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畅享农牧有限公司年出栏小猪仔80000头基础母猪3500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河南畅享农牧有限公司年出栏小猪仔80000头基础母猪3500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河南畅享农牧有限公司年出栏小猪仔80000头基础母猪3500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河南畅享农牧有限公司年出栏小猪仔80000头基础母猪3500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河南畅享农牧有限公司年出栏小猪仔80000头基础母猪3500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②沼渣粪渣中有机物质(干物质)在厌氧反应阶段被降解50%,20%进入沼液,30%转化为沼渣。厌氧反应处理后沼渣实际含水率为93%,故沼渣实际产生量湿重为1236.72t/a。=3\*GB3③病死猪尸体及胎盘由于养殖场采用科学化管理与养殖,病死猪产生量很小。本项目病死猪产生情况见表2-27。根据环保部办公厅《关于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有关意见的复函》(环办函【2014】789号)中的有关意见:“为防治动物传染病而需要收集和处置的废物’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中,编号为900-001-01。但是,根据法律位阶高于部门规章的法律适用规则,病害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应执行《动物防疫法》。”根据以上规划,病死猪不属于危险废物。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的通知》(农医发【2012】12号)的要求,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承担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的监管责任,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的有关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本项目病死猪尸体年产生量6.5t,委托有处置能力单位处置。母猪在生育过程中会产生的胎盘,根据同类型其他母猪场,每头母猪生育产生胎盘量约为2kg/a,则本项目母猪胎盘产生量约为7.0t/a,委托有处置能力单位处置。=4\*GB3④疾病防疫产生的医疗废物猪在生长过程接种免疫或发病期接受治疗产生的少量医疗废物,每头猪防疫产生医疗废物量约为0.005kg/a。本项目母猪常年存栏量为3500头,则全场疾病防疫产生的医疗废物产生量约为0.011t/a。经查阅《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医疗废物是危险废物,类别为HW01医疗废物,代码为900-001-01,委托有处置能力单位处置。=5\*GB3⑤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产生系数按0.8kg/d人计,本项目建成后拟聘职工36人,则场区职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029t/d、10.51t/a。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收集后运往当地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主要分为可回收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其中废纸张、废塑料、废织物等可回收垃圾暂存后定期作为废品出售;厨余垃圾、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等湿垃圾送场内固粪处理区堆肥;除可回收物、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交由当地环卫部门送当地垃圾处理场处置。=6\*GB3⑥废脱硫剂项目采用干法对沼气中硫化氢进行去除,沼气通过氧化铁构成的填料层,使硫化氢氧化成单质硫或硫氧化物。根据《沼气常温氧化铁脱硫催化剂的研制》(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07)可知:常温下,理论上每100g活性氧化铁一次可吸收脱除57.5g硫化氢气体。本项目硫化氢的吸收量为0.028/a,则废脱硫剂的产生量为0.082t/a,沼气脱硫装置中失去活性的废脱硫剂(主要成分为废氧化铁)由生产厂家统一回收处置。项目危险废物汇总表见表2-22,本项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基本情况样表见表2-23。本项目危险废物汇总表序号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产生量(吨/年)产生工序及装置形态主要成分有害成分产废周期危险特性污染防治措施1医疗废物HW01900-001-010.024动物防治过程固态塑料、玻璃、防疫药品防疫药品1a/次In暂存于具有“防风、防雨、防晒、防渗”的危废暂存间暂存,定期送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置本项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基本情况序号贮存场所(设施)名称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位置贮存方式贮存能力贮存周期1危险废物暂存间医疗废物HW01900-001-01黑膜沼气池南侧密闭贮存2t6个月本项目固体废物产排情况汇总见表2-24。本项目固体废物产排情况序号产生环节名称固废性质产生量(t/a)处置措施排放量(t/a)1养殖舍猪粪一般固废2100.5猪粪去固粪处理区暂存定期外售0污水处理站沼渣一般固废1236.72去固粪处理区暂存后定期外售02养殖过程病死猪尸体一般固废6.5委托有处置能力单位处置,并由该单位负责运输0母猪繁育胎盘一般固废7.003防疫医疗固废危险废物(HW01)900-001-010.011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04沼气脱硫装置废脱硫剂一般固废0.082生产厂家统一回收处置05职工生活生活垃圾一般固废10.51送交环卫部门处理0合计3361.323/0河南畅享农牧有限公司年出栏小猪仔80000头基础母猪3500头项目PAGEPAGE106PAGE第三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1地理位置开封,简称汴,为河南省直辖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地处东经113°52′15″~115°15′42″,北纬34°11′45″~35°01′20″,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7平方公里。开封市东距黄海500公里,与商丘市的民权县、睢县接壤,西距河南省省会郑州市72公里,与郑州市的新郑县、中牟县相连,南与许昌市的长葛县、鄢陵县和周口地区的太康县、扶沟县毗邻,北临黄河与新乡市的封丘县、长垣县隔河相望。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部位。尉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的豫东平原,为黄河大冲积扇西南边缘,界于北纬34°12′~34°37′,东经113°52′~114°27′之间,隶属开封市。尉氏县东邻通许、扶沟县,南与鄢陵、长葛县接壤,西与新郑县交界,北与开封县、中牟县相连。东西长43.63km,南北宽40.77km,总面积1307.7km2。本项目位于开封市尉氏县大桥乡岗东菜村,项目在尉氏县中的地理位置见附图一。3.1.2地形地貌尉氏县在地质构造上位于华北地带南部,形成于6~19亿年前的元古代时期。新生代以来,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构造运动频繁,地壳升降更加剧烈,坳陷继续下沉。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沉降速率更加显著,在其过程中,本区不断接受陆相沉积,形成非常深厚的沉积层。该县处于中国秦岭—昆仑纬向构造体系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华北坳陷复合交接部位,属华北坳陷盆地,为新华夏第二沉降带的组成部分。本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大多隐伏在巨大的沉积层下,地表形迹不明显,大致分为东西向构造体系和经向构造带。其表现:为开封隐伏的向斜和通许背斜,通许背斜西端与尉氏、荥密背斜相连。新华夏系发生于中生代,为北北东向(18~25°)压扭性断裂,特别是开封拗陷区边缘更为发育,尉氏县属于开封拗陷南边缘。开封拗陷和尉氏、通许隆起呈现晚第三系直至第四系,处于下降阶段,沉积有巨厚的新生界地层,它的沉积厚度由西向东、东北,和由南向北变厚,从收集石油和煤田地质资料看:第四系开封拗陷区厚度约400m左右,上第三系厚度1400m左右,尉氏县城第四系厚度300m左右,上第三系厚度800-1000m左右。尉氏县境内地形有低洼平原、高平地和沙丘岗地三大类型,整体地势是由西向东倾斜,坡降为1/4000左右。海拔平均高度为70m,最高海拔133m,在岗李乡冉家村北;最低海拔高度59m,在永兴乡李岗村北。本项目所在区域地势平坦,建厂条件较好。3.1.3气象气候尉氏县所辖区域气候,主要受蒙古高压、太平洋副高压交替控制,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差大,光照资源丰富,降水量分布不均。春季少雨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冷少雪。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81.9h,日照率为56%,其中夏季日照时数最长达748.2小时,占全年的30%。月日照时数以2月最少,以后逐月上升,至六月达最高峰,自7月又逐月下降。太阳辐射总量充足,为全省最高值中心。