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_第1页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_第2页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_第3页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_第4页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治疗

解剖学基础

第一掌骨为掌骨中最粗短者,底的上面为鞍状关节面,与大多角骨相关节,关节面从内侧到外侧呈凸状,从掌侧到背侧成凹状,适应拇指的对掌功能。底的两侧无关节面,不与相邻的掌骨底接触。底的外侧有小结节,为拇短展肌附着:底的内侧粗糙,为拇短屈肌附着。第一掌骨的骨折多发生在基底部,或基底部骨折合并腕掌关节脱位,而易产生畸形愈合。骨折分类

I型::又称Bennett骨折,掌骨基底骨折合并第一腕掌关节半脱位或全脱位。II型:掌骨基底粉碎性骨折合并第一腕掌关节半脱位或全脱位。III型:骨折线不进入关节内,在第一掌骨基底发生斜形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石膏固定:先于第1掌骨基底部放一软垫保护,自前臂至拇指近节上一石膏管型,在石膏未凝固前,进行手法整复,术者一旦感觉骨折已复位时,将拇指掌骨置于外展、掌指关节轻度屈曲位,直到石膏硬固为止。透视检查若骨折复位满意,制动5周左右,多可愈合。有人将石膏进行改良,制成蝶形石膏。弓形夹板固定:用一弓形木板放在桡骨桡侧及第一掌骨背侧,弓形板的弯曲部正好放在腕掌关节处,用宽粘膏将弓形板近端固定在前臂及腕部,远端用粘膏将掌骨头及软垫环绕固定在弓形板上使掌骨位于外展位及轻度背伸位。由于弓形板有一定弹性,骨折脱位处又有软垫挤压力量,故防止骨折脱位及成角比较有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闭合复位后,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骨折端,或采用克氏针沿第1掌骨纵轴纵形穿针固定。对关节内骨折,内侧有较大骨折块者,可用钢针将掌骨固定在内侧骨折块上;若内侧骨块较小,不易用钢针固定时,可在复位后将掌骨固定在大多角骨上,或贯穿第1掌骨后将其固定在第2掌骨上。闭合复位外固定器固定于骨折远端,拇伸肌腱两侧,选择垂直骨干长轴,间距约10mm的两进针点,钻入半螺纹骨针两根,骨折近端进针点的选择视骨折部位而定,I型或II型骨折的近端进针点选在大多角骨或桡骨茎突附近,将针尾穿入骨针基座并与弧形板两端椭圆孔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

1:克氏针固定:在第一掌骨桡背侧作“L”形切口,近侧弯至掌横纹,暴露骨折处,对好关节面,用巾钳作暂时固定。用克氏针作内固定,将第一掌骨底部与内侧三角形骨片固定在一起,再用第二根克氏针由第一掌骨底部进入大多角骨进行固定。2:克氏针固定:沿第一掌骨桡侧作纵行切口。用克氏针由第一掌骨底部一直插入到大多角骨,再用第二根克氏针由第一掌骨近侧1/3部钻入第二掌骨。3:钢丝固定:于拇指腕掌关节桡背侧做“s”形切口,将骨端钻孔后,穿入钢丝,成“吕”字形,分别以相反方向缠绕固定。术后拇指于外展对掌位石膏固定4周。4:骑缝钉固定,只适用予简单的III型骨折。5:微型钢板固定:予第一掌骨桡侧背面作一弧形切口,在腕横纹处弯向掌侧,显露骨折部,切开腕掌关节,可见骨折断端和腕掌关节面。牵引拇指后,将骨折断端复位,以克氏针作暂时固定,再用2~3孔“T”或“L”微型钢板固定,以直径为2.7mm的螺丝钉固定,修复腕掌关节囊。患者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治疗方法较多:1、手法复位外固定: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的优点,但稳定性差,尤其对Bennett骨折。2、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优良的优点。3、外固定器治疗:稳定性良好,调节方便,固定阶段只局限于骨折段,对相邻关节活动无明显影响,尤其对粉碎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