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第1章_第1页
数据库原理第1章_第2页
数据库原理第1章_第3页
数据库原理第1章_第4页
数据库原理第1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课时:90(54+36)课程性质:考试数据库原理与应用1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教学内容及目的本课的内容是将数据库基本原理和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介绍合二为一。

在数据库基本原理部分,重点介绍关系数据库理论和数据库设计;

在实际数据库管理系统部分,介绍VFP6.0的操作及其应用程序设计。本课程的目的是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所需的数据库理论知识,又能使用一个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

别忘了你们的任务啊!2课程的学习方法勤于思考,善于消化

掌握教材中重要的例题和习题重视上机实习环境重视数据库设计3本课程教学参考书1、《数据库系统概论》萨师煊,王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苗雷兰等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3、《VFP程序设计教程》刘瑞新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结束4目录

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第2章关系模型

第3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

第4章关系数据库理论

第5章数据库安全保护

第6章数据库设计

第7章数据表单的设计

第8章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

5

第1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6本章概要在本章中,首先介绍数据库中有关的主要概念,然后回顾数据管理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要求了解数据库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掌握数据库中的有关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重点掌握实体、属性定义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类型及特点。了解三种数据模型的特点及区别,为后面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了解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基本特征。71.1信息、数据与数据处理1.1.1数据与信息1.1.1.1信息(Information)信息的定义信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物的知识。或者说信息是关于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映的综合。说明:具体说信息是一种被加工为特定形式的数据。

如“2000年硕士研究生将扩招30%”,对接受者有意义,使接受者据此作出决策。82.信息的特征信息源于物质和能量如,一个人的存在,同时就有关于这个人的信息的存在。如信息可以通过报纸、电台、电视、计算机网络进行传递。信息是可以感知的如报纸上刊登的信息通过视觉器官感知,电台中广播的信息通过听觉器官感知。信息是可存储、加工、传递和再生的。91.1.1.2数据(Data)1.

数据的定义数据:是用于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或者说

数据是用来记录信息的可识别的符号,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2.

数据的表现形式数据形式:数字、文字、图形、图象和声音等。

说明:可用多种不同的数据表示同一信息,而信息不随数据形式的不同而改变。

如“2000年硕士研究生将扩招30%”,其中的数据可改为汉字形式“两千年”、“百分之三十”。10

1.1.1.3数据与信息的联系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载体,信息则是数据的内涵,是对数据的语义解释。如上例中的数据2000、30%被赋予了特定的语义,它们就具有了传递信息的功能。

1.1.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包括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加工、检索、传输等一系列活动。

信息、数据与数据处理的关系:

信息=数据+数据处理111.2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发展与研究领域

1.2.1数据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2.1.1人工管理阶段

时间:50年代中期以前

应用范围: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硬件:外存只有卡片、纸带、磁带,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设备。软件:汇编语言,没有操作系统和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处理的方式:基本上是批处理。12人工管理阶段的特点:1.数据不保存2.系统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3.数据不共享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在人工管理阶段,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应用程序1数据集1应用程序2数据集2数据集3应用程序313

1.2.1.2文件系统阶段

时间: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应用范围: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大量用于信息管理。需求:大量的数据存储、检索和维护成为紧迫的需求。硬件:有了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储设备。软件:出现了高级语言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中有了专门管理数据的软件,一般称为文件系统。处理方式:有批处理,也有联机处理。14文件管理数据的特点:1.数据以文件形式可长期保存下来2.文件系统可对数据的存取进行管理3.文件形式多样化4.程序与数据间有一定独立性15在文件系统阶段,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文件n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应用程序n文件1文件2文件系统……程序A程序B程序C文件A文件B文件C16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数据冗余度大各数据文件之间没有有机的联系,一个文件基本上对应于一个应用程序,数据不能共享。

2.数据独立性低数据和程序相互依赖,一旦改变数据的逻辑结构,必须修改相应的应用程序。而应用程序发生变化,如改用另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来编写程序,也需修改数据结构。

3.数据一致性差由于相同数据的重复存储、各自管理,在进行更新操作时,容易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17

1.2.1.3数据库系统阶段

时间:60年代末开始应用范围:计算机应用于管理的规模更加庞大,数据量急剧增加;硬件:出现了大容量磁盘,使计算机联机存取大量数据成为可能;软件:为解决多用户、多个应用程序共享数据的需求,出现了统一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系统,即数据库管理系统。18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

