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为新中国而奋斗_第1页
第9讲:为新中国而奋斗_第2页
第9讲:为新中国而奋斗_第3页
第9讲:为新中国而奋斗_第4页
第9讲:为新中国而奋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讲为新中国而奋斗

“从整个形势看来,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蒋介石说要‘建国’,今后就是建什么国的斗争。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呢,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将是一场很复杂的斗争。”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30页。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定胜负的斗争,构成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基本内容。一.“三国四方”在中国的角逐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1.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美国、苏联成为超级大国,主导世界格局。

美国摆脱了传统的孤立主义状态,一举冲出美洲,从本土出发向外扩展,力图在全球推展美国模式。中国被视为遏制苏联、限制亚洲革命运动的重要因素。苏联摆脱了战前的“孤岛”状态,一面向西欧进军,一面向东发展(蒙古、中国东北)。

围绕中国政局的发展,在美国、苏联、中国三国之间,美、苏、国、共四方形成了独特的互助关系。2.雅尔塔协定

《三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

维持外蒙古现状恢复1904年日本进攻所破坏的原属于俄国的各项权益。包括: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口为海港;中苏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3.《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945年8月14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附件,约期为30年。

两国在对日战争中“彼此互给一切必要之军事及其它援助与支持”,战后“共同密切友好合作”。苏联政府声明,一切援助给予国民政府,重申尊重中国在东三省之完全主权及领土的完整。中华民国政府声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公民投票证实其独立的愿望,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之独立。中苏共管长春铁路30年,大连为自由港,旅顺为共享海军基地30年。苏军进入东北作战事宜。4.美、苏敦促国、共和谈

1945年8月20日,斯大林致电毛泽东,要求中共接受蒋介石的邀请,去重庆谈判。

8月23日、28日,魏德迈两度辗转致电中共: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愿继续在国共两党之间进行调解。

8月14、20、23日,蒋介石三度致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共也同意利用谈判,扩大影响。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8月14日,日本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当天,蒋介石致电毛泽东,邀请毛前往重庆共商国是。两天后毛复电:待蒋对朱德要求蒋取消要求中共军队“原地驻防待命”的电文作出回应之后再做决定。8月20日,蒋致电毛泽东,再邀其赴重庆。同时俄共中央也致电毛泽东,要求中共接受邀请。毛泽东于是复电蒋介石,表示将派周恩来先往重庆谈判。8月23日,蒋介石第三次致电毛泽东,请毛泽东亲赴重庆。次日毛泽东复电表示将同周恩来一道赴重庆谈判。蒋介石为何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力量的强大

“我们解放区有一万万人民、一百万军队、两百万民兵,这个力量,任何人也不敢小视。我们党在国内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已经不是1927年时候的情况了,也不是1937年时候的情况了。国民党从来不肯承认共产党的平等地位,现在也只好承认了。我们解放区的工作,已经影响到全中国、全世界了”。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8页。客观原因:国民党因摊子未摆好,兵力分散以及内部矛盾牵制等原因,还不能下决心打内战。

杜鲁门回忆道:日本投降时,“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一隅,华南和华东被日本占领着。长江以北则连任何一种中央政府的影子都没有……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要拿到华北,他必须同共产党人达成协议,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想要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

《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版,第70、71页。

抗战结束时,“人们却发现政府军已处于异常不利的劣势地位。它最优秀的军队都与华北、华中的沿海城市遥隔数百英里之远。”——[美]白修德、贾安那著:《中国的惊雷》,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第320页。其他因素:大后方人民反对内战国民党内部分人不赞成内战苏、美、英等国际力量不希望望中国马上发生内战

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其回忆录中明确说:“十分清楚的是,日本将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失去作为一个东方大国的资格,唯一真正的东方大国因此就是中国了。”“因而,倘若能在远东获得稳定的话,那么确保这种稳定,任何安排就得以中国为中心来进行。”杜鲁门

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我们断然认为,摆在我们面前唯一的行动途径就是用一切办法在中国帮助维护和平,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一定限度内在军事上支持蒋委员长。但是我们不能卷入中国的这场阋墙之争。”

“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线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事情是很清楚地摆在我们面前,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并且向海边开去,那末整个中国就将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就必须采取异乎寻常的步骤,利用敌人来做守备队”,“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持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并开进海港,我们便将他们送回日本。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72页。)何应钦命令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凡非蒋委员长或本总司令所指定之部队指挥官,日本陆海空军不得向其投降缴械,及接洽交出地区与交出任何物资”;“绝对不得将行政机关移交非蒋委员长或本总司令所指定之行政官吏或代表人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纪实》,中共党史出版社1989年版,第78-79页。)5.重庆谈判

