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市一等奖】_第1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市一等奖】_第2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市一等奖】_第3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市一等奖】_第4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市一等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学”的有()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②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与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解析:①溴水易挥发,污染环境;②利用铜丝可节省原料;③酸碱中和,避免污染。答案:D2.将体积比为1∶2的四氯化碳和碘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解析: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且密度比水大,则四氯化碳与碘水按体积比为1∶2充分混合后,四氯化碳层在试管下层。答案:D3.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可行的是()A.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B.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分离C.互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萃取的方法分离D.可溶于水的固体与难溶于水的固体形成的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解析:萃取是指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C错误。答案:C4.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部分水,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解析: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本着方便易操作的原则,可用分液法分离。答案:B5.下列关于蒸馏操作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蒸馏操作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酒精灯、铁架台、冷凝管、锥形瓶、温度计等B.蒸馏操作使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到液面下C.在蒸馏烧瓶内放入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D.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下进上出解析: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答案:B6.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解析:水的密度比CCl4小,水层在上层,应从漏斗上口倒出,碘的CCl4溶液在下层,应从下口流出。答案:D7.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②MgSO4③Ba(NO3)2④Cu(NO3)2⑤KNO3被鉴别出来的正确顺序是()A.⑤④③②① B.④③①②⑤C.④①②③⑤ D.②③①④⑤解析:各取五种溶液少量,观察颜色,蓝色溶液为Cu(NO3)2溶液,然后分别将其他四种无色溶液与之混合,产生蓝色沉淀的为NaOH溶液,再用NaOH溶液检出MgSO4溶液,用MgSO4溶液检出Ba(NO3)2溶液和KNO3溶液。答案:C8.现有一瓶甲和乙的混合液,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表所示: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3)溶解性甲-68115易溶于乙乙-8477易溶于甲据此,将甲和乙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A.过滤法 B.蒸发法C.萃取法 D.蒸馏法解析:对于两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宜利用沸点不同采用蒸馏方法分离。答案:D9.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解析:汽油不溶于水,采用分液法;乙醇和水互溶,只能采用蒸馏法;单质溴易溶于有机溶剂中,采用萃取法。答案:C10.某实验室仅有如下仪器或用具:烧杯、铁架台、铁圈、三脚架、漏斗、分液漏斗、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锥形瓶。从缺少仪器的角度来看,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A.蒸发 B.萃取C.过滤 D.蒸馏解析:蒸发需要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A可进行;萃取需要分液漏斗、铁架台、烧杯,B可进行;过滤需要铁架台、铁圈、漏斗、玻璃棒、烧杯,C可进行;蒸馏缺少冷凝管、牛角管,不能进行。答案:D二、非选择题11.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A.过滤法 B.分液法C.蒸馏法 D.结晶法(1)________分离水和豆油的混合物;(2)________从含有硝酸钾和少量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3)________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4)________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和甲苯(沸点为℃),已知四氯化碳和甲苯互溶。解析:水和豆油互不相溶,利用分液法分离;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显著,可以用结晶法分离;沙子难溶于水,可用过滤法除去;四氯化碳和甲苯互溶且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法分离。答案:(1)B(2)D(3)A(4)C12.将所列仪器组装为一套实验室蒸馏石油的装置,并进行蒸馏,可以得到汽油和煤油。(1)写出A、B、C所代表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写出A仪器的进水口________,出水口________。(3)用字母表示装置的连接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B中注入石油后,加入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仪器的名称A为冷凝管;B为蒸馏烧瓶;C为锥形瓶。(2)冷凝管的进出水方向一般是下进上出,所以冷却水应该从c进入,从d流出。(3)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4)在蒸馏过程中,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少许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液体暴沸。答案:(1)冷凝管蒸馏烧瓶锥形瓶(2)cd(3)e—i—h—a—b—w(4)防止液体受热时暴沸1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检测次数溶液中检测出的物质第一次KCl、K2SO4、Na2CO3、NaCl第二次KCl、BaCl2、Na2SO4、K2CO3第三次Na2SO4、KCl、K2CO3、NaCl(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________次检测结果肯定不正确。(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第一步: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检验COeq\o\al(2-,3)并将其除去;第二步:加入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________;第三步: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________。解析:(1)第二次检测结果不正确,溶液中的BaCl2与Na2SO4、K2CO3能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BaSO4、BaCO3沉淀,而不能共存,故不正确。(2)检验并除去COeq\o\al(2-,3)应选择HNO3溶液,这样不会影响其他两种离子的检验;检验SOeq\o\al(2-,4),需用Ba(NO3)2溶液,检验Cl-需用AgNO3溶液;由于Ag2SO4微溶于水,会干扰SOeq\o\al(2-,4)的检验,因而应先检验SOeq\o\al(2-,4),然后检验Cl-。答案:(1)二(2)HNO3Ba(NO3)2检验SOeq\o\al(2-,4)AgNO3检验Cl-14.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已知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实验操作①和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2)在3mL碘水中,加入1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里的分层现象是________。(注:如下图试管中深色区为紫红色溶液)(3)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经过蒸馏,指出如下图实验装置中的错误之处。(加热装置中烧杯底部已垫有石棉网)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将海藻灰的悬浊液分离成残渣和溶液是通过过滤的实验操作来实现的;含碘的水溶液转化成含碘的有机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