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讲座2_第1页
电气安全讲座2_第2页
电气安全讲座2_第3页
电气安全讲座2_第4页
电气安全讲座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预防静电危害的技术措施

5.1油罐

5.1.1罐、塔等固定设备原则上要求在多个部位上进行接地。其接地点应设两处以上,接地点应沿设备外围均匀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30m。

5.1.2贮罐内壁应使用防静电防腐涂料,涂料体电阻率应低于100MΩ·m(面电阻率应低于1GΩ)。

5.1.3轻质油品的进出口管必须接近贮罐底部。

5.1.4对于电导率低于50pS/m的液体石油产品,在注入口未浸没前,初始流速不应大于1m/s,当注入口浸没200mm后,可逐步提高流速,但最大流速不应超过7m/s。如采用其他有效防静电措施,可不受上述限制。

5.1.5罐内禁止存在任何未接地的浮动物。15.2汽车罐车

5.2.1在装卸油前,必须先检查罐车内部,不应有未接地的浮动物。

5.2.2装油鹤管、管道、罐车必须跨接和接地。

5.2.3采用顶部装油时,装油鹤管应深入到槽罐的底部200mm。装油速度宜满足式(2)关系:

V2D≤0.5........(2)式中:V——油品流速,m/s;

D——鹤管管径,m。

5.2.4装油方式应尽量采用底部装油。

5.2.5禁止使用无挡板汽车罐车运输轻质油品。

5.2.6装油完毕,宜静置不少于2min后,再进行采样、测温、检尺、拆除接地线等。

5.2.7汽车罐车未经清洗不宜换装油品。25.3铁路罐车

5.3.1在装卸油前,必须先检查罐车内部,不应有未接地的浮动物。

5.3.2装油鹤管、管道、槽罐必须跨接和接地。

5.3.3顶部装卸油时,装卸油鹤管应深入到槽罐的底部。装油速度宜满足式(3)关系:

V2D≤0.8.......(3)式中:V——油品流速,m/s;

D——鹤管管径,m。

5.3.4装油完毕,宜静置不少于2min后,再进行采样,测温、检尺、拆除接地线等。

5.3.5铁路罐车未经清洗不宜换装油品。35.4油轮和舶船

5.4.1作业前,应先将船体与陆地上接地端进行接地。使用软管输送轻质油品前,应做电气连续性检查。遵循先接搭接线后接软管,作业后先拆输油软管后拆搭接线。

5.4.2禁止采用外部软管从舱口直接灌装轻质油品。不准使用空气或惰性气体将管中剩油驱入油舱内。

5.4.3装油初速度不大于1m/s,当入口管浸没后,可提高流速,但100mm管径不大于9m/s;150mm管径不大于7m/s。

5.4.4装油时不准将导体放入油舱内。装油完毕应静置10min后再使用导电性器具进行采样、测温、检尺等作业。若油舱容积大于5000m3时,应静置30min后作业。

5.4.5清洗油舱作业,要遵循有关部门规定的防静电危害措施。

5.4.6当油舱装有闪点小于60℃的油品时,油舱系统宜配备惰性气体装置。

5.5飞机(略)45.6油桶

5.6.1当采用金属管嘴或金属漏斗向金属油桶装油时,必须让它们保持良好的接触或连接,并可靠接地。

5.6.2禁止使用绝缘性容器加注汽油、煤油等。

5.6.3向抗静电塑料容器加注油品时,容器上的任何金属部件都必须与装油管线跨接。若使用金属漏斗加注,金属漏斗也必须接地。

5.7管路

5.7.1管路系统的所有金属件,包括护套的金属包覆层必须接地。管路两端和每隔200-300m处,应有一处接地。当平行管路相距10cm以内时,每隔20m应加连接。当管路与其他管路交叉间距小于10cm时,应相连接地。

5.7.2对金属管路中间的非导体管路段,除需做屏蔽保护外,两端的金属管应分别与接地干线相接。非导体管路段上的金属件应跨接、接地。

5.7.3用管路输送油品,应尽量避免混入空气、水、灰尘等物质。55.8搅拌、混合和调合

5.8.1搅拌、混合、调合设备的所有金属零部件均应连接在一起并接地。如果设备有绝缘内衬,可用内部接地措施促使电荷泄漏。

5.8.2严禁用压缩空气进行汽油、煤油、轻柴油的调合。重柴油等用压缩空气调合时,必须控制风压不大于343kPa,并使油品调合温度至少低于该油品闪点20℃。

5.8.3如果采用喷射混合,只要液柱不喷出液面,并且设备的金属部件都接地,是没有静电引燃危险的。

5.9吹扫和清洗

5.9.1采用蒸汽进行吹扫和清洗时,受蒸汽喷击的管线、导电物体都必须与油罐或设备进行接地连接。

5.9.2严禁使用压缩空气对汽油、煤油、苯、轻柴油等产品的管线进行清扫。

5.9.3严禁使用汽油、苯类等易燃溶剂对设备、器具吹扫和清洗。

5.9.4使用液体喷洗容器时,压力不得大于980kPa。65.10取样、计量和测温

5.10.1取样或测温设备的金属部件必须与罐连接。

5.10.2不准使用绝缘和非绝缘材质的检尺、测温、采样工具进行作业。

5.10.3油罐采样、计量和测温前静置时间可按5.4.4之要求进行。

5.10.4进行油品采样、计量和测温时,不得猛拉快提,上提速度不得大于0.5m/s,下落速度不得大于1m/s。6预防静电危害的管理措施

6.1各单位安全技术部门应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防静电危害具体实施方案,并加以监督检查。负责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静电安全技术知识,当发现静电可能酿成事故时,有权采取有效措施,并上报主管领导。