8月27日,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乘专机抵达延安,迎接中共和谈代表。

“主席站在飞机舱口,取下头上的帽子,注视着送行的人们,像是安慰,像是鼓励。人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拚命地一齐挥手,像是机场上蓦地刮来一阵狂风,千百条手臂挥舞着,从下面,从远处,伸向主席。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一动不动了。”“挥手之间”飞赴重庆

成都《华西晚报》社评:毛泽东亲临重庆“对于中国人民,这是一个比之日本突然宣布无条件投降更使人欣喜的消息”。“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派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重庆之行,将可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重庆《大公报》评论文章《毛泽东先生来了!》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1945年8月28日,在美国调停人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飞抵重庆。

国民党重庆谈判的基本原则1945年8月28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政治与军事应整体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

——张秀章编著:《蒋介石日记揭秘》第730页。

8月29日蒋介石拟定谈判三原则:

“(一)不得于现在政府法统之外来谈改组政府问题。(二)不得分期或局部解决,必须现时整个解决一切问题。(三)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中心也。”

——《蒋介石日记揭秘》第734页。重庆林园经典留念照:敌乎?友乎?老朋友,多年不见了,干杯!

谈判一开始,蒋介石和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就密令各战区印发1933年围剿红军时编纂的《剿匪手本》,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即由美国飞机运送至内战前线。因此,在谈判期间及其后,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变本加厉起来。蒋介石密令发布的

剿匪手本美国军舰运送国民党军队

美国军事顾问训练国民党军队进攻的目标首先是接连东北和华中解放的华北解放区。8月下旬,国民党第二战区阎锡山部向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上党地区进犯。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指挥下,从9月初开始,经过40多天的战斗,基本上消灭了阎锡山部主力。)上党战役(1945.9.10-10.8)

重庆谈判期间,晋冀鲁豫军区部队解放战争时期打的第一个歼灭战,这一胜利打击了国民党的内战气焰,加强了中共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对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电报: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奸党作具体谈判。彼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3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谈判结果(分为四种情况)

承认了中共的地位。承认了召开各党派的会议。一定程度地承认了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地位和数目(将中共领导的抗日军队缩编为20个师)。第一,达成协议的。

第二,未达成协议的。主要是解放区的地区问题与政权问题。这是争论的焦点,双方都未让步。

在此问题上,中共提出4种方案(中心内容是要求国民党政府承认现有解放区和解放区各级民选政府。而不允许国民党借助新划分行政区的机会,把解放区的地域分割开,并由他们指派各级地方官,把解放区的政权搞垮)都被国民党政府否决。

第三,形式上承认,而实质上未执行的问题。受降遣俘改编伪军

第四,中共作出重大让步的问题。人民军队的数目。(中共代表提出在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的前提下,可将120万人民军队缩编为24个师,至少20个师,使之占整编后全国军队总数的七分之一)。

中共为什么要这样让?一方面,即使中共不提出缩编,蒋介石也不会更多地承认,况且,中共首先提出缩编自己的军队,蒋介石就不好不缩编国民党军队。另一方面,中共并没有交出军队。这是在谈判中坚持的一个根本原则。

让出了分布在南方的八个省区。(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不在内〉)的根据地。

尽管可惜,但让还是必要的。因为:

一方面,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要从重庆回南京,而散布在上述一些省份的解放区就在南京附近。

毛泽东说:“我们在那里人家就是不能安心睡觉,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来争。在这一点上我们采取让步,就有利于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取得国内外广大中间分子的同情”。

另一方面,中共让出这些地方目的,也是为了把这些地方的武装力量迅速收缩,向北转移,以免被国民党军队各个击破,从而为反击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作必要的淮备。

在谈判中,中共代表团成功地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取得了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重大胜利。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在桂园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文本

重庆谈判,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通过谈判,中共的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为广大人民所认同,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在全国的政治影响力和政治地位都极大地提高了,这就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6.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毛泽东签发《停战通告》国共正式签订停战协定1946年1月10日至31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和《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等五项协议。中国共产党决心严格履行政协协议。

