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著选读》第一章柏拉图_第1页
《政治学原著选读》第一章柏拉图_第2页
《政治学原著选读》第一章柏拉图_第3页
《政治学原著选读》第一章柏拉图_第4页
《政治学原著选读》第一章柏拉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柏拉图《理想国》导读王剑1一、生平(Plato,公元前427-347年)柏拉图出身雅典贵族家庭,母亲是梭伦的后裔,从小受到最上等的教育。1、献给年轻的伙伴阿斯特尔(Aster)的诗:星儿瞧着你,阿斯特尔,啊!但愿我是星空,那我就可以凝视着你以千万只眼睛。22、传说在他成为苏格拉底的学生的头一天晚上,苏格拉底梦见有一只天鹅来到膝上,很快羽翼长成,唱着动听的歌飞翔而去。这个美丽的传说,表示了人们对他们师生关系和对柏拉图的深深的爱慕和尊敬。33、第欧根尼·拉尔修(约200-约250)《名哲言行录》:“他对感性事物的看法同赫拉克利特一致,对理智的看法与毕达哥拉斯一致,而在政治哲学上同苏格拉底一致。”44、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出生和成长,参加过这三次战役,表现勇敢。20岁时,雅典帝国覆灭,见证历史性悲剧。活到80岁,见证了另一个帝国——马其顿王腓力的帝国的兴起。在此期间,见证了雅典战败后三十僭主的贵族寡头统治的专横暴虐,也见证了恢复民主制度后,在民主制下发生的审判和处死苏格拉底的事件。看不到头的挫折和打击使柏拉图对于雅典当时的政治,无论是民主制还是贵族制,都失望了,他感到,处处充满着不义、罪恶和丑行。55、学园在埃及、西西里等地游历十余年后,公元前387年,已届不惑之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在城外西北角一座为纪念希腊英雄阿卡德穆而设的花园和运动场附近创立了自己的学校。这是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Academy)因此而得名。柏拉图学园培养了很多杰出的学者,其中最著名的是哲学家亚里士多德。6二、书名与译本Politeia——DeRespublica——Therepublicpoliteia,意为“政制”或“宪法”,这个词来自于polis(城邦)。当一群人居住在一起形成一个城邦时,住在polis(城邦)中的polites(公民)就需要一种politeia(政制)以确保他们生活在一起。中译名有《政制》、《王制》、《理想国》、《国家篇》、《论公正》等。(1)1929年,吴献书译本《理想国》。(2)1986年,郭斌和、张竹明译本《理想国》。7三、《理想国》的主要内容(一)什么是正义?国家的正义,个人灵魂中的正义。(一至五卷)(二)灵魂的转向。哲学家,知识与意见,善的理式,两个世界,洞穴之喻,教育课程——从体操到辩证法。(三)四种政制。荣誉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僭主政制。(四)理式与模仿。三种床,哲学和诗的“争吵”,灵魂不灭。8四、《理想国》的主题《理想国》从讨论“什么是正义”开篇,其主题是政治,但又大量涉及道德、社会、教育、哲学、科学等。《理想国》不属于某一具体学科,可以划归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文艺学)、形而上学、数学、自然科学等。古希腊是一个尚未部门化、专业化、技术化的时代,尝试把哲学分门别类是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喜欢做的事,而柏拉图只是探讨他感兴趣的问题。9五、“正义”问题导引1、现代政治哲学所谓的“正义”

