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笔试知识汇总_第1页
2023年陕西省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笔试知识汇总_第2页
2023年陕西省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笔试知识汇总_第3页
2023年陕西省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笔试知识汇总_第4页
2023年陕西省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笔试知识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陕西省城乡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笔试基本知识汇总笔试的重要内容以《2023年陕西省公开招聘城乡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大纲》为准。笔试采用闭卷形式,全省统一时间进行,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可在11月20日24:00时起登录陕西人事考试网、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陕西民政网查询笔试成绩。1.在社区工作三年以上的现有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或社区服务站公益性岗位人员笔试成绩加10分;2.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者笔试成绩加10分;同时符合以上两项加分条件的,只加10

分。符合加分条件的考生应在陕西民政网(http://

shaanxi.mca.gov.cn)下载并填报《2023年陕西省招聘城乡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笔试加分申请表》。其中符合第一项条件的还应提交《陕西省招聘城乡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加分证明》(陕西民政网下载);符合第二项条件的提交《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复印件。考生应在11月1日17:00点前将《加分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交报考区(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审核,逾期未办理的视为自动放弃加分。区(市)社区办审核批准后,于11月5日17:00点前将加分申请表上报市级社区办复审,市社区办将通过加分复审的人员名单和因素在市级报刊和网站上公示7天。对公示期间提出异议的考生,由市级社区办负责审核拟定,最终名单于11月16日17点前上报省民政厅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加分。第一部分社区居委会的基本知识第一节城市居委会的演变历程1创建阶段2曲折发展阶段3恢复完善阶段4改革发展阶段第二节社区居委会的性质、特点、地位和作用5社区居委会的性质宪法法律明确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不是一级政权组织和行政组织,它是具有一套组织系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6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三个特点1.基层性:政府通过社区居委会把政府的政策文献及指示精神及时传达给社区成员;社区居委会直接把群众的意见、规定和建议反映给政府部门。2.服务性: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自治性组织,重要任务是实现社区的有序管理,为社区成员服务。3.自治性:社区居委会是城市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民主自治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7社区居委会的地位与作用社区居委会是我国城市及岑给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城市社区中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1.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组织形式2.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政权的重要依靠力量城市基层政权涉及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实践证明,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的基石,没有社区居委会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城市社区管理就难以顺利进行。3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4.色还去居民委员会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第三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组成、机构设立及其基本职责8社区居委会的组成《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5到9人组成。根据北京市社区规模调整和社区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将增长社区居委会的成员人数,具体人数有所在街道(地区)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经区县人民政府批准。9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机构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机构通常是指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各工作委员会和居民小组,它构成了完善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社区居民委员会,受社区居民会议的委托,解决社区的平常工作,它是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代表居民权重利益,根据社区居民会议的决定和授权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个工作委员会,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居民小组是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系统中最基础的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各工作委员会的决定,都通过居民小组贯彻。10北京社区居委会设立的六个委员会1.社区服务和社区福利委员会2.社区治安和人民调解委员会3.社区医疗和计划生育委员会4.社区文化和教育、体育委员会5.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6.社区共建和协调发展委员会11社区居委会的基本职责13条见第7、8页第四节社区居委会的制度建设12岗位责任制度要明确社区居委会、各工作委员会一级社区居委会的成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明确各自的分工及想因的考核奖惩措施,保证工作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做好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13居务公开制度将工作职责、成员分工、服务项目、工作计划、重大事项、办公时间、便民热线电话及其财务状况定期向居民公开,便于社区居民和社区成员对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进行监督。14民主自治制度要在社区内建立完善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民主自治制度的建立完善,既是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制度,有时推动社会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15学习培训制度社区居委会成员要坚持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每月至少集中学习一次。要建立严格的培训制度:①岗前培训:所有社区居委会工作的人员必须参与,合格后方可上岗;②岗位培训:每年至少一次。16财产财务管理制度重要涉及财务收支、财产登记、定期公布账目,定期接受审计等,目的在与防止社区居委会的资金财产受到损失,使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财务活动置于居民群众的监督之下。17联系群众制度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依靠居住在区内的党员、离退休干部和积极分子组成的骨干队伍,做好居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第五节社区居民会议18社区居民会议的概念是指:居住在本居住地区内的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参与的会议。是冠达居民参与民主管理、实行自治的重要形式。《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居民委员会必须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19社区居民会议的组成由十八岁以上有选举权的居民组成20社区居民会议的3种参与形式1.有全体年满18周岁以上的居民参与居民会议2.每户派代表参与居民会议3.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2-3人参与居民会议21社区居民会议的参与人数社区居民会议必须有全体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户的代表或居民小组选举的代表过半数出席,方可举行。22社区居民会议的议事规则当出席人数达成召开社区居民会议的规定期,会议的决定,由出席的过半数通过方可有效。23社区居民会议的召开1.《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有1/5以上的18周岁以上居民、户或者1/3以上的居民小组建议,应当召集居民会议。2.凡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必须召开社区居民/代表会议24须召开社区居民会决定的重要问题1.修改制定公民公约2.决定涉及本居住地区利益的重大问题3.撤换或补选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4.居民委员会举办公益事业需向居民筹集费用5.设立、撤消、合并居民小组6.评选、表彰先进居民小组、居民楼院、居住户、居民个人7.其他重大事项25召开居民会议的程序1.拟定会议一体,明确会议内容。2.做好提前准备工作:①拟定会议形式②发出会议告知,会议告知应当贯彻到户到人③准备会议材料,研究会议议程④布置会场及其他准备工作3.开会程序:①清点到会人数②宣布会议开始③介绍会议议题④布置本次社区居民会议需讨论决定的内容(社区居委会向社区居民会议报告工作)⑤居民酝酿讨论会议议题,⑥居民对会议议题进行表决⑦社区居民委员会宣布表决结果26召开居民会的配套制度1.社区居民建议制度2.例会制度,社区例会制度一经拟定,必须坚持,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更改3.定期报告工作制度,定期向社区居民会议报告工作,是社区居委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4.民主参与制度:在社区居民会议上,所有参会人员一律平等,都只有一票表决的权利。5.公开公告制度:会议结束后,要将决议的有关事项在社区显著位置及时公开,告知全体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27社区代表会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作为议事和决策机构,有社区内本市居民、驻区单位和有固定组所、稳定职业的外地来京人员以及其他方面的代表按一定的比例推选产生。28社区代表会议的三种形式1.由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社区单位代表、居住一年以上并有固定组所和固定职业的外地来京人员参与2.居民户代表,社区单位代表,居住一年以上并有固定住所和固定职业的外地来京户的代表参与3.居民小组选举2-3名代表、社区单位推选一定比例的代表、外地来京人员推选2-3名代表参与29社区代表会议的主持、召开1.社区代表会议由社区居民委员会主持2.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第六节社区居委会的选举30社区居委会选举制度的含义是指:建立选举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制度,涉及社区居委会选举的基本原则、组织、程序、方法等。31建立社区居委会选举制度的意义建立社区居委会选举制度,对于保障居民的民主权利,加强社区居委会的建设,发挥社区居委会的自治作用,加强社区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建立社区居委会选举制度是居民行驶民主权利的重要体现2.建立社区居委会选举制度,有助于调动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和积极性3.建立社区居委会选举制度,有助于促进社区居委会的组织建设32社区居委会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1.选举的普遍性原则2.差额选举的原则3.无记名投票选举的原则4.及时公开的原则5.公平公正的原则33社区居委会选举的程序1.建立选举机构:A:街道(地区)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其工作职责是:①制定选举工作计划并组织实行②宣传有关法律、法规③拟定投票选举日期④培训选举工作人员⑤受理选举工作中的来信、来访⑥承办选举工作中的其他事项B: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由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委员会主持,该委员会有社区居民会议推举主任、委员共5-9人,单数组成。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的重要职责是:①开展选举的宣传、发动工作②依法制定选举工作方案③培训选举工作人员④组织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格⑤组织选民提名候选人,审查候选人资格,公布正式候选人名单⑥公布选举日期、时间、地点及选举方式⑦主持投票选举,公布选举结果⑧总结选举工作,建立选举工作档案2.进行选民登记在进行选民登记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年满十八周岁的本市居民,部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限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②有选民资格的居民一般在户口所在地的社区选举委员会进行选民登记,或在居住一年以上居住地的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进行选民登记和参与选举③采用居民小组代表选举方式的,应公布居民小组代表名单3.候选人的产生①候选人应具有的条件②候选人的提名方式:居民十人以上联合提名;户代表五人以上联合提名;居民代表联合提名③候选人的拟定和公布:当社区居委会正式候选人多余应选名额1-2人已上时,应进行预选,并按照票数多少来拟定正式候选人;正式候选人的名单于选举日五日前公布。④候选人的介绍:张贴资料,在选举日停止介绍4.投票选举①推选监票、唱票、计票人——选举大会当场推选②领票、写票、投票③验票和计票④宣布选举结果5.建立选举工作档案A:街道(地区)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存档内容—长期保存①上级有关部门选举文献②本级选举工作实行方案③选举中的请示报告、上级对重要问题的批复④简报、情况通报和宣传材料⑤选举工作中的各种记录报表⑥各社区居委会选举结果报告单⑦各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名单⑧选举工作总结B:社区居委会存档内容—至少保存三年,到下一届选举为止①有关社区居民会议决议、公告②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③选民花名册、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名单④候选人名单⑤选票⑥社区居委会选举结果报告单⑦选举工作总结6.总结与验收①总结: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②验收:区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③验收的方式:召开座谈会、入户访谈、听取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有上访情况的社区居委会,应到居民群众中了解情况第七节社区居委会工作方式与方法34民主的方式这一性质决定了社区居委会办理各种事情,都必须依靠全体居民的力量,群策群力,共同完毕。35法制的方式按照《居委会组织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办事,做好各项工作36协调的方式1.做好居委会内部的协调2.加强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协调3.加强与社区单位的协调37抓关键的方法38密切联系居民群众的方法社区居委会成员必须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理念,在帮助解决问题时,应当注意:1.从群众关心的事情下手2.从正面教育下手3.从包户入户入手4.从事事从我做起入手第二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HYPERLINK""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ﻫ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七届第21号)ﻫﻫ《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ﻫ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

