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文化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区一等奖)_第1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文化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区一等奖)_第2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文化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区一等奖)_第3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文化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区一等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西学东渐【学习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了解林则徐、魏源、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等先进的中国人为国家独立、富强所进行的艰难探索,感受先进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学习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的崛起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增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责任感。【知识结构】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西学东渐早期维新派:王韬、郑观应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知识梳理】一、新思想的萌发1.背景:(1)鸦片战争前后,对中国冲击加剧。(2)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2.目的:为了解西方,抵御外侮,一批先进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3.代表人物:(1)林则徐:设立译馆,组织翻译外文报刊和《各国律例》,编译,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依据《四洲志》,编写《海国图志》提出“”的思想主张。4.评价:“开眼看世界”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从此,为、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二、洋务思想1.背景(1)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击,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洋务派,产生了“变局论”,与顽固派展开了激烈斗争。(2)鸦片战争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2.基本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只有“力师西法”,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3.目的:学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挽救统治危机。4.影响:洋务运动时期的中西体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的层面,但毕竟冲击了传统的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三、维新思想(一)背景1.民族危机:19世纪90年代,失败,民族危机加深。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4.思想上:西方文化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早期维新思想及影响①思想:认识到西方的富强根本在于政治制度,洋务派热衷造船、制器是“仅袭其皮毛”;中国应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②影响:早期维新思想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二)代表人物及思想特点1.康有为(1)代表作:、。(2)思想特点: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托古改制,传播西学。(3)成因:传统文化影响巨大;为减少变法的阻力;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等。(4)影响: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2.梁启超思想特点: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强调变革教育制度。其文章“饱带情感,流利畅达”。谭嗣同(1)代表作:(2)思想特点:最激进。他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4.严复思想特点:他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借用进化论的原理,宣传变法。(三)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论战1.论战内容:(1)要不要维新变法。(2)要不要、。(3)要不要、、。2.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3.影响(即维新思潮的影响)(1)宣传了维新派的主要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变教育制度等。(2)使维新思想冲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3)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4)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5)推动了“百日维新”。【知识理解】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面左图所示之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材料二上面右图人物说:“……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曾文正公全集》材料三“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四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2)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主张分别是什么?(3)材料三指出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材料二:“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康有为材料三:“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马克思材料四: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愚民”、“群盲”不可救药一样。戊戌政变发生后,与维新派走得很近的张荫桓也被捕入狱。…………八国联军破城入侵,居然有人传言亲见是康有为带领洋兵进来的!

——王龙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请回答:(1)材料一中陈旭麓认为的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看,康、梁维新派的思想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特点?(3)变法者为了国家愿意去死,老百姓却把他们当奸臣。结合材料四,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随堂检测】1.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因为他最早(

)A.正视政府腐败与民生艰辛

B.打破闭关自守去观察世界形势C.认识鸦片泛滥的巨大危害

D.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2.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言中,阐述了……的思想。他认为,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此处省略的内容应该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救亡图存”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两大派别。他们在挽救清王朝的统治上都有各自的看法,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

)A.要不要维护封建政治制度B.要不要维护封建伦理纲常C.要不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要不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4.对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以传统的封建制度为立国之本

B.以“师夷长技”为富国强兵之路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5.《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观点相似的是(

)A.龚自珍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早期维新派已经(

)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

B.最先倡导学习西方的工商业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力主推翻清王朝的统治7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8.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9.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他认为中国改革变法的根本在于(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政治制度

D.军事制度10.《日落紫禁城》:“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这里的几个读书人中应该包括(

)A.谭嗣同

B.林则徐

C.李鸿章

D.魏源1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大国”的美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民摆脱封建思想束缚12.时人对中国近代某一著述的评论:“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请判断此书应该是(

)13.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文中的“进门”“落户”是指A.引进西学和先进的技术

B.引进先进社会制度C.引进西方思想文化

D.引进先进办学理念14.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