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章材料的使用与处理 第2章第1节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章材料的使用与处理 第2章第1节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章材料的使用与处理 第2章第1节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章材料的使用与处理 第2章第1节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章材料的使用与处理 第2章第1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一节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白宫有位著名人士,成名后回忆道:“我们弟兄几个的成功,应当归功于我们的母亲。记得小时候,有一天,妈妈买回一些苹果,我和弟弟们争着要那个最红最大的。这时候,妈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拿在手中说:‘这个苹果最红、最大、最好吃,你们谁都想得到它。很好!现在,我把门前的草坪按你们年龄的大小,分成了几块,你们来一个剪草坪比赛,谁想得到最好的,谁就得争夺第一。你们努力吧!’经过努力,我终于得到了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由于从小受妈妈的教育和熏陶,今天,我们兄弟们个个事业有成。至今,我仍忘不了妈妈给我们分发苹果时的那番话。”阅读这则材料后,有人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论点:A.要有竞争意识。B.教育小孩要循循善诱。C.妈妈对孩子成才影响最大。D.要成就事业,从小就要听家长的话。以上论点,你觉得哪一个最深刻?并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和D都是立足于孩子的,显然立足点不对。纵观供料,其立足点应放在妈妈身上。B虽然立足点是对的,但所说的不是所供材料的重心之所在。供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应从整体上去把握。这则材料从整体上看,它所强调、突出的是: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因此C项是最佳的立意。它透过文中的“我们兄弟们”的成功这一现象,看到了母亲对他们教育、影响是最关键的因素这一本质。因此,C深刻。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有个作家,写的书卖不出去,他灵机一动,给总统写了封信,诉说了自己的苦恼,还赠了本书给总统。总统得到信和书后,回信说了几句应酬和鼓励的话。这位作家立即拉出一幅横幅:“本处有总统给予赞赏的书出售。”一下子,所积之书,抢购一空。后来他又写了一本书,销售情况仍然不好。他又如法炮制地给总统写了信,与书一起给总统寄去。总统觉得第一次上了他的当,这次,便毫不客气地对他的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意见。这位作家又刷出一条标语:“此处有总统提出批评的书出售。”于是,滞销的书一下子又成了抢手货。第三本书出版后,销售情况又不好,于是,他又玩起了老把戏。这次总统生气了,不予理睬。这位作家又刷出一条标语:“本处有总统读后保持沉默的书出售。”本来难卖的书,一下子又卖了个精光。请根据上述材料,从下列立意中选择论点,你认为哪一个最深刻?并说明理由。A.善于利用名人效应。B.不能迷信名人。C.多想出智慧。D.心思应用在正道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自己的作品卖不出去,对每一个作家而言,确实都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怎么办?坐在家里等读者上门吗?这显然是无济于事的。这位作家开动脑筋,巧妙地利用名人效应,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从字面意义上看,这则材料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只要肯动脑筋,善于利用外因,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就一定能够成功。因此,命题者所提供的四种立意之中,B项显然与本供料的中心无关,可以排除。A、C两项基本上是切合题意的,但不是最佳立意。因为这两种立意还只是停留在对供料的表层含义的理解上。