(1)伦理正义。人际交往的交换-回报之义。(2)法律正义。是人际正义的运用,如惩恶扬善(3)国际正义。是人际正义的扩大。(4)社会正义或政治正义,指一个社会的各种制度是否公正合理。包括权力的正当性与证成性问题,以及权利平等、分配正义的问题。102、古希腊语境中的“正义”古希腊语中的“正义”是dikaisune,与dike有关。dike起初指宇宙中永恒的定律和规则,这些规则连宙斯都是要遵守的。Dike相当于先秦典籍中的“义(義)”。后来,dike的含义有所扩大,并与另外一个古希腊词nomoi(约定俗成的法、规范的法)结合在一起,指城邦中的社会风俗和法。这样,正义的人的含义逐渐从遵守宇宙自然规则的人扩展到遵守社会习俗、遵守法的人。113、当时政治生活中普遍流行的政治观念(1)《美诺篇》中美诺关于美德的定义:“要回答你的问题是不难的。一个男子的美德,就是知道怎样管理国家,并在管理国家时使自己的朋友得到利益,使自己的敌人受到损害,还要留心别让自己蒙受损害。”质言之,政治就是从个人出发损人利己。(2)《高尔吉亚篇》:一个人虽然最为不义却可以成为快乐的人,如马其顿的阿尔契那样,这个人谋害了许多至亲,却为自己夺到了王位。124、《理想国》的“正义”意涵(1)《理想国》提到四大主德或四大美德:正义、勇敢、节制、智慧。正义首先是一美德而不是法则。(2)柏拉图说,“正义”的获取必须以获得其他德性为基础,只有拥有其他三种美德时,都会拥有“正义”这种美德,并且,一个正义的人一定同时会拥有其他美德。(3)柏拉图指明,他关心的有两个问题:一,什么是正义?它是否是一种美德?二,有了正义的人是否幸福?而他关心的根本问题是“人应该如何生活”?13六、文本的思路与具体内容“人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本来是伦理问题,可是republic却是政治哲学的标题,为什么会如此?在柏拉图看来:(1)研究人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需要到一个“共同体”中去寻找,或者说,个人的幸福、正义与城邦是分不开的。柏拉图的意思是,寻找个人灵魂中的正义实非易事,不过,如果能建立一个理想的城邦,通过查看城邦中的正义,就能对发现个人的正义提供助益。(卷2-3)同样,对城邦组成成分的研究,对认识人的灵魂的各部分也十分有益。(卷4)14(2)可是,当构建出一个城邦之后,城邦自身就涌现出很多问题。如公民教育问题、男女平等问题、妇女儿童公有问题(取消小家庭)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此外,还需要考虑这种城邦如何实现的问题。据此,柏拉图提出了他的“哲学王”的思想,即有知识且有美德的哲人做统治者才能解决上述问题。(卷5)(3)可是,什么样的知识才算真正的哲学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讲形而上学和认识论问题,因为知识是关于实在的知识。于是,柏拉图引入了他的“理式论”。(卷5-7)15(4)阐明“理念论”之后,还需要解决“哲人王”的教育及是否愿意统治的问题(卷7);以及在不同的政制体制以及相应的不同灵魂之间进行考察、比较、选择的问题(卷8-9)。(5)由于在智慧和教育方面诗人是哲人的竞争者,柏拉图对诗人的认知水准进行了批判。(卷10)所以,《理想国》是为问题所牵引而展开的一篇对话。16七、文本为何要采用对话体裁?1、劝学。对话是将学生诱惑到哲学中来的最好方式。2、自我保护。目睹苏格拉底之死而心生恐惧,以对话体裁保护自己。3、隐含真理。不把自己当作权威,而是把真理隐含在对话之中,让读者自己去发现。4、尚无结论。对没有考虑清楚的问题不能表达出来,而用对话把自己的困惑讲出来。5、记录。柏拉图并不是想讲自己的哲学,而仅仅是采取对话的方式把他认为值得记录和讨论的一些观点记录下来。17八、《理想国》的正义论1、关于正义的各种观点(1)正义是言行诚实、偿还宿债。(2)“以善酬友,以恶对敌。”(3)正义便是强者、统治者的利益。(4)凡遵约守纪就是正义。苏格拉底:既有个人的正义,也有城邦的正义。像看大字比看小字容易,还是先探讨国家的正义,才容易看清个人灵魂中的正义。182、国家的正义任何个人不能独立生活,需要许多人在一起组成城邦。只能满足物质需要的国家是初级的,只是“猪的城邦”。为了进一步发展,需要对艺术家、医生、卫士进行教育。人虽都是人,但神在一些人身上加进了金子(统治者),加进了银子(卫士),加进了铜铁(工人和农民)。19一个善的国家应该具有智慧、勇敢、自制、正义这样四种美德。(1)智慧:少数人具有治理整个国家的知识。(2)勇敢:保卫城邦的卫士和军人。勇敢不是兽类或奴隶的凶猛,而是由教育培养而成。(3)自制:受理性和正确意见的指导而安分守己。自制属于每一个阶级。(4)正义:每个人就各自有的智慧、勇敢和自制而为国家做出最好贡献,即各人做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这就是正义的原则。