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民的民主追求_第1页
法国人民的民主追求_第2页
法国人民的民主追求_第3页
法国人民的民主追求_第4页
法国人民的民主追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三色分别象征自由、平等、博爱。在启蒙精神指引下,法国的仁人志士历经数十年不懈斗争,终于将法国建成一个民主共和国。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波旁王朝的统治18世纪末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9—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15—1830年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1830—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年马赛曲“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

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的祖国鲜血遍地,我们的祖国鲜血遍地。

你可知道那凶狠的兵士,到处在残杀人民,

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

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

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马赛曲》的作者是鲁日·德·李尔(1760—1836)。他当时是斯特拉斯堡驻军工兵上尉,业余音乐家。这首歌于1792年4月24日深夜创作于斯特拉斯堡。这首歌曲最初名叫《莱茵军战歌》。当时法国正同奥地利交战,《马赛曲》鼓舞了士兵。乐队指挥格雷特里对鲁日·德·李尔说:“你的《马赛曲》是具有大炮一样威力的音乐。”歌词对敌人毫不怜悯,而是号召人们,“让他们(敌人)浑浊的血液/灌溉我们的田野。”

这首歌曲很快流传开来。马赛的义勇军十分喜欢它,他们一开到首都就高唱这一歌曲。于是,巴黎人便称这首歌为《马赛赞歌》,后来又称之为《马赛曲》。1795年7月14日,根据一项法律,《马赛曲》成了法国国歌。三专题三: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法国人民的民主追求课标:以法国大革命中波旁王朝被推翻、共和国建立的基本史实为例,认识民主力量与专制力量斗争的深刻性和艰巨性。阅读第1框,思考归纳:法国大革命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其原因有哪些?资本主义工商业蓬勃发展,但受旧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1、经济:(一).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全国90%以上的土地归国王、贵族和天主教会所有。…但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阻断了工业劳动力的来源,而行会制度、工业法规、商业专卖权都限制了工商业的自由发展。另外,林立的税卡、混乱的度量衡制度也使商品的流通变得极为困难。一、照进巴士底狱的阳光:法国等级制度结构图10万40万2400万

特权等级,总数不足全国总人口的2%,占有全国35%左右的地产,垄断军、政、教会、司法职务,并享有免税权。

政治无权,同时承担国家的赋税负担。反映法国等级制度的漫画压在农民前半身的是教士,后半身的是贵族。老农拄着一把破镐,气喘吁吁地挣扎向前行走。旁边地主饲养的鸽子飞到他的田里啄食谷物,兔子在吃青菜,他却无权轰赶。老农的裤兜里露出催缴王粮的通知单,而教士的衣袋里塞满了逼缴各项从奉教会的损税单。《但愿这场游戏很快结束》3、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人是生而自由的,国家的起源是由于人们为了保证自己的自由而彼此缔结的契约。因此国家的全部主权应该属于人民。——卢梭2、政治: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路易十六及王后举行宫廷宴会4、财政危机加速革命爆发锁匠国王与赤字王后1789年5月,停开了175年的法国三级会议重新召开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网球场宣誓:“网球场誓言”(1789年6月20日)

--不制定宪法决不解散5、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①第三等级无力量、勇气用暴力推封统。②英国以法律限王权的示范作用。③启运加深法人法律意识。④认为定宪法能实现政治愿望。[学习思考]第三等级为何把制定宪法作为斗争目标?一、背景1、波旁王朝专制统治阻资发——根源3、启思启发第三等级反抗意识4、财政危机加速革命爆发6、外因:美国独立战争推动2、等级制度激阶矛5、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路易十四在位时宣扬“一个国王,一个法律,一个上帝”“朕即国家”。材料二:路易十五在位时更加荒淫无度,他“哪怕死后洪水滔天也及时行乐”。材料三;路易十六在位时,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在三级会议上,他闭口不谈政治改革、给予资产阶级平等参政的权利,只要求解决财政问题。请回答: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与法国大革命有何关系?

