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西省萍乡市下埠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萍乡市下埠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萍乡市下埠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萍乡市下埠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萍乡市下埠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江西省萍乡市下埠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习题。王运熙:平淡中自有丘壑2月8日凌晨,著名文史专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运熙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所挚爱的研究,离开了他所牵挂的学生。王运熙1926年出生在江苏省金山县,从小就爱好古典文学。后来,王运熙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成为陈子展的助手。陈子展治学兼通新旧文学,目光宽广,思路开阔。他在和王运熙谈话时,滔滔不绝,上起先秦汉魏,下逮现代的一些学者和作家。正是在这样一种名师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情形下,王运熙走上了他的治学之路。从1978年到1996年退休,王运熙主持的语言文学所集中了多位学科带头人,下设6个研究室,取得了很多学术成果,成为学术研究的重镇。语文所成立以后,一个重要的成就就是完成了三卷本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编写。1983年到1996年,王运熙又在原有基础上与顾易生共同主编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历时十余年,对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的研究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把文学批评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王运熙一生专注于学问,甘于淡泊,白首未改此心。他曾经说:“上海的大闸蟹很好吃,但不吃也无所谓;但不让我看书写书,那就一天也受不了。”虽是玩笑,却道出了他虽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的心境。王运熙赠给学生吴承学一本《文心雕龙探索》,他在书的扉页题写“治学自警语”:“全面观照,准确把握。正本清源,探明原貌。”他的治学亦如此,不求新、不求奇、不媚俗、不趋时,从文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最平实的学问。在研究《文心雕龙》时,王运熙的结论与北方一些学者,如,中华书局的周振甫,山东大学的陆侃如、牟世金,西北师范大学的郭晋稀等几位先生的观点并不相同,在当时引起了争论。王运熙认为《文心雕龙》是一部指导写作的书,并不是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和美学著作。他以原著文本为研究的出发点,努力把握刘勰整个文学思想体系,避免先入为主,用现代文学理论去套。因此得出的结论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认同,逐渐被大家接受并信服。“王运熙先生做学问有独到的见解却不故作高深,从不说过头话,都是结合实际来讲,这种做法让人十分敬佩。“国家图书馆原馆长、文心雕龙学会会长詹福瑞告诉记者。王运熙常为学生讲起近代以来的学术流派,信古、疑古、释古三派中,他将自己定位为释古——既不盲目信古,也不一味疑古,而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准确地分析、鉴定,恰切地评述、印证,最后得出平实、适中的结论。...“创新”在王运熙那里具有不同的含义——求实即是创新。他认为古典文学研究面对的是浩繁的历史材料,人们在面对这些材料时难免众说纷纭,其中便会夹杂很多误解,而研究如果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材料,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消除误解,这就是学术创新。

复旦大学教授、王运熙的弟子杨明告诉记者,王运熙一生孜孜不倦,只为求真求实。刘勰的《文心雕龙》中“风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如何理解众说纷纭。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期,曾有过热烈的讨论,流行的学说认为“风骨”代表“文章的内容”、“纯洁的思想”、“合乎道德规范的情感和意志”等。王运熙对材料进行穷尽性的搜集,然后条分缕析,最后得出结论:刘勰所谓风骨,是指作品的艺术风貌、表现效果而言,不是就思想内容的高下邪正而言。与此相承,王运熙也澄清了当时对建安风骨的误解。很多学者认为,建安风骨主要是指那些表现社会动乱、人民苦难的诗歌的思想内容。王运熙则认为,南朝人所说的建安风骨只是指建安诗文爽朗刚健的风貌。王运熙服膺《札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和《史记,五帝本纪赞》的“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将其作为治学的座右铭。王运熙的治学正是对这两句话的最好注解。“不作惊人之语,无剑拔弩张之势。但他很了不起,了不起就在于忠于学术,坚守学者的良心。”杨明对王运熙的治学品行推崇有加。直到去世,王运熙一直居住在上海火车站附近的一套48平方米的旧房子中,从1978年至今,已有四十余年,每天都能听到火车进出的轰鸣声。正是在这间斗室,走出了我国文学学科第一位长江学者吴承学,也培养出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一批中坚力量,其中很多已然成名成家。王运熙是在凌晨离世的,一如往常一般平静。“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恰可比拟。

