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规(郭凯)_第1页
安全生产法规(郭凯)_第2页
安全生产法规(郭凯)_第3页
安全生产法规(郭凯)_第4页
安全生产法规(郭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郭凯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一级建造师PMP

广东省电信工程有限公司电话mail:

guok@法律基础知识一、法的概念、特征和分类二、我国法律法规体系三、我国安全生产立法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原则1、法的概念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法的特征3、法的分类(1)按照立法的的创立和表现形式划分,分为成文法律和不成文法律。(2)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层级划分。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3)依据法律的内容和效力强弱划分:宪法性法律和普通法律。(4)依照法律效力范围划分为特殊法和一般法。一. 法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一)从法的层级划分,分为上位法和下位法。不同的安全生产立法对同一类或者同一个安全生产行为做出不同法律规定的,以上位法的规定为准,适应上位法的规定。上位法没有规定的,可以适应下位法。下位法的数量一般多余上位法。我国有关安全生产的上、下位法顺序是:☉宪法;☉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有关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有关安全生产的部门规章;☉有关安全生产的地方性法规;☉有关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二、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宪法以下的上位法和下位法框图示意如下:法律(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法规(有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章(有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法定安全生产标准(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二)从同一层级法的效力上看,有普通法和特殊法安全生产法为普通法,消防法等为特殊法。在同一层级的安全生产立法对同一类问题的法律适用上,应当适应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三)从法的内容上看,有综合行法律和单行法之分

综合性法律不受法律规范层级的限制,而是将各个层级的综合性法律规范为整体来看待,适应于安全生产的主要领域或者某一领域的主要方面。单行法只涉及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安全生产问题。三.我国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立法的宗旨和主要原则

1、是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需要。

2、是预防和减少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需要。

3、是依法制裁安全生产违法犯罪的需要。

4、是建立和完善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需要。立法必要性

立法的宗旨

1、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为,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明确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从业人员安全作业行为,保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3、明确各级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减少和防止生产安全事故。4、规范从事安全评价、咨询、检测、检验中介机构的行为,加强安全生产社会舆论媒体监督。5、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强化责任追究。立法的宗旨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原则人身安全第一原则预防为主的原则权责一致的原则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依法从重处罚的原则安全生产执法的基本原则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合法、公正、公开惩戒和教育相结合联合执法依据事实、尊重科学《安全生产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安全生产的专门法律,它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主体法,是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实现安全生产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准绳),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是制裁各种安全生产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力武器。确立了七项基本法律制度: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3)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

(4)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5)安全中介服务制度。(6)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7)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安全生产法》地位和基本制度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的意义1、有利于各级政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2、有利于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依法行政。

3、有利于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4、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5、有利于制裁各种安全违法行为。

第一章安全生产相关法律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1制定安全生产法的目的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1.2适用范围空间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陆地、海域、领空。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从事经济活动的一切单位。主体和行为的适用:在安全生产领域具有适用范围的广泛性、法律制度的基本性、法律规范的概括性,主要解决安全生产领域普遍存在的基本法律问题。适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铁路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已经规定的,不适用安全生产法;但上述特殊法未规定的,适用本法。在以后修订这些法律法律时,要符合《安全生产法》确定的原则方针、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不应与之抵触。1.3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基本方针,是安全生产法的灵魂。(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法》的预防为主体现在六先(安全意识、安全投入、安全责任、建章立制、隐患预防、监督执法)1.4追究制度实行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追究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员的责任。本法第六章有十九条对事故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负有安全监督的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甚至对地方政府,凡是违反本法,工作不力,渎职犯罪,出具假证瞒报事故等,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和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降级、撤职,给予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19条处罚措施制定的很具体明确,条条有章可循,涉及违法违规的问题很全面具体,给予何等处罚很明确。1.5基本安全生产条件规定

为了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作了明确的祥细的具有强制性的规定。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法规法律,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不能从事生产经营。

