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任何能见度情况下的行动规则_第1页
第三章 任何能见度情况下的行动规则_第2页
第三章 任何能见度情况下的行动规则_第3页
第三章 任何能见度情况下的行动规则_第4页
第三章 任何能见度情况下的行动规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船舶避碰与值班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艺教研室姚青春第三章船舶在任何能见度情况 下的行动规则本章为《规则》第二章第一节的基本内容:引言第一节瞭望(第五条)第二节安全航速(第六条)第三节碰撞危险(第七条)第四节避免碰撞的行动(第八条)第五节狭水道(第九条)第六节船舶定线制和分道通航制(第十条)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节各条适用于任何能见度的情况。任何能见度情况:引言能见度良好能见度不良不论是否互见《避碰规则》第二章驾驶和航行规则包括三方面:第一节船舶在任何能见度情况下的行动规则第二节船舶在互见中的行动规则第三节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规则注意:1.第一节的内容适用于第二节和第三节

2.第二节和第三节相互独立第五条瞭望

每一船舶在任何时候都应使用视觉、听觉以及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一切可用手段保持正规的瞭望,以便对局面和碰撞危险作出充分的估计。

Everyvesselshallatalltimesmaintainaproperlook-outbysightandhearingaswellasbyallavailablemeansappropriateintheprevailingcircumstancesandconditionssoastomakeafullappraisalofthesituationandoftheriskofcollision.第一节瞭望一、保持正规瞭望的重要性“规则”把瞭望条款置于“驾驶和航行规则”的首要位置,显见其重要性。1.瞭望是确保海上安全航行的首要因素2.瞭望是决定安全航速,判断避碰危险,采取避碰行动的前提

>从以往的碰撞事故统计结果来看,无人瞭望或未能保持正规瞭望是导致碰撞事故的重要原因或主要原因。“瞭望”过失主要表现在:

(1)未发现来船;

(2)发现来船太晚,来不及进行判断;

(3)发现了来船,但未进行连续观察;

(4)对局面估计不足等等。

瞭望人员必须坚持不懈的注意和无休止的警惕二、瞭望的适用范围每一船舶任何时候不论用途不论种类不论大小不论状态不论白天黑夜不论能见度不论互见不论航行水域不论海况保持正规瞭望的人员包括:值班驾驶员、其他负有瞭望责任的人员三、正规瞭望的目的1.对局面作出充分的估计船舶本身状况船舶所处水域的环境能见度天气水深和可航宽度通航密度是否属于渔区等等操纵性能动力装置操舵装置助航设备等等2.对碰撞危险作出充分的估计⑴从来船的形体、号灯号型、声响和灯光信号、雷达回波、AIS、VHF、VTS等信息中掌握来船的大小、种类、动态等⑵通过观测来船的罗经方位的变化情况、雷达标绘、ARPA等手段,判断来船是否构成碰撞危险、构成何种会遇局面以及本船是否应当采取避让行动和采取何种避让行动⑶随时注意来船的动态和避让意图,并密切注意来船动态的变化,判断这些变化对避碰的影响四、瞭望人员和瞭望岗位1.对瞭望人员的要求(1)瞭望人员必须具有必要的航海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视觉、听觉等身体素质(2)瞭望人员必须全神贯注地保持正规瞭望,不得从事或分派给会影响瞭望的其他任务(3)舵工在操舵时不应视作为瞭望人员,除非在某些小船上,操舵位置具有四周无遮挡的视野并且没有夜视障碍或其他保持正规瞭望的障碍(4)负责航行值班的高级船员可以是唯一的瞭望人员,但必须满足下列四个条件:①在白天②对局面作了充分的估计,确信无疑这样做是安全的③充分考虑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一切相关因素:——天气情况——能见度——通航密度——临近的航行危险物——航行在分道通航制内或附近时必要的注意

④当局面发生任何变化而需要时,能立即召唤人员到驾驶台协助2.瞭望人员的位置(1)值班驾驶员在驾驶台(2)天气允许时,专门的瞭望人员应当配置在船舶的前部高处(如船首)(3)天气不允许时,专门的瞭望人员至少应配置在船舶的上层驾驶台五、瞭望的手段视觉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一切可用手段听觉五、瞭望的手段1.视觉视觉瞭望是保持正规瞭望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手段:优点:直观、方便、简易缺点:受视力、能见度的限制工具:眼睛、望远镜方法:由近及远、由右到左、由前到后五、瞭望的手段2.听觉听觉瞭望是保持正规瞭望最基本的手段之一:优点:在浓雾中可以识别他船雾号缺点:受声波特性、可听距离的限制方法:雾航时打开驾驶台的门窗五、瞭望的手段主要指使用望远镜、雷达、ARPA、AIS、VHF、VTS:望远镜:对眼睛视力的补充雷达:能够扫描到周围船只的存在,基本上不受雾的影响,但受到盲区、雨雪、遮蔽物的影响ARPA:在雷达扫描回波的基础上,能够判断他船的有关避碰的数据AIS:能够提供他船的船名、呼号、位置、速度、航向、状态、大小、目的港、有关避碰的数据等,不受雷达盲区、雨雪、遮蔽物的影响VHF/VTS:可提供有效的沟通3.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一切可用手段六、正规的瞭望通常认为,保持正规的瞭望,应当做到:足够的瞭望人员最佳的瞭望位置使用一切可用的手段保持连续不间断尽职尽责认真谨慎瞭望方法正确瞭望是首要工作碰撞案例例1.“N”轮与“M”渔船碰撞案例N轮自青岛驶往香港,经台湾海峡,1981年3月24日0140时,在23050’N,118047’E(概位),与闽厦渔0052在雾中发生碰撞,渔船倾覆沉没,17名渔民落水,救起12名(其中1人死亡),5名失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万多元。情况调查与分析:N轮从0050到0139一直未使用雷达瞭望,当雾浓时也未加派瞭望人员,还将值班水手由2人减为1人,据推算0133两相距1.68’,0137相距0.72’,0138仅900M,碰撞前15min才启动雷达,严重疏忽瞭望.第六条安全航速

