中。还有一部分就是社区组织跟妇联不太给力,权利过小,很多受害人在受到暴力后会向这些组织寻求帮助,但是这些组织在权威太小,很多施暴者都是抱着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认为他们不能够惩戒他们。我们应该怎么减少家庭暴力发生的情况呢?加强对反家暴法的宣传根据新的反家暴法中第二章家庭暴力预防中规定:(1)国家开展家庭美德宣传教育,普及反家庭暴力知识,增强公民反家庭暴力意识。(2)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在各自工作范围内,组织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教育。(3)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应当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4)学校、幼儿园应当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教育。(5)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家庭关系指导、家庭暴力预防知识教育等服务。(6)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反家暴法是实施是许多深受家暴残害者的福音,在反家暴法中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与一些组织机构都有应该义务去宣传并且去预防家暴的发生,但是由于家暴的隐蔽性,它是发生在家庭内部成员里面,所以外人是很难的,并且家暴多发生在农村,很多被害人的保护意识不强,并且其中有很多人认为家暴就是家庭里面的事情,秉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旧思想,根本就不会向外人寻求帮助,各级政府跟相关组织应该随时留意身边的人是否正受家暴的毒害,在了解家庭情况之后对被害人进行心理辅导并且鼓励她们对家暴说}“不”。领导她们开启新生活,不再受到家暴的影响。其次就是很多家长在管教未成年人的时候,会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很多家长会认为这只是管教自己孩子的一种手段,并不以为意,相关的机构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特别是老师应该更加的细心观察学生,在发现学生的家长有家暴行为的时候,应该及时的领导孩子走出家暴的阴影并且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最后向公安机关报案,及时的将家暴扼杀在摇篮里。国家应该加强妇联的影响力跟权利,很多受害者在向妇联反映情况后,妇联组织也及时的对施暴者进行思想教育,但是很多施暴者认为妇联的权利过小,没有威慑力。最后我们可以再影视方面加强宣传反家暴法,随着通讯手段越来越快捷,影视方面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能够多拍一些关于家暴的影视作品,这样可以更好的宣传反家暴法,并且增强人们对自己的保护意识。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反家暴法第三章规定(1)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2)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对报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很多人在知道自己身边正人在遭受的家庭暴力的时候,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别人家里面的事情,都不愿意插手,在新反家暴法的出台中规定任何人在发现正在发生家庭暴力的行为都有权及时劝阻,虽然法律上面规定了这一项,但是依旧会有将自己置身事外的人,这是由于很多施暴者的手段恶劣,使很多人都不敢进行劝阻,害怕伤害到自己,所以相关部门可以建立一个奖励机制,如果单位、个人在对正在进行家暴的行为进行劝阻后,相关部门可是适当对单位、个人进行奖励。如果单位、个人在进行劝阻的时候受了伤,国家应该全额承担相关治疗费用并且进行奖励。这样会使更多的人没有后顾之忧,从而对家暴进行劝阻。充分运用人身保护令措施反家暴法中规定:(1)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2)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在七十二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驳回申请;情况紧急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作出。(3)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有效期不超过六个月,自作出之日起生效。人身安全保护令失效前,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撤销、变更或者延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决定对实施家庭暴力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为了确保被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亲属的安全,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再次实施家庭暴力;不得侵扰被害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不得进行酗酒、赌博等活动;经被害人申请且有必要的,责令不得接近被害人及其未成年子女。在人身保护令期间,如果受害人没有生活来源,那么被禁止的那一方是否应该在人身保护令期间支付扶养费呢?人民法院在作出人身保护令的同时也应当判决被禁止方支付一定的扶养费,以更好的保护被害人的经济需求。其次就是关于双方孩子的抚养问题,很多人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点,认为施暴方是不适合抚养孩子的。但是我们在追究施暴人的责任的时候,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呢?很多施暴方只是对自己的配偶进行施暴,但是对自己血浓于水的孩子有些施暴方是无法下手的,虽然被申请人有家暴行为,但是很多孩子还是愿意跟被申请人生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抚养权的归属应该怎样认定呢?反家暴法中没有对这一个问题进行规定,在婚姻法中规定,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在抚养权的纠纷中应该考虑孩子的感受,但是施暴方也能不能适用这一规定呢?如果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并且对自己的行为有了辨认和控制能力,能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性质,后果和社会意义,我们应该充分遵循孩子的意见。4.4、加强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家庭暴力告诫制度是公安机关对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轻微家庭暴力加害人采取训诫、教育、警示等非强制措施,督促加害人改正违法行为作出的一种治安行政指导。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暴力并不是都可以被人发觉的,例如性暴力,冷暴力,在这种情况下受害人的身体并没有达到法律上的轻微伤,那么公安机关在处理这一中家庭暴力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成为了一个难题。我国反家暴法中并没有明确将性暴力跟冷暴力写进去。那么,对于正在遭受冷暴力的受害人在报案后,公安机关能否对施暴人开具家庭暴力告诫书呢?我认为,如果公安机关在遇到正在遭受冷暴力的受害人报案时,也应该及时了解情况,并且帮助受害人获取证据,在获得相关证据后,也应该向施暴人开具家庭暴力告诫书。但是,冷暴力跟性暴力不管是对于受害者还是公安机关来说,都是很难取证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受害人的个人意志,公权力能难介入其中。学习国外先进的家暴立法制度美国“法律诊所”助贫困受虐妇女一臂之力。在美国的一些公立院校和私立院校的法学院,一般都设有“法律诊所”。诊所一般都自主管理,无须到政府注册,不受政府干涉,免费代理贫困妇女儿童受暴力侵害的法庭上诉,以让受害者获得公正和安全。美国有众多的反家庭暴力组织,受虐妇女可寻找这些组织申请帮助。美国的“法律诊所”其实跟我国的妇联有着相同之处,但是在我国,妇联的权利比较低,并且没有什么威慑力,也不能代理受暴妇女进行法庭上诉,有些家庭比较贫困,无法请律师,只能依靠法律援助,但是依照这一套程序走下来,耗时很久,并且在上诉期间如果没有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很有可能会遭受施暴者更严重的暴力。并且现实中存在着各级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查院、公安机关等互相推诿,不及时处理受害人的问题,致使受害人没有任何渠道保护自身的权益。按照我国家暴法第十八条规定: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可以单独或者依托救助管理机构设立临时庇护场所,为庭暴力受害人提供临时生活帮助。我国在设立临时的庇护场所的时候也像美国一样,由临时场所的代理人代理受暴妇女跟儿童进行法庭上诉,这样受暴力侵害的人们不仅得到了一个庇护场所,也得到了法律救助。将“心理伤害”写进家暴法“伤害”跟“暴力”是属于不同的定义,有些人为了规避家暴法,对家庭成员不实施暴力,而是利用另外的方法去伤害家庭成员,例如切断配偶、孩子、父母的经济来源,用言语威胁,恐吓,不断打电话侮辱被害人等方法严重伤害了被害人的心理健康。根据新西兰将恐吓、骚扰、损害财产、威胁,以及对儿童来说,让儿童目睹伤害,都是潜在的心理伤害。还有其他例子可循,如勾引、不断地打电话、羞辱受害人,写进《家庭暴力法案》。除了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伤害受害人的身体之外,心理伤害比身体伤害更难痊愈,身体上的伤害还能够愈合,心理伤害可能会影响一个人一生,所以将“心理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