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全国高考 科学高效复习_第1页
简析全国高考 科学高效复习_第2页
简析全国高考 科学高效复习_第3页
简析全国高考 科学高效复习_第4页
简析全国高考 科学高效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析全国高考科学高效复习广东中山纪念中学:戴长城------2017年备考策略两个重要研究对象和两个研究层面研究高考思路与方法:两个对象:《考试大纲》和高考试卷两个层面:知识和能力一、《考试大纲》解读

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摘自2017年《考试大纲》(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2.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3.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较为2016要求提高)(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摘自2017年《考试大纲》(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摘自2017年《考试大纲》2017新考纲变化最明显之处:3、化学计算部分加强了电离平衡常数和溶度积(Ksp)的计算要求,增加“理解溶度积(Ksp)的含义,能进行相关的计算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4、有机化学部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由简单判断改为正确书写,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由“了解”提高为“掌握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增加:“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1、基本概念和理论部分掌握电子式表示方法,“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要求由“了解”提高为“理解”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2、实验部分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要求提高:增加“运用化学原理”、“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研究高考题,才能预测高考题,高考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料。认真研究历年高考试题不难找出命题轨迹,从而把握试题难度。

——高考化学命题组长、南京大学段康宁教授1、全国卷命题特点

相比过去广东试题,全国化学科试题更加强调能力考查,注重加强对学科特点的考查,考试的目标与要求发生了变化,加强对学习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的考查。①选择题考查基础,注重覆盖面,要求提高。②非选择试题板块清晰,能力要求有所求高③化学计算能力要求提高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要求提高⑤化学反应原理题对化学平衡部分的考查要求提高⑥有机化学综合能力考察上有较大提高。二全国高考卷简析题型题数采分形式分值选择题7题单选6分×7=42分必做非选择题3题填空、计算43分选做题2题(选1)填空15分2、课标全国卷的形式模块内容分值必考模块必修1+必修2选修450分35分选考模块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3、模块分布10新课标全国Ⅰ卷四年专题考查分值分布情况专题基本概念与理论(包含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必考有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2016年(Ⅰ)36分9分12分20分8分15分15分15分2015年(Ⅰ)30分26分0分20分9分15分15分15分2014年(Ⅰ)42分6分10分19分8分15分15分15分2013年(Ⅰ)32分12分14分15分12分15分15分15分4.专题考查分值四大重难点考查:1.更加强化化学反应原理的考查;2.更加重视化学实验的考查;3.更加关注化学计算的考查。4.更加注重有机合成的考察

2016年高考试题延续了2015年高考试题出题方向,遵循“稳中求变、立足基础、突出能力、锐意创新”的命题指导思想,全卷设计较合理、注重能力立意,知识覆盖面广。

整套试卷考点基本稳定,没有偏、难、怪题,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但试题与2015年高考试题相比创新性明显不足,显得有些保守,难度有所下降。5、2016年课标全国卷化学试题特点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7NA基础实验化学与生活同分异构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活8同分异构化学与生活官能团性质化学与生活NANA9有机反应类型NA元素周期律反应速率有机及计算有机结构性质10电解质溶液同分异构体电化学元素周期律实验基础实验基础11电化学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及计算电解质溶液电化学电化学12离子方程式有机分子式同分异构实验操作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13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实验基础物质性质实验电解质溶液元素周期律高考化学选择题分析题型一:化学与STSE题型二: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题型三: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题型四:水溶液的离子平衡

题型九: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题型七:电化学原理题型五:化学实验基础

题型六:阿伏伽德罗常数题型八:化学反应能量反应热题型十:化学计算

选择题题型一:化学与STSE

STSE是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统称。此类题型通常是选择最新科技成果、现代前沿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环境等话题作为载体,问题设计源于教材,主要考查基本的化学知识。其特点是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素养,是高考选择题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类题型。选择题题型二: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

在新课程高考中,对常见有机物性质的考查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考点有:有机物的组成、结构特征,分子式确定;同系物、同分异构体辨析;官能团的重要性质;有机反应类型;或是结合有机物性质考查物质的制备、检验、分离、提纯等基础化学实验。选择题题型三: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此类题型常结合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知识进行元素推断,进而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常将元素化合物知识融为一体,比较原子半径、酸碱性以及一些常见物质的结构、性质等,是每年高考中的必考题型。短周期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主要考查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迁移应用能力。此题难度较大。