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位作家写的书为什么总是卖不出去?其作品的质量不高肯定是主要原因。作为一位作家,不在如何提高写作水平上下大功夫,专靠利用名人效应来搞促销,这种把戏玩两次、三次还可以得逞,而四次、五次呢?由此可见,D项立意才是最深刻的,因为它揭示出了供料的深层的含义。3.写同一件事物,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呈现不同的风貌。请看下面的例子:请你在下面的事物中任选一种,写成三个不同的段落。(1)泰山(2)长城(3)黄河(4)风(5)月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泰山(1)泰山极顶(记叙)我去爬山那天,正赶上个难得的好天气,万里长空,云彩丝儿都不见,素常烟雾腾腾的山头,显得眉目分明。同伴们都欢喜地说:“明儿早晨准可以看见日出了。”我也是抱着这种想法,爬上山去。一路从山脚往上爬,细看山景,我觉得挂在眼前的不是五岳独尊的泰山,却像一幅规模惊人的青绿山水画,从下面倒展开来。最先露出在画卷的是山根底那座明朝建筑岱宗坊,慢慢地便现出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山是一层比一层深,一叠比一叠奇,层层叠叠,不知还会有多深多奇。万山丛中,时而点染着极其工细的人物。王母池旁边吕祖殿里有不少尊塑像,塑着吕洞宾等一些人,姿态神情是那样有生气,你看了,不禁会脱口赞叹说:“活啦。”(选自杨朔《泰山极顶》)(2)泰山简介(说明)泰山,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东岳。位于山东泰安境内,拔起于鲁中南群山之上。主峰为玉皇顶,海拔1524米。泰山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成为名山,是历代帝王封禅祭祀的山岳,具有崇高的地位。封建帝王视泰山为神的化身,常来泰山封禅祭祀,因而庙宇题刻、古寺亭桥遍布山间。自岱宗坊到南天门,依次可见关帝庙、红门宫、万仙楼、斗母宫、步天桥、中天门、云步桥、五松亭、朝阳洞、对松亭等名胜。泰山自然景观雄伟奇绝,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3)谈泰山封禅(议论)古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中国有无数名山大川,论高度,泰山只有1524米,不如华山;论灵秀,泰山不如黄山;论宗教文化,泰山不如峨眉山、五台山、九华山。为什么唯有泰山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呢?原因在于封禅文化。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历史上历代皇帝对泰山的顶礼膜拜,才使泰山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逐渐演化成中国的“国山”。4.阅读下列素材,如果把它转化为写作内容,请自己拟个话题写一个片断。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结果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生活常常出乎意料,要的是悉心对待。裁缝“补裙”的新方法,对裙的新设计受到众多女士的青睐,最后他不仅挽回高档裙子的损失,还因此意外地增添了一笔收入。假使裁缝当时沮丧地把烧毁的裙子改成普通的衣服或弃置一旁,可想而知将是另外一种结果。悉心对待我们的过失,不要放弃可以挽回损失的任何一个微小的机会,也许在微小中会爆发出灿烂的“金花”。②再高档的服饰,要是被烧了一个窟窿,便由无价变为分文不值。但是,如果你用智慧改造它,便又有意想不到的收获。③不要因为朋友的一句气话而闷闷不乐或耿耿于怀,换个角度,你就会发现事情并非自己所想的那样坏。就像那位裁缝一样,把成了废品的高档裙子加以精心改装,又是一件精妙绝伦的艺术品。如果那位裁缝选择后退的话,他将失去更多。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别后退,往前走!前路有更多美丽的风景,等着那些勇往直前的人去欣赏。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爱因斯坦成名以后,比利时国王和王后邀请他去做客。国王按约定的时间派了宫廷小汽车去火车站接他。火车到了,去接爱因斯坦的小车司机却怎么也找不到他,只好空车回去,报告国王说爱因斯坦没有来。可半小时后,爱因斯坦身着沾满尘土的破雨衣,脚穿一双旧皮鞋走来了。原来司机只看衣着不认人,爱因斯坦只好步行而来。对这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①爱因斯坦接受比利时国王和王后的邀请后,准时赴约,虽然接站的司机没有接到他,但他还是克服困难去赴约。他这种言必信、行必果的品德值得赞颂。