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上课用)_第1页
爱莲说(上课用)_第2页
爱莲说(上课用)_第3页
爱莲说(上课用)_第4页
爱莲说(上课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莲说周敦颐

陋室铭刘禹锡

高照实验学校学习目标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3、掌握一些文言词语。4、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5、背诵、默写课文。陋室铭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作者及写作背景文学常识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座右铭: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墓志铭:是中国古代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也可以是别人写的。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朗读检查及示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查找资料,逐字逐句翻译全文。2、课文共九句话,可分为3层,怎么分?各层写什么?3、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揣摩文章主题,看看作者是怎样托物言志的。4、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小组合作学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动词,出名。指品德高尚。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有灵气。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就不感到简陋了)。陋室铭刘禹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大儒,博学的人。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陋室铭刘禹锡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使……扰乱使……劳累官府的公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刘禹锡◎课文共九句话,可分为3层,怎么分?各层写什么?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②③总写陋室不陋。①②以“仙”“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③是主旨句,指出陋室不陋,是由于“吾”品德高尚。④⑤⑥⑦从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A、环境清净幽雅;B、室中人博学多识;C、生活情趣高雅脱俗。⑧⑨引义古贤,总结陋室不陋。⑧句以古贤居室类比陋室,说明陋室虽陋,有德者居之自可扬名。⑨句引用孔子的话总结陋室不陋。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题: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

◎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引申1:既然“陋室不陋”,甚至应当称“雅室”,那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表现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的句子。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引申2: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何作用?以古人自比,衬托出“陋室不陋”,自己德行高洁。设喻引题陋室不陋古贤自喻山水喻陋室仙龙喻德馨环境清幽(景色)交往高雅(朋友)生活恬适(情趣)反问点题陋室铭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比兴托物言志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

你觉得下面的《学生铭》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联系现实,发表见解

爱莲说

周敦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王昌龄

咏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

咏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乐府民歌

留得残荷听雨声---唐、李商隐

咏莲

“说”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在《周元公集》。读莲正确朗读课文读懂文中字词句意爱莲说周敦颐(范读)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fán多唐代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沾染美丽而不庄重树立亲近而不庄重我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通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洗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认为品德高尚的人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Yī叹词Xiǎn少,难得应当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品莲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2、作者意在写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

莲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濯清涟而不妖莲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君子处世不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中通外直爱莲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君子为人虚怀坦荡行为正直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君子品行志洁行廉德声远播君子节操令人敬佩端庄自重写莲------赞美莲的精神品质。

美文共赏析文中描写莲的语句有那些?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莲的?莲具有怎样的特点?

角度特点出淤泥濯清涟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角度特点出淤泥濯清涟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体态香远益清香气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风度

莲角度特点出淤泥濯清涟

生长环境洁身自好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体态行为方正香远益清

香气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风度举止端庄那么,你认为莲花具有哪些高尚的品质?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予独爱莲(鲜)(众)(无)隐逸者富贵者君子托物言志(正衬)(反衬)(突出)颇有微词十分轻蔑自视清高以花喻人作者为什么对莲花情有独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