1989年12月26日ﻫﻫ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一号公布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ﻫ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建设,由城市居民群众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促进城市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和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ﻫ第二条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ﻫ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

第三条居民委员会的任务:ﻫ(一)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惜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二)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三)调解民间纠纷;ﻫ(四)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五)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ﻫ(六)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规定和提出建议。ﻫ第四条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兴办有关的服务事业。ﻫ居民委员会管理本居民委员会的财产,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侵犯居民委员会的财产所有权。

第五条多民族居住地区的居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居民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加强民族团结。ﻫ第六条居民委员会根据居民居住状况,按照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一般在一百户至七百户的范围内设立。

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撤消、规模调整,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ﻫ第七条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五至九人组成。多民族居住地区,居民委员会中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ﻫ第八条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年满十八周岁的本居住地区居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限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ﻫ第九条居民会议由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组成。

居民会议可以由全体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或者每户派代表参与,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参与。ﻫ居民会议必须有全体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户的代表或者居民小组选举的代表的过半数出席,才干举行。会议的决定,由出席人的过半数通过。ﻫ第十条居民委员会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居民会议由居民委员会召集和主持。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五分之一以上的户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组建议,应当召集居民会议。涉及全本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居民委员会必须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ﻫ居民会议有权撤换和补选居民委员会成员。

第十一条居民委员会决定问题,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ﻫ居民委员会进行工作,应当采用民主的方法,不得逼迫命令。

第十二条居民委员会成员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办事公道,热心为居民服务。

第十三条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可以兼任下属的委员会的成员。居民较少的居民委员会可以不设下属的委员会,由居民委员会的成员分工负责有关工作。

第十四条居民委员会可以分设若干居民小组,小组长由居民小组推选。

第十五条居民公约由居民会议讨论制定,报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备案,由居民委员会监督执行。居民应当遵守居民会议的决议和居民公约。ﻫ居民公约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ﻫ第十六条居民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公益事业所需的费用,经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向居民筹集,也可以向本居住地区的受益单位筹集,但是必须经受益单位批准;收支帐目应当及时公布,接受居民监督。

