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咨询师案例_第1页
2023年心理咨询师案例_第2页
2023年心理咨询师案例_第3页
2023年心理咨询师案例_第4页
2023年心理咨询师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征询:浅谈父亲的角色(一)——一个例子

前段时间看了《孩子的宇宙》这本书,作者是日本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心理治疗师河合隼雄,他的书总能给我很多启发,这一本也不例外,特别是一个初二男生不上学的例子。

这个例子发生在比较早的时候,孩子不上学了,母亲很焦急,而父亲不太理,只是责备母亲。后来孩子提了条件:只要给我买自行车,就去上学。那个年代,自行车算是比较贵的东西,母亲不愿买,孩子就找父亲谈判。幸亏,父亲并没有即刻粗暴地拒绝他,而是通过仔细思考之后,与儿子进行了郑重的两个人的谈话。父亲先是给儿子看了工资单,然后讲明对自己这样的收入来说,买自行车是多么吃力的事。儿子这才知道家里的收入情况,于是反复去自行车店打听,最终以父亲能接受的价格,买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他快乐地骑来骑去,不久,就精神饱满地去上学了。

通过作者的分析,在这个个案中,孩子真正需要的并不是自行车,而是父亲,是父亲的“在场”。长期不理孩子的父亲终于出现了,告诉了孩子现实的残酷,并且相信孩子也能应对这样的现实。这对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于是,孩子在父亲的认可,和自己的努力下,最终满足了自己的心愿。而在这心愿中,自行车只是一个象征,它代表着,父亲很重视自己、父亲很在乎自己、父亲真的在关注自己。所以,这个孩子才干做到“快乐地骑来骑去,不久,就精神饱满地去上学了。”他并没有无休止地继续索要,是由于,他真正的需求被满足了。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很多,但很多家长不愿去真正地面对孩子,去了解孩子的心里到底需要什么,而只是快速地用金钱来满足孩子表面的规定,结果,孩子只能快乐一时,然后是更加的失落,于是又会提出下一个物质上的规定。

孩子只会提物质上的规定,是由于,在他的经验中,只有这种方式能与父母发生联系,能让父母注意到自己。而家长就会抱怨,孩子总是要这要那,甚至贴上“贪心”之类的标签,用“这孩子,没救了!”这样的句子把孩子全盘否认,也有的家长会想不再满足孩子了,要狠心一点之类的。

但不管,家长们对孩子的物质规定是满足了还是没满足,只要家长没能看到孩子真正的需要,没能理解孩子内心的情感,最终,孩子都会处在长期的、无法言说的失落之中。

作者这句话说得特别好:“但我却从中听到了孩子心灵深处的呼声:‘我已经给了父亲这么多次的机会,他却一再逃避成为父亲。’”

是的,父亲的角色,决不仅仅是挣钱,他代表着规则、禁忌、权威、秩序……

父亲,在吗?真的,是“父亲”吗?岳阳优兰心理征询:浅谈父亲的角色(二)——俄底浦斯三角关系

在“浅谈父亲的角色(一)——一个例子”中,我们简朴谈到了“父亲”这个角色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父亲”这个角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以何种方式对孩子的心理、人格发育产生影响的呢?这就要追溯到“俄底浦斯”期了。

对于“俄底浦斯”情节,很多人都会说:哦——就是恋母情结!但我想说,“俄底浦斯”,事实上是一段关系,一段历程,一段发展,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远远超过“恋母情结”这个词带给大家的印象。在张宜宏老师组织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征询经验的跨国交流”活动中,提到了拉康的关于“父亲的隐喻”的功能,当时说到“假如父性维度不介入母子关系,那么孩子对父亲认同局限性,一直处在未分化状态,将是一个具有精神分裂倾向的人。”我想以我自己的理解,来尝试解释一下这个观点。

在孩子进入俄底浦斯期之前,也就是从怀孕开始,到3岁左右,对孩子来说,只有一种关系,那就是与母亲的二元关系,在这段关系中,特别是初期,妈妈就是世界,世界就是妈妈,孩子对妈妈是绝对依赖的,同时也认为自己对妈妈来说,也是最重要的人。孩子最怕妈妈不开心,也希望妈妈始终都能让自己开心。进入了俄底浦斯期的标志,就是“父亲”的介入,之后,孩子就拥有了此外的一种不同的关系,即与父亲的关系,所谓的俄底浦斯三角关系,就是指孩子与妈妈、爸爸三个人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父亲的介入,当然,是指角色、功能、位置上的介入,是唯一可以帮助孩子脱离妈妈,走向独立的关键因素。