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4.1℃。全年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为-0.4℃,极端最低气温为-17.2℃,全年最热月为7月份,平均为27.3℃,极端最高气温42.9℃。无霜期历年平均为215d,最长年份为261天,最短178天。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692.3mm,最大年降水量为1175.3mm,最小年降水量为393.2mm。年内降水多集中在夏季6~8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57%。年平均蒸发量1495.9mm,一般年份蒸发量为降水量的2.5倍以上。尉氏县年平均风速为3.3m/s,各月平均风速变化范围不超过1m/s。年主导风向为:北东北;夏季主导风向为南。3.1.4地表水环境尉氏河流属淮河流域,境内大小河流三十余条。贾鲁河以西的河流(包括贾鲁河)为沙颖河系,其干流有贾鲁河、双洎河、康沟河,在该县流域面积897.8km2;贾鲁河以东的河流属涡河水系。其干流有尉扶河、百邸河和涡河上游,在该县流域面积401.75km2。全县河流除贾鲁河常年有水外,其余均属季节性河流。①贾鲁河:源出新密北圣水峪,经郑州流入中牟,至李店南入尉氏,在本县睢老庄南入扶沟境内,出扶沟经西华,至周口市西汇入颖河,再入沙河,全长246km,其中流经尉氏45km。河水来源主要为上游(郑州段)排污泄洪水,河水水质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COD和氨氮。②康沟河:全长37公里,境内河段长27公里,于蔡庄镇马村渐缓至东南向入鄢陵,最后在扶沟境内胡庄汇入贾鲁河,沿途在冯村、西黄庄村分别汇入南康沟河和杜公河。水体来源主要为农田退水、雨水和排污水,河水水质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COD和氨氮。③北康沟河:系1964年人工开挖改旧康沟河北部而来,将旧康沟河黄集、前五、拐扬河道在拐扬处开挖河道东流入康沟河。全长24km,流域面积164.8km2,为区别于康沟河、南康沟河,命名为北康沟。河水主要来源为农田退水和雨水,河水水质IV类。④刘麦河:刘麦河起源于邢庄乡刘庄,经鳌头吕西、县城西至麦仁店西南入康沟河,总长约12km,控制面积31km2,现状水质为劣V类。⑤南康沟河:南康沟河是康沟河的支流,属颖河水系,起源于大营乡,经大营乡、大马乡、门楼任乡、大桥乡东南而下,于大桥乡汇入康沟河,县境内长32公里;水质目标为=5\*ROMANV类,现状使用功能为农灌。3.1.5地下水环境地下水埋藏情况根据《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自来水公司二水厂水源地探采结合勘察报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基础工程勘察研究院,2004年5月),区内地下水类型单一,为松散岩类孔隙水。根据钻孔及民井资料,结合地下水开采条件,综合分析地下水埋藏条件、水力特征将区内地下水分为浅层水、中深层水及深层水。浅层水系指埋藏于地表下50m左右的含水岩组,中深层系指埋藏于地表下50~350m左右的含水岩组,350m以下为深层水。”①浅层水区内浅层含水岩组为全新统、上更新统黄河冲积物及中更新统冲洪积层。岩性由粉细纱、细中砂组成,砂层分布规律,县城以东砂层分布稳定、颗粒粗,以全新统为主,县城以西全新统很薄,位于潜水水位以上。含水层主要是上更新统的粉细砂,砂层较薄且分布不稳定。埋藏于浅水位以下的粉土,结构疏松空隙度大,富水性虽没有砂层好,但也具有一定的给水意义。根据抽水试验成果,区内浅层地下水富水程度划分为水量丰富区和水量中等区。②中深层水含水层为下更新统冲洪积湖积层,中更新统冲洪积层,及上更新统冲洪积层。含水层岩性为粉细砂、中细砂、中砂及砂砾石。自邢庄尚村、县城至南槽乡以西中更新统,砂层缺失,以东有分布。含水层主要为下更新统,其富水层段埋藏特点是自西北大营卢家向东南至永兴埋藏增加。大营卢家一带为50~150m,县城一带为100~250m,永兴一带在200m以下。北部水坡在290~350m有厚49.5m的中细砂富水砂层分布。根据单井涌水量,结合含水层分布规律将区内中深层地下水分为水量丰富区和水量中等区。①水量丰富区(单井用水量1000—3000立方米/日)分布于洧川、朱曲、张市北,面积占全区的70%,含水层县城以西为下更新统冲洪积细砂、中砂及砂砾石且埋藏浅。区内抽水试验单井出水量737—1440m3/d,降深为11.0—20.59m。按15m降深换算单井出水量为1005—1492m3/d。含水层渗透系数2.15—6.47m/d,地下水矿化度0.25—0.48g/L,水化学类型为HCO3-Na,HCO3-Na型。②水量中等区(单井用水量1000—3000m3/d)分布于洧川、朱曲、南曹、永兴一带,含水层为下更新统冲洪积的粉细砂、细中砂及少量的中粗砂,西部含有泥质,有5—8米层砂,总厚38.4—85.4m。含水层段主要在100—150m以下。根据抽水试验,单井涌水量为579—1231m3/d,降深10.0—26.8m,按15m降深换算,水矿化度0.48—1.21g/L,水化学型复杂,主要为HCO3-Na.Ca.Mg、HCO3.Cl.SO4-Na.Mg、HCO3.Cl-Na.Mg型等。③深层水据县文联施工的地热井,井深890m,700m止水,700~890m,共有砂层90.5m,岩性为细砂、粉细砂,抽水试验出水量为55.4m3/h,降深28.56m,静水位埋深29.12m,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Mg•Ca。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①浅层水浅层水的补给主要以大气降雨入渗为主,其次为河流、渠系、灌溉回渗、水塘以及上游的径流补给。大气降雨补给与降水量大小、降雨强度、包气带岩性、土壤含水量、地形、地下水位埋深及植被等因素有关。浅层地下水的流向为由西北向东南运动,但受地形、开采等因素影响,在局部流场是有所变化的。西部岗地、地形起伏、水力坡度较大,径流条件相对较好,而东部地势平坦,水流缓慢,径流条件较差。浅层水的排泄主要有蒸发、开采和向下游排泄,由于包气带岩性一般为粉土,水位埋深浅,蒸发排泄是本区地下水消耗的主要形式;人工开采是本区地下水排泄的另一重要方式;由于下游水力坡度较小,地下水径流微弱,所以径流排泄量很小。②中深层水中深层水的补给可分为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补给。垂直补给的大小与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和地下水位差值大小有关。如上更新统含水层与浅层水无良好的隔层,水力联系密切,由大气降水和通过浅层水间接获得补给。而中更新统、下更新统含水层,也就是第三、第四含水层,与上层水存在着良好的隔水层,水力联系不甚密切。但不合理的开采会穿透浅水层与中深水层之间的隔水层,造成浅层地下水垂直补给中深层地下水。中深层地下水径流主要是侧向径流补给。尉氏县城中深层地下水径流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运动。中深层地下水的排泄,在县城一带以开采为主,西北部岗区有个别点开采,其它地方均未开采,大部分以径流方式排出区外。地下水浅水层岩性为粉细砂,其厚度为46m;浅水层与中深水层之间的隔水层岩性为亚粘土,层顶埋深为46m,厚度为29m;中深层地下水第一含水层岩性为细砂,层顶埋深为75m,厚度为17m;第二隔水层岩性为亚粘土,层顶埋深92m,厚度为35m;中深层地下水第二含水层岩性为细中砂,层顶埋深为127m,厚度36层。各水层之间都有较好的隔水层,水力联系不密切。浅层地下水层与中深井开采水层(100m~150m)、中深井开采水层与深井开采水层(500m~650m)之间都有良好的隔水层,各开采水层之间不会构成补给影响。尉氏县主要水资源为地下水、地表水和外来水。地下浅水层埋深,东部一般在2m左右,西部3~4m,局部可达8m。浅水层平均厚度为10~15m,多属亚沙土和粘土。出水量40~50t/h的富水区面积618.4km2,占总面积的47.6%;出水量20~40t/h的中富水区面积556.9km2,占总面积的42.9%;出水量10~20t/h的弱水区面积27km2,占总面积的2.1%;出水量10t/h的贫水区面积77km2,占总面积的5.9%。地表水资源主要依靠自然降水,多年平均迳流量为9429.5万m3。外来水除引黄水外,主要依附于贾鲁河来水,多年平均迳流量为1.67亿m3。3.1.6植被与生物尉氏县属暖温带阔叶落叶林带,天然植物很少,现有植物除野菜、杂草外,均属人工栽培植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红薯、瓜类、大蒜、韭菜、菜花等;主要林木有:泡桐、杨树、槐树、榆树、柳树、苹果树、梨树、柿树、桃树等;花卉有:月季、菊花、迎春、茉莉、美人蕉等;药材有:蒲公英、茵陈、麦冬等;野菜有:灰灰菜、马齿菜、芨芨菜等;野草有:白草、棒槌草、星星草、节节草等。区域内动物主要牛、马、驴、骡、山羊、兔、狗、鸡、鸭、鹅等家禽、家畜,以及黄鼠狼、刺猬、野兔、麻雀、鹌鹑、斑鸠等野兽、飞禽。3.1.7土地资源尉氏县总土地面积为1307.7km2,合1961604亩,其中土壤面积1648369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4.04%。该县土壤类型可分为潮土和风沙土两个土类,黄潮土、褐土化潮土、盐化潮土、湿潮土、冲积性风沙土等5个亚类,9个土属和43个土种。潮土是该县的主要土壤类型,面积146.46万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88.85%,是发育在黄河冲积物上,经过耕作熟化的幼年土壤,具有颜色浅,土层厚,质地层次明显,石灰反映强烈等特点。风沙土总面积18.4万亩,占总土壤面积的11.15%,土壤特点是结构性差,松散,通透性强,比热小,昼夜温差大,养分含量低,适种作物以花生、杂粮为主。3.1.8文物古迹尉氏县地处中州,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文化遗址众多。古遗址主要有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商周文化遗址;古建筑主要有太平兴国寺塔、钟楼等,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古墓葬和古墓群、古城堡、碑刻等。据现场调查,本项目评价区域无历史文物古迹。3.2环境保护目标调查3.2.1环境功能区划大气环境:项目评价区域为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水环境:评价区域主要地表水为贾鲁河,根据开封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项目评价区域为地表水Ⅳ类功能区。