第十七条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来源,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的范围、标准和来源,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规定并拨付;经居民会议批准,可以从居民委员会的经济收入中给予适当补贴。

居民委员会的办公用房,由本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ﻫ第十八条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编入居民小组,居民委员会应当对他们进行监督和教育。

第十九条机关、团队、部队、公司事业组织,不参与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但是应当支持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讨论同这些单位有关的问题,需要他们参与会议时,他们应当派代表参与,并且遵守居民委员会的有关决定和居民公约。ﻫ前款所列单位的职工及家属、军人及随军家属,参与居住地区的居民委员会;其家属聚居区可以单独成立家属委员会,承担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在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和本单位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家属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家属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办公用房,由所属单位解决。

第二十条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居民委员会或者它的下属委员会协助进行的工作,应当经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批准并统一安排。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可以对居民委员会有关的下属委员会进行业务指导。

第二十一条本法合用于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所在地设立的居民委员会。

第二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制定实行办法。

第二十三条本法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1954年12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同时废止。第三部分社区居委会选举手册一、做好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1、做好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是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规定。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区是有具体目的的,那就是民主法治健全、基本社保均衡、公共服务完善、社会安全稳定、生活环境良好、邻里互助互爱的社区。和谐社区的建设,离不开涉及广大居民群众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做好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以生动的民主选举实践体现居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社区主人翁地位,有助于营造良好和谐社区建设氛围,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关心和谐社区建设的良好局面,有助于最大限度凝聚居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更广泛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参与到社区建设当中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2、做好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是扩大基层民主,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正在不断提高,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出了新的更高规定。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多次强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充足表白,推动社区依法民主自治,实行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规定,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认真开展好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充足保障社区居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对于顺应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首都政治文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做好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是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夯实城市管理基层基础的重要举措。社区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发挥着基层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和社区民主自治等一系列重要功能。社区居委会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及各项工作各项任务在基层能否贯彻,关系到城市管理能否到位,关系到首都社会能否稳定。目前,全市正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成功举办奥运会而努力。这些目的的实现,很大限度取决于城市管理各项基层基础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做好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将一批高素质、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居委会,有助于增强社区民主自治能力,充足发挥社区各项功能,夯实城市管理基层基础工作,为提高首都城市管理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远期和近期目的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二、社区居委会选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选举的普遍性原则我国《宪法》和《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限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规定表白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地享有选举权利。因此,在选举工作中必须坚持普遍性原则,广泛发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选举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参选率,切实保障选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2、差额选举的原则居委会正式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名额一至二人。假如提名的候选人与应选名额相等,也可以等额选举。3、无记名投票选举的原则这次选举要坚持无记名投票,各投票站必须要设立秘密写票处,真正保障选民充足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4、及时公开的原则做到选举日公开,选民名单公开,候选人公开,选举地点和投票时间公开,选举工作人员公开,选举结果公开等。坚持及时公开的原则,便于全体社区居民了解、参与并监督社区居委会选举的全过程。