②批判只看衣冠不认人的行为,反对以貌取人。③赞美爱因斯坦艰苦朴素的美德。④赞扬比利时国王爱才。⑤真正伟大的科学家即使成了名,仍专注于科学事业,不讲究衣着,不追求个人享受。上述五种立意,哪一种是最佳立意呢?请说出你做出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种立意,显然不是这则材料的重心所在,不是材料的本义。第二种立意,虽然不能算错,但还不是最佳角度,因为这则材料的主体不是小车司机,而是爱因斯坦。第三种立意,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流于肤浅。因为穿沾满尘土的雨衣,并不是艰苦朴素的表现,而是不修边幅,不讲卫生的行为。“穿旧皮鞋”也并不足以证明爱因斯坦就是艰苦朴素。这种立意,也只是就事论事,不得要领。第四种立意,更是站不住脚。因为这则材料的含义与“爱才”沾不上边。另一方面,这则材料的主旨并不是评述比利时国王,因为材料的主体是爱因斯坦。第五种立意,才是最佳角度。它揭示了供材的主旨。一个科学家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科学事业的不懈的追求。如果他只注重衣着,只计较待遇,只追求享受,那是绝对不可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只有表现这一主题,才算真正抓住了这一事件的本质。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兄弟两人,家里卧室的窗户整天都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探析脉络】这是一则以事寓理的材料,细细品咂,可以体味出材料中的“窗”应该指人的心窗,“阴暗”应该指失败的阴影、生活的烦恼、人生的生意等,“阳光”既可指外在的物质上的温暖的援助、精神上的温馨的慰藉,也可指自身走出阴影后的敞亮、摆脱烦恼后的澄明。生活是公平的,人生的苦痛往往来自我们自身,尤其是自身的心境。如果封闭了自己的心窗,你只会在阴暗中越陷越深,直至被黑暗吞噬,即使外面有亲情、友情等“阳光”的普照,但因为你自闭的心窗的阻隔,你的内心也只会暗无天日;如果打开了自己的心窗,你的生活就会一片光明,即使有时也会烟笼雾罩,但因为阳光从开着的心窗射了进来,转眼也会烟消云散、柳暗花明。【佳作展台】青鸟 □魏宇翔杉水知道这世界上有一只青鸟,它可能其貌不扬,但却拥有无穷的力量,它衔着幸福,走到哪儿,哪儿就会充满阳光。杉水不知道青鸟在哪里,杉水只知道青鸟不在这里。房中太暗,杉水没有开灯。爸爸敲门,杉水没有开门,长辫子女人在叫唤,杉水没有答应。杉水把自己蜷缩成一团,头埋得很深很深,心底的洞不断向外扩展,似乎要将她整个人吞噬。阴霾,梦魇。几个月前,杉水的青鸟还在身边快乐地叫着;可现在,它却消失得无影无踪。长辫子女人,大眼睛弟弟,像魔鬼一样闯入了她的生活。青鸟,青鸟,我的青鸟,你在哪儿?杉水今天生日。杉水以前从不过生日,因为每天都像过生日一样快乐。杉水觉得自己有必要过个生日,再许个愿,祈回自己的青鸟。杉水拎着一盒小得可怜的蛋糕,悄悄地拐进房间,家里没有人,但杉水一眼就看到了桌上那一大盒东西。她快步走了上来,打开盒子,啊,是蛋糕!但已被咬得七零八碎,没错,是他们!长辫子女人的儿子已过完生日,他们如今又出去逍遥了!杉水狠狠地摔下盒子,重重地关上门!点上小小的蜡烛,火光晶莹而温暖,就像妈妈的笑容,杉水出神地望着跳动的火苗,幻想着自己的青鸟正张着大大的翅膀飞到她的身边,撑起一片幸福的蓝天……“咚咚……”杉水不得不小心地藏好蛋糕,前去开门。是他们,但……爸爸一脸憔悴却硬向杉水挤出一丝笑容,长辫子女人低着头,手里抱着大眼睛弟弟,慢慢地走了进来。杉水想像往常一样溜回自己的房间,却被爸爸一把拉住:“杉水,今天是你生日,爸爸给你过生日呢!”长辫子女人放下手中的弟弟,打开碗橱,居然像变魔术一样端出了一盒大蛋糕,讨好地笑着。杉水盯着桌上七零八碎的蛋糕不说话,长辫子女人好像意识到了什么,结结巴巴地说:“小宝生日……今天……买了两个的……路上摔坏了一个……给小宝吃了……,这个好的……给你的……”说着,又讨好地一笑:“那个摔坏了……还好没给你……小宝吃坏了肚子……现在……”杉水听不下去了,那么小心地说话,仿佛一个犯了错的孩子。她一转头,看到了昏睡的弟弟,圆圆的脸蛋,长长的睫毛,那么可爱。她突然感觉自己找了那么久的青鸟似乎一直都在,只是自己将它拒在门外了,她决定将那小小的蛋糕永远地收起来,因为那青鸟不在火焰中,而一直在自己的门外,只要打开门,幸福就会到来。【赏评】本文最大的亮点闪现于情节的“突转”——“心窗”由“闭”到“开”。为了增强这一“突转”的力度,作者进行了三次蓄势:一是概述,写杉水与家人的隔膜;二是自买小蛋糕,写杉水对家人的绝望;三是看到被咬得七零八碎的大蛋糕,写杉水对家人的愤怒。这三次蓄势,不仅演绎出杉水的心窗日趋封闭的嬗变历程,而且为下文的“突转”增添了强劲的“反作用力”。为了增强这一“突转”的深度,作者进行了三次升华:一是继母买了两个大蛋糕,表明继母心中“也”爱着杉水;二是继母把完好的大蛋糕留给了杉水,表明继母心中“更”疼爱杉水;三是杉水眼中的“小弟弟”由丑陋变为可爱,表明杉水的“心窗”已冰融雪化,徐徐敞开。