每一船在任何时候都应以安全航速行驶,以便能采取适当而有效的避碰行动,并能在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距离以内把船停住。在决定安全航速时,考虑的因素中应包括下列各点:1、对所有船舶:(1)能见度情况;(2)通航密度,包括渔船或者任何其他船的密集程度;(3)船舶的操纵性能,特别是在当时情况下的冲程和旋回性能;(4)夜间出现的背景亮光,诸如来自岸上的灯光或本船灯光的反向散射;(5)风、浪和流的状况以及靠近航海危险物的情况;(6)吃水和可用水深的关系。第二节安全航速2.对备有可使用的雷达的船舶,还应考虑:(1)雷达的特性、效率和局限性;(2)所选用的雷达距离标尺带来的任何限制;(3)海况、天气和其他干扰源对雷达探测的影响;(4)在适当距离内,雷达对小船、浮冰和其他漂浮物有探测不到的可能性;(5)雷达探测到的船舶数目、位置和动态;(6)当用雷达测定附近船舶或其他物体的距离时,可能对能见度作出更确切的估计。第二节安全航速一、安全航速的含义1.能采取适当而有效的避碰行动船舶以安全航速行驶,是为了在时间上为采取避让行动留有足够的余地,并保证所采取的避让行动有效,使会遇两船在安全距离上驶过船速过高:时间上来不及采取适当而有效的避碰行动船速过低:可能失去对船舶的有效控制(失去舵效)一、安全航速的含义2.并能在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距离以内把船停住减速和停船是避免船舶碰撞的有效手段之一。采用安全航速行驶,驾驶员在采取避碰行动时,能在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距离内把船停住一、安全航速的含义3.“安全航速”和“限制速度”的关系上海黄浦江、越南海防航道、苏伊士运河等都有限制速度的规定“安全航速”≠“限制速度”“限制速度”只是对船速作出限制,船舶的安全航速可能小于“限制速度”注意:以下情况均不一定是安全航速

1)备车航行的速度,前进一等;

2)与能见距离相关的,在能见距离一半停船;

3)与冲程、进距有关的,在冲程一半距离内4)海上船速、港内船速、微速。安全航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没有定量):

1)能采取适当而有效的避碰行动

2)能在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距离以内把船停住二、安全航速的适用范围每一船舶任何时候不论用途不论种类不论大小不论状态不论白天黑夜不论能见度不论互见不论航行水域不论海况三、决定安全航速时应考虑的因素1.对所有船舶应当考虑的因素(1)能见度情况能见度是决定安全航速的首要因素。雷达不能替代视觉瞭望(2)通航密度,包括渔船或者任何其他船舶的密集程度航行在船舶密集的海域,其可航水域的范围受到限制(3)船舶的操作性能,特别是当时情况下的冲程和旋回性能船舶的操作性能因船而异,同一船又因货载不同而不同(4)夜间出现的背景亮光,诸如来自岸上的灯光或本船灯光的反向散射岸上的灯光和本船灯光的反向散射都会影响瞭望效果:岸上灯光容易使瞭望人员难以发现灯光方向的船只及其灯号,本船灯光的反向散射也会降低视力的锐利度而降低瞭望效果(5)风、浪和流的状况以及靠近航海危险物的情况风、浪和流影响船舶的操作性能,靠近航海危险物的存在会对避让他船造成局限(如日本内海进入广岛,小岛群立)(6)吃水与可用水深的关系吃水与可用水深的关系会影响到船舶的操纵性能(浅水效应、岸壁效应)和船舶驶离航向的能力三、决定安全航速时应考虑的因素2.对备有可使用雷达的船舶,还应考虑的因素:(1)雷达设备的特性、效率和局限性雷达扫描有盲区、雷达对物标动态变化的反应缓慢、没有视觉直接和真实、雷达受到海浪和雨雪干扰、雷达有误差(2)所选用的雷达距离标尺带来的任何限制使用远距离标尺,可及早发现远距离来船,但近距离小物标不易探测和分辨;使用近距离标尺,有利于探测和分辨近距离小物标,但不能对远距离的船提供早起预警(3)海况、天气和其他干扰源对雷达探测的影响主要有海浪和雨雪干扰、同频干扰、多次反射回波、间接回波等(4)在适当距离内,雷达对小船、浮冰和其他漂浮物有探测不到的可能性雷达上没有回波并不意味着海面没有小物标(5)雷达探测到的船舶数目、位置和动态根据船舶数目、位置和动态作为安全航速的依据之一(6)当用雷达测定附近船舶或其他物体的距离时,可能对能见度作出更确切的估计可依据雷达来判断能见度四、需要调整航速的情况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船舶航行中,如遇到下列各种情况,值班驾驶员应考虑当时的航速是否需要调整。

(1)能见度降低或能见度不良时;

(2)见到来船显示号灯不明确,航向左右不定,当时海域又不允许我船早让、宽让时;

(3)环境复杂、水面船舶密度大或前方情况不明时或遇到编队的军舰、渔船或其它船舶,其航向不定时;

(4)我船发出声号后,来船没有回答同时避让行动不明显时或

两船所发放的声号不一致时或遇到不遵守规则船舶时;

(5)过弯曲水道时,或岸上、水面灯光照耀影响正常瞭望时;