1.6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1.7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规定:

第十八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保证安全生产条件必须的资金投入;由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体经营者给予保证;对投入资金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1.8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的规定

第十九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生产经营单位依照前款规定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1.9安全考核合格的规定: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员应具备与本单位生产相适应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危险品生产经营储存,建筑施工单位人员应经过考核合格后任职;考核不得收费。1.10安全教育培训的规定

保证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从业人员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否则不得上岗。1.11特种作业持证上岗的规定

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应经过特种作业培训,持证上岗

1.12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1.13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规定在有危险因素存在的生产、施工场所,或有关设备应设警示标志。1.14危险作业安全管理的规定危险作业指从事爆破、吊装等作业存在重大危险因素的工作;

从事危险作业时,现场必须有专门人员指挥管理,以确保安全措施落实。

1.15安全告之的规定告知从事作业的人员,作业场所及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应急措施。1.16提供安全防护用品单位必须提供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并监督检查穿戴情况;1.17安全管理检查协调两个以上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工作,要签定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和防范措施,并要有专人协调。1.18坚持职守的规定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应立即组织抢救,不得逃逸,要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1.19办理保险,缴纳保险费

给从业人员办理保险,缴纳保险费。以上十九个部分是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做到的安全保障工作,这是安全法对经营单位的强制性规定,必须落实。

(三)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从业人员人身保障权利(6项)1、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知情权。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2、安全管理的批评、检举、控告权。有权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3、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4、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5、享有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依照有关民事法律获得赔偿的权利,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6、获得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三)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义务(3项)

1、尊章守法,服从管理。在作业过程中,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接受培训,掌握技能。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3、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工会监督作用的规定工会组织要起到监督作用,工会有权对企业违反安全的各种行为,侵害从业者合法权益,违章指挥,强制冒险作业等提出批评,工会应参与事故调查和处理。

(四)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授和调查处理1、危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要建立应急救援组织,规模小的企业,组织专兼职救授人员,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保证其有效性。2、发生事故后要逐级上报,立即采取措施,组织救援,减少伤亡损失,防止事故扩大。坚决制止谎报、瞒报、破坏现场,毁灭证据。3、事故调查要实事求是,遵重科学的原则,处理事故要及时,调查原因要认真负责,判定事故性质要准确,整改措施要到位,并提出处理意见。4、责任事故,必须查清责任,依法处理,同时查明负有审批和监督职责的行政部门的责任,追究其失职、渎职的法律责任。

(五)法律责任

安全法对法律责任的承担规定的祥细具体,处罚力度很大,责任明确,处罚措施具体:1、对投入安全资金不足的,责令限期整改,必须提供足够的资金,否则责令停产整顿。如因其原因导致事故的,依据轻重程度对生产单位给予追究刑事责任,轻者负责人撤职,并处罚款2-20万元。2、对不按本法落实生产管理责任的,责令改正,停产整顿,由此导致安全事故的,根据轻重处以2-20万罚款、撤职和追究刑事责任。3、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停业整顿或处2万以下罚款:未按规定设制安全机构和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危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未按规定考核合格的;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未向从业者告之有关安全事项的,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未取得上岗操作资格证的。(五)法律责任

4、检查协调不落实的责任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作业,未签安全管理协议,未指定专职人员检查协调的,责令改正或停业整顿。5、生产单位与从业人员签定免除和减轻企业责任协议的,该协议无效,并处罚负责人2-20万元罚款,6、安全距离和警示标志不明确的限期改正,停业整顿,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五)法律责任7、事故抢救和报告不落实的责任:发生事故后,单位负责人不立即抢救,或擅离职守、逃逸、或隐瞒事实、拖延不报的,将给予降职,撤职,拘留或追究刑事责任。8、事故赔偿的法律责任企业单位如发生了安全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如不履行,法院将强制履行。如强制履行后,仍不能给受害人足够赔偿的,应继续履行赔偿义务,什么时候发生财产,何时强制其履行。(五)法律责任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相关内容