地下水环境: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4.1地下水质量分类“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水”。本项目附近地下水主要用于农村生活饮用,因此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声环境:项目评价区域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拟选位置及周围均为一般耕地,适用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其他)管控限值。3.2.2主要环境敏感区环境空气敏感区:本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评价范围:以场址为中心,边长为5km的正方形,评价区域25km2,主要环境敏感目标为:于刘村、郭卜村、岗东蔡村等。地表水环境敏感区:项目评价区域主要地表水为贾鲁河,现状功能为农业用水,目标为Ⅳ类。地下水环境敏感区:根据《开封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和《河南省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本项目周围无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本项目地下水评价范围内,无集中或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不处于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声环境敏感区:项目200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点。3.2.3环境保护目标根据项目特征、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状况和地方环境保护要求确定环境保护目标,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第一章表1-13及附图三。3.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3.1评价范围、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1)评价范围及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特征和当地环境管理要求,选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基本项目评价因子,选取评价范围内与本项目相关的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其他评价因子。基本评价因子:SO2、NO2、PM10、PM2.5、CO、O3;其他评价因子:NH3、H2S、臭气浓度。(2)评价标准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标准内容见表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因子一览表序号名称小时平均/一次浓度8小时平均24小时平均浓度年均值备注1SO2500/1506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2018修改单二级标准2NO2200/80403PM10//150704PM2.5//75355CO10mg/m3/4mg/m3/6O3200160//7NH320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8H2S10///(3)数据来源①基本评价因子采用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发布的全国367个城市中开封市的PM2.5、PM10、SO2、NO2、O3、CO等监测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②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2018年河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其他评价因子采用现场补充监测和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4)评价内容①对项目所在区域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进行判断;②对于长期监测数据的现状评价内容,按HJ663中的统计方法对各污染物的年评价指标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对于超标的污染物,计算其超标倍数和超标率。③对于补充监测数据的现状评价内容,分别对各监测点位不同污染物的短期浓度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对于超标的污染物,计算其超标倍数和超标率。(5)评价方法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方法采用统计监测浓度范围,同时计算其超标率及最大值占标率。单因子最大值占标率公式如下:Pi=Ci/C0×100%式中:Pi——i污染物最大值占标率;Ci——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m3);C0——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mg/m3);3.3.2调查数据和补充监测现状评价(1)调查数据本项目选取2019年作为评价基准年,其中获取连续1年中365个日均值数据,每月至少有30个有效数据(其中2月有28个),数据有效性满足GB3095-2012和HJ663中关于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经统计分析环境质量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如下:区域环境质量达标区判定结果污染物评价指标现状浓度标准值占标率%二氧化硫(μg/m3)年平均质量浓度106017二氧化氮(μg/m3)年平均质量浓度324080PM2.5(μg/m3)年平均质量浓度6135174PM10(μg/m3)年平均质量浓度10370147CO(mg/m3)第95百分位数日平均质量浓度1.62440.5O3(μg/m3)第90百分位数日最大8h平均质量浓度189160118由上表可知,评价基准年内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为不达标区,区域内主要超标因子为PM2.5、PM10、O3。(2)

区域环境变化趋势近年来开封市通过对《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号)、《开封市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汴环攻坚办【2019】156号)等系列文件的落实,对市域内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优化了能源结构,使辖区内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优化。2019年主要环境空气质量因子监测值(O3_8h除外)较2017年都有所降低。(3)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根据《2019年度河南省开封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开封市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年均值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开封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开封市一氧化碳95百分位数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臭氧90百分位数浓度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综上所述,本项目所在区域为不达标区。(4)区域环境达标规划为确保完成国家和河南省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使得辖区内环境得到有效治理,补足现阶段环境短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封市政府于2018年10月发布了《开封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汴政【2018】56号),计划对现阶段影响区域达标的主要污染物分阶段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通过“加快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强化源头防控,加大治本力度;“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加大污染防治设施改造升级力度,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等手段,实现如下目标:2020年度全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51微克/立方米以下,PM10年均浓度达到95微克/立方米以下,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44天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同时达到国家规定的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目标要求;2023年PM2.5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3.3.3补充监测和调查数据现状评价监测布点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导则的要求,对评价区域内与项目有关的非基本评价因子进行了补充监测。