(节选自2014年2月22日《中国教育报》)(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王运熙从复旦大学毕业后,成为陈子展的助手。陈子展博古通今,思路开阔,引领王运熙走上了治学之路,为他从事文学研究打下了基础。B.文中提到周振甫、陆侃如、牟世金等先生,既为了说明王运熙的治学方法与治学态度与众不同,同时也显示了他在文学研究方面的地位。C.“从1978年到1996年”“1983年到1996年”“从1978年至今”等具体时间,使文中所述情况显得十分真实,突出了王运熙进行学术研究的持久。D.王运熙说:“上海的大闸蟹很好吃,但不吃也无所谓。”表明他喜爱的是读书。他认为如果生活过于优越,就会影响学术研究,所以他乐居陋巷。E.“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是王运熙先生的写照。夏花绚烂比喻他活着的时候贡献卓越,若秋叶静美是说他去世时平静安然。(2)文中多处引用了王运熙自己的话以及他人对王运熙的评价,这样写有哪些作用?(3)王运熙是怎样理解“学术创新”的?文中谈到了他的哪些学术创新?请简要概括。(4)本文的题目是“王运熙:平淡中自有丘壑”,你怎么理解“平淡”与“有丘壑”?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AE(2)①用王运熙自己的话能从正面直接体现王运熙的学术观点和人生追求;②引用詹福瑞、杨明等人的话,借其他专家教授之口侧面体现王运熙高贵的人格和治学精神,;③使文章内容更具真实性,使评价更具权威性。(3)对学术创新的理解:求实即是创新,收集、整理、分析材料,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消除误解,这就是学术创新。主要学术创新:①对《文心雕龙》一书的性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王运熙认为《文心雕龙》是一部指导写作的书,并不是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和美学著作。②对刘勰所谓的“风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王运熙认为刘勰所谓风骨,是指作品的艺术风貌、表现效果而言,不是就思想内容的高下邪正而言。③对“建安风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王运熙认为南朝人所说的建安风骨只是指建安诗文爽朗刚健的风貌。(4)“平淡”指王运熙先生的为人和治学态度。①王运熙先生的为人,甘于淡泊,安贫乐道。②先生的治学态度,不求新、不求奇、不媚俗、不趋时,从文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最平实的学问。(或:做学问有独到的见解却不故作高深,从不说过头话,都是结合实际来讲)(或:不作惊人之语,无剑拔弩张之势)。“有丘壑”指王运熙先生各方面的成就巨大。①学术贡献。主持语言文学所,先后编辑出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把文学批评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②学术创新。忠于学术,对治学有自己的理解;对一些学术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并产生很大的影响。③培养学生。培养出了我国文学学科第一位长江学者吴承学,也培养出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一批中坚力量,其中很多已然成名成家。(1)试题分析:B项“王运熙治学方法与治学态度与众不同”不准确,与另外几位学者做对比,是为了体现王运熙学术观点见解独到,自成一家。C项“突出了王运熙进行研究的持久”的说法不准确。前两个,可以说突出了王运熙进行研究的持久,后一个则是说他居于48平方米的旧房子时间很久。D项这句话表明王运熙专心学问,甘于淡泊,他认为学术研究比物质享受更重要,但他并不认为“生活过于优越,就会影响学术研究”。【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多处引用了王运熙自己的话以及他人对王运熙的评价,这样写有哪些作用?”答题关键词“引用作用”。联系引用的作用,结合语段中相关人物的话,从内容和结构上来答题。用王运熙自己的话能从正面直接体现王运熙的学术观点和人生追求;引用詹福瑞、杨明等人的话,借其他专家教授之口侧面体现王运熙高贵的人格和治学精神,;使文章内容更具真实性,使评价更具权威性。【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引用的作用:1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2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3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4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5引用,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答题是结合结合语段中相关人物的话来答题,从内容和结构上来答题。(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王运熙是怎样理解“学术创新”的?文中谈到了他的哪些学术创新?请简要概括。”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题关键词“怎样理解”“哪些学术创新”,答题区间在文章6.8.9节中,提炼概括相关语句,得出答案。【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就在文章6.8.9节中。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怎么理解‘平淡’与‘有丘壑’?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此题是考查‘平淡’与‘有丘壑’的理解。“平淡”指王运熙先生的为人和治学态度“有丘壑”指王运熙先生各方面的成就巨大。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内容及写作意图的基础上,结合着主人公事迹理解,言之成理即可。【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18分)满架秋风扁豆花

丁立梅⑴说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⑵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上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很是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⑶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舞蹁跹。欢天喜地。⑷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⑸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花开花落。⑹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它们是浑然一体的。⑺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在读一页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⑻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郑板桥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手书浅刻了一副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⑼大自然的美,是永恒的。清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21.文章第二、三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答:

22.结合原文,理解下面这句话的含意。(4分)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它们是浑然一体的。答:23.在作者笔下,扁豆花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答:24.文中为什么要提及郑板桥拟写的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参考答案:21、①拟人、比喻。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扁豆生命力的顽强,以及扁豆花的美丽,为下文写扁豆的主人——老妇人作铺垫。(4分)22、扁豆自由生长,不受打扰;而老妇人淡泊生活,清静幸福。豆如其人,两者既相关,又相似,因此作者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4分)23、①自然生长,生命不息;②乐观活泼,生机盎然;③美丽漂亮,自成风景。(6分)24、(1)与文章标题呼应;(2)丰富了文章内涵,增添了文章的情趣;(3)含蓄地称颂了一种淡定(或“不息”)的人生态度。(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如今,春节已经和国庆假期一样成为全民的“旅游黄金周”,人们过年的方式也有了多种多样的选择。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生活的重要部分。从数据看,“十二五”期间,国内旅游人数从2011年的26.4亿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41.2亿人次,相当于平均每人每年出游3次。2015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0.8%。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大产业。在“十三五”新阶段,随着外部环境的优化,基础资源的积累,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旅游业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将在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中成长为优势产业。同时也要看到,在新时期,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要注重量的增长,更需要注重质的提升。当前,散客化趋势日益明显,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游客的需求层次也发生了变化。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传统的景点观光旅游已经难以满足大多数游客需求,人们更注重个性化、自由式的旅行方式,更注重旅游服务品质和融入当地生活的体验。(摘编自光明网《未来五年,中国旅游业会咋样》)材料二:“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指标2015年实际数2020年规划数年均增速(%)国内旅游人数(亿人次)40649.86入境旅游人数(亿人次)1.341.52.28出境旅游人数(亿人次)1.171.55.09旅游业总收入(万亿元)4.13711.18旅游投资规模(万亿元)1.01214.65旅游业综合贡献度(%)10.812-