父亲的介入,就是指父亲的在场,即使人不在,角色也要在,位置也要在,而如何能令父亲这个角色进入原本一直很稳固的母子关系呢?这就要由妈妈来引入这个角色了,妈妈对爸爸的话语,表达出尊重的态度,对爸爸制定的规则,表达出乐意遵守,而同时,爸爸也对妈妈表达出尊重,在爸爸和妈妈之间,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这样,就能顺利引入父亲的角色。

当孩子发现,妈妈的最重要的别人,并不是自己而是父亲时,孩子当然会感到受挫,而这非创伤性的挫折,带来的不是伤害,而是促使孩子走向独立的动力。孩子会知道,自己并不能给妈妈带来满足和快乐,爸爸才干,或者说,爸爸和妈妈,他们俩才是一伙儿的,而爸爸这人,据妈妈说,他很棒,妈妈很爱他,而他也很爱妈妈。

“父亲的角色”的介入,可以带领孩子进入现实,让孩子看到了一个新的客体,这人与妈妈是不同的,而此时的世界,也与之前不同了,多了一些规则、界线,感觉到抗衡的力量与否认的也许,而与此同时,也能感受到爸爸对自己的爱与支持,逐渐地,当孩子可以接受,自己生而为人的职责,并不是要让妈妈保持快乐,这事是爸爸的事儿,之后,孩子才终于能从本来跟妈妈的缠结的关系中,迈出自己的步伐,把目光投向远方,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主体,也就可以拥有自我界线清楚的客体关系模式,而这关系模式,将随着孩子的一生。

假如说在跟妈妈的关系里,孩子感受到的是温暖、理解、包容,那么,在跟爸爸的关系里,孩子体会到的将是规则、秩序、抗衡、边界、力量、否认。这母性的功能和父性的功能,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缺一不可。

假如,在一个家庭中,“父亲的角色”一直不能被引入,那又会怎么样呢?

这样的话,孩子就无法独立,由于父亲角色的缺席,必然导致妈妈的过度焦急,而当丈夫不能有所分担时,妈妈自然就会将自己的焦急转移到孩子身上,由于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就成了妈妈的所有希望。所以,这个孩子,就会一直承担着让母亲满意的功能,不管是学习成绩、自理能力、待人接物、作息习惯,还是什么别的方面,孩子一定会积极承担起让妈妈开心的责任,他会无法放下妈妈,他的内心,会由于得不到父母给予的力量而逐渐枯竭,而他的关系模式,也只能停留在自我界线不清的与妈妈的二元的“自体-客体”关系阶段,而无法继续发展成熟,这样的关系模式,也将随着孩子一生。

结果呢,有也许,这个孩子有很大的情绪承担,无法专注于自己的学业,总是忧伤地发呆;有也许,这个孩子形成极端的“假我”,在取得了许多许多成功之后,仍然觉得空虚;尚有也许,在遭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由于内在没有力量,所以无法解决而导致崩溃……那么,有些妈妈说了,我也知道父亲很重要啊,我也想帮他在孩子心里竖立权威形象啊,可他就是什么都不行啊!简直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虽然,具体细节要具体分析,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下一篇“浅谈父亲的角色(三)——父母之间”中,来讨论一下这些现实的困境。岳阳优兰心理征询:浅谈父亲的角色(三)——父母之间

在“浅谈父亲的角色”(一)、(二)中,我们讨论了“父亲”这个角色介入母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而这第三篇——“父母之间”,虽已酝酿很久,但总是无法开始,总仿佛还缺陷什么似的,今天南都的一篇文章“‘严母慈父’时代来临,孩子准备好了吗?”成了我写这篇文章的扳机事件。

南都这篇文章大意是说很多妈妈们都变得严格了,安排孩子课余的各种学习和竞赛,努力要把孩子打导致优秀人才以应对将来也许的严酷竞争,爸爸们由于与妈妈的教育理念不一致,为了保持家庭的和谐,往往在孩子教育问题上退居二线,当甩手掌柜了。那么专家的见解是,假如“严”得极端了反而会养育出“败儿”。

