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梳理工程_第1页
第四章 梳理工程_第2页
第四章 梳理工程_第3页
第四章 梳理工程_第4页
第四章 梳理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梳理工程梳理工程的主要任务是:(1)进一步开松纤维并除杂;(2)将纤维原料进一步混和均匀;(3)将块状纤维梳理成束状,再梳理成单根纤维状;(4)将纤维梳理成网,双道夫梳理机还能起到将双层纤

网重叠均匀的作用;(5)带有杂乱机构的梳理机还能使纤网的纤维杂乱排列,减小产品纵横向的强度差异。(1)盖板式梳理机(2)罗拉市梳理机(3)非织造专用梳理机一、梳理机的种类(1)盖板式梳理机省去了盖板的传动机构,维护方便。金属针布,更适合梳理合成纤维©INDA(2)固定盖板梳理机省去了盖板的传动机构,维护方便。金属针布,更适合梳理合成纤维©INDACourtesyofRoyBroughton盖板式梳理机特点:

梳理线(面)多,其数量等于工作区内盖板数(25-40根)属于连续式梳理,对长纤维有损伤。能清除杂质和短纤,会损失一部分短纤维产量较低适用于1.1tex以下,长度65mm以下(甚至小于20mm)的纤维(3)罗拉式梳理机(毛纺BC272型)1—毛箱2—升毛帘3—均毛梳4—剥毛扒5—毛斗6—水平喂给帘7—推手板8—喂给罗拉9—开松辊10—胸锡林11—转移辊12—主锡林13—风轮14—道夫15—斩刀16—输网帘梳理线少;属于间歇式梳理,对长纤维损伤少;基本没有短纤维排出,有利于降低成本;利用工作辊进行分梳,剥取辊进行剥取、返回;对纤维产生分梳和混合作用,产量高;适合加工长度51mm以上,150mm以下的纤维。罗拉式梳理机的特点:(4)非织专用梳理机1、单锡林单道夫梳理机单锡林单道夫梳理机

双锡林单道夫梳理机双锡林双道夫梳理机双锡林双道夫带杂乱辊梳理机

双锡林双道夫带无规杂乱辊梳理机

每两个锡林转向相反,针向交叉,后者速度大于前者,剥取前方锡林纤维,纤维最终能够出机。分梳辊式梳理机(德Hergeth公司)德国斯宾宝公司的梳理机德国双道夫四网式复合式梳理机德国双道夫三网复合式梳理机二、针布

弹性针布(沿用棉、毛纺)梳理机针布金属针布(非织98%以上都是金属针布)(1)弹性针布A-钢针上部长B-钢针下部长C-钢针上部高D-钢针下部高E-钢针总高S-侧磨长度X-作用角Y-植针角钢针号数——以钢针直径大小为依据划分,直径越大,号数越小。针布号数——反映钢针植针密度,一般单位针/英寸2。也能反映钢针粗细。一般,针布号数越大,植针密度越大,刚针越细,钢针号数越大。

从后车到前车,针布号数由小变大,植针密度由小到大,钢针由粗到细,钢针号数由小到大。弹性针布的缺陷高速运转时,钢针易变形、后仰,使工作角增大,对纤维的握持减弱,影响梳理效果。高速运转时,由于离心力大,基布容易松弛,影响表面平整,影响隔距。底部针孔容易疲劳,对钢针的握持力减弱。针尖的锋利度衰退快。有抄车负荷。(2)金属针布α-齿面工作角β-齿背角γ-齿顶角(α-β)P-齿距C-齿顶长R-齿基半径H-齿总高h-齿深D-齿根高W-齿根厚度a-齿壁宽G-齿根高+齿根斜面垂直高度齿面工作角α:

α较大时,纤维不易沉入齿底,有利于转移释放纤维;α较小时,纤维易于沉向齿根,因而握持和抓取纤维的能力好。

一般在一定齿深处将工作角设计成大于90°,使纤维上浮,提高梳理转移效果。

一般,锡林75°~83°,工作辊55°~65°,道夫55°~60°齿背角β:

一般要求齿尖穿刺能力强,分梳效果好,齿背角越大越好。但是如果过大,齿尖强度减弱,易断,抗轧性能差,因此要有一定角度,一般15°-30°。齿密:

每平方英寸(25.4mm2)中的齿尖数目。

N=25.4/(P×b1)P—齿距;b1—基部宽根据纤维粗细和辊筒速度选择齿密纤维越细,齿密越大,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均匀的纤网。

齿密过大,齿条间隙变小,降低了容纤量,使生产能力降低,对纤维的握持能力增大,大于纤维强力时会拉断纤维,此外,齿间充塞杂物,易破网和形成棉结。齿深:

