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东扩问题_第1页
北约东扩问题_第2页
北约东扩问题_第3页
北约东扩问题_第4页
北约东扩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约东扩问题80年代末90年代初,欧洲形势发生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变化。苏联和华约解体,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对峙消失,多极化趋势加强。冷战结束,欧洲军事战略态势和地缘政治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促使美、俄、欧的安全观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2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它们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欧洲安全主张,而分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围绕北约东扩问题,美、俄、欧之间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斗争。北约东扩成为90年代乃至21世纪欧洲国际关系的焦点问题之一。北约东扩对欧洲政治格局、俄美关系以及东西欧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3一、北约东扩的原因冷战结束后,华沙条约组织和苏联已不复存在,北约的对立面消失。按理说北约已无存在的必要。当时东欧一些人士也认为北约行将解散。但结果是,北约不仅未解散,反而要加强,要向中、东欧扩展。关于北约东扩的原因,总的来讲,这是由欧洲乃至世界形势的变化和美国的战略所决定的。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4政治方面:1、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下,美国要保持和加强其所谓“领导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就要继续控制欧洲,防止俄罗斯东山再起,恢复昔日的势力范围;2、要巩固中东欧国家的演变成果,使其沿着议会民主和市场经济的道路向前发展;53、通过北约的改革和东扩,保持美国在欧洲的地位,同时适当发挥西欧国家的作用。当然也要抑制法国在北约的争权举动,利用西欧盟国之间的矛盾,使美国从中渔利。4、至于西欧国家在增加本身作用的同时,也感到欧洲一时还离不开美国,因此也同意北约东扩。6军事方面:1、从西方国家来讲,为了对付俄罗斯和东欧可能出现的动乱,加强北约的维和行动;2、对中东欧国家来讲,自从脱离苏联控制以后,走上了“回归欧洲”的道路,在安全上一时感到缺乏保障,总担心俄国的势力卷土重来,还害怕国内左派政党上台,因此,他们寻求西方和北约的保护。7经济方面:受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的驱动,美国一直梦想把全世界纳入美国的自由贸易体系。美国是一个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已将其经济利益的触角伸到了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角落,发生在世界某一地区的动荡,都可能对美国的经济造成影响。另外,东欧优越的自然和经济对美国极具吸引力。同时东欧又处于巨变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便于美国资本的输入。8地缘政治和文化方面:北约所处的地域和中东欧国家不仅有地理上的联系,而且都属于欧洲文化圈。这些国家在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多信仰基督教,虽然属于不同派别,如有的信奉东正教、有的信奉天主教等。但这些教派都是基督教的分支。中东欧国家认为,加入北约就等于取得了进入“西方俱乐部”的绿卡,不仅可以获得到北约的安全保护,而且还理直气壮地成为西方社会的一员。北约标辉10二、北约东扩的进程北约东扩经历了准备和扩大两个阶段。1、北约东扩的准备阶段顾名思义,北约东扩就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向东欧和中欧以及前苏联部分地区的延伸和推进。冷战时期,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大陆长期对峙。90年代初,华约解散。于是许多国家便认为,由于对手已经消失,北约也会同华约一样停止存在。

11然而,冷战结束,欧洲却并不安宁。前南斯拉夫地区战火连绵,独联体国家动荡不安,民族和领土纠纷不时发生。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感到安全受到威胁,而欧安会难以起到保障欧洲安全的作用。因而他们将希望转向北约,认为只有北约才是欧洲安全的基础,唯有北约才能保护它们。12在此认识基础上,东欧国家开始加强同北约的联系。一些东欧国家领导人到北约总部进行访问,北约主要领导人也随之访问东欧各国,表示要加强双方的合作。从此中东欧地区所谓“北大西洋公约化”的进程便开始了。131991年11月,北约在罗马召开首脑会议。根据欧洲新形势,会议认为北约必须调整战略,并决定建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以满足中东欧国家同北约合作的要求。1991年12月,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成立,北约16国和捷、波、罗、保以及波罗的海三国外长出席首次会议。14会议发表了“关于对话、伙伴关系和合作的声明”,决定加强北约与原华约成员国的联系,在防务计划、军备控制、科技和环保等方面进行合作。1992年3月10日,“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召开外长会议,决定接纳独联体11国为该委员会成员国。151992年4月1日,北约同东欧5国及独联体12国国防部长举行联席会议。会后发表声明,确定合作方式,决定要按西方治军模式,通过各种途径帮助这些“新伙伴”对军队进行改造,并且对部分国家实行核武库控制等。