(资料国家旅游局)材料三:对旅游企业和景区景点来说,目前正在兴起的智慧旅游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游客消费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对整个旅游业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带来前景可观的市场。当前,智慧旅游的需求潜力很大,要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关键还是要从游客需求的角度出发,给游客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如何才能让游客更满意?这就需要掌握一手“大数据”,实时了解游客动态、兴趣爱好,才能使管理、产品更接地气,大众旅游时代的旅游发展应该靠“大数据”说话。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下,只有灵活地分析、用好数据,根据市场调整相应的旅游产品结构,才能推动旅游业更好地发展。智慧旅游的核心应该是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游客体验,旅游APP能为旅游用户制定完美的旅游攻略,包含景区景点介绍、美食信息、行程指南、实用攻略、智能地图等全方位的旅游指南信息和功能。要大力发展旅游定制服务,适应自由行、自助化的旅游需求,为自由行游客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提供智慧旅游服务。在旅游途中,旅游APP还可做用户出行的贴身智能导游。还应完善旅游投诉、旅游救援网上处理平台,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更有安全感。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依靠“大数据”玩转旅游业,通过智慧旅游推动传统旅游消费方式向现代旅游消费方式转变,引导游客产生新的旅游习惯,创造新的旅游文化。(摘编自南芳《靠“大数据”玩转旅游业》)材料四: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民族文化,对于文化旅游产业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与自然观光型景区不同,这些文化旅游景区更注重加强人们对目的地文化的感受和体验,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情结,是更具内涵式的综合性旅游项目。随着旅游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游客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也在提升,对很多游客来说,旅游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单一景点的观光。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在全球所有旅游活动中,文化旅游所占比例为4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德看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二者日益融合形成的文化旅游产业,通过挖掘地方文化,成为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全新途径。从很大程度上,发展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由量到质的改变,以及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与互动发展,增加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是未来的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认为,我国地大物博,自然人文资源皆备,通过发展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有利于打造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个性化品牌。(摘编自鲁元珍《文化旅游如何补短板》)7.下列对相关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人们过年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春节旅游成为人们过年的首要选择。B.“十二五”期间,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大产业,“十三五”期间,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C.随着个性化、自由式的旅行方式的到来,传统的景点观光旅游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多数游客需求。D.材料二告诉我们,旅游业发展的状况需要从旅游人数、总收入、投资规模等多方面加以考量。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3分)A.当前国内旅游人数在我国旅游业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重视他们的需求比重视入境游客的需求更能提升我国的旅游服务水平。B.智慧旅游对旅游企业和景区景点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对游客来说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C.要让游客满意,就需要掌握一手“大数据”,实时了解游客动态、兴趣爱好,使管理、产品更接地气。D.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民族文化使得我国成为最具有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国家。E.发展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由量到质的改变,有利于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可能发展方向。(6分)参考答案:7.A7.CE8.①要注重旅游点品质的提升。②以“大数据”为依据,发展智慧旅游。③发展文化旅游,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要求根据材料的内容概括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可能发展方向。答题的关键是找到文中对应的区位,辨析是综合还是局部信息筛选,通过材料看三则材料都涉及此问题,属于综合筛选,答题注意各部分的段首和段尾句,如根据材料四的段尾句“通过发展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有利于打造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个性化品牌”可以概括出“发展文化旅游,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参考答案:9、D(期:约定。)(3分)10、C(A,而,连词,表并列;B,之,结构助词,的;D,以,介词,因为。C,其,前句代词,他、他们,后句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3分)11、B(原文是说孙子、吴起的兵法后世多有称道。)(3分)12、(1)孙膑到来,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忌恨他。(2)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或依照、根据)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玉岩先生文集序公讳广,字充之,别自号玉岩,昆山太仓人。太仓后建州,故今为州人。公举弘治乙丑进士。历莆田、吉水二县令,以治行为天下第一,征试浙江道监察御史。仅两月,上疏谏武宗皇帝。佞幸疾之,欲置之死,而上不之罪也。故得无下诏狱,贬怀远驿丞。而佞幸者怒未已,使人遮道刺公,公伪为头陀,持波嗢啰以行乞四百余里,乃免。武定侯郭勋镇岭南,承望风旨,伪以白金试公,公拒不受。一日摄公,闭府门,箠击之,几死。行省官惕息莫敢救,御史有言而解。久之,迁建昌令,再贬竹寨驿丞。会武宗晏驾,今上即位,诏举遗逸,公复为御史。寻迁江西按察司佥事,历九江兵备副使、江西提学副使、福建按察使、巡抚江西、右佥都御史,升南京刑部右侍郎。公自起废,不十年至九卿,不可谓不遇。而遂不幸以死,不能究其用也。然天下称武宗之世,能以直谏显者,自公之外,不过数人耳。天子中兴,思建万世之业,则正色而立于朝廷如公者,岂可一日而无哉!故尝以谓士之忠言谠论,足以匡皇极而扶世道,使之著于庙廊,泽被生民,世诵其词而传之,宜矣。若夫诋讦叫号,不见省采,徒为一时之空言,似不足以烦纪载,而学士犹传道之不绝,岂不以天下之欲生也久矣。有其言,足以转乱为治,利安元元,虽不见之施行,而实天启其人,使昭一世之公道,后之人犹扼腕拊掌,幸其时能用其言而不至于坏也。公好性理之学,与魏恭简公相善。故诸子皆及恭简之门,而居官政绩多可纪,语具其门人陆光禄鳌所述行状中。公殁十余年,太仓兵备副使南昌魏侯良贵为公江右所造士,登堂拜公像,求遗稿,捐俸刻之。公之子士淹、士洵,以序见属,因著公平生大节而论之如此云。(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有删节)11.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登堂拜公像,求遗稿”中“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B.此三者,吾遗恨也(欧阳修《伶官传序》)C.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苏轼《石钟山记》)D.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归有光《项脊轩志》)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弘治”,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乙丑”是以干支纪年。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这属于古代纪年法中的年号干支兼用法。B.“御史”,中国古代官名。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C.“头陀”,出自梵语,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是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后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又作“驮都”。D.“震川”,是归有光的号。古代文人有的以籍贯为号,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有的以志趣爱好为号,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玉岩先生被贬途中,遭人拦路刺杀,他假装成出家人,手持波嗢啰而一路行乞四百余里,才得以幸免。B.自上疏谏武宗皇帝被贬之后,玉岩先生仕途不顺,直到新皇即位,寻访人才,玉岩先生才得到重用。C.玉岩先生重新被起用,不到十年就位至九卿,但不幸去世,他的才能未能完全施展,可谓怀才不遇。D.玉岩先生去世十多年后,曾经被提拔的官员,登堂拜见先生塑像,索求其遗稿,捐献俸禄刻印文集。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佞幸疾之,欲置之死,而上不之罪也。⑵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司马迁《报任安书》)参考答案:11.A

