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互动_第1页
第七章 社会互动_第2页
第七章 社会互动_第3页
第七章 社会互动_第4页
第七章 社会互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社会互动2023/2/51

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马克思是互动产生了自我,自我必须在社会过程中、在互动中才能解释。——乔治·米德社会是通过人们的互动而产生的,各种人际互动形式是构成宏观社会结构的基本材料。——齐美尔

2023/2/52本章内容: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和理论第二节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第三节集合行为2023/2/53教学目的掌握社会互动的发生条件,熟悉社会互动对情境的不同要求,理解解释社会互动发生、发展以及控制的各种理论,并对集合行为的基本过程和形式进行认识。教学重点1、社会互动的含义和特征;

2、社会互动基本理论;

3、社会互动的情境和方式;

4、集合行为基本过程和类型。2023/2/54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和理论

一、社会互动的提出二、社会互动的涵义三、社会互动的理论(社会互动中的规律性)2023/2/55一、社会互动的提出理论上来说,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能够意识到自身的行动,能对自身和他人的行动予以解释、赋予意义,并且与他人发生互动和交往,将个人行为导入一种社会行动。也正因人与人的互动,社会得以建构。社会互动在早期社会学家那里即被关注,韦伯、齐美尔是其主要代表,马克思更是直截了当的指出,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社会互动的提出正是建立在人们对社会构成思考的基础上,是理论家解释社会何以可能的基本理论。2023/2/56现实中,社会互动是人们社会行为表达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人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互动,人必须要和其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没有交流,人们的社会活动就无以发生。社会互动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的具有相互影响性和相互依赖性的行动与过程。2023/2/571、要有一定数量的人;

2、人们之间的行为具有相互依赖性;

3、以信息传播、情感交流为基础;

4、可以是直接的互动,也可以是间接的;

5、互动的意义与情境相关;

6、对互动双方及其关系产生影响;

7、人们的互动常常具有一定的结构。二、社会互动的涵义2023/2/58三、社会互动的理论(规律性)(一)符号性——符号互动论(二)角色性——角色理论(三)索引性——本土方法论(四)拟剧性——戏剧论(五)交换性——社会交换论(六)隐动性——参照群体理论2023/2/59(一)符号性——符号互动论符号性说明了社会互动以何发生的问题,即社会互动过程的媒介是什么的问题。以米德为代表,认为是符号沟通将人与动物区分开。人不仅存在与自然的物理环境中,也存在于符号环境中,互动通过符号进行。

社会互动发生依赖于符号,符号的产生有赖于社会互动,符号互动论的本质在于说明互动过程即为符号创造、传递和解读过程。互动是符号性的,符号是社会性的。正是存在具有社会性的符号,社会互动才得以发生,并成为社会构建的基础。最初的符号创造虽源自于人的生物性本能,但符号又使人的社会性成为可能。2023/2/510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原理第一,人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对其采取行动。第二,人们所赋予的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第三,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境以意义,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人们都要经历一个内在的阐释过程——人们“与他们自己交流”。2023/2/511试想一个顾客在饭店收银台买单的情景。顾客把账单交给收银员,并且掏出她的钱包。收银员准备收钱并找零。他们对于账单的行动都是基于他们所赋予账单的意义,这种意义是他们所共享的(互动论第一原理)。他们之所以知道账单的意义,是由于他们通过以前许多类似的互动学习的结果(互动论第二原理)。现在,假定顾客没有足够的钱买单。那么,她会表现得很尴尬,并且会说她到隔壁的银行取一些钱,马上就回来。收银员得对这种新的情境进行阐释,赋予它某种意义,并且决定怎样行动(互动论第三原理)。2023/2/512(二)角色性——角色理论以角色概念为核心解释人类行为的研究取向同样也是米德的兴趣所在。角色性则说明了结构性互动何以发生的问题。角色与互动密不可分,互动是角色之间的互动,角色的形成和扮演也是在互动中完成的。