在我看来,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家庭中角色的错位,妈妈占据了“父亲”的位置,爸爸在“父亲”的位置上呆不住了,又不能去到“母亲”或“孩子”的位置上,只好撤退了,游荡在家庭的边沿。这样的养育方式,给孩子导致的负性影响是严重的。

要说两口子之间的事,那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的,可以从很多角度、很多层面去做探讨,但是呢,本文重要还是从“父亲的角色”这个角度来看,所以,就选取一个最简朴的视角:家庭中的角色、位置与功能。

假如没有孩子吧,情况就比较简朴,你们两个乐意怎么处就怎么处,不管是像父女、母子、朋友、俩小孩儿,还是像警察与小偷、老师与学生、主人与客人……只要你们双方自愿,相处过程感到快乐、满意,那你们这种夫妻关系就可以一直过下去,没有问题。

但有了孩子就不同了。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他有权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受到认真地对待。你们生了他,就有养育和教导他的责任,直到他成年。

一个常规的家庭,涉及哪几种角色呢?最简朴的就是三个:父亲、母亲、孩子。这三个角色的位置,在家庭的不同时期,是会发生变化的。

当孩子还是婴幼儿时,自然是母亲与孩子很亲近,而父亲稍远一点,这是与孩子的正常生理心理的发展需求一致的。同时,父亲对母亲的支持是对母亲来说非常重要的力量来源;父亲尽量早地与孩子建立关系对孩子的人格成长也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这个阶段,父亲最强烈的感受就是,自己有点像局外人,这很正常。

当孩子3岁后,父亲介入母子关系,帮助孩子离开母亲,最终成长为独立的个体。这时,就是父亲与母亲恢复以前的密切,父亲稳稳地呆在母亲身边,而孩子逐渐与父母拉开距离,去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母亲会不断感受到失落,同时也会为孩子的成长感到欣慰。

这几种角色的功能,就像我们上一篇文章中说到的:假如说在跟妈妈的关系里,孩子感受到的是温暖、理解、包容,那么,在跟爸爸的关系里,孩子体会到的将是规则、秩序、抗衡、边界、力量、否认。这母性的功能和父性的功能,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缺一不可。

而孩子的功能,就是运用一切条件成长与发展,最终成长为他自己,成为一个能为他自己做选择并负责任的独立个体。

接下来我们具体讨论一下父母之间角色错位的现象。本文就只讨论这一种,这的确是在当今社会中非经常见的一种家庭角色错位现象。除此之外尚有很多种不同的角色错位现象,家里有老人或保姆的,错位现象就更复杂了。但我相信,若能理解这种基础版,就可以理解更多升级版了。

通常在一个家庭中,当妈妈感到爸爸不能帮她承担的时候,她就会自己承担起所有的教养任务,然后出于无比多的对未来的焦急而将孩子抓得紧紧的,高强度地锻炼孩子。

镜头回放一下:

孩子出生了,在婴幼儿期似乎还好,基本上是妈妈拿主意,爸爸帮忙或陪孩子玩玩儿。但一旦开始涉及入园入学的事情时,两人之间的理念不同之处就开始变得明显。大部分情况下,爸爸更乐意给孩子更大的自由空间所以看起来仿佛不怎么管,而妈妈会对孩子的整个人生产生担忧从而更倾向于抓紧每一秒钟。于是,爸爸觉得妈妈的紧张是没必要的,至于嘛弄得这么紧张;而妈妈觉得,爸爸怎么这样啊,对孩子的事一点都不上心!算了不指望他了,自己来!

于是,妈妈越做越多,越来越紧张,每一秒钟都让自己和孩子处在战斗状态;而爸爸,开始也会争取一下的,但屡次失败所以最终放弃,随你折腾吧,于是真的不管了。然后,妈妈更气,我就说他没用吧,我怎么帮他在孩子心里立权威啊,是他自己不争气,不怪我。然后,爸爸更无奈,你主线就不认同我的教育方式,主线不给我机会,你怎么知道我的方式不行?切,我只但是懒得跟女人计较,也不想让孩子看到我们有这么多冲突……

在这个现象上,我们无法追究肇事者,谁也不能拟定,是由于爸爸的教育方式不好所以妈妈只好所有承担;还是由于妈妈无法接受爸爸用他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所以强行占位要自己来。在与人相关的事情上,我们找不到终极因素的,只能说与这个很相关,或与那个比较无关。

这种养育方式会对孩子导致如何的负性影响呢?