正是这三“蓄”三“升”,向我们昭示出这样一条生活的哲理:对于我们的心来说,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一扇能让爱飞进来的窗子。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几米的《希望井》中有这样一段话:“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请以“低头·美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探析脉络】本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个是逆境中不得不“低头”的问题,一个是顺境中主动“低头”(低姿态,低调一点等)的问题。据此,我们不妨作如下构思:(1)人生不会风平浪静,随时可能出现困境,这时候,你应该学会低下头看一看。在困境面前,换个角度去看,一份美丽的惊喜将会照亮你的心。当事业陷入低谷时,没有了指点江山的豪迈,没有了一呼百应的威风。何必无措?低下头,你可以看见亲情的温暖。当这份温暖支持你走出困境时,你会看见自己收获了乐观和坚韧。(2)老子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软胜过坚硬,无为胜过有为。我们不妨保持适当的低姿态,这绝不是懦弱,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民间有句谚语:“低头的稻穗,昂头的稗子。”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腹内空空的稗子,才始终把头抬得很高。【佳作展台】追忆香魂是谁“独倚花锄泪暗洒”?是谁低吟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是谁悲叹着“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是你,黛玉,笑丽轻柔、才气逼人却又抑郁而终的黛玉。你孤高自傲却又心思灵敏,时常为寄人篱下一事而暗暗垂泪。你怎就不知道“低下头就能看见美丽”的道理呢?那一回,大家在园中看戏。大家看得正高兴,湘云一句“这人长得像林姑娘”,你就扭头走了。你当然不是“用戏子来比的”,只是大家的一句玩笑话,你原可一笑了之,无须自己苦苦地沉浸在这句话给你带来的痛苦中。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岂能样样烦心,样样哭泣?纵使眼泪如泉水,也经不起从春流到冬,从冬流到夏呀!你在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行一步路,不肯多说一句话,这原是没错的。可你既到了外祖母家中,外祖母待你如心肝,你又何苦总为着自己无爹无娘,寄人篱下,“终究不是个正主儿”而烦忧呢?你也可以像湘云一样快乐,一样直爽,一样醉卧石上啊!湘云也曾向你吐露自己无爹无娘住嫂家的诸多不便,但她何曾缠住此事不放,而使自己苦恼呢?你就是那落井之人,只看到落井的绝望,而没注意到水中美丽的星光。低下头就能看见美丽。你若留意,你若抛开心中的苦楚而去看看自己的处境,你会发现你其实是一个很幸福的人。上有贾母的万般疼爱,在贾府,只有宝玉与你称得上是贾母的“心肝”。下有紫娟真心相待,亲身服侍。就连你向来不喜欢的宝钗其实也在时时关心着你,为你的身体而担忧。更有宝玉“有妹妹喜欢的,即刻差人送去;有妹妹爱吃的,从嘴里省下来送与你”的那般呵护,你又有什么值得伤心的事呢?身处逆境,你应该看到美丽。你也可以高唱“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不只是低吟“嫁与东风春不管”之类的悲戚之语。黛玉,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你完全可以乐观地去面对,苦吟低唱,只会增加你的痛苦。低一低头吧,因为低下头你就会看见美丽。【赏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圣杜甫曾经这么说。的确,熟读经典名著,提高文学素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本文成功的一个突出原因,就在于该考生对《红楼梦》的谙熟与运用自如。她能把林黛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孤傲性格与话题“低头·美丽”巧妙地结合起来,运用第二人称呼告手法,有理有据地分析阐述,生动形象地说明道理,使人感到亲切,令人由衷信服。陆游在《冬夜示子聿》一诗中写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来,提倡阅读经典著作,加强写作训练,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有着巨大的意义。