符号互动论把角色看做是一个符号集,是一个意义更为丰富的符号。角色规范的形成及人们对角色的期望均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角色是行为意义的外显形态、固化形态,有了角色,人们的互动不需要自我创造和解读符号,而是以角色自身固化的符号意义为依据自然发生。角色模仿、嬉戏和实践即为社会互动。2023/2/513(三)索引性——本土方法论索引性说明了有序性互动如何发生的问题。哈罗德·加芬克尔所的俗民方法论是分析人们在日常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则的方法。这一理论认为社会互动是由形成人们正常交往基础的规则所决定的,这些规则通常是理所当然、心照不宣的,但是,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则,互动就不能顺利进行。互动的索引性说明了在既定规则内人们的互动总是舍去背景的解释。2023/2/514“破坏性实验”(Q):嗨,雷,你的女朋友感觉怎样?(A):“她感觉怎样?”你是什么意思?指身体还是指精神?(Q):我是问她感觉怎样。你怎么了?(他看上去被激怒了)(A):没什么。只是请你解释清楚一点。(Q):算了吧,别谈这个了。你向医学院的申请怎么样?(A):“它们怎么样?”你是什么意思?(Q):你知道我是什么意思。(A):我真的不知道。(Q):你到底怎么了?是不是病了?2023/2/515(四)拟剧性——戏剧论拟剧性用于说明有效的社会互动如何更好实现的问题。戏剧论以艾文·戈夫曼为代表,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在别人心目中创造印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通过自己给予的信息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作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映。2023/2/516(五)交换性——社会交换论交换性解释了竞争环境中社会互动发生的一般规则。这一理论以“理性人”假设为依据,是对特定背景下人的心理和行为如何呈现的理论解释,现代社会人们的互动行为更具有这一特性。霍曼斯、布劳和埃默森等人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用代价和报酬来分析社会关系,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提出了五大命题,予以说明交换的规律。2023/2/517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和满足命题攻击与赞同命题越经常得到报酬,越愿意从事某一行为。一种刺激曾到底报酬,同样刺激出现则会引起同样的行为。

一种行为越有价值,则越有可能从事该行为。

近期内经常得到同一报酬,后期的报酬将越无价值。没有得到预期的报酬,将会引起侵犯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惩罚,将会引起对该行为的进一步认同。成功命题2023/2/518学生小明学习很刻苦,每次都能得高分。他的秘诀是考前进行单独复习。又要临近考试了,考前著名歌星要在本市开演唱会,小明想:我已经的了4次A了,偶尔考坏一次也无所谓,但是歌星的演唱会是却只有一次。于是小明决定去看演唱会。不幸的是,到现场才知道,此歌星是个冒牌货,小明和其他现场观众大闹演唱会。(成功命题)(刺激命题)(刺激1)(刺激2)(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攻击—赞同命题)2023/2/519(六)隐动性——参照群体理论该理论揭示了非面对面的人际接触对个人行为的制约作用,反映了个人与群体的互动的特殊方面。是研究个人的客观社会地位与其社会观点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心理机制的工具,是探明个体动机与社会结构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工具。被广泛地运用于揭示各种社会现象。2023/2/520第二节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一、齐美尔对二人、三人与多人关系的分析二、情境、工作情境和社交情境及其关系三、互动过程四、互动类型五、互动方式2023/2/521一、齐美尔对二人、三人与多人关系的分析齐美尔认为,二人关系可以获得在其他任何形式中不可能存在的亲密感情和独特性,从而产生一种排他的特征。但是,这种亲密性有可能使两人的冲突更加激烈。三人关系很难达到二人关系中可能具有的亲密性,当其中两人发生冲突时,第三人可能扮演多种不同角色:中间人、仲裁人、从中渔利者、分裂者和征服者。2023/2/522二、熟悉情境、工作情境

和社交情境互动是讲场合的,是在一定的场合下进行。不同的情境下,互动的具体形式不同。因为每个人、每个群体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个人或群体的生存与发展都要适应他周围的环境,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2023/2/523三、互动过程(一)贝尔斯的分析。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斯认为,互动可以分为下列阶段:定向阶段、评价阶段、控制阶段。

(二)芝加哥派四阶段说。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帕克和伯吉斯等人主张把互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竞争、冲突、顺应、同化。2023/2/524四、互动类型(一)合作。合作是人们或群体,为了共同完成目标、分享利益的活动。合作行为的基础——个人、群体的力量的有限性,从而对他人、其他群体有一定的依赖。(二)竞争。竞争是互动中双方对同一个目标的争夺,是企图超越对方的活动和过程。另外,表面上看,竞争是合作的反面,但其实竞争常常以合作为基础,竞争与合作互为依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竞争是双方在遵循某些规则下的一种合作性的冲突。2023/2/525(三)冲突。冲突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互相反对的(敌对性)互动方式,是人们为了争夺同一个目标而展开的行动及过程。现代社会中,人们相互争夺的目标一般是某些稀缺的资源,如财富、金钱、地位、权力等,或者是由于价值的不同而产生的摩擦。按照冲突的程度,可将冲突分为:争执、斗争和战争三种主要方式。(四)强制。是指个人或群体将其意志强加给别人的一种倾向。(五)顺从与顺应。与强制相反的互动形式。顺从指互动中的一方自愿地或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按另一方的要求行事,即一方服从另一方。顺应除顺从的含义外,互动的双方或各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相互适应。2023/2/526五、互动方式(一)语言沟通(二)非语言沟通(三)群体互动2023/2/527(一)语言沟通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使用语言的行为不仅是一种语境行为,符号行为,而且是一种互动行为和策略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语言沟通的研究主要来自于互动关系中的传播理论。奥斯汀和瑟尔提出并发展了“语言双重结构”概念,认为每一个话语都传达两个层次的意义,即命题内容和言外语势层次。行为如果要得到成功执行,每一层意义都必须为互动者所理解。在此基础上研究者更为全面地分析了语言沟通的条件。要使一个话语不受歪曲,就必须实现四个有效的声言。1、在命题内容层次陈述对事实作出逻辑声言