1.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

2.数据结构化

例:要建立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系统包含三个文件: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别)课程(课号、课程名、课时)成绩(学号、课号、成绩)等数据19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别S1赵亦女17计算机S2钱尔男18信息S3孙珊女20信息S4李思男21自动化S5周武男19计算机S6吴丽女20自动化课号课程名课时C1程序设计60C2微机原理80C3数字逻辑60C4数据结构80C5数据库60C6编译原理60C7操作系统60课程学号课号成绩S1C190S1C285S2C557S2C680S2C7

S2C570S3C10S3C270S3C485S4C193S4C285S4C383S5C289选课20

3.数据独立性高

数据的独立性:是指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逻辑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总体逻辑结构改变时,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不变。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改变时,数据的逻辑结构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21

4.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1)数据的安全性(security)控制

防止不合法使用数据造成数据的泄露和破坏,保证数据的安全和机密;(2)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控制

系统通过设置一些完整性规则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正确性:是指数据的合法性,如年龄属于数值型数据,只能含0,1,…9,不能含字母或特殊符号;

有效性:是指数据是否在其定义的有效范围,如月份只能用1~12之间的正整数表示;

相容性:是指表示同一事实的两个数据应相同,否则就不相容,如一个人不能有两个性别。22(3)并发(concurrency)控制

多用户同时存取或修改数据库时,防止相互干扰而提供给用户不正确的数据。(4)数据恢复(recovery)数据库系统阶段,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应用程序n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23文件系统管理与数据库系统管理比较:在文件系统阶段,人们关注的是系统功能的设计,因此程序设计处于主导地位,数据服从于程序设计;而在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的结构设计成为信息系统首先关心的问题。24

1.2.2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数据库学科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领域:1.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制

2.数据库设计

3.数据库理论251.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1.3.1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系统(DBS):

是指带有数据库并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管理的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DBS)的组成:由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及支持数据库运行的软硬件环境,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人员等组成。

261.3.1.1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共享的数据的集合。数据库特点:

1.集成性

2.共享性27

1.3.1.2用户用户:是指使用数据库的人,即对数据库的存储、维护和检索等操作。用户分类:

1.第一类用户,终端用户(EndUser)

2.第二类用户,应用程序员(ApplicationProgrammer)

3.第三类用户,数据库管理员(DadabaseAdministrator,简称DBA)28

DBA职责:(1)DBA应参与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设计(2)DBA应参与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的工作(3)DBA要负责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条件(4)监督和控制数据库系统的使用和运行(5)改进与重组数据库系统

29

1.3.1.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应用程序(用户)与数据库的接口软件。作用:类似于仓库系统中的管理机构。功能:数据库定义、数据装入、数据操纵、数据控制和数据库维护。

1.3.1.4硬件和软件支持数据库运行的软、硬件环境1.3.1.5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是用户按照自己的业务编写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程序。30编译系统OS硬件应用系统应用开发工具DBMS数据库系统层次结构图:31

1.3.2数据库系统的结构从不同的角度考查数据库系统的结构: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角度看,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三级模式结构,这是数据库系统内部的体系结构;从数据库最终用户的角度看,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分为集中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和客户/服务器结构,这是数据库系统外部的体系结构。1.3.2.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模式(Schema):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或者说是用数据描述语言给出精确描述的数据库的框架。例如:学生记录定义为(学号、姓名、性别、系别、年龄),称为记录型,而(001101,张立,男,计算机,20)则是该记录型的一个记录值。模式只是对记录型的描述,而与具体的值无关。三级模式的组成:由内模式、模式和外模式组成。32应用1应用2应用n……子模式1……子模式m子模式/模式映象模式模式/内模式映象内模式数据库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33

1.模式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一个逻辑表示。和内模式的区别是:不涉及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和外模式的区别是:与具体的应用程序及使用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无关。模式的定义描述:用数据库系统提供的数据模式描述语言(DDL)来定义。