该部分内容是化学平衡的延伸和应用,也是高考考查点分布较多的内容之一。高考对该内容的考查相对稳定。以拼盘式选择题考查电解质溶液基本知识的辨析;以图像题考查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以及电离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应用等。另外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溶度积计算、应用,酸碱反应曲线等新课标中新增内容的考查,也是近几年的高频考点。选择题题型四:水溶液的离子平衡

选择题题型五:化学实验基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的重要地位在新课程高考中显得尤为突出。不但在II卷中必有一道大型实验题,而且在选择题中也是几乎每年单独或是综合其它知识考查基础化学实验。对常见物质的鉴别、分离、检验,常见仪器、药品的使用,规范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收集、尾气处理等,常结合实验装置图进行辨析,是学生出现错误率较高的一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及分析、评价能力。

物质的性质、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分析的内容以表格的形式融于一体,容量大,综合性强。

物质的性质、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分析的内容以表格的形式融于一体,容量大,综合性强。选择题题型六:阿伏伽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是高考的传统题型之一,主要考查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及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物质的量浓度等基础知识,另联系电解质溶液,以及物质结构知识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物质结构、化学键等。解答此类题型是,应该注意设计中的“陷阱”。在考查知识点的同时还是对考生思维严密性、深刻性的一个很好地检验。

高考中常将生活、工业或科技上一些新型电池作为情景材料,考查原电池原理、电解池原理,电极反应式、离子移动方向的正误判断,和一些定量计算。太阳能电池、光电池等也是热门考点。选择题题型七:电化学原理选择题题型八:化学反应能量反应热

此类题型常考点有: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盖斯定律的应用、反应热大小比较、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辨析、能源的分类以及综合利用等。另外还得关注焓变、熵变、活化能等。选择题题型九: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考点有: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比较、平衡状态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图象分析、转化率大小判断、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化学反应的方向性判断等。淡化了对概念和原理的记忆和辨析,更注重考查解决化学实际问题。此类题型常将平衡移动原理置于新情景下考查,或是以图表、图像方式呈现信息,突出考查在新情景下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选择题题型十:化学计算2016年高考化学选择题题型设计上与2015年基本一致,难度相当,试题稳定性超过往年。综合实验与探究题15、16考题对比(2015全国Ⅰ,26)主要考查装置连接,装置作用实验现象,实验设计。实验装置及原理装置连接

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及反应原理、装置连接、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原因的分析。考查综合分析能力、迁移应用能力等探究能力和化学实验操作能力,运用科学的方法,并对化学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实验探究201320142015201626合成环乙烯有机实验:仪器名称、防暴沸、反应副产物的判断、产物的分离提纯、产率计算

制备乙酸异戊酯有机实验:仪器名称,物质的分离提纯(洗涤、分液),化学平衡,蒸馏操作、产率计算

草酸分解实验,以有机物为载体的无机实验。实验现象、产物的判断、装置的作用、仪器连接顺序、实验设计

氮的氧化物性质实验:化学实验原理分析、气体收集、装置连接、实验设计、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近4年实验题考查点1.考查角度: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仪器的选择仪器连接、气密性检验、物质分离的方法(重结晶、蒸馏、分液、萃取、过滤)、提纯的方法(洗气、洗涤、干燥)、实验安全问题(防倒吸、防暴沸,尾气处理)、实验基本操作、现象分析、结论判断、产率计算、误差分析等。2.近2年增加:探究实验、设计实验、突出了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与核心。3.从近年考试题看:考题都来源于课本中的基础实验,是课本实验的重现及升华,复习时应尽量复原课本实验,将课本实验进行整合、深入挖掘教材实验。4.前几年多为有机物制备,分离,提纯,近两年为无机综合实验。综合实验探究题的备考方向化学反应原理题15、16年对比