5、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社区居委会成员正式候选人拟定后,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要比较全面、客观、公正地向选民介绍候选人的情况,或者由候选人向选民作自我介绍,并解答居民提出的问题,使选民全面了解候选人的情况,保证最佳人选进入社区居委会,切实维护选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三、社区居委会选举为什么要由市政府统一部署?社区居委会工作必须遵循党的领导原则和依法自治原则。《北京市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第八条规定:“居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由市人民政府统一部署”。重要是统一全市届期、统一工作环节,加强领导力度,以保证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顺利进行。四、新建居民区如何成立社区居委会?成立社区居委会必须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与监督下进行,社区居委会成立的基本条件有两个:一是有居民入住;二是具有相应的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具有条件的,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地区办事处)提出,报区县政府决定,及时成立社区居委会,民主产生社区居委会成员;条件暂不具有的,可以先建立筹备组,在街道办事处指导下开展工作,待条件具有后,再依法成立社区居委会。五、参与社区居委会选举的选民范围如何拟定?具有本市城乡户口,年满18周岁的居民均具有选民资格,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2023年,根据中办发23号文献精神,我市明确社区单位代表和外地来京人员经民主程序可参与居委会选举。今年,民政部对《居委会组织法》提出的修订草案,明确社区单位不参与选举。因此,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本社区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地来京人员,继续按照2023年的方法参与选举,即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提出意见,经居民会议(全体18周岁以上的居民参与;或每户派代表参与;或居民小组选举代表参与)讨论通过,在社区显著位置张榜公布。特别强调的是,本次社区居委会选举,社区单位代表不再参与选举,可参与社区协商议事会议,以观测员身份列席选举大会。六、社区居委会选举前的准备工作涉及哪些?选举前的准备工作是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选举准备工作重要涉及基本情况调查、制定选举工作方案、选举部署、宣传动员和培训选举工作人员等。七、在选举期间,为什么要成立各级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机构?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是广大居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工作量大,程序复杂,政策性强,需要有政府的工作机构来统一指导,并协调各种关系,及时帮助解决选举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市、区县政府要成立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内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的组织工作,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地区办事处)要成立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对本辖区的社区居委会选举的指导工作。八、为什么由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主持社区居委会选举?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由居民会议推举产生,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由他们来主持社区居委会选举,可以保证选举的公正性和合法性,既符合基层民主自治的原则,居民群众也容易接受。由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主持社区居委会的选举是发扬民主、保障居民民主权利的一大进步。九、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如何产生?1、必须由居民会议推举;2、成员人数掌握在五至九人,且应注意是单数组成,便于碰到问题时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表决;3、成员应有代表性,代表居民各阶层的利益,才干真正代表民意,为居民认可;4、推举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的工作由社区居委会主持。社区居委会因故不能主持的,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地区办事处)派人主持;5、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的组成要充足体现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倡将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推选进入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保证中共党员在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十、为什么社区居委会成员正式候选人不能担任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为了保证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避免出现“自己组织选自己”的情况,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如被拟定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正式候选人,其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资格自行终止,不再参与选举的组织工作。十一、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的职责是什么?1、开展宣传。动员工作;2、依法制定选举工作方案;3、培训选举工作人员;4、组织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格;5、对外地来京人员参选问题提请居民会议讨论;6、组织选民提名候选人,审查候选人资格,公布正式候选人名单;7、公告选举日期、时间、地点及选举方式;8、主持投票选举,公布选举结果;9、报送选举信息和记录报表;10、总结选举工作,建立选举工作档案;11、主持社区居委会工作交接。十二、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的工作何时结束?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的工作期限至新一届社区居民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时止。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作为临时性组织,只是在选举期间代表广大居民主持选举工作,并不是一个常设机构,它在选举工作结束后自行终止。十三、选举工作实行方案的重要内容是什么?选举工作实行方案的重要内容是:1、明确选举的指导思想;2、设立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和办事机构;3、拟定选举日期;4、制定选举工作实行环节、保障措施并提出各个阶段的具体规定。十四、培训选举工作人员重要内容是什么?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北京市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北京市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中办发23号文献及《北京市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规程》;2、有关选举工作文献、规定及选举工作实行方案;3、有关选民登记、投票、计票、办理委托投票及记录选举结果等操作办法和应注意的问题;4、试点选举的经验及有关问题的解决;5、选举工作总结及整理选举档案的有关知识。十五、社区居委会选举采用什么方式?社区居委会选举重要有三种选举方式:1、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选举方式;2、户代表选举方式;3、居民代表选举方式。外地来京人员参选的,其参选方式由居民会议决定。社区居委会选举方式应召开居民会议拟定。