政协会议闭幕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各区党委、各纵队发出内部指示:“从此,中国即走上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虽然一切决议尚待实行,即是实行,离开全国彻底民主化还是很远;但是,只要各党派在全国合法化,人民有了初步民主自由,民主运动即可能逐步发展,成为不可抗御的力量,破坏封建专制主义,推动国家继续走上民主化。”并且指出:“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由政治方式来解决。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第62、63页。)中国共产党履行政协协议的措施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指出:“我党即将参加政府”,“各党派亦将到解放区进行各种社会活动,以至参加解放区政权,我们的军队即将整编为正式国军及地方保安队、自卫队等。在整编后的军队中,政治委员、党的支部、党务委员会等即将取消,党将停止对于军队的直接指导,不再向军队发出直接的指令,我党与军队的关系,将依照国民党与其军队的关系。”(《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第63页、第63-64页。)第一,整编军队。

“我党所创立的军队,在今天只有采取这种形式才能取得合法地位,被国内各党派及各国政府所承认而保存起来,并且换得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与国家的民主化,换得国民党军队脱离国民党所有,个人私有与派系所有。因此,这种退让是适合全国人民利益的,它丝毫也不改变我们军队作为人民军队的本质,相反要更进一步改造全国军队,使之逐步民主化,最后变成人民的军队。”(《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第64页。)中共中央致电在重庆的代表团,告诉他们:“‘国府委员会仍照周在延所提八人,即毛(泽东)、林(伯渠)、董(必武)、周(恩来)、刘少奇、范明枢、张闻天为适宜,以便将来指导中心移至外边。第一次会议少奇可不出席。范明枢能否出外,已去电询问,尚未得复。如范不就,则提命傅茂公(彭真)。’‘同意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王(若飞)分任行政院副院长、两部长及不管部。’”

(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5页。)第二,在内部初步商定参加国民政府委员会和经过改组后的行政院的名单。当时在担任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主席的李一氓回忆道:“其实从中国共产党来讲,是真心愿意和国民党合作建国的。蒋介石公开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似乎在我们的预料之内,也似乎在我们的预料之外。因为在淮阴的时候,我曾经得到华中局一个通知,说党中央要从延安搬到淮阴来。参加南京工作的同志有事情要开会就去南京,没有事情又不开会就可以回到淮阴的总部。中共中央的总部就要建在淮阴,就由我负责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建立中共中央总部。当时我的设想是砖木结构的平房,地势要高,不会被水淹。我也曾和少数同志到淮阴城外走过几遍,看了些地势较高的位置。还没有定下来的时候,解放战争就开始了,这个计划自然没有实现。”(李一氓:《模糊的荧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54页。)第三,准备将指导中心转移到接近南京的苏北淮阴。

在努力争取和平建国的同时,中国共产党没有放弃武装斗争这个武器。因为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总是要强迫人民接受战争,他两手都拿着刀,我们就按照他的办法,也拿起刀来,采取“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这就是说,和平的途径能否走得通并“不取决于我们,而取决于当时的统治阶级”。(《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05页。)

7.美、苏态度的变化及东北问题

美苏曾约定:苏军不入关,美军不登陆。

1945年9月,美军突然开始在华北沿海港口大举登陆。

9月13日、30日,美军分别在青岛、天津登陆;10月1日、10月下旬,美军分别在秦皇岛、大连登陆。苏联态度的变化:放弃不支持中共的原则只要中共军队不用八路军的名义进入东北,苏军不会干涉;后又要求八路军火速北进,接收苏军即将撤离的察绥地区和东北。10月初,苏联通知中共东北局,将苏军所缴获保存的全部日本关东军的武器弹药、军事装备转交给中共接收。10月底,苏军将营口、葫芦岛两处国民党准备登陆的地点交给中共。11月初又把长春等重要城市的机场交由八路军设防。东北之争1945年9月,中共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把夺取东北作为关键任务来完成;并利用有利形势,在东北取得优势。1945年11月,国民党军队先后攻占了山海关、锦州、沈阳、长春等,中共决定“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在东北广大农村建立了根据地。1946年2月,英美两国单方面公布雅尔塔会议关于中国的秘密协定,国民党借机发起反苏运动。苏军态度再度强硬,将其撤离城市交中共接收,并资助中共大批军用物资。中共也再度确立了“人民的武装,一支枪,一粒子弹,都要保存,不能交出去”的方针。内战在即1946年4月,国共在四平展开大战,持续一个月的战事,中共伤亡近万人,虽然,最终中共放弃四平,但有了东北的根据地,背靠苏联及朝鲜的苏军,中共已决心在关内再作较量;国民党在东北的兵力虽已有些也捉襟见肘,但他不想放弃东北,同时力图在关内“清剿”中共。以1946年春天东北的形势来看,国共冲突间已在局部形成较大规模的战事,同时,双方又都有关内作战的准备,全面内战一触即发。二.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实力对比

