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变迁_第1页
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变迁_第2页
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变迁_第3页
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变迁_第4页
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变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变迁一、第四纪气候变化与人类的产生现代科学将地质时代划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人类产生以来的250万年被称为新生代第四纪。因为在这二三百万年间地球上出现了人类祖先,故有人称第四纪为“灵生代”。1.第四纪初期中国气候形成三大区:受夏季海洋影响的湿润季风区、向干燥方向发展的干燥区、向高寒方向发展的青藏高原区2.大理冰期:更新世晚期,气候寒冷加剧,促进人类的直立行走。冰后期的环境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繁荣第四纪在距今一万年左右进入全新世时期,这时期经历了一个间冰期,气候持续变暖,也称冰后期。距今7200年至6000年被称为“大西洋期”在中国,距今8000年至3000年被称为“仰韶温暖期”黄河文明产生的气候机理国内外学者认为,大约距今4000年左右,气候日趋干燥而寒冷,各大文明区出现了明显倒退。(第一寒冷期)但据竺可桢研究,距今5000年至3000年中,黄河流域气候普遍比今天湿润,而且黄河流域土地适合耕种,植被丰富,有利于文明发展。汉唐盛世与气候波动夏商文明是伴随着中国黄河流域温暖湿润的气候发展起来的,到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5000年来的第一个寒冷期。从春秋到秦汉时期,有一个长达800年左右的温暖期。(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1.汉代气候温暖是造就汉代文明的重要因素。气候变化引起了植物带的变化移动,也是农耕区的扩大与缩小,也影响了农牧民族势力消长和经济文化的变化。2.从东汉开始,中国进入了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长达600年的相对寒冷期。3.唐代在中国2000年的历史上属于温暖湿润的时期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1.农牧业分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

2.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北界北移,产出的多样性更加明显。

3.可供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延长,农作物生长周期减短,复种次数高。4.农作物单产产量高

5.唐代温暖湿润使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6.使南方地区的开发有了保证(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近岁延州永宁关大河岸崩,入地数十尺,土下得竹笋一林,凡数百茎,根干相连,悉化为石。”)宋代气候变化与宋元历史发展趋势1000年到l200年的两宋时期,为我国近5000年来第三个寒冷期第三个寒冷期是一个由温暖湿润转向寒冷干燥的转折时期,但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这仍是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气候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往学者的研究表明,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周期性南迁往往是以这些地区的寒冷气候为潜在动力,故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的北方民族南迁高潮对应着千年尺度的寒冷期,西周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南迁对应着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寒冷期,东汉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南迁正应对着100至500年左右的寒冷期。从南宋为开始的长达800年左右的寒冷期,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1.由于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威胁中原农业民族。2.由于气候寒冷黄河流域农业经济衰落,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成为定局。明清小冰期与社会波动研究表明,明清时期中国气候十分寒冷,又称“明清小冰期”。例:正德七年冬,江淮大风雪,洞庭湖一带结冰一尺。光绪元年昆明下雪,家中盂结冰一尺。明清小冰期对中国的影响:

1.明清时期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一直处于一种高压状态。

2.由于气候寒冷,黄河流域农业经济进一步衰落,沙漠化进一步向南扩展,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

3.由于气候寒冷,自然灾害频率高,社会处于十分不稳定的状态,影响了中国农业的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和农业经济推动力和效率的转化。本章小结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1.第一个温暖期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即仰韶文化时期到殷商时代。甲骨文记载当时安阳人种水稻是阴历二月下种,比现在早一个多月。北京附近的泥炭层分析表明,五千年前那里生长着大量的阔叶林,代表着相当温和的气候。2.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即西周寒冷期。《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时长江、汉水冻结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寒冷。3.第二个温暖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即东周到秦汉温暖期。《春秋》中有鲁国“春正月无冰”、“春二月无冰”、“春无冰”等多次记载。《荀子·富国篇》和《孟子·告子上》载齐鲁地区农业种植一年两熟。4.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一世纪到公元600年,即东汉南北朝寒冷期,这个寒冷期以公元4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资治通鉴》载晋成帝初年,渤海湾从昌黎到营口连续三年全部结冰,冰上可往来车马及几千人的大部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5.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一世纪到公元600年,即东汉南北朝寒冷期,这个寒冷期以公元4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资治通鉴》载晋成帝初年,渤海湾从昌黎到营口连续三年全部结冰,冰上可往来车马及几千人的大部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

6.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即两宋时期,此间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1110年、1178年福州荔枝两度全部冻死。

7.第四个温暖期从公元1200年到1300年,即宋末元代温暖期。1225年,道士丘处机在北京长春宫作《春游》诗云:“清明时节杏花开,万户千门日往来。”说明当时北京气候比现在温暖。8.第四个寒冷期从公元1300年到1900年,即明清严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