1992年12月,该委员会举行外长会议,东欧国家同意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波、匈等国表示愿意提供本国军事基地作为维和部队行动训练中心。161993年10月,美国在北约国防部长非正式会议上提出同东欧和独联体等国家建立所谓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与此同时,北约部长理事会秋季会议和“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外长会议相继召开,为1994年北约首脑会议作准备。两会决定接受美国提出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并将其提交北约首脑会议讨论决定。171994年1月10日至11日,北约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这是苏联解体后北约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会议在美国带领下决定扩大北约,同时根据美国1993年10月的建议,签订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该计划包括军事合作、联合军事演习、北约军队可向中东欧调动等。18参与和平伙伴关系的国家均应签署协议,承诺在防务、军备控制、国家民主化等方面同西方主要国家合作。同时还应在军事训练和演习、军事计划和预算等方面同北约合作。参与国还必须按照西方的标准来改造本国军队,由文官来领导,要清除华约烙印、共产主义意识和苏联军事学说的影响,向北约开放军事设施,公开国防预算等。19在参与国受威胁时,可同北约咨询协商,可向北约总部派驻代表。首脑会议称,东欧国家参与这个计划,将对今后北约扩展的进程十分重要。“和平伙伴计划”公布后,中东欧国家均表示接受,当时就有近30个国家加入该计划,有13国与北约商定了军事合作计划,10多个国家同北约军事指挥部建立了联络处,多边军事演习频繁进行,中东欧国家加紧按北约要求改造本国军队。20经过3年多的紧张准备,1997年7月8日至9日,北约特别首脑会议在马德里召开。会议确定了波兰、捷克和匈牙利成为首批加入北约的新成员。至此,北约东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21对那些已经申请加入北约,但不是首批被接纳的国家,如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波罗的海诸国,北约打算实行“超级伙伴关系”,加强同他们的军事政治合作,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北约某些机构的活动,一旦条件成熟,再考虑吸收。北约负责人说,北约的大门是敞开的,但东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北约峰会232、北约的扩大阶段1999年3月12日,在美国密苏里州独立城举行了波兰、捷克、匈牙利加入北约文本的签字仪式。3月16日,在北约总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了三国加入北约的正式仪式。这样,北约从原来的16国扩大到19国。252002年11月21-22日,北约组织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首脑会议。这是“9·11事件”后北约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首脑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北约的定位、东扩、军事改革及对外关系等问题,决定对北约进行重大战略调整。这次会议有“改革峰会”之称,主要特点是面对新的威胁,突出北约的新使命,发展北约的新能力和吸收新成员。26首先,确立北约的“新使命”,推动北约向“反恐化”方向发展。“9·11事件”后,反恐问题是美国对外政策和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美国总统布什强调指出,北约现在面临新的使命,这就是反对恐怖主义。布什政府2002年9月20日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将“恐怖分子与技术的结合”锁定为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27北约秘书长罗伯逊也多次指出,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失败国家”已成为北约当前所面临的三大“新威胁”。美国总统布什2002年11月18日表示,他参加布拉格会议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谋求盟国对美国对伊拉克强硬路线的支持;二是促使北约转变其使命。