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第七章 标准成本法_第1页
成本会计:第七章 标准成本法_第2页
成本会计:第七章 标准成本法_第3页
成本会计:第七章 标准成本法_第4页
成本会计:第七章 标准成本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例:某公司生产的甲产品由A、B、C三种材料混合组成,每千克混合材料的比例及其标准成本的资料如下表每千克混合材料的标准成本材料名称价格标准(元/kg)混合用量标准kg标准成本(元)A材料B材料C材料43.220.30.50.21.21.60.4合计—13.2若根据标准,每10kg混合材料应产出甲产品5kg。因此,甲产品每kg的混合材料标准成本为:(3.2×10)÷5=6.4(元)设该企业本期甲产品的实际产量为4800kg,所耗用混合材料的实际成本资料(假设本期材料实际购入量全部投入生产)如下表:材料名称实际价格(元/kg)实际用量(kg)金额(元)A材料B材料C材料3.83.51.833004850185012540169753330合计—10000328451、计算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总额总差异额实际耗用材料总成本按实际产量计算的材料标准总成本×==32845-(6.4×4800)=2125(元)(超支)2、分别计算材料的价格差异与用量差异。(1)计算各种材料的价格差异。

A材料价格差异=3300x(3.8-4)=-660(元)(节约)

B材料价格差异=4850x(3.5-3.2)=+1455(元)(超支)

C材料价格差异=1850x(1.8-2)=-370(元)(节约)材料价格差异合计=-660+1455-370=425(元)(超支)(2)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差异标准产出率=5kg/10kg=50%480050%实际产量应耗混合材料的标准数量==9600kg=4×(3300-9600×0.3)=1680(元)

A材料用量差异

B材料用量差异=3.2×(4850-0.5×9600)=160(元)

C材料用量差异=2×(1850-0.2×9600)=-140(元)材料用量差异合计=1680+160-140=1700(元)3、把材料差异进一步分解材料结构差异

按标准价格计算的实际混合成本

按实际用量计算的标准混合成本=-材料产出差异单位产品中混合材料的标准成本标准产量实际产量=×(-)=[(4×3300)+(3.2×4850)+(2×1850)]-3.2×10000=32420-32000=420(元)(超支)=6.4×[(10000×0.5)-4800]=1280(元)(超支)例:某企业生产甲产品的每个工时的人工混合成本的比例及其标准成本的资料如下表:工资等级工资率标准(元/小时)混合用量标准金额(元)6级5级3级10850.30.50.2341合计—18若根据标准,每工时可生产甲产品2.5kg,则:甲产品每千克的混合人工标准成本=8/2.5=3.2(元)。例(续)设该企业本期甲产品的实际产量为4800千克,所耗用的混合人工的实际成本资料如下表:工人等级实际工资率(元/小时)实际用量(小时)金额(元)6级5级3级10.257.955.256001080440615085862310合计—212017046要求:计算工资差异总额、人工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将人工效率差异进一步分解为人工结构差异与人工产出差异。例(续)1、计算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总额差异总额=实际耗用的人工总成本按实际产量计算的人工标准成本-=17046-(3.2×4800)=1686(元)2、计算人工的工资率差异

6级工的工资率差异=600×(10.25-10)=150(元)

5级工的工资率差异=1080×(7.95-8)=-54(元)

3级工的工资率差异=440×(5.25-5)=110(元)人工工资率合计=150-54+110=206(元)例(续)3、计算人工的效率差异

每个工时的标准产出率=2.5/1=2.5实际产量应耗用混合人工的标准工时

=4800/2.5=1920(小时)6级工的效率差异=10×(600-0.3×1920)

=240(元)6级工的效率差异=8×(1080-0.5×1920)

=960(元)6级工的效率差异=5×(440-0.2×1920)

=280(元)人工效率差异合计=240+960+280=1480(元)例(续)4、将人工效率差异进一步分解:人工结构差异=按标准工资率计算的实际混合成本按实际工时计算的标准混合成本-人工产出差异×(-单位产品中混合人工的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应耗标准工时实际耗用工时=)=[(10×600)+(8×1080)+(5×440)-(8×2120)=16840-16960=-120(元)=8×(2120-1920)=1600(元)五、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例:某企业本月份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50000元,生产C产品,每件标准工时4小时,月生产能力为2500件,预计应完成机器工时10000小时,本月实际完成C产品2400件,实际耗用9640机器小时,实际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49500元。其有关差异及总差异计算如下:(1)总差异=49500-2400×4×50000/10000=1500(元)(2)预算差异=4950-50000=-500(元)(3)产能差异(能量差异)=(50000/10000)×(10000

2400×4)=2000(元)将产能差异分解为生产能力利用差异(闲置能力差异)和效率差异。(4)生产能力利用差异=5×(10000-9640)=1800元(5)效率差异=5(9640-2400×4)=200(元)作业题企业利用甲设备生产A产品,正常产量为月产5000件,固定制造费用年预算金额为120万元,A产品机器小时定额为10小时/件。8月份计划生产5000件,实际生产4600件,机器实际运行43700小时,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9.3万元(假设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全部计入当期损益。要求:对8月份的固定制造费用进行如下处理:(1)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2)计算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3)分别计算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4)编制支付和分配固定制造费用的分录(差异采用三因素分析法分析);(5)编制结转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的分录。习题答案(1)固定制造费用月均预算金额=120/12=10(万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00000/(5000×10)=2(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600×10×2=92000(元)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93000-92000=1000(元)(2)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93000-100000

=-7000(元)(3)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5000-4600)×10×2

=8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5000×10-43700)×2=12600(元)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43700-4600×10)×2

=-4600(元)(4)支付固定制造费用:借:固定制造费用93000贷:银行存款93000分配固定制造费用:借:生产成本92000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12600贷:固定制造费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