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空调系统冷热源_第1页
专题:空调系统冷热源_第2页
专题:空调系统冷热源_第3页
专题:空调系统冷热源_第4页
专题:空调系统冷热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空调系统冷热源(

“09措施”)一、冷负荷汇总方法二、冷热源方案确定三、设备选择冷水(热泵)机组、冷冻泵、冷却泵、热水泵、冷却塔、补水定压装置、软水装置;热源设备09措施5、6、7、10、11一、冷负荷汇总包括:1、空调区(房间)冷负荷;2、空调系统冷负荷;3、空调冷源负荷1、空调区(房间)冷负荷应充分考虑:项目自身特点(规模与标准、舒适或工艺空调;是否内外分区;是否人员密集、有无高大空间);各项得热的性质;拟采用空调方案、运行特点(是否连续运行);人员的群集系数、照明及设备同时使用系数、

设备功率系数和通风保温系数;

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

湿负荷应单列二、冷负荷汇总2、空调系统冷负荷(按系统设置情况分别计算)

应根据空调系统所服务空调区的同时使用情况,空调系统的类型和调节方式等,按下列规定计算空调系统冷负荷:各空调区冷负荷汇总方法(取决于末端设备有无自控装置)按各空调区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有)按各空调区冷负荷的累计值确定。(无)考虑同时使用情况(同时使用率a=0.85-1.00)并计入有关的附加冷负荷:新风冷负荷;处理过程冷热抵消冷负荷;送排风系统风机、风管温升与漏风引起的附加冷负荷;4、冷源设备选择当选择电动压缩式冷水(热泵)机组时,其负荷即为上述计算负荷,不再附加。当选择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时,制冷机负荷宜适当附加(15%--10%)。3、空调冷源负荷:应为空调系统的冷负荷与冷水通过

水泵、管道、水箱等部件的温升引起的附加冷负荷之和。(附加率10%—15%)系统负荷汇总:应充分考虑不同功能不同系统峰值负荷同时出现的几率,对各系统系统负荷汇总时乘以小于1的修正系数(0.7-0.9)。二、冷热源方案确定1、针对具体工程项目,方案确定时应综合考虑:

建筑规模、使用特征及负荷特点;

当地能源政策、价格水平及环保规定;现行“规范”、“标准”有关规定等因素;

经综合论证后确定。(2—3方案比较)2、可采用的冷热源方案(常用方案):

电制冷+城市热网

电制冷+燃气(油)热水锅炉(或热水机组)

吸收式制冷+热网(自备锅炉?)

直燃机;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地表水、地下水、土壤)。3、选择时应考虑的问题1)当冷源为冷水机组时负荷附加:(房间负荷、系统负荷、冷热源负荷)电动压缩式机组不附加;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剂

附加15-10%机型:水冷式冷水机组选型范围。见表(规范数据)及09措施6.1.7单机名义工况制冷量/KW冷水机组机型≤116往复式、涡旋式116-700往复式螺杆式700-1054螺杆式1054-1758螺杆式离心式≥1758离心式3、选择时应考虑的问题台数:根据总冷负荷Qc大小、项目负荷变化特性及使用要求确定。通常2-4台;一般不考虑备用。当Qc≥528kw时,不宜少于2台;当Qc<528kw时,可采用1台。此时,宜采用多机头机组,以提高可靠性。具体机型

比较不同厂家产品特点(COP、IPLV、制冷剂的环境友好性、机组构造特点),选择质量可靠、节能、性价比好的机型。冷量校核:当冷水机组的运行工况为非名义工况时,应进行冷量校核。3、选择时应考虑的问题3、选择时应考虑的问题2)当采用风冷热泵机组时该机组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中小型公共建筑

(建筑面积不宜超过1万平方米);

夏热冬暖地区使用时,应以热负荷选型,不足冷量可由冷水机组提供;

寒冷地区使用,当冬季运行COP<1.8时,不宜采用。

机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均较高;3、选择时应考虑的问题可室外安装,节省机房占地,无需冷却水系统,无水量消耗,系统简单;负荷附加:不应附加

COP值应满足现行“规范”、“标准”要求;供冷供热量校核:

Qc=k’1Q’cQ’c机组额定工况冷量,k’1温度修正系数

Qr=Q’rk1×k2.k1温度修正系数;k2

融霜修正系数三、设备选择冷水(热泵)机组、冷冻泵、冷却泵、热水泵、冷却塔、补水定压装置、软水装置;热源设备结束空气通过风机时的温升⊿t(通常0.5-1.5℃)

具体可查表(09“措施”)

⊿t=0.0008Hη/η1η2

其中:H—风机的全压(Pa)

η—电动机安装位置的修正系数,

当电动机安装在气流内时,η=1

当电动机安装在气流外时,η=η2

η1—风机的全压效率,应取实际效率

η2—电动机效率,η2=0.8---0.9空气通过风管时的温升⊿t(通常0.1℃/10℃×10m)可查表(09“措施”)

空气通过风管时的温升⊿t取决于:

风管长度及保温状况、风速、风量送风管道漏风引起的冷量损失可按下列附加率估算

风管长度大于20m10%

风管长度大于10--20m5%

风管长度小于10m

不计

注:

1、附加率的计算基数为与该风管相连的空气处理机组的

计算负荷(空气冷却器、加热器、加湿器处理能力的

计算中及送风机的风量中)。

2、送回风管均在空调空间内时,不计此项。

3、风道阻力计算不计此项。一、冷负荷汇总(一)、空调区(房间)冷负荷的构成外墙和屋面(非透明维护结构)温差传热的冷负荷;外窗(包括透明玻璃幕墙)温差传热的冷负荷;透过外窗太阳辐射得热的冷负荷;内围护结构传热的冷负荷;人体、照明、设备散热的冷负荷;

食物及物料散热冷负荷:

全热17.4w/人;散湿量11.5g/人h湿源散湿形成的潜热冷负荷;空气渗透带入室内的冷负荷(空调区保持正压)三、特殊情况负荷计算(了解)1、对于高大空间(高度≥10m,体积≥10000m3)采用分层空调时,可参考有关资料进行详细计算。简化计算法:按全室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乘以经验系数a=0.5-0.85,一般取0.7。2、当建筑物有内外分区(一般距外墙2—5m为外区,其它为内区;进深8m以内的房间均按外区处理;单一房间,温湿度要求相同且集中控制,仍按外区处理)外区:夏季有冷负荷,冬季有热负荷;计算方法同前述。内区:通常全年为冷负荷当内外区有隔墙分隔时,其冷负荷计算时室内照明功率、设备功率、人员数量等宜与夏季取值相同。当内外区无隔墙分隔时,其冷负荷计算时室内照明功率、设备功率、人员数量等宜比夏季有所减少;应根据内区面积,送风方式综合确定。(可参考有关资料进行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