28为了将北约纳入其全球反恐战略,布什需要通过布拉格峰会寻求北约成员国在反恐问题上更广泛的合作。美国希望改变北约的军事结构,赋予其应对全球威胁的新职能,使其从防御性军事组织演变成打击“无赖”国家和恐怖组织的军事联盟。在美国的大力推动和主导下,反恐成为北约在新形势下的新使命,为北约生存和发展增添了新的“合法性”。29第二,大范围向东推进,吸纳新成员。会议决定接纳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斯洛文尼亚。这7个国家于2004年3月2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递交了加入北约的法律文本。4月2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举行了新会员国的升旗仪式。30从此北约成员从19国扩大到26国,将北约覆盖的区域扩展到北欧、东欧和东南欧。这是北约成立53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北约的大步东扩将使其战略空间大大扩展,直逼俄罗斯边境,欧洲的政治安全版图发生了重大改变。俄罗斯西部边境地区将逐渐被北约包围。31第三,培育和提高北约的“新能力”如何提高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的能力是对北约未来的新挑战,也是本次首脑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为此北约决定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提高北约的部署能力,要求行动灵活与协调合作。会议要求盟国至少在3-5个领域加大合作力度,特别是在精确制导武器系统、通信、防生化作战和空中加油等方面做出努力,并将它们纳入欧盟的武器开发计划;32二是决定大幅度精简北约的军事指挥机构,以提高军事指挥机构的效率;三是同意建立一支2.1万人的北约快速反应部队。该计划是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2002年9月北约国防部长会议上建议成立的。它要求这支快速反应部队有能力在5-15天内向防区外任何地点进行部署。它将被赋予对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可疑恐怖组织基地实施军事打击的权力,而且不必事先征得这些基地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同意。3334在2002年11月21日布拉格会议结束后,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再次强调,北约的大门仍然是敞开的,北约在布拉格会议上宣布的7国不会是最后一批。2008年4月2日,北约峰会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讨论北约东扩问题。会上决定吸纳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克罗地亚3国加入北约。同时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前苏联国家已在北约的大门外等候。美国官员也表示,美国赞成北约全面的扩大,要让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北约。35美国官员表示,美国赞成北约全面的扩大,要让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北约。2009年4月1日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正式加入北约,从而使该组织成员国总数升至28个。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代表在4月1日将各自的入约文件交给美国国务院存放,标志着两国的入约进程结束。36截止2009年,北约成员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丹麦、加拿大、卢森堡、挪威、葡萄牙、土耳其、希腊、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冰岛。北约东扩前北约东扩后39三、北约与俄罗斯关系的演变美国是北约东扩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冷战结束后,美国为了维护自己在西方世界中的领导地位,继续加强自己在欧洲的军事与政治存在,接管由于苏联解体、华约解散而在中东欧地区造成的“真空地带”,竭力主张北约东扩。40美国认为,欧洲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后,美国在欧洲安全体系中应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以维护欧洲和美国的利益。美国表示不仅90年代如此,21世纪的欧洲也需要美国的参与。美国在欧洲的存在一直是欧洲平衡的必要因素。克林顿政府提出所谓“扩大战略”,目的是将欧洲国家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41