本题以铬元素为载体,以氧化还原原理为依托,通过信息给予的方式综合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中价态的判断与配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基本技能、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反应的热效应判断、溶度积常数的计算等重点知识,试题简洁,信息明确,图表直观,小题间信息相互关联又不造成干扰,减轻考生的阅题难度,通过题设信息考査考生信息吸收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知识考查起点低,落点高,充分体现全国卷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尤其注重对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的考查。

14年以前考查测重化学平衡,15年溶液中离子平衡和化学平结合,16年测重溶液中离子平衡且溶入元素化合物,氧化还原等,综合性增强,但难度低于14、15年题,试题由单一考查深度思维有向综合过渡的趋势。试题中铝两性迁移到铬两性,铬酸根,重铬酸根平衡体现出源于课本,高于课本。2013(28)2014(28)2015(28)2016(27)制备二甲醚为素材。制纯Al2O3的反应方程式,化学平衡移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转移电子数。计算能量密度。制备乙醇为素材。由乙烯水化制乙醇的反应方程式,由盖斯定律求ΔH,计算平衡常数Kp,化学平衡图像题,判断压强大小顺序,提高转化率的方法。

提取碘为素材,从海藻中提取碘,确定还原产物,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计算键能,计算平衡常数K,有关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图像题,判断温度升高后的平衡状态。

铬元素的性质实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化学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的应用、两性物质的性质验证、图像数据的提取、相关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近4年原理题考查点1.命题方向:命题趋势由单一原理向原理综合转变,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移动、平衡常数、反应热、电解质溶液、电化学等。强调数据阅读与分析处理、凸显图像信息的综合运用。2.化学原理题主要关注点:(1)

△H的计算(盖斯定律或键能)(2)化学平衡常数计算(KP、KC),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计算(3)

KSP的有关计算,沉淀的转化问题(计算能力)(4)条件改变对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5)结合图像、图形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原因化学反应原理题的备考方向无机综合及工艺流程题15、16对比食盐水NaClO2产品ClO2反应电解结晶、干燥硫酸、SO2NaClO3Cl2

尾气吸收

回收成品液NaHSO4NaOH、H2O228.(14分)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NaClO2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2)写出“反应”步骤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Mg2+和Ca2+,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电解”中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是_____。(4)“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ClO2。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5)“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Cl2的氧化能力。NaClO2的有效氯含量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2NaClO3+SO2+H2SO4=2ClO2+2NaHSO4NaOHNa2CO3ClO2–2:1O21.572013(27)2014(27)2015(27)2016(28)回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工艺流程题:元素化合价,分离中的反应方程式、电池反应书写,回收物质原因解释,评价其它方法优劣。

次磷酸的性质与制备。电离、电极反应、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工艺方法评价。

制备硼酸工艺流程题:电子式、方程式书写,提高溶解速度的方法,物质的分离提纯,浸渣成分的判断,粗产品中杂质的确定。

化学生产工艺的流程和性质验证。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和数据分析,电解原理的应用,除杂时试剂的选择,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守恒数据的计算近4年无机综合及工艺流程题题考查点题型结构母液的循环利用陌生反应产率计算酸溶、碱溶、水溶氧化后调PH(与Ksp结合)1.试题特点:工艺流程推断题以实际生产或生活背景为载体,将无机理论、元素化合物(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电化学知识、化学平衡、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多块内容融为一体,综合性增强。无机综合工艺流程推断题的备考方向注意:由于新考纲去掉化工与技术题,今后化工流程题可能成必考题的常态。2.注重元素化合物性质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相互融合。(1)金属及其化合物(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3.重点考查角度:(1)陌生化学反应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2)物质的净化除杂(3)物质的分离提纯(4)原料的循环使用(5)滴定法测定产品纯度、计算产率(6)与基本原理的结合(平衡移动、电离平衡、溶度积等知识的结合)49(2015全国Ⅰ,38)选考有机综合题15、16年对比近4年有机综合题考查点2013201420152016查尔酮类合成路线。命名、分子式、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种类、核磁共振氢谱主要难点:结构简式(键线式)同分异构种数,氢谱席夫碱类合成路线。命名、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种类、核磁共振氢谱、有机合成路线及条件。主要难点:结构简式(键线式)同分异构种数,氢谱。聚乙烯醇缩丁醛和顺式异戊二烯合成路线。命名、官能团、反应类型、结构简式、原子共面、顺反异构、同分异构、设计合成路线。主要难点:原子共面,同分异构书写,合成路线设计。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路线性质、命名、反应类型、核磁共振氢谱、顺反异构、官能团、同分异构种类、反应方程式,设计合成路线。主要难点:二元羧酸命名、H谱、有机合成反应的迁移能力有机主要考查学生所给题目信息的整合能力,应用能力,顺向和逆向思维及综合思维能力。考查角度:1.命名、结构简式、官能团书写和基本性质、2.六大反应类型(取代,消去,加成,聚合,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3.原子共面、顺反异构、高聚物书写、同分异构分析和书写及种数判断。4.设计合成路线(难度大)关注难点:原子共面、顺反异构、核磁共振氢谱、同分异构体种类、合成路线设计有机化学综合题的备考方向三化学全国高考命题规律解析通过历年高考题及考点分析,不难得出以下结论1.试题突出稳字,稳中创新