(6)其他需要考虑的情况时。

有关安全航速的案例

在2001年9月20日船长为118米的“运鸿”轮与船长为288米集装箱船“爱丁堡”轮在厦门湾青屿深水航道上发生碰撞,当时能见度良好。在事故认定中,专家认为,“爱丁堡”轮在碰撞前的船速达到了12Kn左右,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进出港航道上),该航速不能被认为是安全航速;而“运鸿”轮在当时5~6级横风和偏顺流1kn左右的情况下长时间停车漂航,使得船舶失去舵效而无法保向,在风流的作用下漂向下风流方向,以至于航行在出口航道上,显然这也不是安全航速。第七条碰撞危险

1.每一船舶都应使用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一切有效手段断定是否存在碰撞危险,如有任何怀疑,则应认为存在这种危险。2.如装有雷达设备并可使用的话,则应正确予以使用,包括远距离扫描,以便获得碰撞危险的早期警报,并对探测到的物标进行雷达标绘或与其相当的系统观察。3.不应当根据不充分的资料,特别是不充分的雷达观测资料作出推断。4.在断定是否存在碰撞危险时,考虑的因素中应包括下列各点:(1)如果来船的罗经方位没有明显变化,则应认为存在这种危险;(2)即使有明显的方位变化,有时也可能存在这种危险,特别是在驶近一艘很大的船舶或拖带船组时,或是近距离驶近他船时。第三节碰撞危险一、碰撞危险的含义DCPA<安全会遇距离TCPA较小时两船存在碰撞危险影响DCPA和TCPA的因素:DCPA—当时的环境和情况、船舶本身的性能和尺度等TCPA—会遇形式、两船间距离、两船构成的相对速度碰撞危险的紧迫程度大碰撞危险的紧迫程度小DCPA<最小会遇距离TCPA越大DCPA<最小会遇距离TCPA越小二、本条的适用范围适用于“每一船舶”每一在航船舶;每一锚泊船或搁浅船任何种类的船舶。让路船和直航船适用于任何水域大洋中或沿海、狭水道航行;通航密度大或通航密度小。三、判断碰撞危险的有效手段

每一船舶都应使用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一切有效手段断定是否存在碰撞危险判断碰撞危险的手段应适合当时的环境和情况,并且要用尽所有可能的手段:

>罗经方位判断法

>舷角判断法

>雷达标绘法

>VHF通信判断法

>AIS系统判断法

四、正确使用雷达

如装有雷达设备并可使用的话,则应正确予以使用,包括远距离扫描,以便获得碰撞危险的早期警报,并对探测到的物标进行雷达标绘或与其相当的系统观察。

正确使用雷达应考虑诸多方面(雷达理论课+评估培训),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三方面:1.远距离扫描:获得碰撞危险的早期警报2.对物标进行雷达标绘3.与“雷达标绘”相当的系统观察:如ARPA

五、判断碰撞危险的方法1.罗经方位法优点:简单方便、迅速直观,不受罗经差和航向的影响缺点:不能判断来船的距离

(1)来船的罗经方位没有明显变化,则应认为存在碰撞危险

通过连续观察,如果发现来船罗经方位不变,且两船间距离在不断减小,表明DCPA=0,存在碰撞危险

舷角方位N(真运动)来船的罗经方位不变来船的距离减少结论:DCPA=0

存在碰撞危险来船本船(相对运动)来船的罗经方位不变来船的距离减少结论:DCPA=0

存在碰撞危险本船来船(相对运动)来船的罗经方位有变DCPA≠0本船来船DCPA不变的情况下,罗经方位变化率与两船间的距离有关:两船间距离越近,罗经变化率越快αβ6min6min6min一般来讲,来船罗经方位有明显变化时,则不存在碰撞危险①观测右舷他船,罗经方位减小,他船过我船船首②观测右舷他船,罗经方位增大,他船过我船船尾③观测左舷他船,罗经方位减小,他船过我船船尾④观测左舷他船,罗经方位增大,他船过我船船首我船他船(2)即使有明显的方位变化,有时也可能存在碰撞危险①驶近一艘很大的船或拖带船组

罗经方位判断法是将船舶当做“点”来处理的,船舶是有尺度的②近距离驶近他船两船距离越近,方位变化率越大。当近距离驶近他船时,虽然方位变化率很大,但DCPA仍可能较小

五、判断碰撞危险的方法2.舷角判断法他船在我船右舷:他船罗经方位=本船航向+他船舷角他船在我船左舷:他船罗经方位=本船航向—他船舷角

由上式可知,只要本船航向不变,他船舷角的变化就是他船罗经方位的变化(与罗经方位判断法一致)2.舷角判断法

在实践中,驾驶员在船上选定一点,使得驾驶员的眼睛、选定的点和来船成一条直线,来观测来船舷角的变化,即可对是否存在碰撞危险作出判断优点:比罗经方位法更简便、迅速和直观缺点:必须要求本船航向稳定六、判断碰撞危险的注意事项1.如有任何怀疑,应认为存在碰撞危险2.不应当根据不充分的信息,特别是不充分的雷达观测信息作出推断不充分的信息包括:⑴瞭望手段不当所获得的信息:仅凭雾号作出判断、没有雷达标绘⑵判断方法不当所获得的信息:航向不稳时使用“舷角判断法”⑶未进行系统连续观测所获得的信息:仅凭雷达一两次观测作出判断(渔船可能突然转向或加减速)⑷未消除误差的信息:雷达方位误差第八条避免碰撞的行动