特点:对数据库结构的描述,它是装填数据的框架。反映数据库的总体观。

2.内模式内模式(存储模式):具体描述数据在外存储器上如何组织存储。

定义:用内模式DDL来定义。

特点:反映数据库的存储观。343、外模式

外模式:是个别用户的数据视图,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逻辑表示。

说明:外模式是模式的一个子集,称为外模式是子模式。

定义:用外模式DDL定义。

说明:外模式DDL和用户适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相容的语法。

特点:反映了数据库的用户观。

4、三者的关系

模式是内模式的逻辑表示,内模式是模式的物理实现;外模式则是模式的部分抽取。35

5.三级结构的优点

(1)保证数据的独立性。将模式和内模式分开,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将外模式和模式分开,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2)简化了用户接口。按照外模式编写应用程序或敲入命令,而不需了解数据库内部的存储结构,方便用户使用系统。

(3)有利于数据共享。在不同的外模式下可有多个用户共享系统中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

(4)利于数据的安全保密。在外模式下根据要求进行操作,不能对限定的数据操作,保证了其他数据的安全。361.3.2.2数据库系统的二级映象模式/外模式映射:是定义某个外模式和模式的对应关系,当模式发生变化时,只要改变其映射就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这是DBA的责任)。模式/内模式: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改变模式/内模式映射,就能使模式不变。371.4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是提供建立、管理、维护和控制数据库功能的一组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

数据描述语言(DDL)及其编译程序、数据操纵语言(DML)或查询语言及其编译或解释程序、数据库管理例行程序。38

1.4.1DBMS的主要功能

1.数据定义

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DataDefineLanguage),定义数据的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模式结构,定义模式/内模式和外模式/模式二级映象,定义有关的约束条件。

例如,为保证数据库安全而定义的用户口令和存取权限,为保证正确语义而定义完整性规则。

2.数据操纵

DBMS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DataManipulationLanguage)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包括检索、插入、修改、删除等。SQL语言就是DML的一种。39

3.数据库运行管理DBMS对数据库的控制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实现:数据的安全性控制数据的完整性控制多用户环境下的并发控制数据库的恢复以确保数据正确有效和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40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包括数据库的初始数据的装入,数据库的转储、恢复、重组织,系统性能监视、分析等功能。5.数据通信DBMS提供与其他软件系统进行通信的功能。实现用户程序与DBMS之间的通信,通常与操作系统协调完成。411.4.2DBMS的组成1.语言编译处理程序(1)数据定义语言DDL及其编译程序模式转换为目标模式的过程:三种目标模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模式翻译程序数据字典42(2)数据操纵语言DML及其编译程序,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DML的两种形式:

(1)宿主型DML

宿主型DML:只能嵌入在其他高级语言中使用,而不能单独使用。

主语言:被DDL嵌入的计算机语言称为主语言。如:C、FORTRAN或COBOL等。分工:DML语句只完成有关数据库存取操作功能,而其他功能由主语言完成。

(2)自主型DML

自主型DML:可以嵌入到主语言中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工作方法:作为交互式命令与用户对话,执行其独立的单条语句功能。43DML的语言处理有两种方法:

(1)预编译方法:预编译方法采用分两步编译处理的方法处理应用程序,即在对程序编译时,先对源程序扫描,发现DML语句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主语言语句,最后使用主语言的编译程序进行统一的编译处理。预编译处理过程:源程序(主语言+DML)源程序(标准主语言)目标代码预编译程序主语言编译程(2)增强编译方法:扩展主语言编译程序,对其进行补充,使它能够编译数据库DML44

2.系统运行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系统总控程序:是DBMS运行程序的核心,用于控制和协调各程序的活动;安全性控制程序:防止未被授权的用户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完整性控制程序:检查完整性约束条件,确保进入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并发控制程序:协调多用户、多任务环境下各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并行操作,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数据存取和更新程序:实施对数据库数据的检索、插入、修改、删除等操作;通信控制程序:实现用户程序与DBMS间的通信。

45

3.系统建立、维护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装配程序:完成初始数据库的数据装入;

重组程序:当数据库系统性能变坏时(如查询速度变慢),需要重新组织数据库,重新装入数据;

系统恢复程序:当数据库系统受到破坏时,将数据库系统恢复到以前某个正确的状态。

4.数据字典(DataDictionary,简称DD)

用来描述数据库中有关信息的数据目录;

包括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数据类型、用户名、用户权限等有关数据库系统的信息;

起着系统状态的目录表的作用;

