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_第1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_第2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_第3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_第4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和平愿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美)罗森塔尔2007山东高考,请以“记忆永远不会风化”为题写800字文章。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当历史的车轮压过奥斯维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维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难道时间已将历史风化,坚忍的犹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没有!不但犹太人没有忘记那曾经的苦难,德国人民也没有忘记。每当犹太纪念日那天,德国总理总是跪在营前,默默悔过。男儿跪地惊天动地,何况总理,而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忘记。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时间长河滚滚不息,他们没有忘记。犹太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知耻而后勇,于是在诺贝尔奖面前,他们经常是胜利者。德国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把昨日的罪过,当作今日的教训,防止明日的错误。全世界人民都没有忘记,因为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谁都不想让奥斯维辛的哥特式建筑真正打破世界的宁静,但这也不会影响到我们忘记中的伤痕,它只会作为我们的一个和平的标志,以示警钟常鸣。现在的犹太民族早得到了公正的对待,但他们也未曾将自己的历史忘掉,即使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记忆。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45年1月27日,席卷波兰的苏联红军在波兰南部克拉科夫的奥斯维辛小镇发现了一座用铁丝网围起的集中营,当时有7000多人,他们大部分是犹太人。所有人都表情呆滞,瘦弱不堪,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此为外人所知。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军在1939年建立的。到苏军解放时为止,有400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这里成为了犹太人永远的“噩梦”。这样的悲剧属于整个人类,我们应共同面对这样的耻辱,这样的罪恶。我们也同样不会忘记中华民族在日本法西斯的强盗行径下遭受的苦难。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记住这样的历史。

“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成千上万的死难者集中营堆积如山的尸骨集中营中等死的囚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3段导语简要叙述奥斯维辛的现状4—5段背景介绍过去这里曾是杀人工厂6—15段主体参观者的感受16段结尾奥斯维辛现状1、看了资料和课文后,你们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什么印象?可怕、惨绝人寰、恐怖

集中营大门上文字(ARBEITMACHTFREI)的含义—劳动使人自由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2、作者有没有直接描写集中营如何残害“犯人”的?你是怎么体会到它的可怕的呢?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刑罚的残酷,它的可怕是通过作者和参观者的感受表现出来的。问题1: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哪些东西?他们在看见这些东西时有什么反应?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人们对他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遇难者的鞋子遇难者的遗物“…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停下脚步,浑身发抖。…”——《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拥挤的囚犯宿舍“…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部分死难者的照片“…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在文中找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说明使的。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人们感情的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1、“最可怕”等词,作者用反语;2、景象固然美好,但布热金卡因为曾经是人间地狱,只有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能与之相称。3、表达出作者自己内心无比的愤懑,让读者感到沉重、压抑。问题2:在文章开头作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这其中深层含义是什么?分析句子语言内涵的方法。①从本句入手,抓住关键词语。②从句位入手,注意相邻或对应之处。③结合中心来理解。④联系背景来理解。⑤把握句子所蕴涵的情感。问题3:

课文开头写集中营所在地“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结尾又写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1)内容上,以明快的景物,欢乐的小孩反衬集中营当年的暗无天日惨绝人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遇难者的怀念。如果他们能活到今天,就能享受到这一切,物非人非,悲上加悲。(2)结构上,使文章更加完整,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乃愤激之言,首尾写平静的景物,暗示作者内心汹涌澎湃。61年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问题4:课文中还有好几处写到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相称的事物,如第八段写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津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请思考一下,这样的一种反差和对比有什么作用?作者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毁的,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连这种地方都能开出胜利之花,正义之花,地球上还有什么邪恶不被打倒呢?

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自由分组讨论:1.“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一批批的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都会看到同样的东西,得到同样的感受,那样震惊,那样窒息,那样愤怒。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2.为什么又要写——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主题归纳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对受害者的哀悼。对历史的反思。提醒大家珍爱和平,“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那段历史已成往事,但它留给人类的绝不只是断壁残垣和受伤的心灵,还有许多许多值得全人类去反思的东西。人类是高级动物,为什么还会出现奥斯维辛这样有计划地大批屠杀自己同类的行为?为什么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时间里,全世界没有战火的日子寥寥可数?为什么还有人去跪拜凶手的灵位?伊拉克战争硝烟未灭,利比亚战火又起。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本文获得普利策奖的颁奖词——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德国二战后深刻反省错误,德国国内永远禁止任何纳粹物品的出现,对中小学生进行反纳粹教育,在教科书了写进这段历史,并且在每年的圣诞节向所有受到德军迫害的犹太人或他们的亲属提供各种礼品。

1)、二战德国的忏悔和日本的忏悔比较拓展思考1970年12月7日,时东德总统勃兰特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献上花圈。(2)导语的发展①“第一代导语”,也称六要素导语或全型导语。

如:本报上海9月22日电记者吕网大报道: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朱建华今天下午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田径决赛中,跳过2.38米,打破由他本人保持的2.37米世界男子跳高纪录。(《人民日报》)

②“第二代导语”,也称微型导语或部分要素导语,只把五个“W”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置于导语中,该类导语通常突出“六要素”中最能激发人们兴趣的,或者内容最重要的就可以了如:今天下午,朱建华以他有力一跳,飞过2米38横竿,再次成为全球跳得最高的人。③“第三代导语”,也称丰富型导语。把落脚点放在了“如何去突出这些部分要素”上。

他平缓而有节奏地飞跑到最佳点,突然背向横竿凌空跃起,巨大巨大身躯拖着收拢的双腿向前飞去,以这样优美和谐风姿跳过2米38高度。一个新的男子跳高世界纪录诞生了。(3)导语的写作要求要彰显新闻价值

同一新闻事件的六要素中,判断哪个最为关键和重要,并无固定和绝对的标准,有时和记者所在的新闻机构的性质、观点、倾向有关,有时随整篇报道的侧重点和角度的不同而转移。比如,同是一起盗窃案,有的记者会突出“WHY”——保安的玩忽职守;有的记者会突出“WHO”——窃贼竟是公安人员;也有的记者可能会突出“WHEN”——“两打”专项斗争中的一个大白天。导语写作贵在开篇有物,切忌空洞,充满概念和口号,也不能有太多人名、头衔、单位名称,否则会挤掉或冲淡重要新鲜的新闻事实。

讲究语言技巧

在决定了导语中必须包括什么内容之后,如何在一个句子中尽可能着重地表述它,这就是关于导语语言的问题题。“导语不但是个句子,更是个强调性的句子。”这意味着必须把导语构思成对想要表达的主题具有最强的冲击力和最大的吸引力。最有强调性的技巧应该包括①词序如果把关键信息一直保留到导语末尾,那就可能失去读者,所以把一条新闻的六要素中最重要的那个因素置于最前就很重要。这里我们比较两组导语的写作:[例1]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其中还有一名曾经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XXXX。[例2]20年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XXXX和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

②巧用动词:通过挑选生动的、有表现力的动词,使句子获得最大限度的流动感和跳跃感,为所表达的主题造成最强的冲击。有效的新闻写作所选用的动词,不仅告诉读者发生了何事,而且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