美国要借助日益强大的德国力量,让其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又要利用法、英两国牵制德国,由美国继续控制欧洲。通过北约东扩,美国还可以防止俄罗斯东山再起,重新成为对西方的威胁,美国试图在欧洲建立以北约为中心支柱的新的安全机构,并把美国所谓安全保护伞扩大到东欧和独联体地区。41美国意识到,只有通过北约东扩才能保证美国留在欧洲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奥尔布莱特说,“北约是美国介入欧洲的主要途径”。431.1997年之前北进俄退阶段:敌对关系美国提出北约东扩,其主要矛头是针对俄罗斯的,这自然不能不引起俄方的警惕和强烈反对。俄国领导人认为,北约东扩是在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是严重损害俄罗斯国家利益的行为。俄罗斯与北约为首的西方关系一度变得十分紧张。45俄领导人一再表示,北约东扩将在欧洲制造新的分裂,造成新的军事对峙,将使欧洲在冷战结束后出现“冷和平”的局面。俄担心北约东扩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安全和利益。俄外交和军方领导人声称:不允许西方和希望加入北约的国家,用牺牲俄罗斯的安全来解决自身的安全;当俄罗斯在继续裁军时,为什么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机构却在向俄边境逼近?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47俄领导人威胁道,北约一旦东扩,俄将制定应急计划,采取报复性措施,即重新考虑俄武装力量的结构,重新考虑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及重新考虑俄军开赴国外保护俄罗斯人和追赶敌人等等。叶利钦甚至这样说,北约东扩计划将会导致出现“两个集团,分裂成两个阵营”,“那些坚持扩大北约的人正在犯一个重大的政治性错误,将会使整个欧洲爆发战争”。48俄副外长也说:“如果北约扩大到俄边界,俄将不得不采取一切必要的政治、经济、防务和军事措施”。俄罗斯有自己的主张和意图,即把欧安组织建成全欧最高安全机构,使北约和独联体平行地从属于欧安组织,分别充当欧洲的两大安全支柱,企图在欧洲安全问题上与美、欧平起平坐并获得对北约东扩的否决权。50然而,由于俄罗斯经济面临巨大困难,无力与西方对抗,色厉内荏。冷战结束后,美俄力量的演变呈现了一种“背道而驰”的两极分化模式:美国经济获得了破记录的10年持续增长期,对俄的全面优势不断加强;而俄罗斯一直处于“后超级大国的痉挛期”,经济改革屡遭挫折,错过了一些发展良机,到21世纪还在探索符合俄罗斯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51美俄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美俄之间实力对比的不平衡性决定了美俄关系是一种美进俄退、美攻俄守的不对称态势。西方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向俄罗斯大力施压,从1996年下半年起,美国一再声称将不管俄罗斯的反对而如期进行北约东扩。52俄意识到,北约东扩已是大势所趋,难以改变。与其僵持下去,不如采取灵活态度寻找达成妥协的途径,从而逐步走出死胡同,变被动为主动。为了寻找摆脱尴尬处境的出路,1995年5月,俄罗斯在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动摇后还是决定与北约签署单独的合作计划。53终于,俄罗斯做出了妥协和让步,希望尽快达成对北约东扩至少在纸面上有所约束的文件,以使东扩对俄罗斯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能减少到最低限度。经过1996年里斯本欧安会组织首脑会议以及1997年3月的赫尔辛基美俄首脑会晤等几次较量,俄罗斯终于不得不默认北约东扩的事实。签署北约-俄罗斯关系文件55经过6轮秘密谈判,双方终于在1997年5月中旬达成协议。5月27日,一直为世界舆论所关注的《北约与俄罗斯关系基本文件》终于签署。俄罗斯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有关北约东扩问题上的激烈争执终于有了一个阶段性的结果。该文件指出,双方互相视为伙伴,确立了后来的“19+1”模式。这实际上为北约东扩打开了绿灯。562.1997-2013北俄合作阶段:勉强的合作关系2000年初,入主克里姆林宫的普京认为,俄罗斯要实现现代化,需要西方金融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同西方对抗与俄罗斯民族的根本利益是相违背的。普京建议俄外交部邀请北约新秘书长罗伯逊访问俄罗斯,双方关系解冻和趋缓。貌合神离58“9·11事件”后,俄罗斯在反恐行动中对美国提供了宝贵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普京在美国退出反导条约、部署反导系统、核裁军和北约东扩等涉及俄罗斯重大利益的问题上,开始实行“战略收缩”,以实际行动表明“俄无意与美国对抗”。59美国对俄在其反恐行动中的合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对俄罗斯的善意作出了积极回应。2002年5月28日,19个北约成员国首脑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意大利罗马附近的北约军事基地举行峰会,最后签署了《罗马宣言》,宣布正式成立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即“20国”机制。假惺惺的拥抱61它正式取代了1997年的“19+1”机制,新的理事会成为讨论和建立欧洲共同安全制度的新框架,双方安全合作的程度和广度明显加深。20国机制的成立标志着北约与俄罗斯将在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核扩散、军备控制、处理地区危机以及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等多方面加强磋商与合作,俄罗斯在上述各方面获得了与北约19国成员同等的责任与权利。