中共赢得胜利的策略1.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实力对比

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了全国性内战。

其时国民党拥有430万军队;作战飞机近千架,舰艇400艘左右,占有全国76%的土地和71%的人口(3.39亿),控制全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以及几乎全部的工业;接收了侵华日军100万人的武器装备;取得了美国政府在军事上和财政上的巨大援助。共产党军队只有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地方部队及后方机关共66万人,并被分割在十几块根据地里,人口约1.2亿。没有空军和海军,装备落后,有的是小米加步枪。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1946.7)项别数目百分比兵力共产党方面120万人1国民党方面430万人3.58地区面积共产党方面228.5800万平方公里23.8%国民党方面731.1720万平方公里76.2%城市共产党方面464座(中小城市)23%国民党方面1545座(大中城市)77%人口共产党方面13606.7万人28.6%国民党方面33893.3万人71.4%参见《中国现代史统计资料选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6页。

蒋介石对于作战取胜非常自信:“比较敌我的实力,无论就哪一方面而言,我们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军队的装备、作战的技术和经验,匪军不如我们,尤其是空军、战车以及后方交通运输工具,如火车、轮船、汽车等,更完全是我们国军所独有,一切军需补给,如粮秣弹药等,我们也比匪军丰富十倍,重要的交通据点、大都市和工矿的资源,也完全控制在我们的手中。”所谓“一切可能之条件,皆操之在我,我欲如何,即可如何。”(秦孝仪:《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二十二,135页。)

内战爆发之初,国民党军采取的是全面进攻战略,如蒋介石所部署:“第一是要占领匪军的政治根据地,使他不能建立政治中心,在国内外丧失其号召力。第二是要摧毁其军事根据地,捣毁其军需工厂与仓库,使其兵力不能集中,补给发生困难。第三是封锁其国际交通路线,使之不能获得国际的援助。”(秦孝仪:《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二十二,292页。)

2.中共赢得胜利的策略

1946年8月,关心中国命运的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到延安采访时,毛泽东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毛泽东在延安枣园同斯特朗谈话处第一,充分运用统一战线的策略

对于农民阶级,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对于其它阶级阶层,发动城市工人运动、学生运动,扰乱国民党的后方战线,团结城市中间阶级,争取舆论同情和支持,配合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斗争。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即有2/3的地区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1947年7月到9月,中共在河北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到1948年,一亿人口的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生产关系。土改改变农村的面貌,农民积极入伍参军,保卫胜利果实。

学生运动是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的先导,从昆明“一二·一”运动开始,到北平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学生运动从争取民主发展到了反帝爱国。“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即“五·二〇运动)和“反饥饿、反迫害”运动则是学生运动发展的高潮阶段,也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标志。“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反饥饿反迫害运动“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学生运动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要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毛泽东《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1947.5.30第二,制订正确的战略战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必须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头四个月里,解放军主动让出105座城市,换取了歼灭国民党正规军32个旅、30万人的胜利。蒋介石不仅消耗了有生力量,而且还因占领广大城镇而必须分兵把守,用于前线进攻的机动兵力已大大下降。必须打歼灭战、速决战,为此要打运动战。国民党的优势渐渐消失,1947年成为转折年代。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后整编七十四师时的情景张灵甫

国民党共产党军队数量的变化430万人(正规军:200万人)127万人(正规军61万、民兵:220万人)战场态势430万人→373万人(正规军:200万人→150万人)127万人→195万(正规军61万→100万)士气低落旺盛后方形势政治经济危机加剧,人民厌战反战后方巩固,人民支持国民党的优势渐渐消失(1946.6-1947.6)第三,实行未经过战略相持的战略进攻1947年6月,毛泽东命令人民解放军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12万人出敌意外地南渡黄河,转战鲁西南,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是在独特的军事形势下以独特的方式展开的所谓独特的军事形势,就是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还处于劣势、局部还处于防御的情况下,敢于从战略布局的薄弱环节和要害部位开刀,以主力突进国统区的后方,开创新战场。所谓独特的方式,就是担任进攻的人民解放军主力,采取不要后方,不是正面稳步推进,直插国统区心脏部位的方式,使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同时存在,密切配合,形成国共双方犬牙交错的战略态势。刘邓大军改变解放战争的进程刘邓大军一反常规的作法出乎国民党意料之外。打乱了蒋介石的军事布署,使之完全陷入被动境地。中原解放区的建立等于在国民党的战略腹地插进了一把尖刀,预示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券已经操在毛泽东之手了。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3.最后的决战