6.2所有防静电设备、测试仪表及防护用品,要定期检查、维修,并建立设备档案。

6.3油品静电检测主要项目有:

6.3.1贮器的泄漏电阻、人体的泄漏电阻、管线的接地电阻。

6.3.2油品静止电导率。

6.3.3油品油面静电位。

6.3.4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物浓度。

6.3.5油品温度、气温及大气相对温度。6.4轻质石油产品电导率测定仪应一年校正一次。

7三、防爆爆炸性物质的分类、分级与分组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防爆结构电气防爆安全技术和管理适用规范8爆炸性物质的分类、分级与分组1.爆炸性物质的分类

爆炸性物质分为三类:

Ⅰ类:矿井甲烷;

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

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注:分类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劳动人事部、公安部、国家机械委员会、煤炭工业部、化学工业部、石油工业部、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1987年92.爆炸性气体的分级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其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或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分级级别MESG(mm)MICRⅡA≥0.9>0.8ⅡB0.5<MESG<0.90.45≤MICR≤0.8ⅡC≤0.5<0.4510MESG(最大试验安全间隙)--爆炸性气体在标准容器中(8000cm3、半球法兰结合面的间隙长度为25mm的球形容器)试验的传爆间隙临界值,即为间隙长度为25mm时的传爆间隙的最小值。MICR(最小点燃电流比)--各种易燃物质按照它们最小点燃电流值与实验室的甲烷的最小点燃值之比。113.爆炸性气体的分组按其引燃温度分组。共分T1、T2、T3、T4、T5、T6六组。组别引燃温度t(℃)T1450<tT2300<t≤450T3200<t≤300T4135<t≤200T5100<t≤135T685<t≤100124.举例分类MESGMICR引燃温度(℃)与组别T1T2T3T4T5T6450<t300<t≤450200<t≤300135<t≤200100<t≤13585<t≤100Ⅰ甲烷ⅡA≥0.9>0.8乙烷、苯、二甲苯丁烷、丙烯、乙苯己烷、柴油、汽油、石脑油乙醛、ⅡB0.5<MESG<0.90.45≤MICR≤0.8焦炉煤气、丙炔乙烯、丁二烯硫化氢、二甲醚四氟乙烯、二乙醚ⅡC≤0.5<0.45水煤气、氢乙炔二硫化碳硝酸乙酯13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注: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按释放源级别和通风条件确定(连续级、第一级、第二级释放源)范围:根据释放源的级别和位置、易燃物质的性质、通风条件、障碍物及生产条件、运行经验,经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确定。。。。。。14防爆结构隔爆型电气设备(d):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是指把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向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的电气设备。增安型电气设备(e):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火花或危险温度,并在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和规定过载条件下出现点燃现象的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i):在正常运行或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所产生的火花或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正压型电气设备(p):具有保护外壳,且壳内充有保护气体,其压力保持高于周围爆炸性混合物气体的压力,以避免外部爆炸性混合物进入外壳内部的电气设备。无火花型电气设备(n)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产生电弧或火花,也不产生能够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温表面或灼热点,且一般不会发生有点燃作用的故障的电气设备。15设备选型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用电气设备防爆类型选型表──────┬──────────────────────────────爆炸危险区域│适用的防护型式

├───────────────────────┬──────

│电气设备类型│符号──────┼───────────────────────┼──────

│1.本质安全型(ia级)│ia

├───────────────────────┼─────0区│2.其他特别为0区设计的电气设备(特殊型)│

s──────┼───────────────────────┼──────

│1.适用于0区的防护类型│

│2.隔爆型│a1区│3.增安型│e

│4.本质安全型(ib级)│ib

│5.充油型│o

│6.正压型│p

│7.充砂型│q

│8.其他特别为1区设计的电气设备(特殊型)│

s──────┼───────────────────────┼──────

│1.适用于0区或1区的防护类型│2区│2.无火花型│n──────┴───────────────────────┴──────16旋转电机防爆结构的选型

--为适用--为慎用X--为不适用1区2区隔爆型d正压型p增安型e隔爆型d正压型p增安型e无火花型n鼠笼型感应电动机绕线型感应电动机X同步电动机X直流电动机电磁滑差离合器X17爆炸性粉尘环境分为:爆炸性粉尘(镁、铝等)可燃性导电粉尘(石墨、焦炭、煤、锌、铁等)可燃性非导电粉尘(聚乙烯、小麦、硫磺等)

可燃纤维(棉、麻等)分组:引燃温度分组—T11(>270℃)、T12(200~270℃)、

T13(150~200℃)分区:爆炸性粉尘环境应根据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1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范围:根据粉尘的量、释放率、浓度和物理特性以及同类企业相似厂房的实践经验等确定。设备选型:除可燃性非导电粉尘和可燃纤维的11区环境采用防尘结构(标志DP),10区及其它爆炸性粉尘环境11区均采用尘密结构(标志DT);并按照粉尘的不同引燃温度选择不同易燃温度组别的电气设备。184.举例

ExdⅡBT3Ex—防爆标志(EEx)

d—隔爆型ⅡB—爆炸性气体分级(高于ⅡA,

低于ⅡC)T3—爆炸性气体分组(高压T2,低于T4)19火灾危险环境分类:可燃液体:柴油、润滑油、变压器油等;可燃粉尘:铝粉、焦炭粉、煤粉、合成树脂粉等;固体状可燃物质:煤、焦炭、木等;可燃纤维:棉花纤维、合成纤维等。危险区域划分:根据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以及危险程度和物质状态不同划分:

21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可能引起火灾危险环境。

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环境。20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21区22区23区电机固定安装IP44IP54IP21移动式、携带式IP54IP54电器和仪表固定安装充油型、IP54、IP44IP54IP44移动式、携带式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