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不端_第1页
高校学术不端_第2页
高校学术不端_第3页
高校学术不端_第4页
高校学术不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仰望,来源于何处?脚踏实地,

才能仰望,才值得仰望!《ToMyLight》

高校的学术不端——马克思主义原理课题调查报告组员:徐冲王洋肖开颜复旦学术丑闻复旦宣传片抄袭学子心血被吞噬高校学术抄袭频发从“复旦”说起复旦2015年宣传片VS东京大学宣传片

5月27日,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日,复旦大学发布了一个名为《ToMyLight》的宣传片。该片时长4分钟50秒,与传统的高校宣传片形式迥异。

在英文叙述背景音下,一名复旦毕业的女性试飞工程师,身穿飞行服漫游校园,最后脱下飞行头盔,开始新的旅程。

该片特意选在校庆日发布,并在一周前提前预热,多次发布预告。校方对该片定位是:“美丽科幻+人性叙事+硬朗大片”。但该片上线当天,即被多名网友质疑抄袭,引发争议。

微信公众号“天黑动物园”发文《复旦大学最新宣传片被曝抄袭日本东京大学?》,称复旦的宣传片,与日本东京大学2014年的宣传片《Explorer》非常相似。

后者情节为,一名东京大学毕业的女宇航员,身穿宇航服漫游校园,最后脱去头盔。两片的创意、镜头、文案甚至画面等多处细节,均高度相似。

随后,质疑声音逐步扩大。在复旦大学发布宣传片的官方微博下,许多网友留言评论,质疑校方有抄袭嫌疑。有网友提出,如果确认是抄袭,“是绝对不可原谅的”。

哲学系77级校友“光老顽童”称,“看到母校的新形象片,以及东京大学的短片,我无地自容。两个短片在创意,画面,人物,艺术手法解说风格上都几乎一模一样。请复旦校友联名要求校方对此抄袭事件作出解释”。

但是,被指抄袭东京大学宣传片后,

复旦大学新版校庆宣传片再遭质疑。网友称,该片结尾片段传递校徽出入画面的镜头,涉嫌复制慕尼黑工业大学宣传片中的创意。此外,复旦大学校庆的一个标识也被指出与苹果TouchID图标“神似”。复旦大学学术丑闻处理结果遭质疑

2007年12月24日,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在其校园网上发布了“2007年第1号”通告,通报对该校三起学术剽窃事件的调查审议结论与处理建议。

复旦大学首届学术规范委员会主任俞吾金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此结论在复旦校园网公布,目的是要让师生及外界看到复旦对此种行为的态度,对本校的治学起警示作用。

网站负责人质疑处理结果涉及到迟姓教授及顾姓教授的举报均来自国内知名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对于这三起事件的处理结果,该网站负责人方舟子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复旦大学师生被举报的不端行为,2007年并不止这三起,而处理结果对学生很严厉,对教师却轻描淡写。他认为,学生也许是造假的具体从事者,但是学生造假,往往也是由于其导师纵容、怂恿或无能导致的。教师在造假事件中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学生还是应该以教育为主。如果造假未被发现导师要分享甚至占有学生的成果,被发现造假了就一推了之,“有福同享,有难却不同当”,这是很不公平的。而现实是,有人评论“中国高校论文抄袭已经跟喝水般正常”(——刘逸明中国江西新闻网)·200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做博士后的刘某在论文中窃用他人部分图片,文章的其他作者(包括刘的工作指导教师迟教授)对其剽窃行为并不知晓。五官科医院学术委员会提出处理意见,取消并收回刘某博士后出站证书,迟教授停止招收博士后两年,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迟教授检讨。·2007年,复旦大学信息学院学生叶某的英文论文及其中文版本,部分内容涉嫌抄袭他人。学校经过细致比对,发现有28处和两张图片涉嫌明显抄袭。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审议后认为,叶某作为主要责任人,建议开除其研究生学籍;导师顾教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建议研究生院暂停其两年内招收研究生资格;并建议学校同意顾教授辞去信息学院副院长职务的请求。·2007年,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论文及应用文写作》存在严重抄袭现象。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审议后做出处罚处理,将此事通报研究生院和出版社,建议出版社将存书全部销毁,已经发行的也尽可能收回处理。·2010年3月,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在《文艺研究》上发表文章指证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晖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存在抄袭。·2011年12月6日,《南方日报》报道河南大学副教授王浩斌3年发表273篇论文,并存在大量“一稿多投”行为,同一篇论文在不同期刊上发表的现象出现了至少18次。·2011年7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小光抄袭台湾硕士生论文事件。四川大学迅速查明李小光抄袭事实成立,并决定解除对李小光副研究员的聘用,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2011年10月前后,中山大学曝出青年教师、女博士后王冰抄袭事件。中山大学查明,本校传播与设计学院讲师王冰的博士后论文《中国媒介环境变迁与传媒行为——〈社会记录〉的生存调查与控制》,几乎将媒体人沈亚川一篇14620字的文章完整地抄袭进论文。·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李宗军被举报抄袭、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李华被举报抄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武被举报抄袭、西安交大李连生造假案等。社会事件事例我们不禁要问:“中国高校的学术,是在搞笑(gaoxiao)吗?”