帮助用户,DBA,DBMS本身使用和管理数据库。461.4.3DBMS的数据存取的过程

DBMS对数据的存取通常需要以下四步:

1.用户使用某种特定的数据操作语言向DBMS发出存取请求;

2.DBMS接受请求并解释;

3.DBMS依次检查外模式、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模式/内模式映象及存储结构定义;

4.DBMS对存储数据库执行必要的存取操作;471.5数据模型1.5.1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数据模型:是模型的一种,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或者说是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数据模型组成: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约束条件三个要素组成。

1.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描述系统存储数据的框架(静态)。数据结构的类型:层次结构、网状结构和关系结构。

2.数据操作数据操作:对数据进行处理(动态特性)。如数据的检索、插入、删除和修改等。说明:数据模型必须定义这些操作的确切含义、操作规则以及实现操作的语言。48

3.数据的约束条件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说明:数据模型还应该提供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机制,以反映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遵守的特定的语义约束条件。例如,在学生数据库中,学生的年龄不得超过40岁。491.5.2数据之间的联系1.5.2.1三个世界的划分现实世界: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客观世界,事物及其相互联系用概念模型描述。

信息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客观事物在信息世界中称为实体。

数据世界(计算机世界):数据是信息世界中信息的数据化。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及联系在这里用数据模型描述。50数据处理的抽象和转换过程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认识抽象计算机世界511.5.1.2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1.实体(Entity)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实体可以是可触及的对象,如一个学生,一本书,一辆汽车;也可以是抽象的事件,如一堂课,一次比赛等。

2.属性(Attributes)实体所具有的特性称为属性。如学生实体有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等方面的属性。属性有"型"和“值”之分,"型"即为属性名,如姓名、年龄、性别是属性的型;“值”即为属性的具体内容,如(990001,张立,20,男,计算机)这些属性值的集合表示了一个学生实体。523.实体型(EntityType)若干个属性型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一个实体的类型,简称实体型。如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就是一个实体型。4.实体集(EntitySet)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如所有的学生、所有的课程等。5.键(Key)能唯一标识一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称为实体的键。如学生的学号,学生的姓名可能有重名,不能作为学生实体的键。536.域(Domain)属性值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如学号的域为6位整数,姓名的域为字符串集合,年龄的域为小于40的整数,性别的域为(男,女)。7.联系(Relationship)

联系:是实体之间的相互联系。

联系的元素:与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个数。

联系种类:在信息世界中将被抽象为实体内部的联系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实体内部的联系通常是指组成实体的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是指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反映实体型及其联系的结构形式称为实体模型,也称作信息模型,它是现实世界及其联系的抽象表示。54(1)一对一联系(1:1)定义:实体集A中的一个实体至多与实体集B中的一个实体相对应,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为一对一的联系。记作1:1。如:班级与班长,观众与座位,病人与床位。一对一对应关系图一对多对应关系图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有如下三种类型:(2)一对多联系(1:n)定义:实体集A中的一个实体与实体集B中的多个实体相对应,反之,实体集B中的一个实体至多与实体集A中的一个实体相对应。记作1:n。如:班级与学生、公司与职员、省与市。55(3)多对多(m:n)定义:实体集A中的一个实体与实体集B中的多个实体相对应,反之,实体集B中的一个实体与实体集A中的多个实体相对应。记作(m:n)。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程,工厂与产品。多对多对应关系图:561.5.1.3计算机世界中的基本概念信息世界中的实体抽象为计算机世界中的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

1.字段(Field)对应于属性的数据称为字段,也称为数据项。字段的命名往往和属性名相同。如学生有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等字段。

2.记录(Record)对应于每个实体的数据称为记录。如一个学生(990001,张立,20,男,计算机)为一个记录。

3.文件(File)对应于实体集的数据称为文件。如所有学生的记录组成了一个学生文件。57实体联系类型:实体间的联系和实体内部的联系。

实体型内部的联系抽象为同一记录内部各字段间的联系,实体型之间的联系抽象为记录与记录之间的联系。

实体模型和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事物及其联系的两级抽象。而数据模型是实现数据库系统的根据。

三个世界术语对照:

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计算机世界 事物总体实体集文件 事物个体实体记录 特征属性字段 事物间联系实体模型数据模型581.5.3数据模型的分类