答:上述三则材料说明法国封建统治日益腐败,君主专制日益加强,这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爆发: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攻占了一向被视为专制统治象征的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二、革命的经过1、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1789年7月—1792年8月)2、吉伦特派的统治

(1792年8月—1793年6月)3、雅格宾派的统治

(1793年6月—1794年7月)4、“热月政变”(1794年7月27日)

标志着法国革命高潮阶段结束(一)第一阶段(1789年7月-1792年8月):君主立宪派的统治(2)、1789年,《人权宣言》教材P23(1)、颁布废除封建特权的八月法令1、代表利益:大资产阶级和自由贵族2、措施:1789年8月5日-8月11日,制宪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废除封建特权的法令,史称“八月法令”内容包括:废除农民人身依附和徭役、什一税;取消第一、第二等级的免税特权。二、违约者的末日:《人权宣言》背景历史意义思想基础基本原则法国《人权宣言》(3)、1791年制宪议会通过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1791年宪法①内容: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②意义: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是对两年多革命成果的概括和总结。1791年宪法3、面临危机:1792年普奥联军进逼巴黎4、结果:以下材料是法国《1791年宪法》的部分内容:材料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材料二: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

材料三:该宪法规定,国民议会代表的选举权,只给予“积极公民”。成为“积极公民”的部分条件是: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不处于奴仆的地位,即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回答:①宪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三权分立※、有财产限制的公民权②材料2体现的政治观点源于哪部著作?

《论法的精神》

③材料中引用的这些宪法条文自相矛盾之处表现在哪里?材料1宣布人在权利上自由平等,而材料3中的条文又以居住条件、纳税多少和社会地位限制公民的选举权。④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宪法的这些规定应如何评价?评价《1791年宪法》:1)、积极:在原则上提出权利自由平等和在国家权力上实行三权分立,从反对封建贵族特权和专制制度的角度来看,是有进步意义的。2)、局限:用种种条件限制公民选举权,体现了用财产上的不平等代替基于出身不同的不平等,暴露出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口号有着虚伪性。制宪议会通过1791年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人权宣言》成为1791年宪法的序言

----标志着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权利取代了以君主个人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2)路易十六及其往后则秘密致信欧洲各国封建君主,呼吁他们干涉法国革命。(3)战争爆发后,法国节节败退。(1)法国大革命的迅猛发展,引起欧洲封建君主的极大恐慌和敌视。1792年8月,巴黎人民再次发动起义,废黜并逮捕了国王,把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推上了统治舞台。(二).第二阶段(1792年8月-1793年5月)吉伦特派的统治1、背景:8月10日起义(2)国民公会废除王政,宣布法国为共和国,将路易十六推上断头台。2、吉伦特派代表利益:工商业资产阶级。4、革命措施(1)组织军事力量,在瓦尔密打败普军,扭转战局。5、面临危机:面对外患内忧6、结果:3、权力机构:国民公会内:人民限价运动、王党叛乱外:反法联盟进逼路易十六上断头台大革命爆发之后,巴黎人民是怎样通过武装起义把革命推向前进的?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武装起义,攻占王宫,在此基础上法国废除王政,成立共和国,1793年5月,巴黎人民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更激进的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Louis