62北约秘书长罗伯逊称,“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冷战结束的信号”。然而,围绕着北约与俄罗斯各自的核心战略利益的地缘政治竞争并没有结束,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在战略意图上的猜疑仍然存在。63尽管北约和俄罗斯在新的理事会机制下彼此的地位并不对等,但是,俄罗斯依然可以利用“20国”机制表达其对欧洲安全的意见,施加自己的影响力。当然对俄罗斯来说,此举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勉强合作,无奈啊!65俄罗斯立场的软化,不再阻拦中东欧甚至波罗的海国家加入北约,使北约第二次扩大比上一次更为顺利。布拉格北约首脑会议后,随即举行了第一次北约-俄罗斯理事会部长级会议。随后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又赴莫斯科访问,与俄罗斯就反恐及其他双边关系问题进行会谈。66美国对俄罗斯这种对北约政策变化的心态当然心知肚明。所以布拉格会议一结束,布什总统就匆匆跑到圣彼得堡去安抚普京。他向普京表示,俄罗斯已不是“敌人”。但现实情况是北约第二次东扩后,其军事力量距离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只有几十公里。对俄而言,北约东扩岂止是一杯苦酒?!20682010年11月18-20日,北约28个国家和俄罗斯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会议(通常称为28﹢1会议)。这次会议的宗旨是制定北约未来10年的新战略。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认为这次会议意义重大,关系到北约与俄罗斯关系的发展方向。69俄罗斯希望融入欧洲不是加入北约,但北约的主要成员是欧洲国家。要解决欧洲未来的安全问题,撇开俄罗斯将不可能建立完整的欧洲安全机制。北约在这次会议上完成了两个转变:一是从防区内防御转变为防区外防御;二是从对付传统威胁转变为对付非传统威胁。70在北约军事的这两个转变中,必须有俄罗斯参加,否则无法完成。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网络安全、灾害天气、恐怖主义、外星生物入侵等等。在这次会议上,北约决定要将俄罗斯纳入北约的导弹防御系统,要与俄罗斯一起合作,打击恐怖主义。71梅德韦杰夫欢迎北约的决定,但他认为俄罗斯对北约的导弹防御计划还不了解,希望得到导弹防御系统的技术资料。就是说俄要求得到知情权。除此之外,俄罗斯还要求得到决策权,否则俄罗斯与北约合作将毫无意义。72在这次会议上,北约内部出现了分裂迹象。英法撇开美国组建远征军。人数计划为3500-4000人。这充分说明英法德等欧洲国家与美国争夺对欧洲安全问题上的控制权。733.2013年以后北俄反目阶段:对手关系北约与俄罗斯关系恶化的导火索是乌克兰危机。2010年亚努科维奇上台后,在俄罗斯和北约之间执行中立路线,采取不结盟政策。直到2013年10月23日,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说,乌克兰已放弃加入北约的努力,但将继续寻求与北约在安全事务上进行更大的合作。74这个有4500万人口的国家曾在1986年申请加入北约。1991独立后,乌克兰曾多次参加以北约为首的军事演习,并参与了诸如干涉波黑的作战行动,以及索马里海岸附近打击海盗的巡逻行动。乌克兰还为以北约为首的驻阿富汗国际部队贡献了一个医疗团队。俄罗斯难以接受颜色革命上台亲西方领导76但加入北约的努力引发了来自邻国俄罗斯的强烈反对。俄罗斯是乌克兰的主要贸易伙伴,它在频频对基辅施压。亚努科维奇暂停加入欧盟的决定引发了2013年底的乌克兰危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2014年4月1日北约宣布暂时中断与俄罗斯的正常合作关系。亲俄的亚努科维奇受欢迎78在2014年4月1日举行的有乌克兰代外长出席的北约外长会议上,北约和乌克兰发布了联合声明:第一,北约决定中断与俄罗斯的民事和军事方面的各项合作,只在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层面继续交流,以化解乌克兰危机。79第二,北约和乌克兰双方要加强合作,北约将协助乌克兰进行防御体系改革。第三,不承认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合法性,仍希望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当前领土问题。两位领导人暗下决心812014年9月5日北约在英国威尔士举行的峰会上,秘书长拉斯穆森说,北约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已经不复存在,俄罗斯已经成为北约对手。北约盟国应统一思想,应对俄罗斯的威胁。波罗的海国家、波兰等东欧国家要求将俄罗斯列为北约潜在敌对国。这次峰会达成了一下几点协议:82第一,给乌克兰1500万欧元的军事援助。要求北约国家将国防预算提高到GDP的2%(当时只有4个国家达到要求)。第二,北约在波兰、波罗的海三国驻军;第三,成立快速反应部队和英国提议的建立“万人远征军”。由英国挑头,北约6国组成,部署在波兰;第四,北约与乌克兰的伙伴关系上升为“强力伙伴关系”。83四、冷战后北约性质的演变及其军事行动1.北约性质的变化在北约20多年的适应性改造中,北约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第一,北约虽然仍是一个拥有集体防御条款的军事联盟组织,但逐渐向军事-政治联盟和政治-军事联盟的方向演变。