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 精品获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 精品获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 精品获奖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 精品获奖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 精品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对电影《哥伦布传》主题曲《1492,征服天堂》的解释明显错误的一项是()理想让我们坚强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B.揭开欧洲商品倾销的序幕C.导致欧洲严重的阶级对立D.引起欧洲经济结构的变动3、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商业革命”的影响 B.“价格革命”的影响C.“商业战争”的失利 D.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4、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方程式,即“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的商品总量、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在T和V比较稳定时,该方程式能够用以解释()A.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 B.世界市场雏形出现C.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D.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5、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6、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7、166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布特许状,称“朕业已批准恩纳建立工厂,制造各种长短经线的风景和人物图案的花毡,朕准予恩纳、其后嗣及其委托人得享此特许及设厂经营,为期30年;为此,禁止其他人等侵犯”。这表明。()A.法国的工业水平较高 B.路易十四好大喜功C.恩纳的花毡深受欢迎 D.国家管制工业发展8、“它是18世纪盈利最多的商业活动之一。其经济代价在于,从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令无数家庭沦为赤贫。它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人口荒芜的情况……”上述评价主要是针对( )A.世界市场的扩大对欧洲的影响 B.殖民掠夺对印第安人的影响C.殖民扩张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D.奴隶贸易对非洲的影响9、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了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欧洲的殖民扩张B.土著居民的减少C.种族之间通婚D.战争难民涌入10、17世纪,荷兰政府对进口货物收取相当低的关税,而且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其安特卫普港口更成为欧洲商人和商品的集散中心。据此可知,当时荷兰()A.积极开拓海外市场B.垄断了西方海外贸易C.重视发展工业经济D.成为欧洲的贸易中心11、“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对其他国家工业的实际促进比对西班牙和葡萄牙本国工业的促进还要多。仅就亚麻布一项而言,据说,这些殖民地的年消费量可达300万英镑以上,当然,我不敢保证这一致据的准确。但是,这一巨大的消费量几乎全由法国、佛兰德斯、荷兰和德国提供。”材料中所述历史现象主要反映出()A.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B.西葡两国错失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工业发展机遇C.西葡两国同英法荷德等国展开争夺市场的激烈竞争D.殖民地与宗主国形成“原料供给——市场占有”关系12、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A、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B、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C、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D、英国的纺织业走向衰落13、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人西方呢。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A.甲 B.乙 C.丙 D.丁14、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北美生根开花?”这主要说明()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15、“由于蒸汽机的使用,使机器的构件发生了本质变化。比如珍妮纺纱机原来是木质的,如果用蒸汽机带动的时候,木头就不行了,它就需要用铁来制造,这样对铁的需要就非常大了。”这表明蒸汽机的使用()A.推动了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B.推动了钢铁冶炼技术兴起C.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D.使木制材料退出英国市场16、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其从北意大利发展到荷兰,最后到达英国和美国。其中,从荷兰发展到英国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拓展市场,加快了城市化B.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C.英国改革议会,完善了民主政治D.英国进行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17、“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涨了约四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A.引发了圈地运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B.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宗教改革C.促进了阶级关系的变动D.加剧了殖民扩张,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开展C.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D.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19、19世纪中期,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农民能放心使用复杂的机械,因为他们知道,用电报告知所损坏的机械上任何部件的号码,便可很快获得新的部件并自己完成更换。这主要得益于()A.新信息技术的出B.新交通工具的发明C.农业机械化的普及 D.标准化生产的形成20、“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B.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21、1880年,招贴画在英国街头几乎随处可见。当时的伦教就有150名张贴工,他们每周要贴大约九万张海报.在法国.巴黎的街道与墙壁几乎成了海报艺术的画廊,各式各样的商品广告在填补城市的每个空白处,从戏剧、歌舞表演到自行车、香水、烟草以及饼干.1881年,巴黎市政府颁布了-条法令,规定海报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张贴,而且上面必须有政府公章表明已交“张贴费”。这说明()A.英国和法国是世界上广告业发展最快的国家B.近代工业的发展推动政府的政策调整C.政府限制和干预新兴行业发展的现象开始出现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广告业的无序发展,影响了城市的形象22、《世界近代史》:“1870年以后,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此外,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该描述可理解为()A.形成了资本主义工厂制 B.