本项目选址根据近20年气象资料统计,开封市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偏东。选取以主导风向为轴向,在厂址处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的于刘村布点,进行采样监测。本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图见附图八。监测时间及频率本次大气环境质量现状H2S、NH3、臭气浓度由河南宜测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监测,监测时间为2020年5月21日~5月27日,连续监测七天。监测频率见下表。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频次监测因子监测频率SO2、NO2、氨、硫化氢4次/天,连续监测7天PM10、PM2.5、SO2、NO2、臭气浓度1次/天,连续检测7天监测分析方法监测分析方法按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要求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分析方法下表。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方法序号监测项目分析方法仪器型号及编号检出限1臭气浓度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14675-1993/10(无量纲)2氨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3-2009TU-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JQYQ-003-30.01mg/m33环境空气硫化氢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TU-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JQYQ-003-30.001mg/m34PM10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618-2011及修改单CPA225D电子天平JQYQ-011-20.010mg/m35PM2.5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618-2011及修改单CPA225D电子天平JQYQ-011-20.010mg/m36SO2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及修改单TU-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JQYQ-003-31小时平均:0.007mg/m3;

24小时平均:0.004mg/m37NO2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479-2009及修改单TU-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JQYQ-003-31小时平均:0.005mg/m3;

24小时平均:0.003mg/m33.3.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及分析本次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见表3-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果采样日期采样时间采样点位监测结果(mg/m3)气象条件SO2NO2氨硫化氢气温(℃)气压(kPa)风速(m/s)风向2021.04.0108:00~09:00项目选址0.0100.0120.060.00111.4100.71.9NE于刘村0.0120.0140.080.00210:00~11:00项目选址0.0130.0150.050.00112.7100.71.9NE于刘村0.0160.0190.060.00112:00~13:00项目选址0.0120.0180.050.00213.1100.61.8NE于刘村0.0180.0220.070.00214:00-15:00项目选址0.0090.0170.060.00213.7100.71.7NE于刘村0.0110.0180.060.0032021.04.0208:00~09:00项目选址0.0060.0150.030.00110.2100.71.8N于刘村0.0080.0170.050.00210:00~11:00项目选址0.0090.0190.040.00210.9100.71.7N于刘村0.0110.0190.050.00112:00~13:00项目选址0.0100.0220.050.00311.5100.71.9N于刘村0.0130.0230.060.00214:00-15:00项目选址0.0070.0180.040.00212.6100.61.8N于刘村0.0090.0210.060.0012021.04.0308:00~09:00项目选址0.0080.0160.050.0026.4100.62.0N于刘村0.0090.0170.070.00110:00~11:00项目选址0.0110.0180.060.0027.8100.72.1N于刘村0.0120.0210.050.00312:00~13:00项目选址0.0100.0230.040.0029.4100.72.0N于刘村0.0110.0260.060.00214:00-15:00项目选址0.0070.0210.050.00111.1100.72.1N于刘村0.0090.0230.070.0022021.04.0408:00~09:00项目选址0.0060.0150.060.0028.6100.72.0NE于刘村0.0090.0190.040.00110:00~11:00项目选址0.0090.0190.060.00210.7100.71.7NE于刘村0.0120.0260.050.00312:00~13:00项目选址0.0100.0220.040.00113.2100.71.8NE于刘村0.0130.0290.050.00114:00-15:00项目选址0.0070.0210.030.00215.6100.71.9NE于刘村0.0110.0260.040.0032021.04.0508:00~09:00项目选址0.0050.0130.040.0028.9100.71.6SE于刘村0.0060.0150.050.00110:00~11:00项目选址0.0060.0160.050.0039.7100.71.7SE于刘村0.0080.0190.060.00112:00~13:00项目选址0.0080.0190.050.00211.8100.61.5SE于刘村0.0100.0220.040.00214:00-15:00项目选址0.0070.0180.040.00313.6100.71.6SE于刘村0.0080.0190.060.0022021.04.0608:00~09:00项目选址0.0070.0130.050.00111.4100.71.7SE于刘村0.0090.0160.050.00210:00~11:00项目选址0.0090.0190.040.00213.7100.71.6SE于刘村0.0120.0200.060.00212:00~13:00项目选址0.0080.0230.040.00314.8100.61.9SE于刘村0.0110.0260.050.00214:00-15:00项目选址0.0060.0210.060.00116.9100.81.7SE于刘村0.0100.0220.050.0012021.04.0708:00~09:00项目选址0.0070.0130.060.00312.7100.72.1E于刘村0.0080.0130.050.00210:00~11:00项目选址0.0090.0170.060.00115.4100.72.2E于刘村0.0110.0190.060.00212:00~13:00项目选址0.0110.0220.050.00317.8100.72.1E于刘村0.0130.0230.040.00214:00-15:00项目选址0.0080.0160.050.00218.6100.82.0E于刘村0.0120.0180.060.003河南畅享农牧有限公司年出栏小猪仔80000头基础母猪3500头项目PAGEPAGE139环境空气监测结果采样日期采样时间采样点位监测结果(mg/m3)PM10PM2.5SO2NO2臭气浓度(无量纲)2021.04.0100:00~24:00项目选址0.0660.0310.0110.016<10于刘村0.0710.0360.0160.019<102021.04.0200:00~24:00项目选址0.0590.0280.0090.017<10于刘村0.0620.0330.0120.021<102021.04.0300:00~24:00项目选址0.0550.0260.0100.018<10于刘村0.0570.0290.0130.022<102021.04.0400:00~24:00项目选址0.0570.0250.0080.018<10于刘村0.0600.0280.0120.021<102021.04.0500:00~24:00项目选址0.0590.0230.0070.017<10于刘村0.0630.0270.0090.019<102021.04.0600:00~24:00项目选址0.0570.0210.0080.016<10于刘村0.0660.0300.0100.018<102021.04.0700:00~24:00项目选址0.0590.0200.0090.016<10于刘村0.0630.0220.0110.017<10由上表可知,补充监测和调查期间,区域内场址处、于刘村NO2、SO2、PM2.5、PM10、O3监测因子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2012)二级排放限值要求。NH3和H2S监测值均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中的限值要求。3.3.5小结(1)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评价基准年内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为不达标区,六项基本评价因子中主要超标因子为PM2.5、PM10、O3,其余监测因子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2012)二级排放限值要求。