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基础知识_第1页
职业病基础知识_第2页
职业病基础知识_第3页
职业病基础知识_第4页
职业病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及诊断原则杭州市预防保健门诊部管继如E-mail:guanjiru@职

识职业病: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所直接引起的疾病。法定职业病:各个国家根据其社会制度、经济条件和诊断技术水平,以法规形式规定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职业病诊断常用法规及规范《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91号)《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病诊断标准)《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GBZ/T157-2009《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0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职业病目录1987年99种2002年115种2013年130种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卫生部、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对2002年卫生部和原劳动保障部联合印发的《职业病目录》进行修订,形成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征求意见稿)》。

调整的主要内容1职业病分类调整:调整后仍然将职业病分为10大类,其中3类分类名称做了调整。一是将原尘肺改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二是将原职业中毒和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分别修改为职业性化学中毒和职业性传染病。调整的主要内容2具体病种调整根据《目录》调整的原则和职业病的遴选原则,调整后的《目录》包括130种职业病(含4项开放性条款)。其中新增职业病17种,删除职业病1种,2项开放性条款进行整合,另外有16种病种名称进行了调整。开放性条款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它职业性皮肤病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它放射性损伤上述(目录)条目中未提及的化学因素所致中毒,所发生的中毒与接触的职业有害因素之间存在直接因果联系,根据相关职业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中毒。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职业病职业病诊断职业病诊断标准职业史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检出限职业病诊断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和相关职业病诊断标准,以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结果为主要依据,结合既往病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等资料,综合分析其疾病的特征和发展变化是否符合相应的职业病特征、发生发展规律和流行病学规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作出是否患有职业病的诊断结论。职业病诊断标准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具有法规意义的职业病诊断技术标准。各标准概括了该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有关检查及其分级标准和处理原则等,作为职业病诊断医师和有关临床医师诊断及处理职业病的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编写指南:职业史按时间先后顺序列出的全部职业经历。主要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经历,内容包括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起止时间、工种、岗位、操作过程、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品种及其浓度(强度)、实际接触时间、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等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没有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可能产生职业病;有职业病危害因素,但劳动者没有接触史,也不可能产生职业病。职业病诊断应综合分析这两种因素。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职业病。职业接触限值

2002年定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2009年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值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有害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一般以卫生标准形式予以颁布。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MAC)。噪声职业接触限值:几乎所有劳动者反复接触不引起听力或正常语言理解力有害效应的噪声声压级和接触持续时间。生物接触限值:又称生物接触指数或职业接触生物限值,对接触生物材料中有毒物质或其代谢、效应产物等规定的最高容许量。检出限:测定方法在给定的概率P=95%(显著水准为5%)时能够定性检出样品中待测物的最低浓度或含量。指标接触指标能反映机体曾接触危害因素的指标,但该危害因素不一定已进入机体或引起机体损害。如:尿铅、血铅、尿酚(苯)、硫氰酸盐(氰化物)、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等。吸收指标

能反映危害因素进入机体的指标,亦可作为危害因素的接触指标。职业病诊断指标

列入职业病诊断标准,可作为职业病诊断依据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特异或非特异性指标。例:非铅作业成人血铅正常参考值(范围)≤100ug/L;铅作业工人:接触指标:血铅100ug/L~400ug/L观察指标:血铅≥400ug/L诊断指标:血铅≥600ug/L效应指标:尿δ-氨基-γ-酮戊酸(δ—ALA)职业病诊断原则每一项职业病诊断标准都有独立的诊断原则。诊断: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判断”或“识别”。其含义是依据疾病的特征而认识疾病。原则:原则是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即言行所依据的准则。

诊断原则(例)噪声聋诊断标准尘肺病诊断标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后遗症诊断标准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诊断总则

肿瘤诊断明确

1.必须是原发性肿瘤.2.肿瘤的发生部位与所接触致癌物的特定靶器官一致.3.经细胞病理或组织病理检查,或临床影象检查,或腔内镜检查等确诊.

有明确的职业性致癌物接触史

1.接触致癌物的年限符合诊断细则的相关规定.2.肿瘤发病潜隐期符合诊断细则的相关规定.3.结合工作场所有关致癌物接触状况综合判断.诊断细则苯所致白血病

1.经细胞病理学检查确诊。

2.苯作业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含1年)。

3.潜隐期1年以上(含1年)。

4.如有慢性苯中毒史者所患白血病即可诊断。诊断结论

应包括观察对象、接触反应、有或无职业病几种情形。a诊断为观察对象时,诊断结论格式应是:职业性接触+危害因素名称+观察对象。如职业性矽尘观察对象,职业性接触鉛观察对象,职业性接触噪声观察对象等。b诊断为接触反应时,诊断结论格式应是:职业性急性+危害因素名称+接触反应。如职业性急性钡接触反应,职业性急性光气接触反应。c诊断为职业病时,应按照有关标准规定的格式填写诊断结论。诊断标准中诊断结论格式没有相应要求的,应依据有关标准中疾病性质、严重程度、疾病名称或靶器官疾病名称、临床分型、期别等内容作出相应结论描述。慢性职业中毒诊断结论诊断为慢性职业中毒时,应作出如下描述:a职业性+慢性+严重程度+化学物名称+中毒,如:职业性慢性轻度铅中毒。b职业性+慢性+严重程度+化学物名称+中毒+括号+靶器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