克服了生产的无计划性C.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D.引发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23、1877年,德国专利法生效后,最大的六家企业在80年代共向英国购买了948项专利,而同时期英国最大的几家企业只购买了86项专利。这表明()德国缺乏技术创新环境 B.德国更注重技术的积累C.英国固守传统工艺技术 D.欧洲技术创新氛围浓厚24、以下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由表中数据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5、19世纪80年代末,在石油、采煤、榨油、烟草、制糖等部门都出现了托拉斯组织。托拉斯的形成,给垄断资本家带来超额利润。但美国国会在1890年7月2日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该法主要为禁止限制性贸易作法及垄断贸易的行为。此法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托拉斯的形成导致中小企业主、农场主的破产B.托拉斯的形成导致广大劳动群众生活的恶化C.托拉斯的形成破坏了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D.托拉斯的形成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26题12分,27题16分,28题22分,共50分)26、(12分)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依据下表对四种史观的解读,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史观解读革命史观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阶级的统治文明史观人类文明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全球史观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形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现代化(近代化)史观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1)长期以来,在有关世界近代史开端的问题上,存在几种不同观点。解放后我国史学界一般都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请问,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史观?(4分)(2)另一种观点认为,1500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1500年前后特别是16世纪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都表明人类历史进入了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目前,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这一观点。请从文明演进或近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2分)(3)2023年是辛亥革命105周年纪念,请用上述史观解读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6分)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9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至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材料二“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材料三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③__________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全球化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3)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中的③是什么组织?简要说明该组织的作用以及后来的沿革。(6分)(4)四五百年以来的全球化使任何国家都受到强烈冲击,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是如何应对的?(4分)28、(22分)交通建设对人类的政治、经济、思想都有深刻的影响。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乃使蒙恬通道,自九源抵甘泉,嵌山湮谷,千八百里”。有学者对秦直道遗址做了实地考察,使直道的位置和走向得到确认。经实测,直道全长七百余公里,许多路段残存路面的宽度在30米至50米之间。﹣﹣人民版历史必修一P9知识链接(1)秦始皇修“直道”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除直道外,秦始皇还进行了哪些交通方面的建设?(4分)材料二: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截至1898年11月)国名在中国投资的铁路共计英国2800英里6420英里俄国1530英里德国720英里比利时650英里法国420英里美国300英里材料三:铁路上的“马拉火车”为将河北开平矿物局出产的烟煤运出,由中国商人出面,于1881年建成了从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但清末的中国官府却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距离唐山不远的东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闹出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火车不再陌生,铁路的修筑也出现热潮,火车成了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来自人民版必修二P70知识链接(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此时期的铁路修建有何特点?这种铁路修建方式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有何变化?(4分)(3)材料三中,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可以看出阻碍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什么?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火车成了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可以看出近代中国铁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铁路交通发展的有利因素及近代中国铁路交通发展对当时社会思想观念的积极影响。材料四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社会生产力的迅速上升,棉花、布匹、煤炭及各种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日益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古老的帆船和马车,不仅载运量小,速度慢,落后的工具已经成为大工业生产的障碍。(8分)(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工业革命兴起后的运输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在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哪些革命性的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作用?(6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哥伦布发现美洲。哥伦布在1492年航行抵达美洲,但他至死都认为那里是印度,由此可知哥伦布心目中的天堂是印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哥伦布探险的主要目的是寻找黄金,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航行的顺利进行,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哥伦布率先发现美洲新大陆,使人类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影响深远,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变动,为后来新兴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故选D项。