(2)补充监测和调查数据现状评价补充监测和调查期间,区域内场址处、于刘村NO2、SO2、PM2.5、PM10监测因子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2012)二级排放限值要求。NH3和H2S监测值均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中的限值要求。3.4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3.4.1评价因子、数据来源、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1)评价范围本项目属于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废水经自建污水处理站,项目全厂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产生的沼液全部综合利用不外排,评价等级为三级B。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主要为贾鲁河,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贾鲁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本项目废水不外排,选取贾鲁河扶沟摆渡口断面了解周边地表水体环境质量状况。(2)评价因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要求,基于评价范围水环境质量管理要求、建设项目水污染物排放特点与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要求等综合分析,选取COD、氨氮、总磷作为评价因子。(3)数据来源涡河采用《2018年河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河南省地表水环境责任目标断面水质周报》的数据及结论;(4)评价内容①评价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水环境功能区各评价时期的水质状况与变化特征,给出达标评价结论,明确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超标因子、超标程度,分析超标原因;②评价建设项目所在控制断面各评价时期的水质现状与时空变化特征,评价控制断面的水质达标状况,明确控制断面的水质超标因子、超标程度,分析超标原因;③评价补充监测数据的水质现状、达标情况,明确补充监测数据的水质超标因子、超标程度,分析超标原因。(5)评价方法①区域水功能区和水环境控制断面评价方法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和《水体达标方案编制技术指南(试行)》,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状况采用河流水质的评价方法:计算出各水之类别断面数占评价断面总数的百分比,以表3-7所示的方法对其评价,当同一类别水质断面比例大于等于60%时,以该类水质按照表3-8评价。断面水质定性评价水质类别水质状况Ⅰ~Ⅲ类水质比例≥90%优75%≤Ⅰ~Ⅲ类水质比例<90%良好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劣Ⅴ类比例<20%轻度污染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20%≤劣Ⅴ类比例<40%中度污染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劣Ⅴ类比例≥40%重度污染断面水质定性评价水质类别水质状况Ⅰ~Ⅱ类水质优Ⅲ类水质良好Ⅳ类水质轻度污染Ⅴ类水质中度污染劣Ⅴ类水质重度污染水环境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状况采用断面水质评价方法:断面水质类别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即根据评价时段内该断面参评的指标中类别最高的一项来确定。②监测断面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附录D,监测断面水质采用水质指数法进行评价:一般性水质因子(随着浓度增加而水质变差的水质因子)的指数计算公式:Si,j=Ci,j/Csi式中:Si,j——评价因子i的水质指数,大于1表明该水质因子超标;Cj,i——评价因子i在j点的实测统计代表值,mg/L;Csi——评价因子i的水质评价标准限值,mg/L。pH值的指数计算公式:当pHj≤7.0当pHj>7.0式中:SpH,j——pH值的指数,大于1表明该水质因子超标;pHj——值实测统计代表值;pHSd——评价标准中值的下限值;pHSu——评价标准中值的上限值。3.4.2水环境控制断面水质达标情况(1)控制断面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根据开封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关于2019年开封市各县区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达标情况数据,贾鲁河扶沟摆渡口断面2019年1~12月常规监测数据,水环境控制断面水质达标判定结果见表3-10。贾鲁河扶沟摆渡口断面常规监测资料统计与分析结果断面名称污染物名称监测值范围(mg/L)平均值(mg/L)标准值(mg/L)均值标准指数最大值超标倍数达标情况贾鲁河扶沟摆渡口断面COD19~2422201.10.2不达标氨氮0.07~0.210达标总磷0.05~0.130.080.20.40达标根据《开封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办关于印发开封市2020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汴环攻坚办[2020]27号),2020年,贾鲁河扶沟摆渡口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在12个月的监测数据中,COD、氨氮、总磷的年平均值分别为22mg/L、0.21mg/L、0.08mg/L,除COD外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的要求。因此,贾鲁河扶沟摆渡口断面水质不满足2020年开封市水污染防治攻坚站地表水环境质量目标要求。本项目废水不外排,因此不会加重地表水环境的污染,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3.4.4区域环境达标规划为确保完成国家和河南省下达的水质量改善目标,使得辖区内环境得到有效治理,补足现阶段环境短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封市政府于2018年10月发布了《开封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汴政[2018]56号),计划对现阶段影响区域达标的主要污染物分阶段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通过“加快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强化源头防控,加大治本力度;”“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加大污染防治设施改造升级力度,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全面贯彻落实‘河长制’,开展河道综合整治,保障河流生态流量,逐步恢复水生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等手段,实现如下目标:2018年惠济河睢县板桥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贾鲁河扶沟摆渡口断面、小蒋河睢县长岗断面、杜庄河杞县阳堌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涡河通许邸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要求;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2019年惠济河睢县板桥断面、小蒋河睢县长岗断面、杜庄河杞县阳堌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涡河通许邸阁断面、贾鲁河扶沟摆渡口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要求;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全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地表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贾鲁河扶沟摆渡口断面、涡河通许邸阁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杜庄河杞县阳堌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惠济河睢县板桥断面、小蒋河睢县长岗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得到保障;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持续保持稳定。确保完成国家和省水质考核目标。市区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结合《关于印发开封市2019年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汴环攻坚办[2019]174号)中制定的工作目标,到2019年底,主要出境河流鲁河扶沟摆渡口断面和杜庄河尉氏县阳堌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3.5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5.1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点位评价区内地下水主要为潜层地下水,流向为由西北向东南。