《建筑法》八届人大常委会二十八次会议通过,1998年3月1日起施行,建筑法属于行政法律,共计八章十五条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有关内容安全生产方针的规定第三十六条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的规定第三十八条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实施安全防护措施的规定第三十九条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现场采取维护安全、防范危险、预防火灾等措施;有条件的,应当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有关内容环境保护的规定第四十一条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控制和处理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的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制的规定第四十四条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依法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建筑施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职责的规定第四十五条施工现场安全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有关内容安全教育培训的规定第四十六条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保护作业人员权利的规定第四十七条建筑施工企业和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建筑行业安全规章、规程,不得违章指挥或者违章作业。作业人员有权对影响人身健康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条件提出改进意见,有权获得安全生产所需的防护用品。作业人员对危及生命安全和人身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有关内容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的规定第四十八条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事故立即报告的规定第五十一条施工中发生事故时,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施工质量责任的规定第五十八条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偷工减料。工程设计的修改由原设计单位负责,建筑施工企业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进行质量检验的规定第五十九条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的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进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赔偿的法律责任第八十条在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寿命内,因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受到损害的,有权向责任者要求赔偿。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内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标准的规定第五十二条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安全卫生设施标准的规定第五十三条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提供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的规定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内容取得特种作业资格的规定第五十五条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第五十六条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伤亡和职业病报告的规定第五十七条国家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内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的规定第五十九条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不足的法律责任第九十二条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和劳动卫生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或者未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劳动保护设施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产整顿;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事故,造成劳动者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对责任人员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违章作业的法律责任第九十三条用人单位强令劳动者违章冒险作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有关内容劳动合同必备的劳动保护条款无效劳动合同的规定及法律责任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有关内容劳动合同必备的劳动保护条款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有关内容无效劳动合同的规定及法律责任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第八十六条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有关内容卫生安全设施的规定第二十三条工会依照国家规定对新建、扩建企业和技术改造工程中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进行监督。对工会提出的意见,企业或者主管部门应当认真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解决职业危害的建议权的规定第二十四条工会发现企业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企业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工会有权向企业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企业必须及时作出处理决定。第二十五条工会有权对企业、事业单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有关单位应当予以协助。劳动保险协助的规定第三十条工会协助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做好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和社会保险工作。第六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内容建筑构件、材料防火标准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和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必须符合行业标准。人员密集场所室内装修、装饰,应当按照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使用不燃、难燃材料。第六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内容单位消防安全职责的规定第十六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第六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内容单位消防安全职责的规定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将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单位,确定为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并由公安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第六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内容单位消防安全职责的规定第十八条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共用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第六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内容居住场所设置的规定第十九条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得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应当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第六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内容生产、存储、使用易燃易爆品的规定第二十三条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必须执行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必须执行消防安全规定。禁止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储存可燃物资仓库的管理,必须执行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第六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内容使用明火的规定第二十一条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第六节《中华人民共和消防产品质量标准的规定》的有关内容消防产品质量标准的规定第二十四条消防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必须符合行业标准。禁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电气产品质量标准的规定第二十七条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产品标准,应当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必须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第六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内容不得损坏消防设施的规定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保护火灾现场的规定第五十一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负责调查火灾原因,统计火灾损失。第六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内容降低消防标准的法律责任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或者停止施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建设单位要求建筑设计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降低消防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建筑设计单位不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施工企业不按照消防设计文件和消防技术标准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质量的;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串通,弄虚作假,降低消防施工质量的。第六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内容未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法律责任第六十七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违反本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给予警告处罚。电气安装不符合消防规定的法律责任第六十六条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第六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内容冒险作业的法律责任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的;过失引起火灾的;在火灾发生后阻拦报警,或者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及时报警的;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者拒不执行火灾现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援的;故意破坏或者伪造火灾现场的;擅自拆封或者使用被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查封的场所、部位的。第七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内容进行职业病前期预防的规定第十三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第七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内容采取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的规定第十九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七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内容提供职业病防护用品的规定第二十条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立职业病防治制度的规定第二十二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病应急措施的规定第二十三条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第七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内容危害的设备设立警示的规定第二十五条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危害的材料设立警示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贮存上述材料的场所应当在规定的部位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者放射性警示标识。第七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内容条款内容的规定第三十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培训和遵守操作规程的规定第三十一条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职业病立即报告的规定第三十四条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处理;必要时,可以采取临时控制措施。第七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内容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的规定第三十六条劳动者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行使前款所列权利。因劳动者依法行使正当权利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其行为无效。第七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内容制度方面的法律责任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没有存档、上报、公布的;未采取本法第十九条规定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的;未按照规定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的;未按照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或者未对劳动者个人职业病防护采取指导、督促措施的;国内首次使用或者首次进口与职业病危害有关的化学材料,未按照规定报送毒性鉴定资料以及经有关部门登记注册或者批准进口的文件的。第七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内容防治费开支的规定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职业病病人费用的规定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制度方面的法律责任生产过程中的法律责任个人的法律责任第七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内容生产过程中的法律责任第六十五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未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或者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未按照规定进行维护、检修、检测,或者不能保持正常运行、使用状态的;未按照规定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的;第七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内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未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的;未按照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治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未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的;未按照规定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拒绝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的。第七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内容个人的法律责任第七十一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它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负责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八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内容不符合国家规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刑事责任第一百三十五条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八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内容违规使用化学品的刑事责任第一百三十六条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的刑事责任第一百三十七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的刑事责任第一百三十九条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九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内容目的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环境的概念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适用范围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保护环境的义务和奖励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八条)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第九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内容保护和改善环境针对建设方面的主要规定第十三条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第二十三条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第二十六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第三十三条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有毒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第九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内容有关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第三十六条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法规的,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渔业、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第十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有关内容目的环境噪声及环境噪声污染的概念适用范围保护声环境的义务针对建设方面的主要规定有关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第十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有关内容目的第一条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噪声及环境噪声污染的概念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适用范围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本法。第十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有关内容保护声环境的义务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八条国家鼓励、支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和普及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科学知识。第九条对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第十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有关内容