数据模型分类: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三种数据模型的根区别:在于数据结构不同,即数据之间联系的表示方式不同。层次模型用“树结构”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网状模型是用“图结构”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关系模型是用“二维表”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591.5.3.1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中实体及其联系:表现为树结构。如:家族关系,行政机构等。层次模型用一棵“有向树”的数据结构来表示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60层次模型结构:ABCDEF1.层次模型的特点

(1)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无双亲,该结点称根;

(2)其他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结点。(3)任何一个给定的记录值只有按其路径查看时,才能显出它的全部意义。61例如:TS数据库模型记录型R(教研室):R#(教研室编号)、RN(教研室名)记录型S(学生):S#(学号)、SN(姓名)、SS(成绩)记录型T(教师):T#(职工号)、TN(姓名)、TD(研究方向)记录型D(系):D#(系编号)、DN(系名)、DL(系地点)D#DNDLR#RNS#SNSST#TNTDTS教研室R学生S系D教师T62对应上述数据模型的一个值:该值是D02系(计算机系)记录值及其所有后代记录值组成的一棵树,D02系有3个教研室子记录值:R01、R02、R03和3个学生记录值:S63871、S63874、S63876,教研室R01有3个教师记录值:T2101、T17090、T3501.632.层次模型的数据操纵与数据完整性约束

层次模型的数据操纵主要有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

进行插入、删除和修改操作时要满足层次模型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进行插入操作时,如果没有相应的双亲结点值就不能插入子女结点值;进行删除操作时,如果删除双亲结点值,则相应的子女结点值也被同时删除;

修改操作时,应修改所有相应的记录,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643.层次模型的优缺点优点:

(1)比较简单,只需很少几条命令就能操纵数据库,比较容易使用。(2)结构清晰,结点间联系简单,只要知道每个结点的双亲结点,就可知道整个模型结构。

如表示行政层次,家族关系很方便。(3)它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完整性支持。缺点:

(1)不能直接表示两个以上的实体型间的复杂的联系和实体型间的多对多联系。(2)对数据的插入和删除的操作限制太多。(3)查询子女结点必须通过双亲结点。651.5.3.2网状模型网状模型:用“图结构”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1.特点

1)有一个以上结点无双亲;

2)至少有一个结点有多于一个的双亲。N1N2N3N4网状模型图例66如:学生和课程间的关系。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学生选修。学生课程672.网状模型的数据操纵与完整性约束网状模型的数据操纵主要包括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数据。插入数据时,允许插入尚未确定双亲结点值的子女结点值,如可增加一名尚未分配到某个教研室的新教师,也可增加一些刚来报到,还未分配宿舍的学生。删除数据时,允许只删除双亲结点值,如可删除一个教研室,而该教研室所有教师的信息仍保留在数据库中。修改数据时,可直接表示非树形结构,而无需像层次模型那样增加冗余结点,因此,修改操作时只需更新指定记录即可。68

3.网状模型的优缺点优点:

(1)能更为直接地描述客观世界,可表示实体间的多种复杂联系。(2)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存储效率缺点:

(1)结构复杂,其DDL语言极其复杂。(2)数据独立性差,由于实体间的联系本质上是通过存取路径表示的,因此应用程序在访问数据时要指定存取路径。691.5.3.3关系模型

1.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是一个“二维表框架”组成的集合,每个二维表又可称为关系,所以关系模型是“关系框架”的集合。关系模型与层次模型、网状模型不同,它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之上的。工号姓名职称840307李朝讲师820502王依林副教授教师表70有关关系模型的术语:关系:一个关系对应一张二维表;

元组:表中的一行称为一个元组;属性:表中的一列称为一个属性;属性名:每一列的名称;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关键字:能够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或最小属性组;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关系模式的表示:关系名(属性名1、属性名2、

……、属性名N)71用关系模式表示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对应关系:实体——关系实体名——关系名实体属性——关系属性

举例:用关系表示教师和学生实体

教师实体:教师(工号、姓名、职称)学生实体: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教师表工号姓名职称840307李朝讲师820502王依林副教授学生表学号姓名性别年龄99035赵刚男1998733张江男2098756武志远男1800554侗亮女2172用关系模式表示教师—学生实体间的联系关系模式:教师—学生(工号,学号)

关系表示:工号学号84030799035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