2、在言外语势层次规范声言以表示适当性

3、个人对自己的话语保持虔诚态度以表示真实性4、使用同一种语言、说话清楚,而且要求不使用有意迷惑对方或对对方采取支配态度的隐语2023/2/528(二)非语言沟通借助除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所进行的沟通都可以叫做非语言沟通。米德指出,在语言发展过程中随后出现了一个中间阶段,在这个阶段,意见的表达以“姿态”的形式呈现。米德这里所指的姿态主要指那些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如人的手势、表情、神态、穿着等。最重要的非语言沟通形式是身体语言,互动论者将身体语言分为三种类型:1、表情。是非语言信息中最丰富的源泉。2、动态体语。通过身体的运动来表达某种情绪或态度(如点头、摇头等)2023/2/5293、静态体语。通过四肢保持某种状态的姿势表示某种情绪的体态语言(如东北姑娘用嘴咬辫子泄漏羞涩心态)

4、个人空间。利用围绕个人四周的直接区域传达某种意义。霍尔提出了一种理论,认为人际距离有四种基本类型,每种类型又都有其自身的活动和关系特征。(1)亲密距离:0-45厘米,求爱、安慰、保护的距离。(2)私人距离:45-122厘米,一般是与密友和相爱者进行互动。(3)社会距离:122-365厘米,处理一些非个人事务,或者在偶然的交际场合所保持的距离。(4)公众距离:365厘米以上,如演出、演讲距离。此外,个人空间因文化、身份、习俗以及性别的不同而不同。2023/2/530(三)群体沟通人们对沟通类型如何影响群体很感兴趣,他们关心的是沟通渠道的结构对群体过程和生产效率、工作效率的影响。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莱维特所做的研究。他以5人小组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提出了4种不同的沟通网络,即链式、轮式、圆形和“Y”式。2023/2/531第三节集合行为一、集合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二、集合行为的理论三、集合行为的过程四、常见的集合行为2023/2/532

一、集合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一)集合行为的概念。又称集体行为、集群行为、大众行为。他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人们的社会活动行为当从个体层次(小群体范围)上升到社会层次(大群体范围,一般认为30人以上的群体)时,就可以看作是去个性化的集体互动行为。当这种行为处于社会设置之下时即为常规性行为,而处于社会设置之外或者超越社会制度范围,则被看作是非常规行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集合行为。(二)集合行为的特征。1、人数多(多发生于大群体中或多个群体中)2、无组织(处于社会设置的架构之外,是非常规行为)3、相互依赖(体现社会互动的特征,人们的行为相互影响)4、自发性(不是一种自觉组织的行为)5、狂热性(行为具有非理性特征)6、暂时性(行为持续时间较短)2023/2/533二、集合行为的理论(一)斯梅尔塞的基本条件论。集合行为实质上是人们在受到威胁、紧张的情况下,为改变自身处境而进行的尝试。集合行为发生有六个充要条件:

1、环境条件包括物质和社会条件

2、结构性压力来自于外在社会力量的压力而非群体内部的矛盾

3、普遍情绪产生或共同信念的形成压力在人们心理上产生普遍的紧张或者在此压力下形成解决问题的共识

4、诱发因素即出现助长普遍性社会情绪的“导火线”

5、行为动员对其他人员的社会情绪唤起

6、社会控制能力的失灵只有当社会控制体制软弱无力的情况下才会发生集合行为2023/2/534(二)模仿论。塔德1901年出版《模仿律》认为行为不是发明就是模仿。当人们面临突发事件是便会本能地彼此模仿。(三)感染论。1895年勒蓬在《乌合之众》中,认为集合行为表现为有意识的人格已经消失,无意识的人格占据主导地位,情绪和观念的感染、暗示的影响使群体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并使群体朝一个方向发展。(四)紧急规范论。突发事件时,人们的互动会产生紧急规范,在场的人会仿效和遵从,从而产生集合行为。在集合行为中最先出现又迅速得到他人效法的某种行为被称为“紧急规范”(五)匿名理论。集合性行为中个体处于你匿名状态,身份淹没,会在没有明确个人标志的情况下发生越轨行为。

(六)控制转让理论。区别于前几种理论,科尔曼认为集合行为中人们的行为选择仍受理性的支配,当人们认为保持自主地位所付出的代价超过所获利益时,他们就可能将控制转让规他人。2023/2/535

三、集合行为的过程(一)聚焦。(二)第一冲动。(三)社会助长。(四)感染。(五)集体激动。(六)认识集合行为的特点和发生过程,学会处理集合行为的方式和方法。2023/2/536案例:瓮安骚乱瓮安骚乱是2008年6月28日下午发生在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的群体性事件。县公安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