由于临近毕业答辩,所以我们针对高校中的学术造假问题,设置了一套问卷来调查同学们对于校园内的学术问题的相关见解。

综合报道与我们的实际调查,得出大致的原因分析·1、机制沉疴——高校科研评价制度和论文奖励机制刻板、单一

·2、高校的自由裁量权——

处理裁量权几乎完全掌握在涉嫌抄袭者的学校或科研院所手中

·3、待完善的惩戒制度——要让知识界和文化界感到确的确是处罚,而不是走形式·4、抄袭成本低,维权成本高——一方面,学术领域抄袭现象频发的原因是因为抄袭者付出的成本很少,另一方面,维权也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甚至维权者付出的成本要比抄袭者花费的成本更高。

当你的成果不再是你的“10月15日,482名硕博士与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论文侵权之争一审落槌,364名硕博士获判法院支持。”——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那些被一审法院判决驳回的同类案件都有一个“四个主体、三层授权”模式,即“作者——学校(学位论文授予单位)——中信所——万方公司”。作者——学校(学位论文授予单位)——中信所——万方公司四个主体即为:作者、学校、中信所、万方公司这个三层授权结构的授权链具体操作步骤为:1、学生对学校填写关于论文使用的授权声明——学生给学校的授权;2、学校与中信所签订《共建〈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协议书》,许可中信所将学校全部学位论文收录数据库,进行交流传播——学校与中信所的协议;3、中信所与万方公司签订《开发〈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协议书》,委托万方公司开发学位论文数据库——中信所给万方公司的授权。“被层层授权的学位论文”+“加上公益活动掩盖下的商业经营”=?万方公司在学位论文数据库产品方面的销售收入已达亿元。数据库等信息产品开发成本固然高,但信息产品的再复制成本极低。由此可见经营学位论文数据库有很高的利润空间。

2008年11月2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已经审结的132件上诉案件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在北京遭遇大量诉讼后,日前,万方公司在上海又遭5名博士起诉。据公开报道称,5名博士要求万方公司停止对《晚清小说与近代商业社会》等5篇论文的侵权,并索赔199620元。目前法院已受理该案。

朝阳法院建议中信所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一、尽快对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收录的论文进行梳理,对尚未获得作者授权的论文补充授权或停止对外许可使用行为;二、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论文分类管理制度,对各学位授予单位寄送的仅供收藏的论文和基于共建学位论文数据库协议提交的论文进行分库、分类管理;建立论文著作权审查机制,确保录入学位论文数据库中的论文获得著作权人的明确授权;三、理顺与相关学位授予单位的合同关系,要求其在征得论文作者授权时,就论文的使用方式和转授权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