1、为避免碰撞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应遵循本章各条规定,如当时环境许可,应是积极的,及早地进行和充分注意运用良好的船艺。2、为避免碰撞而作的航向和(或)航速的任何变动,如当时环境许可,应大得足以使他船用视觉或雷达观察时容易察觉到;应避免对航向和(或)航速作一连串的小变动。3.如有足够的水域,则单用转向可能是避免紧迫局面的最有效行动,只要这种行动是及时的、大幅度的,并且不致造成另一紧迫局面。4.为避免与他船碰撞而采取的行动,应能导致在安全距离驶过。应细心查核避让行动的有效性,直到最后驶过让清他船为止。第四节避免碰撞的行动5.如需为避免碰撞或留有更多的时间来估计局面,船舶应当减速或者停止或倒转推进器把船停住。6.(1)根据本规则任何规定,要求不得妨碍另一船通行或安全通行的船舶应根据当时环境的需要及早地采取行动以留出足够的水域供他船安全通行。(2)如果在接近他船致有碰撞危险时,被要求不得妨碍另一船通行或安全通行的船舶并不解除这一责任,且当采取行动时,应充分考虑到本章条款可能要求的行动。(3)当两船相互接近致有碰撞危险时,其通行不应被妨碍的船舶仍有完全遵守本章各条规定的责任。一、引发碰撞的过程远距离或无碰撞危险致有构成碰撞危险存在碰撞危险形成紧迫局面(developing)导致紧迫局面紧迫危险碰撞DCPA<安全值,TCPA较大DCPA<安全值,TCPA较小DCPA<安全值,TCPA进一步减小两船接近到单凭一船的行动已不能避免碰撞两船接近到单凭一船的行动已不能导致在安全距离上驶过二、及早地采取行动(对第1款解析)1.为避免碰撞所采取的任何行动为避免碰撞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包括:转向转向和变速结合变速备车拖锚,等二、及早地采取行动(对第1款解析)2.应遵循本章各条规定“为避免碰撞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应遵循本章各条规定”,这些规定主要包括:(1)第八条第6款(1)项:

要求不得妨碍另一船通行或安全通行的船舶应根据当时环境的需要及早地采取行动以留出足够的水域供他船安全通行。(2)第十六条:

须给他船让路的船舶,应尽可能及早地采取大幅度的行动,宽裕地让清他船。(3)第十七条第1款(2)项:当保持航向和航速的船一经发觉规定的让路船显然没有遵照本规则条款采取适当行动时,该船即可独自采取操纵行动,以避免碰撞。(4)第十七条第2款:规定保持航向和航速的船,发觉本船不论由于何种原因逼近到单凭让路船的行动不能避免碰撞时,也应采取最有助于避碰的行动。(5)当两船负有同等避碰责任和义务时,每一船均应及早的采取避让行动,避免紧迫局面的形成

二、及早地采取行动(对第1款解析)3.如当时环境许可“如当时环境许可,应是积极的,及早地进行”

船舶所采取的避碰行动,可能受到当时环境和情况的限制。例如,在可航水域宽度十分受限的狭水道内:①大幅度转向(当时环境不许可)②减速、停车或倒车(当时环境许可)二、及早地采取行动(对第1款解析)4.应是积极的、应及早的进行(1)“积极的”——强调采取避碰行动时应“主动”、“果断”、“毫不犹豫”。(2)“及早的”——强调采取避碰行动时应在“距离”和“时间”两方面留有充裕的余地

多早是“及早”,如何界限?“及早”采取行动的时机:①以避免构成妨碍为标准,确定行动时机在执行不应妨碍的规定时,要求不得妨碍另一船通行或安全通行的船舶应根据当时环境的需要及早地采取行动以留出足够的水域供他船安全通行。(避免与他船构成碰撞危险)“从事捕鱼的船舶,不应妨碍任何其他在狭水道或航道以内航行的船舶通行。”(第九条第3款)

“帆船或长度小于20m的船舶,不应妨碍按分道通航行驶的机动船舶的安全通行。”(第十条第10款)“及早”采取行动的时机:②以避免形成紧迫局面为标准,确定行动时机要想避免碰撞,首先应避免紧迫局面的形成(避免单凭让路船的行动不能避免碰撞)③以避让责任与义务的确定或存在碰撞危险为依据,确定行动时机有些条款一旦满足条件而生效,就是“及早”行动的时机,如:追越条款:在看到被追越船尾灯后应迅速采取行动对遇局面:构成碰撞危险就应迅速采取行动二、及早地采取行动(对第1款解析)5.充分注意运用良好的船艺良好船艺:是指良好的操船技艺,是海员通常做法的一部分,是航海人员长期经验的积累。包括但不限于:交通密集区、狭水道或航道航行时,备车备锚;夜间检查本船所显示号灯的工作情况;避碰,使用手操舵,下达舵角指令;左舷追越,保持适当的间距;被追越船如条件许可,可减速;逆水船让顺水船、轻载船让重载船、进口船让出口船的习惯做法;充分利用AIS信息在锚泊船的下风和下水方向通过,并留有足够的旋回余地;三、采取大幅度的行动(对第2款解析)

为避免碰撞而作的航向和(或)航速的任何变动,如当时环境许可,应大得足以使他船用视觉或雷达观察时容易察觉到;应避免对航向和(或)航速作一连串的小变动。1.大幅度行动的含义前提:环境许可采取大幅度行动效果:他船用视觉或雷达观察时容易觉察到多大的幅度是“大幅度”?①转向:转向至少30度②减速:减速至原速度的一半③转向和减速相结合:使他船用视觉和雷达观察时容易察觉到三、采取大幅度的行动(对第2款解析)

为避免碰撞而作的航向和(或)航速的任何变动,如当时环境许可,应大得足以使他船用视觉或雷达观察时容易察觉到;应避免对航向和(或)航速作一连串的小变动。2.应避免对航向和(或)航速作一连串的小变动“一连串小变动”的坏处①不易被他船察觉,意图不明显②不利于迅速摆脱碰撞危险四、单用转向避免紧迫局面(对第3款解析)