20可见,国家、城邦的正义,并不是在智慧、勇敢和自制以外、和它们并列的另一种道德;而是在三者之上,比它们更高一个层次并对它们普遍适用的道德。换言之,无论是智慧、勇敢或自制的行为,都有做得是否合适、对不对的问题,这就是正义的问题。213、个人的正义前提在于,从正义的“形式”说,个人的正义和城邦的正义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具体而言,个人的灵魂有三个部分:欲望、理智、激情。(1)欲望:想要得到某样东西,非理智。(2)理智:拒绝得到所欲之物。(3)激情:接近理智而不属于欲望,但不是理智。正像国家中有统治者、卫士、工农,在个人灵魂中,理智起领导作用,激情服从理智是理智的助手,欲望是贪得无厌的,必须受到前两者的控制。22个人灵魂的三个部分与国家四种美德的关系:A.能使快乐和痛苦服从理智控制的激情是勇敢;B.能识别个人灵魂三个部分各自利益的是智慧;C.激情和欲望服从而不违反理智便是自制;D.能做到个人灵魂的三个部分各司其职、和谐相处,从而使个人灵魂可以自己主宰自己,秩序井然,便是正义。所以,个人灵魂的正义与国家的正义,基本原则是一致的。23九、柏拉图的形而上学1、核心概念:eidos(form形式)与idea(形相)

eidos与idea是同义词,都源于古希腊语中的动词eido,词根是id,所以两个词可以互换使用。选用这两个概念是从肉眼的“看”类推到灵魂之眼的“看”(观照、洞见、知),从肉眼所看到的外在形状类推到用理性才能把握的事物的内在形式。柏拉图由此区分了两个世界,可感世界是由肉体的眼睛看到的外在形状,可知世界是灵魂的眼睛所看到的内在形式。“如果不同的能力在本性上与不同的对象相联系,并且意见和知识是彼此不同的能力,那就应该说,知识的对象无法等同于意见的对象。”(478b)24idea,在朱熹所谓“理在事中”的意义上,有“理念”所谓“理”的含义。但是,柏拉图的eidos或idea是外在于人的,是思想的对象,而不是人头脑中“观念”性的东西。所以,不可以译为“理念”,译为“理式”较好。在西方,一直到近代哲学idea才成为头脑中的“观念”,例如笛卡尔把idea看作是对外在事物的反映。252、eidos意味着一般与特殊的分离eidos:意指“普遍”与“模型”,如果一类事物分享了同一个名称F,我们就可以确定有F这个形式存在。如:衣服是美的,人是美的,画是美的……张是学生,李是学生,王是学生……在柏拉图看来,就“S是P”而言,谓项P是最重要的。(亚里士多德反其道而行,认为重要的不是谓项P,而是主项S。如苏格拉底是白的,苏格拉底是人,苏格拉底是哲学家……)26柏拉图的形式/形相是普遍的,他的形式论或形相论是一种关于普遍的理论。这就是“一般”从“特殊”中实现分离的过程。柏拉图经常使用“自身”(itself)一词来说明形式,把美的形式说成“美自身”,把善的形式说成“善自身”,这一术语就成了byitself。“自身”,表明形式/形相是分离于具体的特殊事物的。273、分离、分有与摹仿分离、分有、摹仿,是描述可知世界与可感世界、形式与具体事物、一般与特殊的关键词。分有:一个东西分有什么样的形式/形相,它就是什么样的存在者;分有到了什么程度,就与形式/形相相似到什么程度。摹仿:可感世界是造物主摹仿可知世界的形式/形相而创造出来的。工匠也可以模仿床的形式来造出现实的床。画家则模仿现实的床画出虚拟的床。284、两个世界正义与非正义、善和恶等等“形式”(eidos),就它们本身来说各自为一。但它们可以和各种行为、各种事物相结合,可以彼此互相结合,便成为多。一方面,是美和丑、正义和非正义等自身,它们是单一的“形式”,另一方面是由这些“形式”和其他东西结合的具体事物,它们是多。——这样,就将两个世界划分开来了。两个世界是从本体论、认识论双重角度上的一体划分:一方面是真正的存在即“形式”的世界,另一方面是介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的现象世界,是意见的对象。其中的关键在于:区分,分离。295.善的理式善,原意是指一个东西的好处和用处。“善的形式”,是其它一切“形式”的原因,是最高的形式。善高于正义,正是由于善,正义才是有用的和有益的。——善不仅是伦理范畴,在柏拉图哲学中,它还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中成为最高的范畴。