依据本项目污染特征、地下水走向及项目区周围敏感点分布情况,本次评价对地下水监测共布设3个水质、水位监测点和3个水位监测点,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布点设置见表3-12和附图九。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布点设置采样时间监测因子单位监测结果项目选址郭卜村岗东蔡村大安王村席苏村于刘村2021.04.05水温℃15.615.915.815.315.615.5井深m353035303530水位m61.262.165.059.161.361.02021.04.06水温℃15.715.815.715.515.315.4井深m353035303530水位m61.262.165.059.161.361.0(2)监测因子本次地下水现状监测因子确定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化物、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细菌总数)、铜、锌、K++Na+、Ca2+、Mg2+、CO32-、HCO3-、Cl-、SO42-等。(3)监测时间与频率监测时间为2021年4月5~6日。(4)监测分析方法本次地下水监测分析方法见表3-11。地下水监测分析方法项目监测分析方法检出限mg/LpH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氨氮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0.025硝酸盐氮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0.08亚硝酸盐氮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分光光度法0.003挥发酚水质挥发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吡啉分光光度法0.0003氰化物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0.004砷水质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原子荧光法0.0003汞水质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原子荧光法0.00004六价铬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0.004总硬度水质钙和镁总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5.00铅铅石墨炉原子吸收法(B)0.001氟化物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0.05镉镉石墨炉原子吸收法0.0001铁水质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03锰水质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01溶解性总固体103-105℃烘干的可滤残渣(A)重量法4高锰酸盐指数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0.5硫酸盐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铬酸钡分光光度法(试行)8氯化物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10钾水质钾和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05钠水质钾和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01钙水质钙和镁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02镁水质钙和镁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002CO32-碱度电位滴定法(B)/HCO3-碱度电位滴定法(B)/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细菌总数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1)平皿计数法/Cl-水质无机阴离子(F-、Cl-、NO2-、Br-、NO3-、PO43-、SO32-、SO42-)的测定离子色谱法0.007SO42-水质无机阴离子(F-、Cl-、NO2-、Br-、NO3-、PO43-、SO32-、SO42-)的测定离子色谱法0.018(5)评价标准本次地下水现状评价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执行,详见表3-12。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单位:mg/L)污染物名称pH氨氮总硬度挥发性酚类硫酸盐硝酸盐标准值6.5~8.50.54500.00225020污染物名称亚硝酸盐氯化物氰化物氟化物六价铬铅标准值1.02500.051.00.050.01污染物名称溶解性总固体铁汞锰砷镉标准值10000.30.0010.10.010.005污染物名称总大肠菌群(CFU/100mL)耗氧量(CODMn法)菌落总数(CFU/mL)钠//标准值3.03.0100200//(6)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计算公式如下。一般项目单项标准指数计算公式:式中::标准指数;:评价因子i在j点的实测统计代表值,mg/L;:评价因子i的评价标准限值,mg/L。pH的标准指数为: 当pHj≤7.0当pHj≥7.0式中::j点的pH值;:地下水水质标准规定的pH的下限值; :地下水水质标准规定的pH的上限值。3.5.2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监测数据统计及评价结果见表3-13。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采样时间监测因子单位监测结果项目选址郭卜村岗东蔡村2021.04.05K+mg/L0.490.300.51Na+mg/L20.518.194.4Ca2+mg/L585454Mg2+mg/L12.010.120.8CO32-mg/L000HCO3-mg/L226205390Cl-mg/L121117SO42-mg/L3133412021.04.05pH值无量纲7.657.617.37色度度<5<510氨氮mg/L未检出0.0400.127硝酸盐mg/L1.782.141.67亚硝酸盐mg/L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挥发性酚类mg/L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氰化物mg/L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砷mg/L0.00060.0004未检出汞mg/L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铬(六价)mg/L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总硬度mg/L205196211铅mg/L未检出0.0047未检出氟化物mg/L0.850.890.74镉mg/L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铁mg/L未检出0.140.24锰mg/L未检出未检出0.08铜mg/L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锌mg/L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溶解性总固体mg/L307281436耗氧量mg/L0.7<0.5<0.5总大肠菌群MPN/L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细菌总数CFU/ml1113162021.04.06K+mg/L0.490.300.51Na+mg/L20.518.194.4Ca2+mg/L625658Mg2+mg/L12.010.120.8CO32-mg/L000HCO3-mg/L232207396Cl-mg/L141219SO42-mg/L333543pH值无量纲7.697.567.43色度度<5<510氨氮mg/L0.0300.0380.111硝酸盐mg/L1.832.071.72亚硝酸盐mg/L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挥发性酚类mg/L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氰化物mg/L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砷mg/L0.00060.0003未检出汞mg/L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铬(六价)mg/L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总硬度mg/L216211226铅mg/L未检出0.0048未检出氟化物mg/L0.790.820.77镉mg/L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铁mg/L未检出0.140.24锰mg/L未检出未检出0.08铜mg/L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锌mg/L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溶解性总固体mg/L321297433耗氧量mg/L0.8<0.5<0.5总大肠菌群MPN/L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细菌总数CFU/ml121415由表3-12的监测结果可知,1#、2#监测点位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3.6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3.6.1监测布点本项目场址周围200m内没有声环境敏感点分布,本次评价在场址东、南、北、西各场界设置1个声环境现状监测点。