决定针缝里容量的大小。h小,齿浅,纤维浮在针尖部分能得到充分分梳。但若h过小,造成针面负荷重,游离纤维多,易形成毛粒。锡林、工作辊、剥取辊和道夫的齿深设置:锡林——齿深较小,针面负荷轻,充分发挥分梳作用。工作辊、剥取辊和道夫——齿深较大,增加容纤量,有利于均匀、混合。开毛辊,胸锡林,工作辊,道夫2~3mm大锡林,剥取辊1.5~2mm优点:基部宽大,能承受较大的梳理力,能适应高速、重负荷、强分梳的要求;齿形规格参数可以根据要求设计。上半部具有抓取,分梳作用,而根部又不会滞留纤维,不会形成抄针毛;停车抄毛周期长。不用风轮。金属针布的特点:缺点:针齿被异物轧伤后不易修复。针根不握持纤维,且针齿短,飞花大。返回负荷小,混合均匀差。三、梳理原理三大作用

其分析及判断由针向、针速、转向决定。

(1)分梳作用

(2)剥取作用(3)起出作用针齿:平行配置相对运动时:针尖对针尖特性:两针面都有抓取纤维的能力梳理机中出现部位:锡林与工作辊、锡林与道夫(1)分梳作用针齿:交叉配置相对运动时:针尖对针背特性:一方主动抓取,另一方失去(2)剥取作用反向剥取梳理机中:剥取辊与工作辊转移辊与主锡林中第一工作辊同向剥取梳理机中:胸锡林开送辊;转移辊与胸锡林;锡林与剥取辊;主锡林与转移辊针齿:平行配置相对运动针背对针背梳理机中出现部位:风轮与主锡林(3)起出作用三大作用的受力分析梳理机中三大作用分布图基本概念:①作用区:指两个辊的纤维开始接触到脱离接触的区域。作用区可分为:分梳作用区,剥取作用区和起出作用区。②梳理点:每一个分梳作用区称为一个梳理点。③梳理环:由包缠针布的大锡林,工作辊,剥毛辊三部分组成的一个对纤维进行连续的,反复的作用区,称为梳理环。④隔距:在一个作用区内,两个工作部件针尖之间的距离。⑤速比:两工作件针尖线速度之比。工作辊速比=锡林针尖线速度/工作辊针尖线速度道夫速比=锡林针尖线速度/道夫针尖线速度风轮速比=风轮针尖线速度/锡林针尖线速度之比四、纤维受力分析沿针运动针布钢针作用与纤维的力称为梳理力P,梳理力与钢针针根方向的夹角称为梳理角或作用角α。

纤维在沿针运动过程中主要受到梳理力P(分解成两个分力H及M)和摩擦力F作用。F=μPsin

α;M=Pcosα当M=F时,μPsinα=Pcosα

即μ=ctgα当M>F时,μPsinα=Pcosα

即μ>

ctgα当M<F时,μPsinα=Pcosα

即μ<

ctgα纤维与钢针间摩擦系数一般在μ为0.25~0.2,则:当α<76~79°纤维向针根方向运动,针齿具有剥取纤维的能力;

α>101~104°纤维向针尖方向运动,针齿具有剥取纤维的能力;

76~79°<α<101~104°,纤维不产生沿针,该范围为自制范围,摩擦系数越大,自制范围越大。绕针运动

纤维既不向针根运动又不向针尖运动,就产生绕针运动。

一束纤维绕一个钢针情况根据欧拉公式:P1=P0×efθ1P1=P0×efθ1P2=P1×efθ2=P0×efθ1×efθ2Pn=P0×ef∑θ如果每束纤维的抱合力为F,当F>Pn,束纤维向前滑移被梳理;当F<Pn,束纤维被列分成两部分一束纤维绕多根钢针运动示意图对纤维束的梳理取决于:纤维束分成小束的数量;每一小束绕针数目和包围角大小;纤维与钢针的摩擦系数;纤维之间的抱合力纤维被梳理的先决条件是绕针运动,而绕针运动的前提条件是梳理角在自制范围。负荷:指各梳理件针面上单位面积内携带纤维的重量。g/m2负荷的种类(以弹性针布为例)