一方面,就是性别认同的问题,孩子也许会过度认同妈妈,结果女孩儿成了与妈妈同样焦急、过于好强的人,处处要超过男性;男孩儿却无法成长出真正的男性气质而一直像个男孩儿。他们长大后的密切关系也会因此而变得异常艰难。

更重要的是,孩子将没有自己。每个孩子都想让妈妈开心,假如妈妈不开心都会觉得自己做错了,这自身是正常心态。“父亲”的介入,可以使孩子最终明了,妈妈的开心与不开心是她自己的事,并不是我做错了什么,妈妈会为她自己的情绪负责,尚有爸爸能保护她,而我只要能为我自己负责就行了。有了这样的边界,孩子就能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探索、努力、失败、修正、再努力,最终取得他自己的成功。但在这种角色错位的养育方式里,孩子无法建立自己的边界,无法分清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妈妈的,他会一直做各种努力让妈妈满意、让妈妈开心,他会无法放下妈妈,他为妈妈而活,成为妈妈的精神伴侣。有这么强大的心理压力的孩子,有也许始终无法专注于自己的学业,也有也许不断成功后仍然感觉空虚。

直到有一天,他感觉无比疲累,再也撑不下去的时候,他也许会怎么做呢?也许他会感到无处容身,内心的痛苦也无法表达,不能跟妈妈说啊,她就指望我呢,我稍有一点没做好,她都那么崩溃,假如她知道我心里这么苦、这么累,她会受不了的!孩子自己就也许崩溃。

一些孩子在失败之后会选择死亡,说明这些孩子的内在没能发展出对自己和世界的信任,所以他会彻底绝望;也没有一个可以允许他失败的关系可以回归,所以他觉得没脸见父母。他只好离开这个世界,这是他唯一的路。而在帮助孩子在内心建立对自己和世界的信任,以及给他一个失败时可以回归的关系这两点上,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可以做到的。假如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被信任,以及父母也是可信的,他就能发展出第一点;假如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不会伤害到父母,是可以被允许存在的,他就能发展出第二点。

回到父母之间,我们能怎么办呢?

先说爸爸这边。

你能尝试去理解你妻子的焦急吗?其实不需要你帮她解决具体问题,由于女人是需要倾诉的;她需要在情感上感受到被理解;她需要知道当她需要你的时候你总能在她身边,你的“在场”自身就有很强大的支持作用;她需要知道她在你身边是可以放松自己的;她需要感觉到你是可靠的,稳如磐石。

也许你觉得比较为难,也许你通常喜欢解决问题,直达目的,面对妻子这波动而复杂的情感变化,你也许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帮她解决问题,不知道该说什么,也许你试过说什么都是错的。其实啊,她对未来的种种担忧,即便你挣到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也是无法解决的,她总会找到能令她紧张的事情。至于说什么,也不是最重要的,当然你若能说到点子上就最佳了,但这种规定似乎过高了。

最重要的是一种态度,“不管碰到什么困难,我将与你一同面对。”你的妻子若能在与你的关系中感受到你这种发自内心的态度,那将能在最大限度上帮她缓解焦急。千万别“逃”哦,不管是逃到工作、娱乐、电脑或其他哪种形式中,你的“逃”会加剧你妻子原有的焦急,然后她就会对孩子抓得更紧了。

记住,你一方面是你自己,然后是丈夫,再之后是父亲。你得先做好自己,然后不管是做丈夫还是做父亲,过程中的质量要比投入的时间更重要。

再说说妈妈这边。

你能尝试去表达你的需要吗?你需要他给到你支持的力量,你需要他能理解你的担忧,你需要他认可你的担忧都是有理由的,而不是无所谓、至于嘛、夸张。你当然有你的理由。

也许你觉得比较为难,也许你一直没有尝试过直接表达这种情感,这种脆弱的、柔软的、无力的情感,想想你们当初刚在一起时,你们之间是如何表达情感的?也许你觉得他辛劳了一天,就不要给他增长压力了吧。也许你尝试过,但也许令他感受到的是规定而不是需求,所以他的回应也不怎么好,于是你也就放弃了。