如有足够的水域,则单用转向可能是避免紧迫局面的最有效行动,只要这种行动是及时的、大幅度的,并且不致造成另一紧迫局面。1.变速的局限性2.单用转向的好处通常要备车不能立竿见影方便(操舵)迅速(一秒转一度)明显(易被察觉)3.单用转向以避免紧迫局面的前提条件①有足够的水域②行动及时③大幅度④不致造成另一紧迫局面五、在安全距离上驶过与避碰行动有效性的核查(对第4款解析)

为避免与他船碰撞而采取的行动,应能导致在安全距离驶过。应细心查核避让行动的有效性,直到最后驶过让清他船为止。1.在安全距离上驶过正确的避碰行动≠避免碰撞正确的避碰行动=能导致在安全距离驶过本款要求“单船”的行动应能导致在安全距离驶过该“单船”包括让路船、负有同等避让责任的船,不适用于互见中的直航船“安全距离”没有定量,应视情况而定:能见度海况、天气本船的大小、航速、操纵性相对航向、航速航行水域、通航密度他船保向、保速的程度雷达设备的特性观测者使用雷达的经验等等DCPA有多少海里是“安全距离”?万吨级船舶的“安全距离”通常认为:>能见度良好,宽阔水域:白天:DCPA≥1nm夜间:DCPA≥2nm>能见度不良,宽阔水域DCPA≥2nm五、在安全距离上驶过与避碰行动有效性的核查(对第4款解析)

为避免与他船碰撞而采取的行动,应能导致在安全距离驶过。应细心查核避让行动的有效性,直到最后驶过让清他船为止。2.避让行动有效性的查核(1)为什么要查核?(2)什么时候结束查核?(3)什么船需要查核?(1)为什么要查核?

避碰行动不一定有效不够安全距离他船作出不协调的行动(2)什么时候结束查核?驶过让请为止,即两船以安全的DCPA相互驶过(3)什么船需要查核?双方船舶都应细心查核避让行动的有效性,不论让 路船、直航船、同等责任船六、减速、停车或倒车把船停住(对第5款解析)

如需为避免碰撞或留有更多的时间来估计局面,船舶应当减速或者停止或倒转推进器把船停住。1.减速、停车或倒车把船停住的目的(1)为避免碰撞(2)留有更多的时间来估计局面2.减速、停车或倒车把船停住的时机(1)能见度不良时,除已断定不存在碰撞危险外,当听到他船的雾号显似在本船正横以前或者与正横前他船不避免紧迫局面时(2)通航密度较大(3)接近渔区(4)驶近有居间障碍物遮蔽他船的弯头或地段和有背景光等严重妨碍瞭望的水域(5)存在雨雪干扰、海浪干扰影响雷达观测(6)他船动态不清、会遇态势不明(7)来船避让行动不协调(8)与他船会遇且操作性能受到限制(9)作为让路船,采取转向的措施受到限制(10)多船相遇致有构成碰撞危险(11)遇编队航行的军舰、结对从事捕鱼的船舶或其他船队3.本船转向与变速的效果

假设两船的初始DCPA=0,且来船保速保向。本船采取转向或变速后,具有如下规律:(1)针对本船右舷正横以前来船,本船向右转向避让后,DCPA增大,来船将从本船船首通过(2)针对本船左舷正横以前来船,本船向右转向避让后,DCPA增大,来船将从本船船尾通过(3)针对本船正横以前来船,本船减速避让后,DCPA增大,来船将从本船船首通过(4)针对本船右舷正横以前来船,本船向右转向结合减速,转向和减速效果一致,DCPA增大,来船将从本船船首通过(5)针对本船左舷正横以前来船,本船向右转向结合增速,转向和增速效果一致,DCPA增大,来船将从本船船尾通过注意转向与变速的协调性六、不应妨碍(对第6款解析)

(1)根据本规则任何规定,要求不得妨碍另一船通行或安全通行的船舶应根据当时环境的需要及早地采取行动以留出足够的水域供他船安全通行。

(2)如果在接近他船致有碰撞危险时,被要求不得妨碍另一船通行或安全通行的船舶并不解除这一责任,且当采取行动时,应充分考虑到本章条款可能要求的行动。

(3)当两船相互接近致有碰撞危险时,其通行不应被妨碍的船舶仍有完全遵守本章各条规定的责任。六、不应妨碍(对第6款解析)1.“不应妨碍”的含义

根据本规则任何规定,要求不得妨碍另一船通行或安全通行的船舶应根据当时环境的需要及早地采取行动以留出足够的水域供他船安全通行。“安全通行”=尽可能不构成碰撞危险“不应妨碍”含义:“不应妨碍的船舶”应采取避免与“不应被妨碍的船舶”构成碰撞危险的航法“构成碰撞危险”之前,“不应妨碍”义务已开始适用六、不应妨碍(对第6款解析)2.“不应妨碍”条款的适用对象

规则条款不应妨碍的船舶不应被妨碍的船舶第九条2款帆船、长度小于20m的船舶只能在狭水道或航道内安全航行的船舶第九条3款从事捕鱼的船舶任何其他在狭水道或航道内航行的船舶第十条9款从事捕鱼的船舶按通航分道行驶的任何船舶第十条10款帆船、长度小于20m的船舶按通航分道行驶的机动船第十八条4款除失控船、操限船外的任何船舶限于吃水的船舶六、不应妨碍(对第6款解析)3.“致有碰撞危险”时,“不应妨碍的船舶”和“不应被妨碍的船舶”的责任和义务本款第(2)项:

(2)如果在接近他船致有碰撞危险时,被要求不得妨碍另一船通行或安全通行的船舶并不解除这一责任,且当采取行动时,应充分考虑到本章条款可能要求的行动。①致有碰撞危险时,“不应妨碍的船舶”仍有“不应妨碍”的责任和义务②“不应妨碍的船舶”可能是让路船或直航船(1)致有碰撞危险时,“不应妨碍的船舶”的责任和义务

本款第(3)项:

(3)当两船相互接近致有碰撞危险时,其通行不应被妨碍的船舶仍有完全遵守本章各条规定的责任。“不应被妨碍的船舶”可能是直航船或让路船(2)致有碰撞危险时,“不应被妨碍的船舶”的责任和义务

(2)致有碰撞危险时,“不应被妨碍的船舶”的责任和义务

(2)致有碰撞危险时,“不应被妨碍的船舶”的责任和义务

①“不应妨碍的船舶”是让路船,“不应被妨碍的船舶”是直航船

“不应妨碍的船舶”的“不应妨碍”的义务和“让路”的义务一致,避免形成紧迫局面。②“不应妨碍的船舶”是直航船,“不应被妨碍的船舶”是让路船

让路船(“不应被妨碍的船舶”)应立即采取避让行动;直航船(“不应妨碍的船舶”)执行“不应妨碍”的义务时,注意配合让路船的行动,使二者协调一致(3)致有碰撞危险时,“不应妨碍的船舶”和“不应被妨碍的船舶”的行动应注意的问题:-“不应妨碍”和”让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不应妨碍”责任将取决于其他有关条款的规定;-无论何种原因的两船接近构成碰撞危险(risk) 时,两船都有遵守本章各条规定的责任.-构成碰撞危险时,不应妨碍他船的船舶可能是让 路船,也可能是直航船;不得被妨碍的船舶可能是 让路船,也可能是直航船;

-“不妨碍条款”适用于碰撞危险形成之前,也适 用于碰撞危险形成之后(责任未解除);

第九条狭水道

1.沿狭水道或航道行驶的船舶,只要安全可行,应尽量靠近其右舷的该水道或航道的外缘行驶。2.帆船或者长度小于20m的船舶,不应妨碍只能在狭水道或航道以内安全航行的船舶通行。3.从事捕鱼的船舶,不应妨碍任何其他在狭水道或航道以内航行的船舶通行。4.船舶不应穿越狭水道或航道,如果这种穿越会妨碍只能在这种水道或航道以内安全航行的船舶通行。后者若对穿越船的意图有怀疑时,可以使用第三十四条4款规定的声号。第五节狭水道5、(1)在狭水道或航道内,如只有在被追越船必须采取行动以允许安全通过才能追越时,则企图迫越的船,应鸣放第三十四条3款(1)项所规定的相应声号,以表示本船的意图。被迫越船如果同意,应鸣放第三十四条3款(2)项所规定的相应声号,并采取使之能安全通过的措施。如有怀疑,则可以鸣放第三十四条4款所规定的声号。(2)本条并不解除追越船根据第十三条所负的义务。6.船舶在驶近可能有其他船舶被居间障碍物遮蔽的狭水道或航道的弯头或地段时,应特别机警和谨慎地驾驶,并应鸣放第三十四条5款规定的相应声号。7.任何船舶,如当时环境许可,都应避免在狭水道内锚泊。1.狭水道和航道的概念(1)狭水道可航水域宽度狭窄、船舶操纵受到一定限制的通航水域。如冰区、岛礁区和某些港口航道的进出口等(可航宽度2nm可以被认为是狭水道)(2)航道开敞的可航水道(如琼州海峡航道)或者由港口当局加以疏浚并维持一定水深的水道(如上海港北漕和南漕航道)琼州海峡航道2.规则的适用顺序当狭水道或航道内设有分道通航制时,规则的适用顺序为:

地方规则分道通航制规则(第十条)狭水道规则(第九条)先后3.“右行规则”沿狭水道或航道行驶的船舶,只要安全可行,应尽量靠近其右舷的该水道或航道的外缘行驶。“右行规则”适用对象任何能见度下,任何沿狭水道或航道行驶的船舶“右行规则”适用对象“右行规则”前提条件“只要安全可行”(不发生搁浅、触岸、岸推岸吸)“右行规则”适用对象“应尽量靠近本船右舷的该水道或航道的外缘行驶”;船舶应根据水道的水深及本船的吃水来决定本船的行驶区域;浅吃水船舶应比深吃水船舶更靠近水道的右侧外缘行驶.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航行在水道左侧也是规则允许的。“右行规则”的航法10m10m狭水道内侧4.帆船或长度小于20m的船舶帆船或者长度小于20m的船舶,不应妨碍只能在狭水道或航道以内安全航行的船舶通行。“帆船和长度小于20米的船舶”的航法(1)碰撞危险形成之前“应根据当时环境的需要及早地采取行动以留出足够的水域供他船安全通过”。即不与他船构成碰撞危险的航法航行。(2)碰撞危险形成之后“并不解除这一责任,且当采取行动时,应充分考虑到本章条款可能要求的行动”