辽沈战役(1948.9.12至11.2)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主力70万人在林彪、罗荣桓领导下,共歼敌47.2万人。林彪主持东北局军事会议

淮海战役(1948.11.6至1949.1.10)在时66天,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60万人,在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组成的总前委领导下,歼敌55.5万人。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平津战役(1948.11.29至1949.1.31)历时64天,入关作战的东北军和华北解放军主力100万人,在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的平津战役总前委的领导下,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1949年2月22日傅作义(中)在西柏坡

1949年2月3日,解放军举行入城(北平)式。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蒋介石发出和谈声明

1949年元旦蒋介石通过《新年文告》发出和谈声明。

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务。一时间,“划江而治”的说法盛行。蒋介石的和谈声明(1949年1月)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的生活方式与目前最低生活水准,则我个人更无所他求。2.中共提出八项和谈计划1948年12月25日,新华社发布国民党战犯名单。1949年元旦,毛泽东也为新华社撰写新年献辞,表示:一定要将革命进行到底。1月14日,毛泽东发表了同意与国民党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中共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1949年1月)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废除伪法统;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卖国条约;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3.国共和谈及其破裂

1949年4月1日,以张治中为首的南京代表团飞抵北平,开始与中共和谈。中共希望李宗仁等倒戈,李宗仁则想划江而治。4月20日,李宗仁拒绝了中共提出的和平条件。和谈破裂。4.解放全中国

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应逐步由乡村转到城市,规定了夺取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会议批准了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批准以八项条件作为与李宗仁和平谈判的基础。

这表明,中共已经做好了由战争和革命时代、向和平与发展时代转变的思想准备。也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了全面的准备。“向全国进军”

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大举过江。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蟠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5.新政协的召开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各民族、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和人民解放军的代表、候补代表、国外华侨民主人士以及特邀代表共662人。毛泽东主持了会议,并致开幕词。他庄严宣告:“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政协的决定新政协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于北平,北平即日改名为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现时的国歌,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还选举了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议通过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四.国民党为什么失败?1948年10月蒋介石与傅作义1.徒有其表的军事力量“两年半的内战,我本人内心和行动,主观和客观,是在极端矛盾痛苦的斗争着”。

傅作义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6年6月内战爆发,到1950年6月中共占领整个大陆(除西藏外)战场上起义的国民党军队就达到85万人,接近被消灭的国民党军总数的1/9。如果加上接受和平改编的将近30万人,则占被消灭的国民党军总数的1/7。

倒戈、投诚、起义(1)1945年10月,国民党政府军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任新八军军长高树勋中将率部在邯郸附近的前线起义。1948年10月,国民党政府军第一兵团副司令兼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在长春起义。1948年10月,国民党济南守军96军军长吴化文率2万人在济南起义。1948年11月,国民党85军110师廖运周率部起义。1948年11月,国民党政府军第一兵团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员何基沣中将率部2万余于贾旺、台儿庄防地起义。1949年1月,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上将宣布起义,北平和平解放。在1949年5月,国民党19兵团司令官兼河南省政府主席张轸发电通告全国,宣布起义。倒戈、投诚、起义(2)1949年5月,国民党淞沪警备副司令、代51师师长刘昌义率51军起义。停止抵抗,接受改编。1949年8月,湖南绥靖公署主任兼省主席程潜、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陈明仁率部长沙起义。1949年9月新疆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陶峙岳通电起义。1949年9月,绥远省政府主席、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董其武率部起义。1949年12月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等在彭县起义,宣布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1949年12月,云南省主席卢汉率部起义,云南解放。1949年12月,湖北绥靖公署主任兼国民党军第3兵团司令官朱鼎卿率部7000余人,在四川省金堂县举行起义。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共有“188万官兵起义投诚和接受和平改编,其中陆军240个师;海军3800余人,大小舰艇97艘;空军4000余人,各种飞机128架,合占国民党军被歼总人数的22%强”,从而打乱了蒋介石的军事部署,动摇了国民党的军心,削弱了国民党的力量,“对促进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综合册,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第29页。)2.通货膨胀和经济崩溃