3.6.2监测方法本次噪声现状监测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有关规定进行。3.6.3监测时间及频率监测时间为2021年4月1日~4月2日连续监测两天,每天昼夜各一次。3.6.4评价标准本次声环境现状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值,详见表3-14。声环境现状评价标准单位dB(A)评价标准昼间夜间2类60503.6.5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噪声监测结果如表3-15所示。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采样日期采样点位监测结果Leq[dB(A)]昼间夜间2021.04.01东厂界5342南厂界5241西厂界5143北厂界53422021.04.02东厂界5343南厂界5242西厂界5242北厂界5144由表3-15可知,各场界昼、夜噪声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项目场址建设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3.7土壤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3.7.1调查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本项目现状调查范围为见表3-16。土壤现状调查范围评价工作等级影响类型调查范围a占地b范围内占地范围外二级污染影响型全部0.2km范围内三级生态影响型全部1km范围内a涉及大气沉降途径影响的,可根据主导风向下风向的最大落地浓度点适当调整;b矿山类项目指开采区与个场地的占地;改、扩建类的指现有工程与拟建工程的占地。3.7.2调查内容和要求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和当地环境特征,有针对性的收集了调查评价范围内的相关资料,气象资料、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详见本章自然环境现状调查内容。项目占地为一般农用地。3.7.3现状监测(1)监测时间监测时间为2021年7月15日,(2)监测点位根据项目工程及排污特点,本次评价设4个土壤监测点,分别位于沼液暂存区、养殖区、粪污暂存区、厂区西南100m处,0~0.2m表层样。(3)监测因子pH、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土壤含盐量共10项(4)监测方法土壤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见表3-17。土壤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序号检测项目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来源检出限/最低检出浓度(mg/kg)1pH土壤pH值的测定电位法HJ962-2018/2砷土壤和沉积物汞、砷、硒、铋、锑的测定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HJ680-20130.013汞土壤和沉积物汞、砷、硒、铋、锑的测定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HJ680-20130.0024铜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199715锌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19970.56铅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0.17镉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0.018铬土壤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491-200959镍土壤质量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9-19975(5)评价标准本次土壤现状评价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二级标准值。《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其他)污染物项目风险筛选值(mg/kg)pH≤5.55.5<pH≤6.56.5<pH≤7.5pH>7.5镉0.300.300.300.60汞3.4砷40403025铅7090120170铬150150200250铜5050100100镍6070100190锌200200250300(6)监测结果监测采样分析结果列于表3-19。土壤监测结果采样时间监测因子单位监测结果养殖区(0-0.2m)沼液暂存区(0-0.2m)粪便暂存区(0-0.2m)项目场址西南100m处的空地(0-0.2m)2021.04.05pH值无量纲8.278.318.097.97镉mg/kg0.380.430.400.34汞mg/kg0.0250.0300.0260.035砷mg/kg5.745.905.315.87铅mg/kg16.117.014.317.5铬mg/kg17172717铜mg/kg14161314镍mg/kg28282828锌mg/kg50504845经对照各项因子均能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风险筛选值要求。3.8生态现状调查项目场址周边为农田,属农田生态系统。自然植被很少,现有植被除野生杂草外,均属人工植被。主要树种有:泡桐、杨树等;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红薯、瓜类、蔬菜(大蒜、辣椒、菜花)等。杂草有:黄蒿棵、马齿苋、荠荠菜、牛筋草、狗尾草、马塘、莎草等。项目所在区域动物区系华北动物区系,动物资源主要分为野生和饲养动物,其中野生动物较少,有近百种。兽类缺乏,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鼠兔类居多。饲养类动物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兔等,家禽类以鸡鸭为主。本项目场址周边为农田,主要为人工植被,农作物以冬小麦、夏玉米、蔬菜(大蒜、辣椒)、花生为主。3.8区域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本项目区域地处农村,项目所在区域污染源主要为农村面源污染。第四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对象包括场区工程、场外沼液管网铺设,施工内容包括土建、设备安装及管道敷设等。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施工方法有:基础构造柱和圈梁、施工材料的装运等。所用到的施工机械主要有:载重汽车、振捣器、打桩机等。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施工期车辆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施工扬尘、施工车辆汽车尾气;(2)施工期建筑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管线试压废水;(3)施工期各类建筑机械噪声会对周围声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4)施工期施工建筑垃圾、土方及施工生活垃圾;(5)造成的水土流失,绿地面积减少。4.1.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施工期车辆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施工扬尘、施工车辆汽车尾气。(1)扬尘扬尘主要有施工扬尘、施工期车辆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在管线敷设施工阶段,车运输量增大,施工阶段开挖大量土方,尽管开挖的土石方做了相应的处置后均可回用,但开挖过程仍使地表结构受损,区域植被遭到破坏,为评价区的水土流失客观上创造了条件,在风力作用下,裸露地面表层的沙土及堆放的物料随风而起漂浮在空气中,使局部空气环境中TSP浓度增加,甚至随风扩散,影响下风向较远距离的空气质量。汽车、施工机械来回运转过程,不但带起大量的扬尘,而且会造成周围松散沙质土地表层松动,增加了风蚀起沙的可能性,使汽车驶过的道路两边一定范围短时间内TSP污染较重。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①风力扬尘:扬尘产生几率与土石方含水率、土壤粒度、风向、风速、湿度及土方回填时间等密切相关,据资料介绍,当灰尘含水率为0.5%时,其启动风速约为4.0m/s。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位较高,施工土方含水率均大于0.5%;该地区年平均风速2.7m/s,故施工过程中土方的挖掘和回填不会形成大的扬尘。据类比资料实测结果,在土方含水量大于0.5%、风速4.0m/s时,施工现场下风向不同距离的扬尘浓度见表4-1。施工现场下风向不同距离的扬尘浓度单位:mg/Nm3距离污染物1m25m50m80m150mTSP3.7441.6300.7850.4960.246由此可见,在不利天气条件下,施工扬尘可在150m范围内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对大气环境可造成不利影响;150m范围外,一般不会有大的影响。落实“六个百分之百”(“六个百分之百”要求详见第五章5.1.2小节)中对施工现场、物料堆放、裸露地面的要求后,可大大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②动力起尘: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其中施工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严重。据有关文献资料介绍,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上。