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中外历史刚要上第八单元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授课时间课标依据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教材分析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的第三节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重庆谈判、内战的爆发、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本课内容无论在本章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结束后,长期以来的中日民族矛盾基本得到解决,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扶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转折点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学情分析首先学生这时候的学生已具备相当水平的文科知识和自学能力。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内容在小学初中有所学习,感性认识较强,但发散思维、知识连贯性、学科迁移能力不够。其次今年的高一年级学生是,和以往相比本课内容变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让学生能够在探究、合作中高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民在解放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时空观念使学生知道特定历史史事是与特定时空相联系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发生和进展都与其时代背景紧密联系。史料实证通过对当时漫画和相应材料的分析,探索中共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国民党统治中的危机。历史解释通过重庆谈判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民党的反动本质,了解人民解放战争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能够客观地评价社会问题。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努力奋斗的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教材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重庆谈判、解放战争主要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难点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法,史料教学法,分析探究法导入新课教师活动:通过以一幅向往和平的漫画导入新课内容,询问学生漫反映出当时的人民什么愿望学生:大家都向往和平团结。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联系课本了解那段人民群众向往和平的历史,带着兴趣进入本课内容。讲授新课第一幕和平之机——政策的较量两方党派的政治主张教师活动:展示两段代表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当时的心理状态提出问题以下党派的政治主张是否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材料一:巩固国内团结,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材料二:军令政令必须统一……除了革命的责任不能放弃,国家的统一不容损害,根本大法不容变更,政府基础不容动摇以外,其他无不可以容忍,无不可以协商。——1946年元旦,蒋介石:《告全国军民同胞书》学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是民心所向重庆谈判教师活动:展示两段国共两党当时的谈判问题的看法合作探究:1945年8月,为何蒋介石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材料三: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蒋介石智囊陶希圣材料四:我准备坐班房……现在苏联红军不入关,美国军队不登陆,形式上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三国过问,三国都不愿中国打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1945年8月26日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发言学生: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共产党揭穿阴谋,争取和平教师活动:列出谈判时间轴,看出蒋介石国民政府的真面目(假和平,真面目)过渡:所以能够从重庆谈判这一事件中看出中国共产党是真的向往和平,而国民党只是假和平,真内战而已。第二幕和平之战——军事的较量全面内战爆发教师活动:带领学生结合课本以及前面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2.必然性①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与美蒋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两党性质: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必然要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③国共对和平的态度:国共双方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国民党是“假和平、真内战,中国共产党抱有和平的诚意,但对国民党也有所防备。二战后,美国扶蒋反共,助长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战争进程战略防御阶段教师活动:展示地图结合课本共同总结战略防御阶段的过程。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全面内战开始时,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准确地估计国际国内形势,确定了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教师活动:这时候共产党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展示毛泽东的一段材料并结合地图共同分析如何寻找突破口学生:是中原解放区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毛泽东战略反攻阶段教师活动:展示地图,说明中原解放区的重要性,而我方掌握了中原解放区,化被动为主动,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阶段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意义: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教师活动:展示图片与材料,列出时间轴最终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过度:中国共产党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这场战争是为了获得全国人民解放,是为了国民和平而取得的胜利。第三幕和平之思——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原因经济教师活动:通过漫画与材料总结引导学生归纳两党从经济方面上来说的大致情况材料五:1947年7~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会后,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进一步深入地开展起来,在老解放区很快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学生总结:国统区:滥发纸币,经济崩溃。官僚资本剥削压迫解放区:土地改革,积极生产政治材料六: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学生总结:国统区:独裁统治,失去民心解放区:两个务必,赢得民心军事材料七:日本的投降给了国民党军队一种解脱感和一种完成使命的情绪,他们期盼着放马南山。对他们来说,再打一场内战的想法简直是讨厌至极。他们虽然奉命作战,但士气却很低落,体力也很虚弱。——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八: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毛泽东学生总结:国统区:军队厌战,指挥失误解放区:斗志高昂,指挥得当4.外交:外交失败,美援断绝根本原因:材料九:“共产党的政府和军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受到有积极的广大人民支持的政府和军队”。“中国之命运不属于蒋而属于他们”。——美国驻华使馆的外交官戴维斯、谢伟思①国民党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失去了民众的支持;②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意义材料十: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了,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材料十一:它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了主要障碍。是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放入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实践: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学生阅读上述材料,提取相关信息并且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归纳国共两党当时对于和平的态度。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总结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学生归纳总结学生阅读课本结合材料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和PPT展示相关材料,了解明朝的抗倭斗争。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并分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史料等,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结合材料探究历史真相的能力,需要让学生理解整个全面内战爆发的过程因果关系和具体内容,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找出突破口,从战略防御变为战略反攻阶段。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引导学生客观全面的评价历史事件。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能够客观地评价社会问题。通过国共两党的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来只有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引导学生认识到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转折点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课堂小结最后教师总结提出得民心者的天下,民众是向往和平的,中国共产党一直站在广大群众的利益上考虑问题,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