针对建设方面的主要规定:第十三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第十四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项目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第十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有关内容

针对建设方面的主要规定:第三十条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第三十一条本法所称交通运输噪声,是指机动车辆、铁路机车、机动船舶、航空器等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行时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第十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有关内容针对建设方面的主要规定第三十三条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的机动车辆的消声器和喇叭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机动车辆必须加强维修和保养,保持技术性能良好,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第三十四条机动车辆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机动船舶在城市市区的内河航道航行,铁路机车驶经或者进入城市市区、疗养区时,必须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警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救护车等机动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的规定;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禁止使用警报器。第四十一条本法所称社会生活噪声,是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之外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第四十五条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第十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有关内容有关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建设项目中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拒报或者谎报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申报事项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第五十六条建筑施工单位违反本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夜间进行禁止进行的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由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第十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有关内容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机动车辆不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的,由当地公安机关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机动船舶有前款违法行为的,由港务监督机构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规定采取措施,从家庭室内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

第十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的有关内容目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法律责任第十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的有关内容目的第一条为了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第十六条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其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利用;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建设贮存设施、场所,安全分类存放,或者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建设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第十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的有关内容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第四十六条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并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

法律责任第七十四条违反本法有关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以罚款: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的;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的;工程施工单位不及时清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造成环境污染的;工程施工单位不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利用或者处置的;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生活垃圾的。单位有前款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行为之一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行为之一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人有前款第一项、第五项行为之一的,处二百元以下的罚款。第十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目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法律责任第二章安全生产相关法规第一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相关内容