84第二,北约政治功能空前加强。通过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地中海对话计划、东南欧稳定计划等,它已将触角伸展到前苏联、中亚、北非等地。一个多种形式的泛欧合作安全体系,在北约的依托下建立起来。85第三,北约的军事战略,无论是力量建设还是指挥系统都朝着危机处理方向转变。9·11事件后,围绕着反恐战略及其相应的能力建设转变。突破区域限制并依据任务灵活组建临时联盟,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反恐斗争,应对非传统安全危机,成为北约军事战略调整的新方向。862.冷战后北约参与的军事行动(1)第一个北约军事行动是1993年6月到1999年4月间,介入前南斯拉夫境内冲突,发动科索沃战争。(2)2001年9·11后,北约第一次援引北约宪章第五条,认为9·11的袭击“应被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2003年8月,北约进入阿富汗,开始了欧洲以外的第一次军事行动。87(3)北约虽未参加伊拉克战争,但参与了伊拉克的军警培训工作。(4)参与在欧洲部署导弹拦截系统。本世纪初北约在波兰和捷克共和国建立导弹拦截系统。俄罗斯称这一部署可能导致新的军备竞赛,可以增加相互摧毁的可能性。2009年9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不再在波兰和捷克部署远程导弹拦截系统,转而部署由对短程和中程导弹的拦截系统。北约秘书长呼吁,明确北约与俄罗斯在导弹防御系统方面进行合作。8991(5)参加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2011年利比亚内战和2011年联合国军空袭利比亚。2011年3月27日,北约决定全面接管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的所有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92五、北约东扩的国际影响北约东扩的国际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国际上许多政治家、军事理论家都对此作过分析和推断。从理论上看,北约东扩影响有:算计俄罗斯94(1)北约东扩是冷战的延续,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北约东扩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把俄罗斯彻底挤出传统势力范围,防范和遏制俄东山再起。北约的不断东扩将最终突破俄罗斯不能逾越的“红线”,使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和战略空间进一步被挤压。不能再忍下去了!96由于俄罗斯担心被包围,它对北约东扩不会袖手旁观,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如2003年4月28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亚美尼亚六国在塔首都杜尚别成立的“小华约”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以抗衡北约对俄的战略挤压。97在位于波兰与立陶宛之间的“飞地”加里宁格勒驻军;成立特别飞行中队,在波罗的海三国与俄边境空域巡逻,向北约成员国在该地区空域飞行的战斗机示威。同时加强与中国的联合,重整核力量等。98(2)有利于美国大西洋战略,加强对欧洲主导地位冷战结束后,美主导北约军事干预波黑内战,发动科索沃战争,启动《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支持美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战争,推动北约在阿实施并扩大维和行动。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美又极力敦促北约以集体名义在伊拉克进行维和行动,而且还要求北约在“大中东”地区发挥作用。99波罗的海基本上成了北约的内海;黑海西岸和西南岸已成北约的“领土”。这对美国反恐政策和挤压俄罗斯,长期控制欧亚、掌控两洋(大西洋、太平洋)和维护美惟一超级大国地位都有积极影响。100(3)北约东扩将使独联体解体不可逆转独联体国家,除个别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国家,如白俄罗斯外,大部分独联体国家在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怂恿下,将纷纷离开俄罗斯,转向北约。尤其是2004-2005年西方国家在独联体地区煽动的“颜色革命”,使独联体分崩离析。这些革命成功的国家纷纷向西方靠拢,强烈要求加入北约,寻求保护。101(4)北约东扩可使日益强大的德国安分守己世界上两次大战都是德国发动的,随着德国经济的强大,欧洲国家不再担忧来自德国的威胁。因为北约的安全体系对德国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德国既是再强大,也不可能对外发动战争。欧洲的人们期盼着迎来统一和平的欧洲前景102从现实看,北约东扩的国际影响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1)北约东扩对促进欧洲一体化有促进作用北约东扩与欧盟东扩相辅相成,一个从经济上,另一个从军事上加强欧洲的一体化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