仔细想想,你到底需要他如何帮助你?为什么你不能接受他的教育方式?你对他的教育方式的不认可的背后是什么?为什么未来一定会像你想像的那样发生不好的事?你会希望你的丈夫完全按你的方式教育孩子吗?那他就成了你的复制品,你会爱这样的复制品吗?还是你希望他有时复制你有时做他自己?这个盼望不是一般的高吧?你对孩子的盼望又如何?你想把孩子完全按你的意愿做成盆景吗?然后又希望他有积极性、责任心、爱心?

也许你可以更多地想想,你到底想要什么?不可否认,社会体制的缺少保障,会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每个人内心原有的焦急,而当你感受到丈夫的不可靠时,这份焦急会急剧扩大令你感觉仿佛要坠入无底深渊,所以你努力地想要抓住点什么。可假如我们可以分清自己的焦急和孩子的成长需求,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寻求另一半的支持,也就可以有些余地去调整养育孩子的方式。

记住,你一方面是你自己,然后是妻子,再之后是母亲。你把自己活好了,才也许将妻子、母亲的角色做好。

爸爸妈妈们,只有各归其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才干各自发挥正常的功能,才也许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为一个能为自己负责任的人,也才也许提高家庭关系质量,感受到幸福和满意。假如自己努力感觉很难,可尽早寻求专业帮助。

生活,不是战斗,它就是生活。在养育孩子的事情上,父母之间是团队、是同事,而不是敌人。

那么,“严母慈父”时代来临,孩子准备好了吗?

我在这里想试着替孩子们呐喊几句:

还我妈妈!还我原本那个温暖、慈爱的妈妈!那个我相信不管我变成如何她都会一如既往地爱我的妈妈!

爸爸!你在哪里!我需要你!我需要看到你坚实的身影和确信的目光!

在本系列的前三篇文章中,我们一再地强调“父亲”这个角色、这个位置的重要性,一再地强调爸爸们在家庭中要立稳在自己的位置上,仿佛又给爸爸们增长了很多压力,爸爸们在外打拼、挣钱养家,要完毕困难的工作任务,要应对复杂的职场关系,也许还要应付不好相处的上级……这些事情已经都是非常消耗能量的了,回家还要做这么多?你当我是超人啊!呵呵,当然,没有人是超人。

我们将在下一篇,也是本系列的最后一篇“浅谈父亲的角色(四)——父亲自己”中,来探索一下爸爸们的内心世界,以及爸爸们可以如何调适自己来满足自己并适应工作和家庭。纯属尝试,届时还请各位爸爸多提宝贵意见。心理征询师近年培训课程1、郑立峰家庭排列培训录音教程21小时54分+赠品2、蔡敏莉萨提亚成长班录音教程26时26分3、陈默20232023两期亲子关系工作坊录音教程11时6分送课件4、杨凤池最全18套录音视频教程合集总87时5、丁薇儿童心理治疗工作坊录音教程10小时24分6、李维榕家庭治疗案例督导3部合集总53小时录音录像课程7、阿瑟-加克隆叙事疗法工作坊全程高清视频教程10小时8、李强性心理学培训录音教程10小时9、蔡仲淮2023年最新催眠培训录音教程18小时送课堂教材10、唐登华主客观分析心理治疗全程录音11小时11、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培训录音教程11小时12、张沛超叙事精神分析培训录音教程8时2分送课程讲演稿13、吕秋云家庭婚姻治疗录音教程6时3分14、张剑锋意象对话培训录像视频教程12小时25分15、霍大同西安精神分析培训提高班4DVD全程高清视频教程16、2023年本体感觉和能量心理学治疗身体创伤工作坊录音教程18小时17、冯伯麟心理测量培训录音教程5小时39分+2个课件18、心理分析和沙盘游戏录音教程4小时送课件19、田宝伟沙盘游戏治疗体验团视频教程3小时20、中美09-20233期认知行为治疗(CBT)培训班合集录音教程68时21、心理征询培训蔡晨瑞意象对话意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