12.D

13.C

14.⑴奸邪小人妒忌他,想要把他置于死地,但皇上没有治他罪。⑵至于那些被义理所激发的人不这样,那是有不得已之处的。【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登堂拜公像,求遗稿’中‘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题干和其他三个选项中的“遗”都解释为“遗留”,A项中的“遗”解释为“送交”。故选A。【12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李白幼年随父迁居四川青莲乡,又喜与采莲人交往,因此自号“青莲居士”,青莲并非籍贯。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玉岩先生重新被起用,不到十年就位至九卿,不能说是怀才不遇。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佞”,奸邪小人;“疾”,妒忌;“之”,代词,他。第二句中,“于”,表被动;“然”,这样;“……也”,判断句式。【点睛】参考译文:玉岩先生名广,字充之,别自号玉岩,昆山太仓人。太仓后来建州,所以玉岩先生现在是太仓州人。玉岩先生在弘治乙丑年中进士。他历任莆田、吉水两县县令,凭借政绩成为天下第一,试用为浙江道监察御史。才过了两个月,他就上奏文书劝谏武宗皇帝。奸邪小人妒忌他,想要把他置于死地,但皇上没有治他罪。所以他得以不下诏狱,贬官为怀远驿丞。但是奸邪小人怒气未消,派人拦路刺杀公,玉岩先生假装是出家人,手持波嗢啰而一路行乞四百余里,才得以幸免。武定侯郭勋镇守岭南,迎合旨意,假装用白金试探玉岩先生,玉岩先生拒不接受。有一天,抓住了玉岩先生,关闭府门,用棍棒打他,几乎把他打死了。行省官员惶恐不安没有一个敢施救,御史发话才让他得以解脱。很久之后,他迁任建昌县令,又被贬为竹寨驿丞。恰逢武宗皇帝去世,当今的皇上即位,下诏要求推举未得重用的人才,玉岩先生重新担任御史。不久升任江西按察司佥事,担任过九江兵备副使、江西提学副使、福建按察使、巡抚江西、右佥都御史,升任南京刑部右侍郎。玉岩先生重新被起用,不到十年就位至九卿,不能说怀才不遇。但不幸而死,不能施尽其用。然而天下人认为武宗时期,能因为直言进谏而名声显扬的,除先生以外,不过几个人罢了。天子中兴,想要建立万世功业,那么像他这样的以严正的姿态站在朝廷上的人,哪里可以一天没有呢!过去我曾经认为士人忠诚正直的言论,能够匡扶皇权和世道,使其名声彪炳朝廷,恩德泽被百姓。世人读他的作品而传颂他,多好啊。如果诋毁叫喊,不被赏识采纳,只能成为一时的空话,似乎不值得烦劳记载,但学士还是不断传道,难道不是因为天下人想要求生已经很久了。有了他们的话,足以把乱世转换为治世,有利于安定百姓,即使不被实施,实际上也是上天启示人们,使当世公正的道理得以昭示,后来的人还扼腕叹息,希望当时就能采纳他的话而不至于社会崩坏。玉岩先生喜欢性理之学,与魏恭简交好。所以几个儿子都拜到魏恭简门下,而他们的为官政绩多可记录,具体情况在光禄大夫陆鳌所述的事迹中。玉岩先生去世十多年,太仓兵备副使南昌侯魏良贵是先生在江西时所提拔的官员,他登堂拜见先生塑像,索求先生遗稿,捐献俸禄为先生刻印文集。他的儿子士淹、士洵,以作序来嘱托我,于是写下他生平大事并谈了我的想法等等。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共21分)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对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

叹:感慨B.夫夷以近

夷:平坦C.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悲伤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可以无悔矣6.下列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这一项的是:(

)A.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B.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7.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参考答案:4.D

5.D

6.D

7.(1)译文:所以不是有志的人是不能够到达的。(2)译文: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原因。【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本题D项,“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是说“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悲”应该翻译成“感叹”。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本题D项,可以:古今义都是动词,表示许可。A项,于是:古义是在这种情况下;今义是连词,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也指这时,表示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某种结果。B项,非常:古义是非同寻常,不平常;今义是副词,很,特别。C项,至于:古义是“到在……(地方)”;今义是表示对事物进行补充说明或处理,表示另提一件事或用在下文开头,表示提出另一话题。故选D【6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本题D项说的是“我”的遗憾,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故”应理解为“所以”;“至”应理解为“到达”;这是判断句,“也”是判断句的标准。第二句中,“所以”应理解为“……的原因”,“学者”应理解为“求学的人”,“慎取”应理解为“谨慎地援用资料”。【点睛】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怎么能说得完呢?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在这个世界里,有很多事情是我们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

,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

。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只要活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