十六、什么是社区居委会的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社区居委会的直接选举是指18周岁以上有选举权的居民直接选举社区居委会成员的选举方式。间接选举有两种:一是每户派代表选举社区居委会成员的选举方式;二是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2至3名居民代表选举社区居委会成员的选举方式。外地来京人员参选的,其具体参选方式由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十七、如何划分居民小组?划分居民小组是为了便于对居民的服务与管理,便于组织居民活动和反映居民的规定。结合本市新城区、老城区的不同特点,1000户以下的社区,每15至50户设立一个居民小组;1000户以上的社区,每30至100户居民设立一个居民小组。每个居民小组推选产生1名居民小组长。十八、居民代表如何产生?居民代表是由居民小组民主选举产生的,应当代表本小组各个阶层居民的意愿。居民代表由居民小组长主持居民小组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或举手表决方式选举产生,每个居民小组2至3名。居民代表参与居民会议,代表本小组居民为社区的建设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并表决,会后将居民会议的决议传达给居民。十九、居民代表的任期如何计算?居民代表的任期与社区居委会的届期相同,均为三年。在选举社区居委会之前,应当先行选举产生居民代表。二十、居民会议有几种形式?召开居民会议有三种形式:1、全体18周岁以上的居民参与的会议;2、每户派代表参与的会议;3、居民小组代表参与的会议。以上三种均称居民会议,由社区居委会召集和主持。二十一、为什么有选举权的居民还要进行选民登记?选民登记是确认居民参与选举的资格。一个居民具有选民资格,只是表白他具有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要使这种资格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必须通过法定程序,这就是选民登记。结果选民登记,成为登记选民后,才干参与投票选举。二十二、如何进行选民登记?选民登记可以在上一届登记的选民名单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变化进行调整、补充。居民具有选民资格,必须同时具有以下三个条件:1、年龄条件。年满18周岁,时间界线以本社区选举日为准;判断居民出生日期,以身份证或户口本为准;身份证与户口本登记的出生日期不一致的,以户口本为准。2、属地条件。具有本市城乡户口的人员,在户口所在地的社区选举委员会进行选民登记;户口所在地与居住地不一致的居民且在居住地居住一年以上的,也可以在居住地的社区选举委员会进行选民登记。无本市城乡户口但在本社区居住一年以上的人员,本人提出意愿的,经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提出意见,居民会议讨论决定,也可以在该社区进行选民登记。3、政治条件。必须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不具有选民资格。选民不得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进行选民登记。居民因种种因素长期不在本社区且无法联系的,可以不列入选民总数。二十三、如何公布选民名单?社区居委会的选举采用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选举的,公布选民名单;采用户代表选举的,公布户代表名单;采用居民代表选举的,公布居民代表名单。假如居民对公布的名单有异议,由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向居民作出解释或者纠正,以保证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十四、如何拟定社区居委会成员人数?社区居委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1至2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1500户以下的社区居委会原则上设立5至9人,每增长500户,酌情增长1人。具体人数由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地区办事处)提出,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二十五、社区居委会成员候选人需具有什么条件?1、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政治素质好;2、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文化知识;3、廉洁奉公,作风民主,办事公道;4、身体健康,年富力强,热心为居民服务;5、原则上具有本市城乡户口,且居住在本社区的18周岁以上有选举权的居民。二十六、社区居委会成员候选人如何提名?社区居委会成员候选人的提名可采用三种形式:1、居民十人以上联合提名;2、户代表五人以上联合提名;3、居民小组代表联合提名。每个社区只能选择一种,具体采用哪一种提名方式由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提出,经居民会议讨论决定。每一选民只能行使一次提名权。二十七、什么是差额选举?社区居委会选举中的差额选举是指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一种选举方式,是社区居委会选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差额数是按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职位分别提名候选人,各职位都应分别多于应选名额一至二人,差额拟定正式候选人。二十八、如何拟定正式候选人?假如提名的候选人多于正式候选人数时,可由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按照法定差额数,以候选人获得提名票数多少来拟定正式候选人。假如这样无法拟定,则应召开居民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唱票的方式进行预选,按得票多少的顺序由多至少拟定正式候选人。二十九、为什么要提前公布正式候选人名单?《北京市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规定,正式候选人名单在选举日5日以前张榜公布。提前公布正式候选人名单的目的:1、让选民有充足时间了解候选人的情况;2、居民代表也好充足征求自己所代表居民的意见,为正式投票作好准备;3、选民有充足时间对正式候选人的名单提出异议。三十、如何介绍候选人?全面介绍候选人,让选民对候选人的情况有充足了解,才干保障选民更好地行使选举权,从而选出自己满意的社区居委会成员。介绍候选人情况大体可以通过四种方式:1、口头介绍,召开居民会议,由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统历来居民介绍候选人情况;2、运用媒体广播宣传介绍候选人情况;3、书面介绍,将候选人的有关情况印成书面材料在社区公示栏或规定的社区公共活动场合张贴;4、正式候选人自我介绍,在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的组织下,正式候选人可以向选民发表演讲,系统介绍本人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设想,并回答居民的提问。对候选人的介绍截止到投票选举日前一天。选举日当天严禁介绍候选人,一是保证投票工作正常进行,二是防止诱导投票,保证公平竞争。三十一、对破坏社区居委会选举的人员如何解决?对破坏社区居委会选举,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或者侵犯别人民主权利的违法行为,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视情节不同,给予警告、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这里需要明确的是,破坏社区居委会选举的犯罪行为,不合用刑法第二百五十六条的规定。由于该条规定的“破坏选举罪”是指破坏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选举活动,不涉及社区居委会的选举。但是,为了保护居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受非法侵害,对破坏社区居委会选举的行为和在选举中进行违法活动导致破坏后果的,也应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十二、对破坏选举的行为如何举报?当发现有破坏选举的行为时,居民有权向区县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举报,作为受理举报的机关,应当尽快调查研究,查清事实真相,在三十天内作出解决。居民假如认为国家行政机关作出的决定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举报后没有进行纠正的,可以向区县人民政府法制工作办公室提出行政复议。三十三、社区专职工作者涉及哪些人?社区专职工作者涉及专职从事社区党务工作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党务工作者;专门从事社区居委会工作的主任、副主任、委员。