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能量与体温2013学生_第1页
第七章 能量与体温2013学生_第2页
第七章 能量与体温2013学生_第3页
第七章 能量与体温2013学生_第4页
第七章 能量与体温2013学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的能量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用能量代谢率来表示。一、食物的能量转化(一)ATP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物质(二)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糖,脂肪,蛋白质。血糖浓度:正常成人早晨空腹血糖:80-120mg/100ml全血

低血糖:早晨空腹血糖<60-70mg/100ml全血高血糖:早晨空腹血糖>120mg/100ml全血糖尿:早晨空腹血糖>160-180mg/100ml全血血糖仪:空腹血糖:2.8mmol/L〈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表明您的血糖控制良好。低血糖:<2.8mmol/L=(三)能量去路:CO2

50%转化成热能以维持体温1.能源物(100%)生物氧化

能量45%供各种C生理活动需要

(化学能)5%消耗(末利用)

H2O2.人体的能量消耗成人:能量消耗用于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孕妇,乳母+胎儿生长+分泌乳汁的能量,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所需能量二、能量代谢的测定:(一)单位:焦耳(J)或千焦耳(kJ),卡或千卡。1卡=4.18焦耳(二)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概念1.食物的热(卡)价:1g某种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不完全。糖:4.1千卡/g脂肪:9.3千卡/g

蛋白质:4.14千卡/g(5.64千卡/g)

2.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糖:5.0千卡/L脂肪:4.7千卡/L蛋白质:4.6千卡/L3.呼吸商: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的量与吸入的O2量的比值(CO2/O2)。某种营养物质的CO2/O2称该物质的呼吸商。糖:1脂肪:0.71蛋白质:0.80混合食物:0.85意义:1)根据呼吸商可推测出能量的主要来源。2)为了方便,可依据非蛋白呼吸商对应的氧热价来计算能量代谢率。(二)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测定机体在单位时间内产热量来计算能量代谢率。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一)肌肉活动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剧烈运动时,机体的耗氧量可达安静时的10~20倍。

(二)精神活动紧张时,能量代谢率将显著增加。这是由于精神活动常伴有肌紧张增强和刺激代谢的激素释放增多的缘故。(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在安静状态下进食后,人体释放的热量比摄入的食物本身氧化后所产生的热量要多。机体这种食后“额外”产热的现象称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可能与肝脏脱氨基有关。

(四)环境温度人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οC的环境中最稳定。温度过低,可因寒战或肌紧张增强而使代谢率增加;温度过高,可因体内生化过程加速及汗腺、呼吸、循环等活动增强而致代谢率增加。四、基础代谢(一)定义:基础代谢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而基础状态则是指人体处在清晨、清醒而静卧,不受肌肉活动、精神紧张、食物(禁食12小时)及环境温度(室温20~25ºC)等因素影响时的状态。用基础代谢率表示。(二)基础代谢率(BMR):

1.定义:指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率。与体表面积有关。2.正常值与差异:有国内与国际标准。BMR随性别、年龄的不同而有生理差异。男子的BMR平均比女子的高;幼年人的比成年人的高;年龄越大,BMR越低。3.意义:1)营养学常用指标之一,2)临床作为诊断甲状腺疾病的辅助手段:BMR实际值与正常平均值比较,相差20%有意义。

附: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体质指数(BMI)=身重(kg)/身高2(m2)

体质指数(BMI)=身重(kg)/身高2(m2)用体质指数来判断体重是否正常。以前一直应用的判断标准如下:正常值BMI=18.5~24.9(我国18.5-23.9)超重BMI

:25~29.9轻度肥胖BMI=25~29.9中度肥胖BMI=30~40重度肥胖BMI>40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亚洲人的BMI正常值为18.5~23,大于23为超重,肥胖的数值可有各国根据国情确定。上述BMI判断标准对运动员不适用。运动员身体中肌肉成分较多,体重较重是由肌肉造成的。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一、体温

(一)定义: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临床以体表温度表示(二)临床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三)正常值:直肠温:36.9~37.9oC口腔温:36.7~37.7oC

腋窝温:36.0~37.4oC(发热:腋窝温:>37.5oC;T:22-43oC)发热:腋温T>37.5℃(低热)T>38℃(中热)T>38.5℃(高热)体温相对稳定意义:体温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生存的必要条件。体温过高或过低,酶的活性受到影响,正常生理功能无法进行。人:体温超过42℃会引起死亡;体温低于22℃也会导致死亡。(四)体温的正常变动1.昼夜周期性变化:在一昼夜之中,体温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体温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οC/d。这种波动可能与下丘脑的生物钟有关。2.性别的影响:成年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οC。

女子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动:月经期及排卵前期体温较低,排卵日体温降至最低,排卵后体温稍高。3.年龄的影响:儿童高,老年人低。

4.其他因素的影响:发热,甲状腺素和孕激素使T升高。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温血动物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在体内体温调节机构的调控下,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处于动态平衡的结果。(一)产热

1.产热器官:安静:内脏器官--肝脏代谢最为旺盛,运动或劳动时:骨骼肌。2.产热形式:分解代谢释放能量。3.产热活动的调节:寒冷刺激通过CNS,可引起T3T4、肾上腺素、NE、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多,以促进分解代谢,增加产热。其中,T3T4是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二)散热

1.散热器官:皮肤(主要)、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

2.散热方式(皮肤):

〔1〕当体温》气温时:(1)辐射:指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散发热量。(2)传导: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它接触的较冷物体。

(3)对流:指通过气体或液体来交换热量

(4)蒸发:是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散发体热的一种形式。1g水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带走热能580卡.1.分类为:①不感蒸发(不显性蒸发):指体液的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粘膜(主要是呼吸道粘膜)表面而被蒸发,人体24h的不感蒸发量约1000ml;②发汗(显性蒸发):指汗腺分泌汗液而被蒸发。人体汗腺分大汗腺与小汗腺。与发汗有关的小汗腺分布于全身皮肤。发汗是一种神经反射性活动,分为温热性发汗和精神性发汗。人体汗腺(温热性发汗)主要接受交感胆碱能纤维(ACH)支配,主要发汗中枢在下丘脑。(体温调节)精神性发汗: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可反射地引起手掌、足跖及前额等部位的交感肾上腺素能纤维支配的汗腺分泌。(与体温调节无关)2.影响因素:发汗速度受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出汗量越多。〔2〕当体温《气温时:蒸发成为唯一的散热方式三、体温调节(主要为神经调节)体温调节的方式: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下面讨论自主性体温调节。(一)温度感受器1.外周温度感受器:指位于皮肤、粘膜及内脏的温度感受器,分冷、热感受器。2.中枢温度感受器:在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都有中枢性温度敏感神经元,包括热、冷敏神经元,可作为R,也是处理和分析体温信息的中枢N元。尤在PO∕AH区,主要是热敏神经元(90%)。当局部脑组织的温度升高时,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多,反射促进机体散热、减少产热。(二)体温调节中枢

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下丘脑的PO∕AH区的温度敏感神经元既接受局部组织温度变化的刺激,又接受其他部位温度感受器、温度敏感神经元传入的信息并加以整合处理,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

下丘脑的PO∕AH区:90%为热敏神经元10%为冷敏神经元(三)体温调定点学说此学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