“善的形式”所要探究的是存在和思想的最高最后的原则,它和“理性神”只有一步之差。只要将作为目的因的“善”赋予一点动力的作用,它便是一个创造世界的神。30此后,亚里士多德将“善的形式”发展为“不动的动者”,达到希腊哲学中理性神也就是思辨神学的顶峰。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提诺进一步将“善的形式”提高为“太一”,哲学冲向了神学。“柏拉图是思辨神学的奠基人。”——凯尔德“基督教是大众的柏拉图主义。”——叔本华316、太阳喻看,一方面是眼睛中看的能力,一方面是被看到的对象。但这取决于第三种东西存在——光(太阳)。在可见世界中,由“太阳”A而来的“光”B,不是“视觉”C却是视觉的原因,也是“被看到的对象”D的原因。在可知世界中,从“善本身”A而来的“真理和存在”B,同“理智”C和“可知对象”D的关系,和可见世界里的情况类似。3233太阳光视觉视觉对象善的理式真理和存在理智可知对象7、洞穴喻(第七卷)34洞口火沿墙走的人矮(被举雕像)墙囚徒影像洞壁洞内的影像、雕像分别相当于“四线段”比喻中的影像、自然物;被锁住的囚徒的观看是幻想;自由的囚徒在洞内的观看是信念;洞内的火相当于太阳喻中的“太阳”,洞外的太阳相当于太阳喻中的“善”,洞外的自由人看见的是“相”,他的观看是“知识”,获得知识的渐进过程相当于借助“阴影”和“映象”的数学推理,以及逐步上升的辩证法,最后认识到最高原则和万物本原是“善”。35柏拉图借解放囚徒失败的故事比喻苏格拉底的悲剧。哲学家的使命:哲学家的兴趣在于可知的相,最高的目标是追求善,而不是世俗的兴趣和利益。但是,如同返回洞穴的自由人一样,哲学家必须为了其他人的利益而放弃个人的兴趣和思辨的幸福而参与政治。启蒙和解救陷于悲惨境地而毫无知觉的人,乃是哲学家的公民义务。“哲学王”的主张并不是因为这一目标符合哲学家的兴趣和利益,而是因为这一目标符合国家和公众的利益。“除非哲学家成为这个世界的王,或者我们现在称之为王和统治者的人真正成为哲学家,否则,国家的灾难,人类的灾难将没有尽头。”(473d)36十、现实中的四种政制(第八、九卷)《理想国》中的哲学、伦理思想是柏拉图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相论是为了论证一个“国家的相”,即理想国;以个人灵魂的正义论证国家的正义;制定教育课程是为了培养国家的统治者——哲学王。哲学王统治国家,就是所谓的贤人政制(王政国家,贵族政制),这是柏拉图的理想,这是柏拉图设计的政制形式。从第八卷开始,柏拉图指出在他所提出的理想的政治制度之外,现实存在的有四种政治制度。37这四种政制按柏拉图的评价高低依次为:(1)受到广泛赞扬的克里特和斯巴达的制度,荣誉政制(timocracy);(2)寡头政制(oligarchy);(3)民主政制(democracy);(4)僭主政制(tyranny)。除此之外,还有世袭的王国、可以买到高官的国家以及处于中间状态的各种政治制度,不过它们都在希腊以外的地方。381、荣誉政制缺点:它不让有智慧的人统治,而宁愿选单纯而勇敢的人治理国家。崇尚战争,轻视哲学和艺术。铜铁阶层企图占有金银阶层的权利和利益,后者只能妥协。优点:尊敬统治者的权威,实行公餐,卫士阶层不从事工农商业而专事军事。这是一个善恶混杂的政治制度,最突出的是勇敢精神、好胜和爱好荣誉。这是当时斯巴达政制的实际写照。392、寡头政制即富人政制,政权掌握在富人手里,穷人不能享有权力。(1)这种制度的决定标准是错误的,富人虽然有钱,但不一定有治理国家的能力。(2)城邦必然会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富人的国家,另一部分是穷人的国家,二者互相对立斗争。(3)违背的分工原则,一个人既做农民又做商人,还要做战士。(4)经济上贫富两极分化。与寡头政制相应的个人性格特征在于,理性和激情都服从于贪财的欲望,一方面财富至上,另一方面节约勤奋,由于吝啬而只想保全财富,很难取得胜利和荣誉。403、民主政制即平民政制,相应于雅典城邦。其特征一是自由,行动和言论都是自由的,每个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其二是宽容,蔑视建立国家的最好原则,以致产生极端自由的无政府状态。与民主制相应的个人性格特征是,个体完全沉溺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