XVI

(1754~1793)路易十六上断头台在革命爆发前,她从来不知道自己的臣民们到底怎么生活,供她挥霍的钱是怎么来的。乘着马车走过大街时,她听到的都是欣喜若狂的市民们在热烈地欢呼“王后万岁”,要不就是身旁的谄羡小人们的阿谀奉承。这时的她以为自己就在天堂里生活,怎么会想到自己最后的生命要在监狱里度过,怎么知道自己的生命将在断头台上结束?玛丽绚烂而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两句“金玉良言”:当大臣告知玛丽,法国老百姓连面包都没得吃的时候,玛丽天真甜蜜地笑道“那他们干嘛不吃蛋糕?”当她被推上断头台的时候,踩到了刽子手的脚,这时她说了句“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玛丽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1755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父亲是哈布斯堡家族的罗马皇帝弗兰西斯一世,母亲是奥地利女王。玛丽14岁时被作为政治筹码许配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儿子,成为太子妃。她是法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一位皇后,一方面她美艳动人,惹人怜爱,令男人神魂颠倒;另一方面,她放纵任性,奢侈无度,常常一夜就将自己一年的皇后年金挥霍一空;其夫路易十六也对她放任娇纵,令国家债台高筑,法国民众都称她为“赤子夫人”。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深遭人民痛恨的国王路易十六和皇后玛丽都被关押起来,到1792年,为了防止帝国制度复辟,法国革命者先后在巴黎将路易十六和玛丽皇后送上了断头台。对于这位玛丽皇后,历史学家一直争论不休,她确实为宫廷带来奢靡之风,加速了皇室的没落和衰亡;但从历史角度来看,玛丽其实也是一个政治牺牲者,特殊的身份和环境注定了其悲剧的命运,而法国大革命的不可抗拒性更说明玛丽皇后并非是导致皇权落败的主要因素。

在革命爆发前,她从来不知道自己的臣民们到底怎么生活,供她挥霍的钱是怎么来的。乘着马车走过大街时,她听到的都是欣喜若狂的市民们在热烈地欢呼“王后万岁”,要不就是身旁的谄羡小人们的阿谀奉承。这时的她以为自己就在天堂里生活,怎么会想到自己最后的生命要在监狱里度过,怎么知道自己的生命将在断头台上结束?

她,只是个懵懂不知世事的小姑娘,虽然漂亮、聪明、活泼、开朗,同时却又是轻率、爱玩、不动脑的这样一个轻飘飘的女人,如果生在平常的贵族人家,她完全可以过得很幸福,寻一个与她同等出生的同样漂亮的如意郎君来宠她包容她,每日只是打扮自己、快活地跳着轻松的小步舞,过着一种洛可可式生活,作为一个轻浮的女人,这该是最好的生活了。可是,她偏生长在帝王家,她的母亲,虽然有着普通母亲一般的慈爱,却也不能不考虑到哈布斯堡家族的利益,考虑到奥地利帝国的利益,而小小的玛丽,就被母亲摆到了政治的这个棋盘上,成了一枚国家利益的棋子,并被送到了同样不知世事的法国皇太子的怀中。3、掌权者: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1793.6—1794.7)雅各宾派(中小资阶)2、开始:巴黎人民三次起义——革命高潮1、背景:(1)国内:(2)国外:

"过路人不管你是谁?切莫为我的命运悲伤,要是我还活着,你就得死亡······"——罗伯斯庇尔的墓铭

罗伯斯庇尔(4)革命措施:(3)权力机构:①摧毁封建制度:国民公会连续发布三道土地法令,以摧毁农村中的封建残余和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无条件地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国民公会作用:不仅铲除了封建制的基础,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与政治统治评价: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结束了法国的封建制度。雅各宾派得到农民的支持,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与政治统治。使土地变为农民的私有,是一种资本主义小农制。这种小农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①把大批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影响了工业劳动力的供应;②造成农业生产的落后,农民贫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③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a.救革命,护共和,局势稳。b.打击资阶:限价违经济自由原则;打击面太大。c.是紧急措施,局势稳定后不宜继续采用。马克思认为这是一种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的“非资产阶级方式”。②实行恐怖政策:经:颁限价法令政:专制政府、《惩治嫌疑犯条例》内容:评价:什么是恐怖政策?