不参与梳理的负荷负荷

出机负荷α2

参与梳理的负荷

剥毛负荷β

返回负荷α3抄针毛负荷α4喂入负荷α1五、纤维负荷①喂入负荷α1:由于纤维的喂给产生的负荷。

式中:n—每分钟喂给次数;q—每斗纤维重量;η—损耗率;

v—辊筒表面速度;b—辊筒上纤维层宽度。②抄针毛负荷α4:仅存在于弹性针布,在大锡林针布最里层的纤维,不参与梳理。③出机负荷α2:锡林单位面积上交给道夫的负荷,也叫交道夫负荷。稳定后α1=α2④剥毛负荷β:大锡林单位面积接受剥取辊转移来的纤维量。⑤交工作辊负荷α交:大锡林单位面积上交给工作辊的纤维量。稳定后α交=β⑥返回负荷α3:大锡林上的纤维层分配给道夫后留在锡林上的纤维量返回负荷的作用:

(道夫带走锡林表面20-40%的纤维,双道夫约为50%)稳定出机负荷混合均匀增强梳理效果大锡林上负荷的分布(弹性针布)大锡林上负荷的分布(金属针布)六、负荷分配及分配系数负荷分配:从锡林向工作辊(或道夫)转移纤维的现象工作辊分配系数:是指交工作辊负荷占锡林上参与梳理负荷的比值。道夫分配系数:指交道夫负荷占锡林上参与梳理负荷的比值。或分配系数的意义工作辊分配系数越大,锡林交给工作辊的纤维数量越多,参与梳理的纤维越多,梳理质量越好。道夫分配系数越大,出机负荷越大,返回负荷越小,锡林针齿清晰,锡林针齿对纤维的梳理增强,有利于加强锡林钢针对纤维的梳理作用。主要是改变隔距和速比。减小隔距,有利于纤维转移,交工作辊和道夫负荷增多,分配系数增大,参与梳理纤维增多,一般提高分配系数有利于提高纤网质量。工作辊、道夫速比增大,工作辊、道夫转移的纤维的机会增大,分配系数增大,梳理质量提高。如何调节分配系数(1)分梳作用区作用范围为abcd所围的空间,ab为开始边界,cd为结束边界。当锡林带着纤维到开始边界ab处时,锡林上部分纤维的头端被工作辊针布所握持。由于锡林速度快,被工作辊抓取的纤维就会受到锡林的梳理。整个梳理都在作用范围之内发生。七、梳理机作用分析分梳作用区的影响因素:

(1)隔距↓作用区↑

(2)纤维长度↑作用区↑

(3)喂入负荷↑,毛层厚,作用区↑

(4)工作辊直径↑,作用区↑(2)梳理弧长梳理弧长:工作辊或锡林针面能够梳理纤维的弧长。把锡林或工作辊在分梳作用区作用时间内走过的弧长分别叫做锡林梳理弧长(L2

)和工作辊梳理弧长(L1

)。

∵工作辊弧长

,锡林弧长

一般:工作辊速比v2/v1为

8-13

①隔距

隔距小,作用区变大,梳理弧长变大,梳理效果变好。隔距小,锡林转移给工作辊的纤维增多,参与梳理的纤维增多,且锡林针齿更加清晰,也会增强梳理效果。小隔距会提高梳理效果。

如果喂入负荷大,工作辊带纤量大,不宜再缩小隔距;隔距小,梳理力大,损伤纤维和针布。(3)影响分梳效果的因素隔距的设置原则是:

①由后车到前车,隔距由大到小。

②第一工作辊隔距最为重要,偏大为好,最后一个工作隔距也较重要,改变分配系数,对产量影响较大。③还要结合纤维的状态,如长度、粗细。长度长,隔距大;纤维细,隔距大。②

速比(针尖速度之比)

工作辊速比越大,锡林梳理弧长越大,梳理作用越强,锡林交给工作辊的纤维量增多,梳理效果较好。但是工作辊速比太大,容易造成梳理不透。速比设置原则:①在产量不太高的情况下,即喂入负荷不太大时,可适当降低工作辊速度,提高速比,使工作辊上纤维量增多,使锡林充分梳理②在产量较高的情况下,喂入负荷大,锡林交给工作辊的纤维量,此时应适当增快工作工速度,降低速比。③一般来说,由后到前,工作辊速比逐渐变大,速度依次降低。③喂入负荷

喂入负荷影响分梳效果,也影响产量。喂入负荷不大时,适当提高喂入负荷,可以在保证梳理质量的情况下,提高产量。但是喂入负荷过大,造成梳理质量下降。应结合隔距、速比综合考虑。④锡林速度

锡林是主要的梳理件,其速度一般是不变的。提高锡林速度,产量提高,但是梳理增强,纤维损伤加剧。⑤针布状态包括针布的规格,钢针号数,针布的锐利程度,有无弯针、倒针、断针等都对梳理效果有影响。

八、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