即遵守规则有关避免碰撞行动的有关规定,包括“互见规则”5.从事捕鱼的船舶从事捕鱼的船舶,不应妨碍任何其他在狭水道或航道以内航行的船舶通行。(1)在狭水道或航道内不禁止捕鱼(2)船舶从事捕鱼作业时,不应妨碍任何其他在狭水道或航道以内航行的船舶通行(包括帆船和长度小于20米的船舶)6.船舶穿越狭水道或航道船舶不应穿越狭水道或航道,如果这种穿越会妨碍只能在这种水道或航道以内安全航行的船舶通行。后者若对穿越船的意图有怀疑时,可以使用第三十四条4款规定的声号。Q:什么时候可以穿越不会妨碍只能在狭水道或航道内安全航行的船舶通行Q:穿越时致有碰撞危险怎么办?①不应妨碍义务仍存在②依其他条款确定让路船和直航船只能在狭水道或航道内安全航行的船舶,可以使用至少5短声警告信号,以警告或提醒穿越船7.在狭水道或航道内追越时的声号(1)在狭水道或航道内,如只有在被追越船必须采取行动以允许安全通过才能追越时,则企图迫越的船,应鸣放第三十四条3款(1)项所规定的相应声号,以表示本船的意图。被迫越船如果同意,应鸣放第三十四条3款(2)项所规定的相应声号,并采取使之能安全通过的措施。如有怀疑,则可以鸣放第三十四条4款所规定的声号。(2)本条并不解除追越船根据第十三条所负的义务。7.在狭水道或航道内追越时的声号(1)狭水道或航道中追越条款的适用范围

①在狭水道或航道中追越;②任何船舶追越任何他船时(第十三条第一款);

③仅适用于互见中(不论能见度情况如何);

④适用于只有在被追越船必须采取行动以允许追越船安全通过时。注意:在被追越船无须采取任何行动,追越船即可安全追越时,追越船不必鸣放追越信号以征得被追越船的同意,即可自行追越,这时本款不适用7.在狭水道或航道内追越时的声号(2)声号后船:

>企图从右舷追越:两长一短

>企图从左舷追越:两长两短前船:

>同意追越:一长一短,一长一短

>存在怀疑或不同意追越时:(可以鸣放)至少五短声。

>不强制鸣放“警告”声号。

>如果追越已经开始,被追越船如果存在“怀疑”,则应鸣放警告声号。7.在狭水道或航道内追越时的声号(3)被追越船同意追越时应采取的措施 鸣放同意声号 让出航道,保证有足够的水域,供后船通过;

降低船速,缩短并航时间(应保持舵效)(4)追越船的责任 无论其他条款作何规定,也不论规则对被追越船有何要求,追越船始终有让清被追越船的责任与义务,直 到最后驶过让清为止。7.在狭水道或航道内追越时的声号(5)追越船在追越时应注意的问题(1)在通航密度大、航道弯段、禁止追越区域、能见度不良等 情况下,不宜追越;(2)通常应在前船的左舷追越;(3)保持平行追越,消除航向交角;(4)注意横距和船舶偏转情况,以防止船吸现象;(5)追越过程中始终履行让路船的责任与义务,注意被追越的 动态,并保持高度的戒备等。8.船舶驶近狭水道或航道的弯头船舶在驶近可能有其他船舶被居间障碍物遮蔽的狭水道或航道的弯头或地段时,应特别机警和谨慎地驾驶,并应鸣放第三十四条5款规定的相应声号。(1)特别机警和谨慎地驾驶保持高度戒备:加强瞭望、控制船速、备车备锚、从AIS或VTS了解信息、鸣放声号(2)鸣放相应声号①鸣放一长声;②听到他船一长声弯头声号时,回答一长声注意:

当两船在弯头相互接近时,尽管航向出现交叉,但由于航向均不稳定,不应当适用“交叉相遇局面”条款(第十五条),而应当适用狭水道条款,两船均应尽量靠近其右舷的狭水道或航道的外缘行驶9.避免在狭水道内锚泊任何船舶,如当时环境许可,都应避免在狭水道内锚泊

