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弯曲内力
火车轮轴第四章弯曲内力
§4—1平面弯曲的概念
弯曲:在通过轴线纵向平面内,受到垂直于杆轴线的外力(横向力)或外力偶作用,杆的轴线将弯曲成一条曲线。梁: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构件。纵向对称面:通过梁轴线和横截面对称轴的平面。
qMPRARB平面弯曲:在多数情况下,作用于梁上的载荷均垂直于梁的轴线,并在纵向对称面内,在这样的载荷作用下,梁的轴线将在纵向对称面内弯曲成一条平面曲线。qMPRARB平面弯曲(1)梁有一个纵向对称面;(2)外力作用在纵向对称面内;(3)梁的轴线在纵向对称面内弯曲成一条平面曲线1分布载荷q2集中载荷F3集中力偶
M梁的受力特点:受到横向力作用。梁的变形特点:梁的轴线由直线弯成了曲线。§4–2梁的计算简图一、几何结构的简化二、载荷的简化
三、约束的简化四、静定梁及其分类1、简支梁,2、外伸梁,3、悬臂梁1可动铰2固定铰3固定端FFXFYYXM吊车大梁简化均匀分布载荷.简称均布载荷火车轮轴简化§4–3剪力和弯矩
一、符号规则FFFFFQ(+)FFFFFQ(-)‘左顺右逆,弯矩为正’左,右—外力的作用点相对于截面的位置.顺,逆--外力对截面形心取矩的转向.M(+)M(-)(1)剪力的符号规则(2)弯矩的符号规则例题:求图示悬壁梁C截面上的内力。
二、用截面法求内力的讨论1、关于Q、M的符号问题
2、用截面法计算内力的规律横截面上的剪力在数值上等于此截面左侧(或右侧)梁上外力的代数和。截面左侧向上外力,或右侧向下外力,产生正的剪力;反之产生负的剪力。横截面上的弯矩在数值上等于此截面左侧(或右侧)梁上外力对该截面形心之矩的代数和。向上的外力产生正的弯矩,向下的外力产生负的弯矩;截面左侧顺时针转向的力偶,和截面右侧逆时针转向的力偶产生正值弯矩,反之产生负值弯矩。可记为:左上右下,剪力为正;左顺右逆,弯矩为正;
外力向上,弯矩为正。例题:求图示梁中A,B,C,D,E,F,G各截面上的内力。§4–4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一、内力方程二、内力图
已知:F,l
求:FQmax和
Mmax解:1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FQ(x)=-F(0≤x≤l)
M(x)=-Fx(0≤x≤l)
FQmax=F
Mmax=FlxyxlFAB0-FlxM(-)0F(-)xFQ2作剪力图和弯矩图已知:q,l
求:Qmax和Mmax由对称性2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3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x
Q
M
qxylxABFAFB解:1支反力xQ0(-)(+)xM0(+)0l00
0已知:F,l,a<b
求:FQmax和Mmax
解:1支反力2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AC(0≤x1≤a)3作剪力图和弯矩图CB(a≤
x2≤
l
)xM0(+)xQ0(+)(-)Fxylx1ABBabFAFBx2C故得出结论:在集中力作用处,剪力图上发生突变,突变值的大小等于该集中力的大小。
从Q图可看C截面:
剪力图在C截面发生一突变,其大小为:。从M图可看出,最大弯矩发生在集中力作用处的截面上,其值为:。已知:m,l,a<b
求:Qmax和Mmax2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AC(0≤x1≤a)3作剪力图和弯矩图CB(a≤x2≤l
)mxylx1ABBabFAFBx2CxQ0(+)xM0(-)(+)解:1支反力xQ0(+)xM0(-)(+)弯矩图在C截面发生一突变,其大小为:。由此可得出结论:在集中的偶作用处,弯矩图上发生突变,其突变值等于该集中力偶的大小。
对剪力图而言,集中力偶作用的截面并无改变。
从M图可看出,在C截面:
§4–5剪力、弯矩和载荷集度间的关系一、三者之间的微分关系ΣFY=0,
Q(x)-[Q(x)+dQ
(x)]+q(x)dx=0
ΣMo=0,剪力对x的一阶导数等于梁上相应位置分布荷载的集度。
弯矩对x的一阶导数等于梁上相应位置上的剪力。
弯矩对x的二阶导数等于梁上相应位置分布荷载的集度。
根据上面三个关系式,对正确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有很大帮助。下面来分析一下绘剪力图和弯矩图时常见的几种情况。二、微分关系在内力图上的应用1.在梁某一段内无荷载作用。在该段内剪力图必是一平行于x轴的直线。常数,常数,M(x)是x的一次函数。
M(x)=ax+b在该段内弯矩图必是一斜直线。Q>0,M图( )Q<0,M图(
)
2.