1.1资质等级许可的规定施工单位应依法取得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承揽业务。1.2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规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定期检查安全工作;项目负责人应取得相应执业资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安全费用有效使用;组织制定安全措施;及时报告安全生产事故。1.3安全经费投入的规定施工单位对列入工程概算的安全措施费用要落实和改善安全条件,不得挪用

1.4建立安全机构,配备人员的规定

施工单位应设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专职安全员的职责是:现场监督检查,发现事故及时报告处理,制止违章指挥,冒险作业行为。1.5总承包单位安全生产负总责的规定

总承包单位必须完成主体部分施工,并对分包单位安全负连带责任,分包单位应服从管理。

1.6特种作业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后,持证上岗

起重作业,安装拆卸,登高作业等,应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的特种作业资格证后,持证上岗。1.7编制专项方案的规定

施工单位的组织设计中要编制安全措施方案,对有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工程应编制专项方案,并附有安全检测结果,如:基坑支护、降水工程、土方开挖、模板工程、起重、脚手架、折除、爆破等,重要的安全方案要有专家论证,如地下暗挖等。1.8安全施工技术说明的规定

项目负责人施工前,应对安全技术要求,向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说明并双方签字。

1.9设立安全警示标志的规定

有危险因素存在的地方,施工单位应设安全标志:如出入通道孔洞、坑基边沿等。随节气、气候变化采取相应安全措施1.10保持安全距离的规定

办公区、生活区、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职工膳食、饮水、休息场所应符合卫生标准,临时建筑应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未竣工的建筑物不能设职工宿舍

1.11专项防护措施的规定

对因施工建设可能危及的其它毗邻建筑物应采用专项防护措施;施工中采取环保措施,保护环境,如废水、废气、粉尘、噪音、振动、建筑垃圾等;施工现场应封闭施工1.12建立消防安全规定

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用火,用电、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制度;按规定设置安全标志1.13提供安全防护用品的规定

向作业人员提供有效的安全防护用品,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操作规程及违章作业危害;作业人员有权对施工现场安全问题提出建议,批评,控告,拒绝违章指挥冒险作业;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有权采取措施,撤离危险区1.14作业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遵守各项强制性标准1.15施工单位采购的防护用品、机械设备等应有“三证,并在使用前检查,应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

1.16特种设备使用前验收规定

特种设备使用前应组织相关单位验收;起重设备验收前,应经过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特种设备验收合格后应向主管部门登记,登记标记;1.17实施安全考核的规定

施工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必须经相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才可任职;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每年必须培训一次,培训不合格人员不得上岗;1.18安全培训规定:

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采用新工艺的工程,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能上岗。1.19办理意外伤害保险规定施工单位为从事危险作业人员办理保险,期限是工程施工期间,并支付保险费1.20制定应急预案制定预案、成立机构、配备人员和应急设备。并组织演练。1.21施工现场制定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要根据工程特点、范围、部位、环节制定。总承包工程由总承包单位统筹制定;总包和分包单位各自建立应急组织和配备人员;1.22事故立即报告制度施工单位发生安全事故后,应按规定立即报告,并逐级上报。1.23保护现场规定保护现场,防止事故扩大,妥善保管有关证物。1.24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未成立安全机构,配备人员,现场无专职安全员监督的;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安全员等未经培训合格上岗工作的;危险位置无警示标志,未设消防通道、配备消防器材的;未提供防护用品的;起重机等未按规定登记的;使用国家明令陶汰的设备材料、工艺的;挪用安全费用的;施工前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等;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分别给予限期整改、罚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1.25挪用安全经费的法律责任施工单位挪用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安全作业、环境、安全施工措施费用的、责令改正,并处挪用费用的20%~50%的罚款。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1.26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违反1.27条规定的限期整改,过期不改正的处5~10万罚款,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1.27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责令整改、罚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工具设备用具等未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投入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验收不合格投入使用的;委托不具资质的单位拆装大型机械的;组织设计没有安全措施的;1.28未履行安全职责的法律责任