三十四、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待遇如何?社区专职工作者任职期间实现合理的工资制度,工资由四部分组成,即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届期津贴和奖金。基本工资每人每月500元。岗位工资分三个档次:主任岗位,每人每月400-700元;副主任岗位,每人每月300-600元;委员岗位,每人每月200-500元。同时,由各区县建立岗位工资增长机制。届期津贴,从第一次当选居委会成员开始到下一次居委会选举时为满一届。城八区从2023年居委会选举时开始计算,其他区县从2023年居委会选举时开始计算。凡任满一届的人员享受届期津贴每人每月150元,每增长一届增长150元。奖金标准由各区县和街道办事处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结合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作实绩和年度考核结果拟定。社区专职工作者中的离退休人员,其离退休费或基本养老保险金局限性基本工资数额的,按基本工资标准补足;超过的,不再发放基本工资。社区专职工作者受聘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建立相应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达成退休年龄的(男60周岁,女55周岁),按照我市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三十五、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聘用手续怎么办理?社区专职工作者除离退休人员和仍与原单位保持劳动关系人员外,都应与街道办事处签订聘用协议。聘用协议实行一届一签。三十六、社区专职工作者如何考核?社区专职工作者实行年度考核制。各社区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成立由社区成员代表组成的考评委员会,每年年终对社区专职工作者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拟定年度考核结果,要以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社区居民满意率和年度工作任务完毕情况为重要依据。街道办事处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对社区专职工作者实行奖惩。对于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社区专职工作者,扣减岗位工资和奖金。三十七、社区专职工作者如何接受继续教育?经民主选举当选社区居委会成员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实行岗位培训制度,以便继续接受教育,提高综合素质,胜任社区居委会工作。按照北京市相关规定,取得社区专职工作者执业资格的人员,每年至少参与一次培训。社区专职工作者中的离退休人员,在本届社区居委会工作中,至少参与两次培训。培训工作应于每次换届选举完毕后组织实行。社区专职工作者岗位培训采用集中课程培训形式,集中课程培训以教师授课为主,小组交流,参观学习为辅。第四部分公文写作一、单项选择题1.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1)。A.同级机关B.同一系统的机关C.三个以上的机关D.行政主管机关与业务指导机关2.维护文献的高度严密性是指(2)。A.公文的保密性B.公文语言结构的严密c.公文行文程序的严密D.施行办法的严密3.公文中的祈使句经常依靠(2)。A.语气词表述B.惯用的句式表达c.感慨词表达D.无主句表达4.为了维护政令一致,凡下行公文(3)。A.都要向上级请示B.都要和有关机关协商c.内容涉及其他机关的职权范围时,行文前应与其协商一致D.都与有关部门联合发文5.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有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作(3)。A.草稿B.定稿C.正本D.副本6.公文区别于其他信息记录的特点是(4)。A.传播知识B.具有查考价值c.书面文字材料D.具有法定的权威性7.用于记载会议重要精神和议定事项的公文是(3)。A.决议B.会议记录C.会议纪要D.议案8.当问题重大,确急需直接上级和更高层次的上级机关同时了解公文内容时,可采用(3)的方式。A.越级行文B.直接行文C.多级行文D,同时行文9.公文要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3)。A.逐级行文B.多级行文c.越级行文D.直接行文10.公文的形成与发挥作用须依赖于(2)。1A.公文解决B.收文解决c.发文解决D.办毕公文解决11.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解决中的(4)。A.会商B.审核C.注发D.签发12.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涉及(1)。A.标题、导语、正文、结语B.标题、正文、落款c.开头、导语、主体、结尾D.标题、正文、结语13.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定各种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属于(1)。A.规范性文献B.领导指导性文献c.呈请性文献D.证明性文献14.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解决的文献,叫作(4)。A.平行B.加急件C.特急件D,急件15.决定必须由(4)。A.党政机关联合发文B.会议讨论之后才干发文c.政府部门制发D.党、政府领导机关制发16.通报情况使用(3)。A.告知B.通告C.通报D.情况报告17.通报的表达方式侧重于(1)。A.叙事B.说理C.说明D.说明、说理18.办公室更改电话号码,可用(3)公布周知。A.告知B.通告C.启事D.布告19.批复是答复下级请示的文献,是(1)。A.被动发文B.积极发文c.是对报告的批件D.下级没有请示,用来指导工作的20.规范性公文标题的时间是(1)。A.公文发布的时间B.公文撰写的时间C.公文打印的时间D.公文讨论的时间21.新的规范性公文产生了,对同一事物约束、规范的旧文献应(4)。A.两法并存B.新不废旧C.相辅相成D.废止旧法22.条例、规定、办法、决定是属于公文中的(2)。A.领导指导性文献B.规范性文献C.公布性文献D.商洽性文献22.机关或部门的领导人对来文办理提出解决意见的活动是收文解决中的(3)。2A.拟办B.批办C.承办D.查办24.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规定的规范性文献,称作(3)。A.条例B.规定C.办法D.决定25.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的领导指导性文献,称为(2)。A.命令B.指示C.批复D.告知26.为加快文献的传递,可采用(1)。2A.逐级行文B.多级行文c.越级行文D.直接行文27.非同一系统的任何机关互相行文都使用(2)。A.上行文B.平行文C.告知D.下行文28.根据文献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1)。A.收文、发文B.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c.通用公文、专业公文D.本机关制发的和内部使用的公文29.商洽性文献的重要文种是(3)。A.请示B.告知C.函D.通报30.地方性行政法规的制发,应由(4)。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国家主席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府31.规范性公文的一致性表现在(1)。A.与其他文献、作者权利具有高度统一的一致关系B.文献结构的周密有效c.文献的文字条理清楚D.文献的语言简约不繁32.批办是指(1)。2A.对发文稿的审核批示B.对收文应如何办理所作的批示c.对公文正本的复核意见D.对请示报告的解决33.党政机关的行文关系有(2)。A.逐级行文多级行文直贯到底的行文B.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c.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超级行文D.超级行文下行文平行文34.公文的语言应当是(1)。A.庄重严谨B.华丽流畅c.威严有力D.古朴典雅35.公文中的词语应(1)。A.含义确切B.韵味无穷C.可圈可点D.色彩丰富36.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其制发必须是(4)。A.法律部门B.上级机关C.部门领导D.法定作者37.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是(3)。A.指不B,请示C.批复D.命令38.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的公文是(2)。A.告知B.通告C.公告D.通报39.具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与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害的文献,属于(3)。A.秘密文献B.绝密文献C.