1946年,财政经济状况恶化。政府的支出增加了三位以上,其中60%用于支付内战的支出。为应付财政危机,大量发行货币,引起物价上涨。

到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宣布“货币改革”时候,物价已比抗战以前上涨700万倍。1949年5月21日,上海大米每石需金圆券4.4亿元,若以每石米320万粒米计算,买一粒米就需金圆券130余元。1948年3月,美国《生活》杂志记者的镜头里,上海电话公司职员的工资,是一捆捆贬值的纸钞。

为筹集战争经费,国民党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一百万元的纸币(1949年)

反饥饿、反内战因饥饿的原因在于内战,反饥饿必须反内战。1947年出现了席卷全国的“反饥饿、反内战”抗议活动。3.专制独裁,失去民心

作为“中间势力”的各民主党派: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等等。

他们的基本政治立场是“走第三条道路”。国际上,站在美、苏之间;在国内,站在国、共之间,“拿苏联的经济民主来充实英美的政治民主,拿各种民主生活中最优良的传统及其可能发展的趋势,来创造一种中国型的民主。”国民党对于中间势力的迫害沧白堂事件:1946.

1.27较场口血案:1946.2.10下关惨案:1946.6.23李公朴被杀:1946.7.11闻一多被杀:1946.7.15李公朴闻一多强行解散民盟1947年10月28日,国民党宣布:“中国民主同盟分子自首办法”。黄炎培赴南京与政府商谈,商谈七次,未果。为了成员的人身安全,1947年11月5日,民盟中央无奈公告:总部解散。由此,民盟被强行解散。清华、北大、燕京三所大学著名教授48人联名发表《我们对于政府压迫民盟的看法》,其中说:“今政府压迫民盟之举,实难免‘顺我者生逆我者死’之诟病”。闻一多曾写道:“《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五四给我的影响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向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八年的回忆与感想》)民盟的主要成员罗隆基、楚图南、“七君子”之列的史良、王造时、李公朴、写“公开信”的周炳琳、朱光潜、朱自清、许德珩都是青年时代参加过五四运动、都经历过五四精神的洗礼。”五四影响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与信仰。中间势力倒向共产党在解放军已转入战略进攻之时,面对国民党既不给中共以“调和”的余地,也不给其它党派以政治活动的空间的现实,中间势力做出新的政治选择。1949年1月沈钧儒、李济深在解放区。4.美国援助和调停的失败

美国在华的策略:大力支持蒋介石,把中国统一于美国的控制之下。战争期间,中国牵制住尽可能多的日军,战争结束后,在中国建立一个统一而亲美的政权,成为亚洲“稳定的力量”。援助装备军队约45个师;训练军事人员约15万人;给予贷款和物资约59亿美元;1945年9月之后,他们大批在青岛、塘沽、秦皇岛等地登陆,仅海军陆战队就有5万多人;帮助将国民党军队运往日本投降地,抢占地牌。

调停为了建立统一而亲美的政权,1946年底,美国曾派五星上将马歇尔作为总统特使来华,在国共之间进行调停,最终内战烽火燃起,调停失败。马歇尔到延安反美爱国运动兴起1947年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了反美爱国运动。“无可奈何的供状”

艾奇逊:“我们的援助与鼓励,曾帮助他们抵抗。不幸的但亦无法逃避的事实,是中国内战的不幸结果为美国政府控制所不及。美国在她能力的合理限度之内,所曾经做或能够做的都不能改变这个结果。美国所未做的对于这个结果也没有影响。这是中国内部势力的产物,这些势力,美国亦曾试图加以影响,但不能有效。”5.社会、经济改革的迟滞

国民党从未真正去实行民生主义的基本原则——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国民党本身也缺乏发起社会和经济改革的必要动机,其政权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农民的疾苦漠不关心,把农民看作是毫无生气、无足轻重的人,所以看不到农民大众的革命能力。

我们先看看这二十年来,我们的国家有什么进步?言军事,我们根本谈不上“国防”,人家早已进原子和雷达的世界,我们还停留在步兵和机关枪时代。言政治,政治在本质上则越来越倒车:贪污流行,效能低落,自由缺乏保障,民生一无改善,而政治道德则尤见江河日下。言教育文化,二十年来我们的科学发明在哪儿?第一流的文学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