本文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文章反复点到话题,既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又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许多考生作文时缺乏的就是这种“点睛”意识,有的甚至通篇找不到与话题相关的字眼,让人感觉“脱离材料”“游离话题”“另起炉灶”,因而得分不高。相对而言,这篇作文就颇为成功。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杰克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后来因杀人罪而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大儿子与他老爸一样有很重的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日前他因杀人罪而坐监。小儿子却担任一家大企业的分公司经理,有美满的家庭,既不喝酒也不吸毒。为何同样的环境却有不同的命运呢?当人们问起其中的原因时,两人的答案竟然是相同的:“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探析脉络】材料中有三个人物,父亲是两个儿子成长的环境,大儿子受到环境的影响,与父亲一样沦为罪人;二儿子却在同样的环境中成长为一个优秀、幸福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不是造就人的决定性条件,在相同的环境中,由于个人的信念、目标不同,结局也不同。行文中可以讨论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在相同的条件下,个人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所取得的成绩和做出的贡献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另外,外因也具有影响作用:在外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一个人要尽量抵制不利条件,削弱其不利影响,甚至创造条件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佳作展台】河的两岸 □张广启河有两岸,一岸堕落,一岸超越。——题记有个故事说,上帝把两粒种子撒在沙漠,一粒种子在沙漠中抱怨,终于死亡,化为沙粒;一粒种子努力寻觅生长的条件,终于长成一棵胡杨树,化为一片绿洲。上帝说:人生的河有两岸,一岸堕落,一岸超越。曾在街头看见托碗行乞的残疾人,蓬头垢面,将残缺的肢体炫耀似的展现在人们面前,脸上是麻木的表情,眼光迷茫空洞。放下一元钱,回到学校,翻开课本正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心中莫名地生出一份伤感。“我用轮椅丈量生命”,振聋发聩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脑中浮现的是残奥会上那些拼搏的身影。我突然明白:人生的河有两岸,一岸堕落,一岸超越。不记得是范进中举的狂态,还是张继枫桥夜泊的行吟;不记得是一朝踏尽长安花的傲颜,还是挂印而归的坦然。只知道他们都曾走进科举的大门,一些从此挤进侯门,在风花雪月中做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一些归隐田园,在风和日丽中彰显闲适恬淡之情。历史记下了他们,留待后人评述。他,面对一群人的凌辱,低头,从胯下爬过,坦然而去;他,面对一群人的围攻,昂首,从马上跳下,剑在颈间滑过。无论是从胯下爬过的韩信还是乌江自刎的项羽,都能审时度势,不因环境改变自己的志向,这只因为生命是一条河,一岸是死的堕落,一岸是生的超越。田间,一块闪闪的金子,同时耕作的两个读书人,一个视而不见,一个拾起又丢弃;一辆华车驰过,还是这两个读书人,一个熟视无睹,一个举目遥望。一把刀从席间划过,管宁、华歆之间变成一条鸿沟:一边是堕落,一边是超脱。面对敌人的屠刀,他,举手投降,为虎作伥,出卖自己的同胞;她,义正词严,甘愿牺牲,保护身边的同志。同样的白色恐怖,甫志高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江雪筠活在人民的心中。在同一间教室的你我他,有人正挥笔疾书,有人正昏昏欲睡;有人一脸的坦然,有人一脸的迷茫。时间在流逝,成为一条河:一岸是堕落,一岸是超越。佛说人生而平等。一样的天、一样的地,一样的血在我们身体流动,然而有人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