发现美洲大陆只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一个结果,故A项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此时还处于早期殖民扩张阶段,商品倾销主要是在工业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阶级对立是政治上的结果,源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即C从属于D,故C项错误。3、【答案】A【解析】长期以来,意大利商人把东方商品通过地中海转运到西欧,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新航路开辟后引发“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故A项正确;“价格革命”的表现是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商业战争”的失利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16世纪英国尚未发生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故选A.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党T(交易的商品总量)和V(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时,P(价格)和M(货币量)成正比,货币量越大,商品价值越高,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的黄金涌入欧洲,导致欧洲的物价上涨,货币贬值,故选A。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的开辟·影响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可知,这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因为在工业革命后,英国开始废除三角贸易,对亚洲主要是掠夺原材料而不是奢侈品,而B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C和D则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且分工不同,故选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6、【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整体”,可以知道作者强调研究世界历史应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这是史学研究中“整体史观”。整体史观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故A项正确;BCD项包含在A项之中。7、【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朕准予恩纳、其后嗣及其委托人得享此特许及设厂经营,为期30年;为此,禁止其他人等侵犯”可知,反映的是国家管制工业发展,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D.8、【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拓展的相关内容。从材料“18世纪”、“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品”、“人口荒芜”等信息可知评价的是黑奴贸易对非洲的影响。A、B、C三项不符材料信息,故选D项。9、【答案】A【解析】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大批欧洲人涌入北美洲、大洋洲等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人口流动,同时欧洲殖民者的掠夺、奴役、屠杀和带来的传染病等因素又造成当地的土著居民人口减少,因此选A。BCD都不是正确的解读。10、【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荷兰的对进口货征收的关税,与“开拓海外市场”“垄断了西方海外贸易”无关,故A、B项排除;材料主要说的荷兰的自由贸易问题,重视发展工业经济不合题意,故C项排除;据材料“17世纪,荷兰政府对进口货物收取相当低的关税,而且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其安特卫普港口更成为欧洲商人和商品的集散中心”可以得出17世纪的荷兰成为欧洲的贸易中心,故D项正确。11、【答案】B【解析】从材料来看,作者认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对其他国家工业的实际促进比对西班牙和葡萄牙本国工业的促进还要多”,理由是从亚麻布的消费来看,西班牙和葡萄牙没有促进自身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而是对法国、荷兰等国家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发生在工业革命后;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个内容;D选项错误,宗主国并没有提供市场,而是由法国等国家提供。1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在英国的纺织作坊中,工匠的地位被取代,纺纱的梭子由“铁指”来使用,这是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的是机器的使用对传统纺织工厂生产的变革作用。材料没有指出所用的机器就是蒸汽机,A项排除。工匠地位的下降是因为机器的使用,并不是由于技能的落后,B项排除。由于机器取代人力,纺织工厂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纺织业推广使用机器生产,这在当时能够推动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D项表述意思正好相反,排除。故选C。1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活字印刷术在15世纪就传入欧洲了,因此甲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1814年11月29日”可知,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得机器得到普及,提高了印刷效率,因此乙说法不符合史实,丙说法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C项正确.学者的著作带有主观性,不一定真实,因此丁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故选C.14、【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强调工业化浪潮在法国、北美进行而不是突尼斯等地,其意在说明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工业革命15、【答案】A【解析】A.由材料“由于蒸汽机的使用,使机器的构件发生了本质变化”可知,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故A项正确;B.材料只是体现了动力技术的革新,并不是指钢铁冶铁技术兴起,故B项排除;C.C项从材料无法体现;D.材料没有体现木料退出英国市场,故D项错误.故选A.1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需要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英国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的识记和理解.17世纪荷兰掌握了世界金融市场,建立了垄断性的贸易公司;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进而掌握了世界金融霸权,故B项正确.英国加快城市化的主要原因为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世界金融市场的变化,与殖民扩张、议会改革不属于同一层面,故CD两项错误.故选B.1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价格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信息“物价上涨了约四倍”“获利最大的是……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新贵族……富裕佃农”可知该运动是“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使从事商品生产的新兴资产阶级获利,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衰落,从而促进了阶级关系的变动,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D三项与“价格革命”没有关联,故排除。