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的探索整理_第1页
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的探索整理_第2页
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的探索整理_第3页
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的探索整理_第4页
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的探索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中国近代对民主的理论探索课标: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思想、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专题一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类别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不同点民主思想政治目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实现方式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暴力革命依靠力量依靠清政府、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关注民生相同点产生根源都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思想来源都是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产物根本目的都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思想实质都是用资产阶级政体取代封建君主专制阶级局限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宣传的民主都有较大局限性人人有“自主”、“自立”之权;“人人平等”①民权政治必须实行,必然实现;②民权政治,人人有自主之权,各尽其力,各得其利;尽应尽的义务,享能享的权利;③民权政治与君主专制完全对立;④中国若再不开放民权,就要亡国灭种。①“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核心)、民生;②“五权宪法”: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思考:以上著作的作者分别是谁?上述著作中提出了什么思想?对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什么作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特点和影响,其观点有哪些异同之处。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主要是考辩长期以来为人们笃信不疑的“古文经”均系伪造,对于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根基具有很大的冲击,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作思想准备。孙中山: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提出推翻满清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定低价,平均地权。在该思想的指导下,资产阶级举行了一系列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中国近代对民主的理论探索背景:对君主专制的反思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表现萌芽:民权思想的启蒙

(资产阶级维新派)成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一、对君主专制的反思

——对民主朦胧的渴望思考:2位思想家有哪些共同的生活背景?黄宗羲—梨洲先生顾炎武—亭林先生黄宗羲—梨洲先生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原君》概括黄宗羲观点“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批判君主专制一、黄宗羲的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2)限制君主的权利——“法治”

提出“有法治而后有治人”思想;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2、影响: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黄宗羲的思想1.主要思想一、对君主专制的反思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顾炎武—亭林先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批判“家天下”的天下观(2)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二者的思想有那些影响促进了政治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换,对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之际引起一些仁人志士对君主专制进行深刻反思的原因?【深化探究】材料1: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经过历朝的完善、加强,明清时期极大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大大阻碍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束缚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表现和原因之一。材料2:明朝中后期,伴随着耶稣会士来华,西方进步的科技知识开始传入我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经学转向科学,高举起“求实”、“明理”的旗帜,掀起了振兴科学的启蒙运动。材料3:明清两朝,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的产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不断缓慢发展。这些变化首先反映在了思想界里。于是,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形成了思想活跃的局面。政治:①专制统治的强化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发展思想:①“西学东渐”

②程朱理学、八股取士,限制了思想的自由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中体西用——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维新变法——戊戌变法(19世纪90年代——19世纪末)民主共和——辛亥革命(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191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学说的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1.民权思想启蒙的背景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二、民权思想的启蒙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2.代表人物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陈旭麓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还认为“人人平等”。认为专制君主是“收人人自主之权,而归诸一人,以一人而夺众人之权。”

“废君权,倡民权,变不平等为平等”

君民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3.思想主张上述四段各出自于哪一思想家?

“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内容:考证古文经是伪造的,否定了古文经的权威性。(2)目的: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恪守祖训”的传统。(1)内容:——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以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来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主义,表现了民主自立的思想(2)目的:——论述维新变法的合理性。“托古改制”理论1.著作一:《新学伪经考》2.著作二:《孔子改制考》

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把西方政治制度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康有为的民主思想A、批判封建的君主专制:理论基础:----“托古改制”B、民权思想:自主之权、自立之权、人人平等①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兴民权,君主立宪思想;教育改革。提出,一度倾向革命②梁启超思想的特点:阐述思想更激进,民权思想更突出;维新运动后其思想更进步。梁启超的民主思想新民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力,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变法通义》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主张评价康有为谭嗣同严复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还认为“人人平等”只有这样才不违背天赋人权的公理。①梁启超把张扬民权与批判君主专制紧密结合起来②中国若再不开放民主,就要亡国灭种废君权,倡民权,变不平等为平等吸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的思想传播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表达了资对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向往,但没有多少可行性,社会影响较为有限梁启超材料:比较康有为和梁启超思想的异同同:都否定君主专制制度,都主张君主立宪制异:康有为借用孔子来证明自己变法的合理性;而梁启超则显得更加激进,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结合起来,揭露君权神授的荒谬性背景:三、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民族危机的加深由戊戌变法的失败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孙中山的民权思想①、三民主义

形成完善——从兴中会建立到同盟会建立主要内容——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主要目的——建立共和政体;反对帝制;争取人权三民主义之间关系——紧密结合、完整体系、目的一致民族主义(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内容核心前提补充和发展②、五权分立原则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对西方民主政治加以改造借鉴③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的发展:新三民主义2、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特点:思想更民主,手段更革命;结合中国国情,参照西方政治不足,思想有创新。孙中山的民权思想③、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的发展: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族的正统地位。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新”在反帝“新”在强调民权普遍性;“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影响: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局限: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康、梁、孙观点的异同同: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在中国实行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统治方式。异:康有为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主张渐进改革梁启超认为立宪制是最好的政体,主张先制定宪法和培养新民再实行立宪孙中山主张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五权分立。【深化探究】1.康有为“托古改制”的理论依据是①《新学伪经考》②《日本变政考》③《俄彼得变政记》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同盟会的纲领中属于“政治革命”的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3.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B.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C.从学习西方科技转向民主共和D.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4.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A.美国B.英国C.俄国D.德国5.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呼吁中国要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实行“变政”,其目标是A.建立民主共和制度B.实行君主立宪C.建立皇族内阁D.推翻皇帝统治6.康有为、梁启超的民主思想主要包括①“中体西用”②依靠清王朝进行改革③建立君主立宪④实现民权⑤实行共和制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7、对康有为“托古改制”理论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借用传统儒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