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的分析和解读_第1页
比喻的分析和解读_第2页
比喻的分析和解读_第3页
比喻的分析和解读_第4页
比喻的分析和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喻(一)什么叫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本质不同而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绘该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比喻的构成要素: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三)根据构成方式,比喻分为三类:1、明喻:“甲像乙”本体(甲)、喻体(乙)、喻词都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如、如同、仿佛、宛然、宛如、……似的、……一样、……一般①叶子(荷叶)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③那声音(指浪涛声)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2、暗喻:“甲是乙”喻词用“是、成为、成了、变成”等。①草原的天气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②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③那排冬青越长越高,变成一堵绿色的墙。▲暗喻的其它形式:(1)否定的比喻:④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鲁迅《忆韦素园》)⑤可是在中国,那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差喻往往带有夸张的色彩,在修辞上常认为是比喻与夸张兼用。(3)不出现比喻词:⑥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AB同位式)⑦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搬掉落后和贫穷这两座大山。(AB同位式)⑧希望的肥皂泡已经破灭。(本体和喻体演化成定中关系)⑨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

延安就在这里。(本体和喻体倒置——倒喻)(2)程度不等的比喻——差喻:3、借喻:甲(本体)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喻体),也不用喻词。①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像一层可悲的厚障壁)②小猫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出了几朵小梅花。(明喻:小猫踩在稿纸上的脚印像小梅花一样。)1、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象一般。(鲁迅:《故乡》2、全国农村中,新的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高潮就要到来。我们的某些同志却像一个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3、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纯朴可爱。(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关于喻解的性质喻解在比喻中出现时,它的位置,大体有三种情况:第一是紧跟在本体之后,出现在喻词之前。第二是喻解紧跟喻体,出现在比喻词后。第三是同时出现在本体、喻体之后。喻解的内容:有侧重叙述、修饰本体的;有侧重限制、说明喻体的;也有兼述本、喻体双方的。喻解总是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说话,这就是比喻的相似点。比喻说甲像乙,喻解就来回答甲为什么像乙、怎样像乙的问题,比喻将本体、喻体拿来对比、类推,喻解就为读者揭示和解释进行这种对比的根据。喻解指出了构成比喻的两事物的类似的特点,直接提供了构成比喻的条件。喻解所揭示的是比喻的相似点,而相似点又是一切比喻的核心。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更明确提出:“这格(指比喻)的成立,实际上共有思想的对象、另外的事物和类似点等三个要素。”思想的对象(本体)、另外的事物(喻体)正是通过相似点才建立联系的,没有相似点就没有比喻。二、关于喻解的隐现(一)没有喻解的(二)出现喻解的:第一种情况,加喻解的目的在于强调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引起重视,加深印象。如: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第二种情况:许多比喻如果只出现本体、喻体、喻词,意思不明确,不加解释,就会使人感到困惑。1、他确乎有点像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2、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见我国留学生和实习生时的谈话》)三、关于喻解的作用首先,喻解具有理解性功能,它使比喻更加明确、清楚,便于理解和接受。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就整个结构上说看这本书,很像吃一条肥美的鱼,头有点难啃,尾有点轻飘,沉着有力具各丰富生活性和感染力的,还是中间的一段吧。第二、喻解具有表现性功能,它使比喻更加生动形象,产生艺术魅力。作家老舍说过:“比喻能把印象扩大增深,用两种东西的力量来揭发一种东西的形态或性质,使读者心中多了一些图景:人的闲静如娇花照水,我们心中便与人之外,又加了池畔娇花的一个可爱的景色。”1、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象是松树皮。引起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的细节和不易察觉的方面的往意,唤起读者补充的、附属的、丰富多彩的联想与想象,进而为所喻的事物创造出鲜明的形象。四、关于喻解与本、喻体的划界(一)纵观全喻,把握意义。就是说,从全喻的意思出发,看比喻是用什么来比什么。不能断章取义,将比喻割裂了。如:“他的衣服像黑泥一样乌暗”,“两条腿像木头一样硬”。(二)明确比喻各成分所着重回答的问题。一般说来,本、喻体回答“谁(什么)象谁(什么)’的问题,喻解回答“为什么象”或“怎么样象”的问题。如:1、五四风暴中,作为一个北方省城的中学生到上海参加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会议。这宛如一枚刚出土的土豆,猛然落入金光耀目的十里洋场。(三)参考比喻词出现的情况比喻词在比喻中有时是成对她前呼后应地使用的如象…似的,宛如·····一般,就象·····一样等。这种情况下,夹在成对的比喻词之间的成分,一般是喻体,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