机密文献D.保密文献40.向非同一组织系统的任何机关发送的文献属于(2)。A.上仃文B.平行文C.下行文D.越级行文二、多项选择题1.公告的重要特点是(123)。A.公布范围的广泛性B.郑重宣告的庄重性、严厉性c.法定作者的限定性D.内容明确、具体2.标注公文的主送机关可使用(134)。A.全称B.简称c.同类机关统称D.规范化简称3.公文对语句的基本规定是(12)。A.含义明确、清楚、完整、便于准确理解无歧义B.句子成分搭配得当c.可以隐去句子中的必须有的成分D.改变语序安排E.发明新奇句子4.下面句子有语病的是(123)。A.会议是在炎热的气温中召开的B.这样的活动乐意使农民接受c.这个季度亏损减少了两倍D.三个质量管理小组分获一、二、三等奖,奖金额分别为1000元、800元、500元E.这是一个很好的报告,它能引人深思,促人猛醒,催人奋进5.公文写作之前要(13)。A.明确行文目的B.向领导请示写法c.拟定使用的文种D.选择适当的语言6.应向直接上级机关抄送的文献涉及(124)。A.向自己下级机关主送的重要文献B.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其中一个领导机关主送的请示c.向平级业务主管部门主送的请求批准的函件D.按规定越级向更高层级机关主送的文献7.维护公文的简明性易出的问题是(14)。A.赘言泛滥,大量反复B.语言含混,语义多歧c.归类不准,文不对题D.主题不明,离题万里E.内容不全,挂一漏万8.严禁主送的同时抄送给下级机关的文献有(14)。A.主送给上级机关的请求批准的请示B.主送给平级机关的商洽性函件c.主送给有关下级机关的政策性批复D.主送给上级机关的请求指示的请示9.遵守行文规则是为了(1245)。A.保证公文迅速、准确传递D.避免行文紊乱c.保障公文旅行D.拟定行文关系E.控制发文数量10.可以联合行文的机关应是(124)。A.同级政府之间B.政府各部门之间C.上级党委和下级政府之间D.政府部门和同级人民团队之间E.政府及其部门与同级党委11.下面说法不对的的有(124)。A.盖印应端正、清楚,做到上压正文,下压成文日期B.一件联合发文,可有数个发文号c.联合行文的成文日期以最后签发机关的签发日期为准D.公文中的附注一般标注于主题词下方E.题注一般用圆括号标注于标题下方12.具有法定效力的公文稿本有(1345)。A.副本B.草稿C.定稿D.试行本E.暂行本13.应立卷的文献必须是(123)。A.办理完毕的B.有查考价值的c.机关在工作中形成的D.完全失去现行效用的14.越级行文的条件是(234)。A.情况紧急B.经多次请示直接上级机关而问题长期未予解决c.需直接询问、答复或联系具体事项D.检举直接上级机关15.工作报告在党的机关可用于(234)。A.请求批准B.提出建议C.答复上级询问D.反映情况16.可用来发布规章的文献有(13)。A.命令B.决定C.告知D.通告17.下面属于公文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135)。A.发文机关B.报送机关C.标题D.题注E.成文日期18.规范性公文正本的特殊形式有(234)A.抄本B.试行本C.暂行本D.修订本19.下面说法错误的有(234)。A.公文的标题由作者、事由、文种组成B.拟写标题时,为了简炼,可以不标明文种c.所有的规范性公文的标题,都可以省略作者及事由部分D.为了语意确切,不产生歧义,公文标题字数可以到60字以上E.每一份公文都必须对的标明文种20.下面说法对的的有(123)。A.不同文字稿本是同一内容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字撰写的文本B.草稿是原始的非正式文稿,不具有正式公文的效用c.副本是正本的复份,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D.试行—乒是实验推行本,不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E.定稿即正本21.转发的对象涉及(134)。A.上级文献B.下级文献C.平级文献D.不相从属机关的文献22.需要在首页标注签发人的公文文种涉及(12)。A.请示B.报告C.指示D.命令23.可用来签批和书写公文的笔迹材料有(123)。A.墨汁B.碳素墨水C.蓝黑墨水D.纯蓝墨水24.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24)。A.法定正式公文B.通用公文C.非法定正式公文D.专用公文E.规范性文种25.我国法定的规范性文献涉及(12345)。A:条例B.规定C.通告D.办法E.决定26.在下行文中提出执行规定期,要使受文者不折不扣执行文献,应写作(24)。A.参照执行B.遵照执行c.参酌执行D.按照执行27.如下公文解决环节属于收文解决过程的是(134)。A.拟办B.拟稿C.批办D.注办28.公文写作的基本规定有(123)。A.符合党、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B.一文一事,中心明确C.用语庄严、简明、通顺D.为使各方面了解情况,多印发文献E.格式不必强求一致29.撰拟规范性公文应遵循(1234)规定。A.高度的一致性B.高度的严密性C.公文的稳定性D.公文的连续性E.公文的灵活性30.维护公文的稳定性易出的问题是(12)。A.仓促制定文献,不合实际B.规定的表述过于绝对化C.内容不全面D.层次混合,割裂事项联系E.与其他法规性文献抵触31.重要公文的签发者应是机关(12)。A.正职领导B.主持常务的副职领导c.主持专项业务的副职领导D.综合部门负责人32,有领导被领导关系的机关行文时可采用的行文方式有(124)。A.逐级行文B.越级行文C.直接行文D.多级行文33,中共B县县委向全县党的各级组织提出开展“三讲”工作的原则和规定,用(24)。A.决议B.指示C.通报D.告知34.条例的制发权属于(12)。A.国务院B.党的中央组织c.国务院所属各部委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35.我国法定的公布性文献涉及(24)。A.告知B.通告C,通报D.公告E.报告三、判断题1.通常一件公文只有一个主送机关,防止多头主送。(1)2.公文的制发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能报喜不报忧。(1)3.公文写作必须及时迅速,把握时机,适应机关行政管理需要,提高机关工作效率。(1)4.规范性文献是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范各种行为规范的文献。(1)5.通报用于反映新情况、新问题,行文强调及时快捷。(1)6.批复的主送机关是下级机关。(1)27.告知具有多种功能,既能“上传”,又可以下达。(1)8.为减少发文,在向上级机关呈送的报告中,可附带请示问题。(2)9.由下级机关制发的法规和规章,规范范围内的上级机关可以不受其约束。(2)10.自主的行政管理法规可以发明新的规则。(2)111.规范性公文的生效日期应是公文起草完毕的时间。(2)12.在规范性公文中,应当使用“拟”、“打算”、“准备”等词汇修饰意图和规定。(1)13.在答复询问报告中,可以同时报告本机关的最近工作进程。(1)14.向上级机关及时报告工作是下级机关必须遵守的一项工作制度。(1)15.请示的内容必须是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之内的事。(1)16.工作报告应在工作开始之前写,以求得上级领导的指导。(1)17.综合性总结报告是总结一个机关在一定期期内的实践经验。(1)18.撰制规范性公文应当特别注意维护文献的条理性。(1)19.规定与办法的不同点在于规定比办法更具体、精细,所针对事物的规模相对小一些。(2)20.决定可以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法定的强制力。(1)21.对于上级的指示,只须参考执行。(2)22.机关制发文献,应遵守事无巨细都要发文的原则。(1)23.公文是人人都要阅读的,行文文字规定不必很精炼。(2)24.为提高办事效率,不必每一份文献都通过领导签发。(2)25.材料是公文写作的基础,在明确行文目的之后,要进行调查研究。(2)四、辨析题1.不经签发人批准,任何人不得改动公文定稿的内容。2.向一切有审批权的机关请求批准时均应写“请示”。3.请示在未获批准之前不能抄送给下级机关。1.对的。公文的签发人代表的是机关的意志,经其签发后,文献即为有效文献,不经其同意而改动文献内容是非法的。2.错误。对比自己级别低或与自己同属于一个级别的机关请示批准,应当用“函”。3.对的。这是由于请示在没有获得正式批准时,如抄送给下级机关,不仅会给上级机关的工作导致被动,并且也容易使下级机关由于误解而执行无效的文献。4.错误。公文不是文学作品,应当“言尽意止”,否则,会因表意模糊使执行者引起不必要的误解。5.错误。指示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所属机关的行文,而不能用于同级之间。县公安局与县财政局是同级机关,互相之间当然不能用“指示”。6.错误。上行文的主送机关应单一,不应当在建议文献中标注多个机关,以免导致受文机关之间的互相推诿,导致公文旅行,耽误工作。7.错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文中的数字应当统一使用阿拉伯数字,但也有例外,如成文日期。8.错误。不合作者本意,当与不妥都需要批复,但下级机关在向上级的行文中不能使用命令式,“着”为命令词的词头。9.错误。报告是陈述性的,可制发于事后,也可以制发于事前,不具有强制复文的性质。假如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会影响工作。10.错误。鉴定受文机关中主送与抄送机关的标准是工作责任的性质,对公文负重要办理或者答复责任的是主送机关,只需了解公文的内容不需要承担答复责任的是抄送机关。4.公文的结尾应“言止意不尽”。5.