如何评价雅各宾派统治时期的恐怖政策?③反击外国干涉:总动员令发布总动员令,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评价恐怖政策:积极:挽救了革命,维护了共和制,稳定了国内局势;消极: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限价法令违反了资本主义经济自由的原则,惩治嫌疑犯条例使人人自危,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二).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的结束1794年7月,反罗伯斯庇尔势力将其送上断头台。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热月政变的实质: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正常统治秩序,是进步的原因国内外威胁解除后,雅各宾派继续推行恐怖统治1大革命时期的共和历法

法国大革命中一度实行共和历法,它规定以1792年9月22日即第一共和国成立作为共和国纪元的开始。秋季为一年之首(葡月、雾月、霜月);其次是冬季(雪月、雨月、风月);再次是春季(芽月、花月、牧月);最后是夏季(获月、热月、果月)。小知识2关于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时间

对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时间,历史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在法国,通常有三种:以热月政变为大革命的结束;以雾月政变为大革命的结束;以波旁王朝的复辟为大革命的结束。在我国,以热月政变的开始作为大革命结束标志的比较普遍。热月政变是结束恐怖统治,恢复和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秩序的重大转折点——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你的观点?刘宗绪则认为,热月政变不是反革命政变,它是结束雅各宾专政非常措施、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秩序的一个转折点。雅各宾专政超越了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范围,热月党人推翻了雅各宾派专政,似乎是历史的倒退现象,其实这恰恰是历史的正常,它使资产阶级革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如何理解热月政变是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学习思考】你认为法王路易十六被处死与英王查理一世被处死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教材P57)

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消除民主的主要障碍,促进革命的深入发展。【学习思考】查阅有关资料,说明雅各宾派实施恐怖政策的原因。(教材P58)主要由于内外交困的严峻局面和雅各宾派的本质使然。二、大革命的三个阶段(1789-1794年)1789.7—1792.8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制宪议会1、反封建法令2、《人权宣言》3、1791年宪法4、1792.4对外战争1792.8.10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1792.8-1793.5底6初工商业资产阶级国民公会经济:颁布新土地法政治:建立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对外:瓦尔密战役1793.5底6初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1793.6-1794.7中小资产阶级国民公会1、土地政策2、恐怖政策(经济政治)3、军事:总动员令1794.7热月政变—大革命结束

“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渡过的。”

——列宁总结法国大革命的影响。2.特点:(2)人民群众发挥的作用大(1)规模大。(3)有外来干涉(4)比较彻底四、影响深远的革命1.性质:是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又一次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1)对法国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生产关系。②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地位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2)对世界:其提出的一系列政治原则,对欧美以及世界各地后来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有重大影响。3、影响说明: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反封建斗争逐步深入,对法国社会的改造更加彻底。革命沿着上升路线发展,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大革命初期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法国的政体发生了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延伸探究变化:由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共和政体。【材料阅读与思考】(材料见教材P60)材料中提到,法国在宪政发展历史中“同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美国自颁布1787年宪法后,没有再颁布新的宪法,而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修改;而法国在宪政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部宪法性质的文献。所以“同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拟举办纪念法国大革命爆发222周年的学术报告,请你帮他们选择一幅与学术报告主题最相符的图画作为会场背景()A.《法国三级会议开幕》图B.《网球场宣誓》图C.《攻占巴士底狱》图D.《人权宣言》图C2、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掌握政权,实现了预定的革命目标,但革命仍继续向前推进。这是因为()①封建势力反扑②君主立宪派保留了国王③面临外国的武装干涉A.①②③ B.①②C.①③ D.②③A3.1789年7月14日是不同寻常的一天,当天正在“巴黎大酒吧”饮酒的布朗先生的经历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①听说巴士底狱出事了②听说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③听说人们要处死国王④他自言自语:“按照《民法典》就该是这样”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A2、法国大革命中,被列宁称为“真正革命的手段摧毁过时的封建制度”行动,指的是:A、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B、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C、废除封建义务,把逃亡地主、贵族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D、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攻占象征封建专制统治堡垒的巴士底狱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自由平等的。……第六条,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