稳字表现在试卷始终保持“以能力立意为核心,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统一”的命题特点。题型稳定,命题始终以“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将元素化合物、基本理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等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有效地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与核心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思维的敏捷性”。创新表现在试题年年有变化,年年在创新上都有一定的突破:具体创新表现在1.要求学生在写化学方程式方面创新,写出陌生反应。写陌生化学方程式既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本身也是一种创新。陌生化学方程式书写依据是“质量守恒,电子转移守恒,电荷守恒”但2016年二个方程式跟前几年比陌生度明显不够。(2).创新还表现在创设新情景利用文言文创设新情景2015(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利用图示创设新情景2015(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2:3C.3:2D.2:1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物质性质结合,无机反应和有机反应结合,有一定的综合性,命题有创新。(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反,反)-2,4-己二烯和C2H4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含有机物的命名对学生能力要求提高,体现了创新思维。2.试题立足主干知识不难看出试题考查的都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和主干知识选择题以:化学与生活、阿佛加德罗常数、元素周期律、化学实验基础、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电化学基础、元素化合物等为主干内容,这些都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验探究题注重基本实验仪器及装置的选择和连接,分离提纯基本操作,物质性质的探究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产率计算等方面的考查。反应原理和工艺流程题注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由数据及图像分析归纳结论),盖斯定律计算,电化学基础,化学平衡判断及平衡常数计算等内容的考查;有机综合题注重有机分子式和结构简式的推导,结构简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有机合成和有机信息的理解与应用等方面的考查如:主干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的考察2015-36如:主干知识化学平衡的考察

在716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t/min020406080120x(HI)10.910.850.8150.7950.784x(HI)00.600.730.7730.7800.784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计算式为:_____。②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正=k正·x2(HI),逆反应速率为v逆=k逆·x(H2)·x(I2),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则k逆为________(以K和k正表示)。若k正=0.0027min-1,在t=40min时,v正=__________min-12015年乙卷28.③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正~x(HI)和v逆~x(H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A、E(填字母)2016-273、注重能力考查

高考化学试题始终注重突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选择题注重对化学学科基础性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考生的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初级能力。主观题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主要考查信息重组能力、图表数据分析归纳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化学计算能力、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等。2016年课标I-33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反,反)-2,4-己二烯和C2H4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线2015年课标I-28②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正=k正x2(HI),逆反应速率为v逆=k逆x(H2)x(I2),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则k逆为________(以K和k正表示)。2014年课标I-28①列式计算乙烯水合制乙醇反应在图中A点的平衡常数Kp=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2013年课标I-28(5)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5.93kW•h•kg-1)。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

个电子的能量;该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为1.20V,能量密度E=

(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1kW•h=3.6×106J)(与物理学科交叉------法拉第常数)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要求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的能力。20162015201520152014图表数据分析处理能力20132012往往结合图像进行考查,考查学生识图识表,得出结论的能力。2014化学计算能力2016(4)H3PO2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

.

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

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

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

是产品中混有

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

因是

。化学实验探究能力1、教师要提高对高考复习的认识

高考复习不是对过去学过的知识的重复,而是把所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和整体化的过程,是使学生认识升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