某县公安局向县财政局主送《关于限三日内完善安全措施的指示》。6.为使上行文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应在文中多标注几个主送机关。7.公文中的数字均应用阿拉伯数字表达。8.请示的结尾可写作: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着即批复。9.在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10.主送机关必须是受文机关中级别层次高的机关,抄送机关则必须是其中级别层次低的机关。五、简答题1.公文语言的重要特点是什么?公文语言的重要特点是: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庄重--指语言端庄,格调郑重严厉。准确--指语言真实确切,无虚假错漏,褒贬得当,语意明确,符合实际。朴实--指语言平直自然,是非清楚,明白流畅,通俗易懂。精练--指语言简明扼要,精当不繁,服从行文目的及表现主题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严谨--指语言含义确切,文句严谨,细致周密,分寸得当,忌模糊含混、语意多歧。规范--指语句不仅合乎语法及逻辑原则,并且要合乎公务活动的特殊规范性规定。2.简述公文写作的程序。(一)公文写作前的准备1·明确行文目的和规定。2·确立公文主题。3·选定公文文种。4·占有材料。5·拟定具体表达方式。(二)撰拟文稿1·安排好结构,一是拟定总体的构成;二是拟定正文的具体构成,解决好各组成部分的编排顺序,安排各层次、段落间的衔接与转换,解决好开头和结尾。2·拟出写作提纲。3·正式撰拟文稿。(三)审核修改文稿的审核修正要认真严厉反复进行,要按规定的程序进行。3.按行文方向对公文进行分类的意义是什么?按行文方向分为上行、平行、下行3类。如此分类,当我们需要行文时,只要根据行文单位之间的从属关系(上、下从属或不相从属),就能准确的从该公文分类中找到对的的文种了。4.区别主送与抄送机关的依据是什么?主送机关是要对所受公文负责实际办理、答复的,抄送机关只需对公文内容了解。主送机关表白公文效力所及的空间范围和机构、人员范围;抄送机关的作用是沟通情况,以便取得了解、支持、配合。5.公文是哪种文体?公文性应用文,这是以党和国家机关、社会团队、企事业单位的名义发出的文献类应用文。如布告、通告、批复、指示、决定、命令、请示、公函等。这类应用文往往庄重严厉,合用于特定的场合。6.公文解决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公文解决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撰制、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互相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撰制是前提,办理是中心,管理、整理、归档是终结。几个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交叉,互相制约。(一)撰制公文就是根据公务活动的基本需要,由法定作者的代表一撰稿人通过领略意图并收集整理有关的信息撰拟成文稿,再经审核签发以及整理印制盖印等工作过程,形成具有正式效力的公文。(二)办理传递文献根据法定的职责权利规定,进行收文和发文的解决。发文解决是指以本机关的名义制发公文的过程,涉及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程序。收文程序指对收到公文的办理过程,涉及签收、登记、审核、拟办、批办。承办、催办等程序。传递文献是将撰制完毕的文献,根据有关规则递送给收文单位的过程。(三)管理文献是指公文由文秘部门或专职人员统一收发、审核、用印、归档、销毁。对文献实行科学系统的保管,对秘密文献进行保密维护。(四)立卷归档公文办理完毕后,应根据《档案法》和其他有关规定,及时立卷归档。要对在立卷范围内的文献做系统化整理和编目,编制成案卷,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其移交档案部门。7.发文解决的基本程序是什么?发文办理的一般程序为:拟稿、会商、审核、签发,核发、登记、缮印、用印或签署,分装、发出,处置办毕公文。这一程序具有很强的拟定性与不可逆性。第一阶段:文稿的形成,具体涉及:拟稿、会商、审核、签发。这一阶段是发文办理活动的中心内容。拟稿,即上一节所讲述的公文写作。通过对有关信息材料的收集加工和再发明,系统地记录有用信息,使机关的意志见诣文字,草创供进一步完善的原始文稿。会商,指当公文内容涉及其他有关同级或不相从属机关的职权范围,需征得其批准或配合时所进行的协商活动。审核,指拟就的文稿在送交有关领导审批或会议讨论通过之前,由经验丰富、政策理论水平和文字水平较高的相关工作人员等对文稿所做的全面核查、修改工作。签发,指由机关领导人或被授以专门权限的部门负责人对文稿终审核准之后,批注正式定稿和发出意见并签注姓名、日期的活动。除一些规范性及部分重要公文须经有关会议讨论通过,或再由负责人签署方可生效外,其他文稿,一经履行签发手续即为定稿。为此,签发是绝大多数公文生效的必备条件。第二阶段:公文的制作,具体涉及:核发、登记、缮印、用印或签署。这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就是以定稿为依据.以手工缮写、机械誉写和印刷等方式,制成供正式对外发出的各种公文文本,形成供实际使用、具有法定或特定效用的正式公文。核发,指秘书部门在定稿形成后、公文正式印发前,对公文的审批手续、文种、结构格式等进行复核,拟定发文字号、分进单位和印制份数。登记,这里揭发文登记,重要登记行将发出的公文的发文字号、文种、标题和发文范围。缮印,即以誉录誊录、印刷等方式制作供对外发出的公文。用印或签署,即在印毕的公文上加盖发文机关的印章,或请有关领导者在公文正本上签注姓名。其作用均为表白公文的正式性质和法定效力。第三阶段:公文的对外传递,涉及分装、发出等环节。这一阶段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为使公文能为受文者有效接受发明条件。分装,指按照规定具体抗配和封装公文。发出,指将已封装完毕的公文以适宜的方式(如走机要交通等)发送给受文者。第四阶段:处置办华公文,涉及暂存、销毁、立卷、归档等8.用印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公文用印时,必须以机关领导人或部门负责人签发的公文。二,公文用印要端正,清楚,不得模糊歪倒。盖印的位置要对的。三,两个以上的机关或部门的联合下发的公文,各机关部门都要加盖印章。四,公文用印一定要与制发公文的机关,部门成单位相一致。五,公文用印要核算份数,超过份数的不能盖印,要防止将印章错盖在漏印的空白上面。9.联系行文该如何盖章?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力、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日期,印章用红色。只能采用同种加盖印章方式,以保征印章排列整齐。两印章间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当联合行文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为防止出现空白印章,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按加盖印章顺序排列在相应位置,并使印章加盖或套印在其上。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个印章,两端不得超过版心;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记成文时间。10.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公文标题2号小标宋体字,正文用3号仿宋体体字,如有小标题用3号宋体或黑体,A4纸型双面印刷,每面22行,每行28个字。11.简报的特点:简明扼要,快速及时,典型新奇。作用: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互相借鉴。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B4.C5.C6.D7.C8.C9.C10.A11.D12.A13.A14.D15.D16.C17.A18.C19.A20.A21.D22.B23.B24.C25.B26.B27.B28.A29.C30.D31.A32.B33.B34.A35.A36.D37.C38.B39.C4O.B二、多项选择题1.ABC2.ACD3.AB4.ABC5.AC6.ABD7.AD8.AD9.ABDE10.ABD11.ABD12.ACDE13,ABC14.BCD15.BCD16,AC17.ACE18.BCD19.BCD20.ABC21.ACD22.AB23,ABC24.BD25.ABCDE26.BD27.ACD28.ABC29.ABCD30.AB31.AB32.ABD33.BD34.AB35,BD三、判断题1.√2.√3,√4.√5,√6.x7.x8.x9.X10.√11.X12.X13.X14.√15,X16.X17.√18.√19.X20.√21.XX.X23.X24.X15.√四、辨析题1.对的。公文的签发人代表的是机关的意志,经其签发后,文献即为有效文献,不经其批准而改动文献内容是非法的。2.错误。对比自己级别低或与自己同属于一个级别的机关请示批准,应当用“函”。3.对的。这是由于请示在没有获得正式批准时,如抄送给下级机关,不仅会给上级机关的工作导致被动,并且也容易使下级机关由于误解而执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