根据扬尘产生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施工期间严格落实《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豫政〔2018〕30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环大气〔2019〕88号)、《关于印发开封市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汴环攻坚办[2019]156号)中有关施工工地扬尘治理的相关措施要求。严格落实施工工地“六个百分之百”(施工现场百分之百围挡,物料堆放百分之百覆盖,裸露地面百分之百绿化或覆盖,进出车辆百分之百冲洗,拆除和土方作业百分之百喷淋,渣土运输车辆百分之百封闭)、开复工验收、“三员”(扬尘污染防治监督员、网格员、管理员)管理、扬尘防治预算管理等制度,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禁止现场配置砂浆等,对周围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2)汽车尾气施工运输车辆一般是大型柴油车,产生汽车尾气,废气污染物包括CO、NOx、PM10,本项目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如下:施工运输时选择少经过村庄的路线,车辆尾气基本不会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②车辆为非连续行驶状态,污染物排放时间及排放量相对较少。由以上分析可知,汽车尾气对周边环境及居民影响较小。4.1.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1)噪声源尽管本项目使用搅拌好的商品混凝土,但施工期仍将使用大量的施工作业设备和机械,主要有前斗装卸机、混凝土泵、起重机等,因而不可避免地产生建筑施工噪声。这些声源具有噪声高、无规则等特点。经类比调查,常用施工机械在作业时的噪声范围见表4-2。施工各阶段噪声源及其声功率级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声功率级dB(A)土石方阶段挖掘机等100—110结构阶段混凝土振捣棒95—105装修阶段无长时间操作的偶发声源85—90(2)预测模式施工机械噪声源基本是在半自由场中的点声源传播,且声源基本均为裸露声源,采用距离衰减公式,预测施工场不同距离处的等效声级,即:Lep=LwA-20lg(r/ro)-Ae式中:LeP—不同距离处的等效声级,dB(A);LwA—噪声源声功率,dB(A);r—不同距离,m;ro—距声源1m处,m;Ae—环境因子(取0)。(3)评价标准采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表4-4。建筑施工场界限值dB(A)施工阶段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场界环境噪声7055(4)预测结果及评价各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在不同距离处的平均等效声级计算结果详见表4-4。施工各阶段噪声在不同距离的平均等效声级dB(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声功率级距声源距离60m100m200m570m土石方阶段推土机、挖掘机等100—11064—7460—7054—6452—55结构阶段混凝土振捣棒95—10559—6955—6549—5947—50装修阶段无长时间操作的偶发声源85—9049—7445—5039—4437—35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施工现场100m范围内,各施工阶段均可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噪声限值。本项目仅在昼间施工,各施工机械位置布置200m范围内无声敏感点,因此施工噪声可满足场界噪声限值。尽管施工噪声对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施工期噪声影响是短暂的,一旦施工活动结束,施工噪声也就随之结束。4.1.3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水包括建筑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管线试压废水。建筑施工废水:重复利用,用于拌和水泥,或简单沉淀后用于浇灌施工现场道路,禁止将施工废水排入地表水体,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旱厕处理后定期由附近农民拉走堆肥,不排入地表水体,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管线试压废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道路洒水抑尘,不排入地表水体,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专人负责,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和现场教育;施工现场加强对河道保护的宣传,张贴宣传铭牌,严禁将施工垃圾丢入渠道、严禁将施工废水直接排入渠道。建议施工期定期监测铁底河水质,建立台账管理制度,保存数据记录。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的影响很小。4.1.4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建筑垃圾、土方及施工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尽量回收有用材料,金属构件收集后作为废品外售,不能利用的部分需办理建筑垃圾清运许可证并严格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执行;施工挖方用于垫高加固(沼液储存池、黑膜沼气池周边均为高出地面的结构),可做到土方平衡,不产生弃方;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收集后定期运往当地垃圾处理厂。项目固体废物均得到有效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4.1.5施工期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有:①开挖地表,使原由地表植被、土壤结构受到破坏,造成地表裸露,表层土抗蚀能力减弱,将加剧水土流失;②建设过程中施工区的土石渣料,不可避免的产生部分水土流失;③土石方因受地形和运输条件限制,不便运走时,由于结构疏松,空隙度增大,易产生水土流失;④取土回填也易产生水土流失。为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①根据需要增设必要的临时雨水排水沟道,夯实裸露地面,尽量减缓雨水对泥土的冲刷。②弃土和施工废料及时清运。③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路面硬化和绿化,搞好植被的恢复、再造,做到边坡稳定,岩石、表土不裸露。④控制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在暴雨季节进行大规模的土石方开挖工作。采取措施后可使水土流失降低到最小程度。4.2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2.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常规气象资料分析(1)多年常规气象要素分析项目所在地属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明显季风气候特征,风、降水、气温随季节变化明显。受季风影响,冬季常受西伯利亚极地冷空气团南下侵袭,气候寒冷,空气干燥,降水稀少。夏季为低气压系统控制,气候炎热,空气湿润,易产生强阵性降水。春秋季节属冬夏的过渡时期,时间短促,气候较为温和。根据近20年气象资料统计:开封市年平均气温14.8℃,极端最高气温40.7℃,极端最低气温-15.0℃;年平均气压1007.9hPa;年平均相对湿度63%;年平均降水量660.175mm,极端最高降水量999.8mm,极端最低降水量377.7mm;年平均蒸发量1770.5mm;年平均风速为2.7m/s;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偏东,次主导风向为南风。常规气象要素统计见表4-5。常规气象要素统计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气温(℃)平均15.120.525.426.825.420.814.3极端最高18.724.527.832.938.839.940.037.535.934.227.521.040.0极端最低-15.6-15.7-1.0-2.43.910.716.511.85.3-1.5-15.1-15.1-15.7气压(hPa)平均1020.11017.41012.91007.11002.6997.8996.2999.61006.91013.01017.01020.11009.2相对湿度(%)平均69686972747084878376727075降水量(mm)平均11.113.532.432.378.187.6203.226.412.2756.4极端最高61.059.8108.174.8235.6253.6426.8307.0258.6145.978.051.5426.8极端最低0.00.02.40.00.10.00.0蒸发量(mm)平均45.465.0113.6153.2188.9230.5183.7154.0124.7106.474.448.91488.7风速(m/s)平均2.1最大15.816.718.319.621.323.122.717.514.219.819.217.923.1注:降水量、蒸发量在全年平均值一栏中为年合计量。(2)评价基准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要求,可选择近3年中数据相对完整的1个日历年作为评价基准年,考虑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气象资料等数据的可获得性、数据质量等因素,本项目选择2018年为评价基准年。(3)地面气象资料分析评价气象资料采用开封市气象观测站201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观测气象资料基本信息如下:本项目观测气象数据信息气象站名称气象站编号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