在梁某一段内作用着均布荷截。
在该段内剪力图必是一斜直线。q(x)向上,Q图( )q(x)向下,Q图(
)
q(x)=常数,常数,Q(x)
是x的一次函数。
Q(x)=ax+b
M(x)是x的二次函数,该段内弯矩图是抛物线。
当时(q(x)向上),弯矩图下凸。
()当时(q(x)向下),弯矩图上凸。
()M(x)=ax2+bx+c3.
在梁某一截面上Q(x)=0。
,说明弯矩图在该截面的斜率为零,也就是说该截面上的弯矩具有极值。
当时,M具有极大值;
当时,M具有极小值。
qxylxABFAFBxQ0(-)(+)xM0(+)
4.在集中力作用处,Q图有突变,变化量等于该集中力,弯矩图斜率在此处有突变。
在集中力偶作用处,M图有突变,变化量等于该集中力偶,Q图在该处无变化。
xM0(+)xQ0(+)(-)Fxylx1ABBabFAFBx2Cmxylx1ABBabFAFBx2CxQ0(+)xM0(-)(+)
5.
对整根梁而言,不但可能发生在Q=0
的截面上,也有可能发生在集中力或集中力偶作用处。
6.
M=0处:无集中力偶作用的端面铰或自由端.xM0(+)xQ0(+)(-)Fxylx1ABBabFAFBx2Cmxylx1ABBabFAFBx2CxQ0(+)xM0(-)(+)解(一)求支座反力
由平衡条件得:RA=7KN,R0=9KN。
例
绘图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例5图由梁A端开始。由于A处有向上支座反力RA=7KN,Q图由零向上突变,突变值为RA=7KN。由于AB段内无分布荷载,所以AB段的剪力图为一水平直线,并从A点一直延伸到B点稍偏左截面处。(二)作剪力图
由于B处有向下集中力P1的作用,Q图上向下有一突变,突变值为P1=-10KN,所以B右段面的剪力值为:
BC段内无分布荷载,所以BC段的剪力图为一水平线,并从B右一直延伸到C点。
由于CD段有向下的均布荷载作用,即q(x)=-2KN/m(常数),所以该段Q图为一下降的斜直线。
C、D两截面的剪力之差等于荷载在该段之和,即-2×2=-4KN,所以D左截面的剪力值为:
D处有向上支座反力RD作用,剪力图在D处有突变,突变值就是RD=9KN。D右处的剪力为:
DE段内无荷载作用,剪力图为一水平线,从D右一直延伸到E左。
在E处有集中力P2向下作用,Q图又回到零。
全梁的Q图见图示。
由于A为铰支座,又没有集中力偶作用,所以MA=0;弯矩从零开始在AB段内Q=7KN>0,所以M为一上升斜直线。
B、A两截面的弯矩之差即为剪力图(AB段)的面积。即(三)作弯矩图
在BC段内剪力为常数Q=-3KN,所以M为一下降斜直线。C左、B两截面弯矩之差等于BC段剪力图的面积,即
C处有集中力偶作用,弯矩图在C处有突变,突变值就是,所以C右截面的弯矩为
在CD段内,由于q(x)=-2KN/m,所以M图在该段为一上凸的二次曲线。D、C右截面的弯矩之差就等于该段剪力图的面积,即:
DE段内Q=2KN>0,所以M为一上升斜直线。由于E处为自由端,又没有集中力偶作用,故E处的弯矩ME=0。全梁的M图见图示。用叠加法作弯矩图qF=+叠加原理:qFlx例如图示悬臂梁总弯矩总弯矩q单独作用P单独作用表1常见受载情况的梁的弯矩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吉林长春榆树市招聘社区工作者59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文化活动中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海洋渔业与健康饮食创新实验室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产绿色循环养殖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无人机精准农业种植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4-2025学年度环卫垃圾处理工题库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山东大学辅导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电子邮件加密传输系统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辐照电缆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分红寿险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
- 公安民警心理压力应对Baidu课件
- 隧道施工安全教育培训
- GB 20052-2020 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道路运输企业风险辨识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 常暗之厢(7规则-简体修正)
- 日语话剧展演策划
- 《煤矿地质学》试卷及参考答案(共6套)
- KYN系列高压开关设备装配工艺解析
- 工程造价及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法律实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