由于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违反本规定,不履行其职责,至使作业人员不服管理,冒险作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等,给予整顿,罚款直至行政和刑事处罚。

1.29降低安全条件的法律责任

施工单位降低安全条件的必须整改,安全条件应与资质相当,否则将降低资质或吊销执照注:本条例主要针对的是建筑施工企业,有些内容也适应通信工程,安全法都有规定,本条例是按安全法制定的。第二节《工伤保险条例》相关内容

2.1工伤认定规定

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受到伤害;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相关工作受到的伤害;工作时间及工作场所内,因履行职责受到伤害;患职业病;因工外出、因工作受到伤害或下落不明;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伤害;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认定的其它情形2.2工伤认定申请时间规定

从发生伤害事故或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30天内,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认定用人单位没有按前款申请认定,工伤职工、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在事故发生之日一年内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应由省级劳动部门认定的事项可在当地市级部门办理,单位未按期限提交认定申请的,在此期间发生的符合工伤待遇的有关费用一律由用人单位负担。2.3伤残等级鉴定规定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10个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为10级。1-4级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5-6级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7-10级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级: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部分不能自理。2.4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的规定

工伤治疗应在协议医疗机构就医,或就近急救;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诊疗项目、工伤保险药品,住院服务标准;因工伤住院,单位按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70%发给伙食补助,需到外地治疗的,单位按因公出差报销。工伤其间治疗非工伤疾病不能享受工伤待遇2.5工伤医疗期间的待遇规定

工伤医疗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伤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势严重,应经设区的市级劳动部门确认可延长,最多不超过12个月;伤残等级评定后,停发原待遇,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继续需治疗的仍享受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停工留薪其间需护理由单位负责;2.6用人单位变化后,保险责任的规定

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工伤保险责任继承单位,承担责任,办理保险变更;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的,工伤保险由劳动关系单位承但。职工借调期间的工伤,由原单位承担保险责任;企业破产的,在破产清算时优先拨付工伤保险待遇费用2.7法律责任

挪用工伤保险金,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纪律、行政、刑事处分,追回挪用资金,没收非法所得;用人单位瞒报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由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和处瞒报工资数额1-3倍罚款;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及保险基金支出的,除追究行政刑事法律责任外,还要追回所骗资金,并处骗额1-3倍罚款;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则令改正,在此期间如发生工伤事故,必须按本规定由单位支付。第三条(事故等级划分原则)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伤亡事故的分级第四条(对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的基本原则)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事故调查原则第九条(事故单位报告时限)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报告的规定第十一条(政府主管部门报告事故的时限)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事故报告的规定第十三条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事故报告的规定事故报告主要内容的规定第十二条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保护事故现场的规定第十六条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作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事故调查的规定第十九条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的规定第二十条上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调查由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的规定第二十一条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职责的规定第二十五条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提交事故调查报告。配合事故调查的规定第二十六条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失职造成事故的法律责任第三十八条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失职造成事故的法律责任第四十条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对事故发生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有关人员,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失职造成事故的法律责任第四十条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对事故发生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有关人员,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第三十六条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事故发生后逃匿的。事故处理的规定第三十二条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作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安全生产许可证适用行业的规定第二条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以下统称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条件的规定第六条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安全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依法进行安全评价;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时间的规定第七条企业进行生产前,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并提供本条例第六条规定的相关文件、资料。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45日内审查完毕,经审查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不予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书面通知企业并说明理由。煤矿企业应当以矿(井)为单位,在申请领取煤炭生产许可证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监督检查的规定第九条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企业应当于期满前3个月向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办理延期手续。企业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未发生死亡事故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时,经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同意,不再审查,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延期3年。安全生产许可证使用的规定第十三条企业不得转让、冒用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使用伪造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监督检查的规定第十四条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不得降低安全生产条件,并应当加强日常安全生产管理,接受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的监督检查。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对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的监督检查,发现其不再具备本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暂扣或者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