1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从题中“18世纪末叶”、“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等信息可分析出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的需求,因此选择B项;A、D在时间上不符,排除之;C项不合题意。19、【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美国的标准化生产。美国机器的标准化生产,有利于机器的普及,使得偏远地区的农民都能放心使用机器,因为损坏的部件自己都能更换,故选D项。通信技术的革新主要是在19世纪后半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且通信再发达,没有零部件,也是空事,故A项错;新式交通工具与材料中的“号码”和“自己更换”没有关系,B项错误;C项“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是更方便使用机器的结果,而不是原因。20、【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A.材料涉及多种主义,但不能说主义已经泛滥,故A项错误;B.材料中“主义”涉及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并不是都具有政治色彩,故B项错误;C.从这些主义的名称并不能看出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故C项错误;D.材料涉及的主义均出现在19世纪中期,这与当时的工业革命的影响有直接关系,故D项正确.故选D.2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880年,招贴画在英国街头几乎随处可见。……1881年,巴黎市政府颁布了-条法令,规定海报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张贴,而且上面必须有政府公章表明已交“张贴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近代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广告盛行,又推动政府的政策调整,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英国和法国是世界上广告业发展最快的国家,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政府限制和干预新兴行业发展的现象开始出现,故C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广告业的无序发展,影响了城市的形象,没有突出政府政策,故D排除。2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垄断组织的出现。资本主义工厂制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期间,故排除A;由“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可知并没有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所以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而不是根本变革,故排除D;由“1870年以后”“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垄断组织开始出现,故选C。23、【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成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发展的开始阶段大量的向英国引进技术,购买专利,积累技术,故选B项。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有许多原创技术,但材料反映的是大量购买英国技术,故A项与题意不符;英国出让专利数多,而购买的专利技术少,表明英国技术创新的条件和能力还是很强的,故C项与材料不符;材料只谈到德国与法国,并没有表明其他欧洲国家的情况,故由德、法扩展欧洲,使D项的外延不符合题干,排除D项。2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需要掌握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状况.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表格的解读与分析,注意表格中的时间和数据变化.依据题干表格可知,从1870年﹣1913年,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从侧面说明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事实,应排除.CD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应排除.故选B.25、【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托拉斯的形成,给垄断资本家带来超额利润.但美国国会在1890年7月2日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该法主要为禁止限制性贸易作法及垄断贸易的行为”可以看出托拉斯的形成给垄断资本家带来超额利润,激化社会矛盾,为此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来缓和矛盾,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并没有反映,应排除.故选D.二、非选择题26、【答案】(1)依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重大胜利,英国从此开辟了资本主义的时代.史观:革命史观.(4分)(2)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欧洲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2分)(3)①革命史观: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文明史观: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近代工业化发展.③全球史观: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或亚洲觉醒)的发展.④近代化史观: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共和国;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⑤社会史观: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家庭婚姻等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的发生了变化.(6分)【解析】(1)第一小问的依据,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可知,依据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重大胜利,英国从此开辟了资本主义的时代.第二小问的史观,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可以看出史观是革命史观.(2)本小问的说明,注意限定信息“文明演进或近代化的角度”,结合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欧洲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3)本小问的影响,依据题干表格中的史观,结合辛亥革命的影响可知,革命史观: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文明史观: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近代工业化发展;全球史观: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或亚洲觉醒)的发展;近代化史观: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共和国;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史观: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家庭婚姻等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的发生了变化.27、【答案】(1)标志:新航路开辟。影响: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