(1)避免锚泊的原因狭水道或航道的水域有限,一旦锚泊会妨碍他船安全通行(1)避免锚泊的原因(2)可以锚泊的条件紧急情况下(危及船舶安全)+尽量在不致妨碍他船通航的地方(良好船艺的表现)一、船舶定线制(Ship’sRouteing)第六节船舶定线制和分道通航制船舶定线制最终目的达到目的手段主要形式规范船舶交通秩序增进船舶航行安全减少船舶会遇减少形成碰撞危险的局面分道通航制1.船舶定线制的目的(1)分隔相反的交通流,以减少对遇局面的发生;(2)减少穿越船与航行在已建立的通航分道内的船舶之间的碰撞危险;(3)简化船舶汇聚区域内交通流的形式;(4)在沿海开发或勘探集中的区域内组织安全的交通流;(5)在对所有船舶或对某些等级的船舶航行有危险或不理想的水域中或其周围组织安全的交通流;(6)在水深不明或水深接近吃水的区域对船舶提供特殊指导,以减少搁浅的危险;(7)指导船舶避开渔场或组织船舶通过渔场2.船舶定线制种类(1)分道通航制:通过适当方法和建立通航分道,以分隔相反交通流的一种定线措施使用分隔带或分隔线分隔相反交通流使用天然障碍物分隔通航航道2.船舶定线制种类(2)环形道:由一个分隔点或圆形分隔带和一个规定界限的环形通航分道所组成的一种定线措施。注意:在环形通道内,通航船舶环绕分隔点或分隔带按逆时针方向航行而实现分隔2.船舶定线制种类(3)沿岸通航带:由一个指定区域构成的一种定线措施,该区域位于分道通航制向岸一侧边界与邻近的海岸之间。注意:沿岸通航带是定线制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分道通航制的组成部分2.船舶定线制种类(4)双向航路:是指在规定的界限内建立双向通航,旨在为通过航行困难或危险水域的船舶提供安全通道的一种措施。注意:在双向航路内,船舶尽量靠右行驶2.船舶定线制种类(5)推荐航路:为方便船舶通过而设置的未规定宽度的一种航路,往往以中心线浮标作为标志。2.船舶定线制种类(6)推荐航线:是指经过特别选择以尽可能保证无危险存在并建议船舶沿其航行的一种航路。2.船舶定线制种类(7)深水航路:在规定的界限内,海底及海图上所标示的水下障碍物已经精确测量适于深吃水船舶航行的航路。注意:浅吃水的船舶应尽量避免使用深水航路2.船舶定线制种类(8)警戒区:由一个规定界限的区域构成的一种定线措施,该区域可能有推荐的交通流方向,船舶航行时必须特别谨慎。2.船舶定线制种类(9)避航区:由一个规定界限的区域构成的一种定线措施,在该区域内航行特别危险或对于避免海难事故特别重要,所有船舶或某些等级的船舶应避开该区域。2.船舶定线制种类(10)禁锚区:由一个规定界限的区域构成的一种定线措施,在该区域内船舶锚泊是危险的或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无法接受的损害。 除非是在船舶或人员面临紧迫危险的情况下,否则所有船舶或特定种类的船舶应避免在禁锚区内锚泊。3.船舶定线制的构成成分1分隔带或分割线3交通流方向实线空心箭头2通航分道4推荐的交通流方向虚线空心箭头船舶定线制4.船舶定线制的使用方法(1)除特殊情况外,船舶均应当按指定的航路、规定的航行方法驾驶船舶(2)在IMO采纳的分道通航制水域或其附近航行时,应当严格遵守《规则》第十条的规定(3)船舶在主管当局制定的定线制或其附近航行时,应严格遵守地方规则的规定(4)无论船舶在何种定线制或其附近航行,在避碰中并不享有任何特权,船舶仍有责任和义务遵守《规则》的各条规定(5)航道完全分隔是不可能的,在船舶汇聚处应特别谨慎驾驶(6)船舶在双向航道上应尽可能靠右行驶(7)当船舶不利用警戒区或进出附近港口时,应尽量远离该区域(8)海图上定线制的箭头仅仅指示规定的或推荐的交通总流向,船舶其航迹向尽可能与之一致,而不是严格按照其设定航向二、分道通航制第十条分道通航制1.本条适用于本组织采纳的分道通航制,但并不解除任何船舶遵守任何其他各条规定的责任。2.使用分道通航制区域的船舶应:(1)在相应的通航分道内顺着该分道的船舶总流向行驶;(2)尽可能让开通航分隔线或分隔带;(3)通常在通航分道的端部驶进或驶出,但从分道的任何一侧驶进或驶出时,应与分道的船舶总流向形成尽可能小的角度。3.船舶应尽可能避免穿越通航分道,但如不得不穿越时,应尽可能用与分道的船舶总流向成直角的船首向穿越。4.(1)当船舶可安全使用邻近分道通航制中相应的通航分道时,不应使用沿岸通航带。但长度小于20m的船舶、帆船和从事捕鱼的船舶可使用沿岸通航带。(2)尽管有本条4款(1)项规定,当船舶抵离位于沿岸通航带中的港口、近岸设施或建筑物、引航站或任何其他地方或为避免紧迫危险时,可使用沿岸通航带。5.除穿越船或者驶进或驶出通航分道的船舶外,船舶通常不应进入分隔带或穿越分隔线,除非:(1)在紧急情况下避免紧迫危险(2)在分隔带内从事捕鱼6.船舶在分道通航制区域端部附近行驶时,应特别谨慎。7.船舶应尽可能避免在分道通航制内或其端部附近区域锚泊。8.不使用分道通航制区域的船舶,应尽可能远离该区域。

9.从事捕鱼的船舶,不应妨碍按通航分道行驶的任何船舶的通行。10.帆船或长度小于20m的船舶,不应妨碍按通航分道行驶的机动船的安全通行。11.操纵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当在分道通航制内从事维护航行安全的作业时,在执行该作业所必需的限度内,免受本条规定的约束。12.操纵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当在分道通航制内从事铺设、维修或起捞海底电缆时,在执行该作业所必需的限度内,免受本条规定的约束。山东半岛180o000o330o150o5'马他角海驴岛成山角威海警戒区警戒区75o沿岸通航带24海里报告制分隔线分隔带分隔线山东半岛通航分道通航分道1.本条的适用范围

本条适用于本组织采纳的分道通航制本条“分道通航制”适用于被IMO采纳分道通航制区域内①遵守地方规则②遵守《规则》其他条未被IMO采纳的分道通航制区域内被IMO采纳的分道通航制区域内①遵守地方规则②遵守《规则》第十条③遵守《规则》其他条2.本条与《规则》其他条款的关系

本条适用于本组织采纳的分道通航制,但并不解除任何船舶遵守任何其他各条规定的责任。(1)在分道通航制区域内行驶的船舶,其避让责任或行动仍然以《规则》其他条款为依据(2)船舶不因遵守分道通航制而享有被让路的特权(3)船舶不因违背分道通航制而负有让清所有船舶的义务A船B船交叉相遇局面,A船应给B船让路3.在分道通航制水域航行的准则(1)使用分道通航制使用分道通航制区域的船舶应:(1)在相应的通航分道内顺着该分道的船舶总流向行驶;(2)尽可能让开通航分隔线或分隔带;(3)通常在通航分道的端部驶进或驶出,但从分道的任何一侧驶进或驶出时,应与分道的船舶总流向形成尽可能小的角度。“使用分道通航制的船舶”指在通航分道中顺着船舶总流向行驶的任何船舶,不包括:在分道通航制区域外行驶穿越分道通航制的船舶在分隔带内捕鱼在沿岸通航带内行驶的船使用通航分道制时应该:①在相应的通航分道内顺着该分道的船舶总流向行驶

要求船舶的航迹向与船舶总流向大体一致,而非船舶的船首向与总流向完全一致②尽可能让开分隔线和分隔带

船舶应保持在通航分道的中心线附近③通常在通航分道的端部驶进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