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七期】_第1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七期】_第2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七期】_第3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七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龙山2023年高考研究中心:甘肃、青海考区强化限时测试题【第七期】1.《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的上院由各邦的代表组成,在全部43个代表中,普鲁士仅占17个,而且上院议长由宰相兼任。由此可知,德国联邦议会相对于美国参议院的重要区别在于 ①是否体现联邦制原则 ②政府首脑是否掌握立法权③是否在立法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 ④是否体现民主平等原则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2.“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德意志,政治自由和民族统一二者不可兼得,资产阶级终于舍政治自由而取民族统一,这对德国以后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的表现不包括A.德意志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B.德意志帝国的宰相由皇帝任命C.联邦议会的领导权属于德国宰相D.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形同虚设3.近代某宪法规定:“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元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及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下列有关该宪法的论述错误的是A.该宪法是德意志帝国宪法 B.该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C.皇帝的权力得到维护和扩大 D.宰相的产生与英国首相类似4.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5.鸦片战争前,阿美士德作为英王使节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清朝官员要求他依照大清的“天朝定制”,觐见皇帝时行“三跪九叩头”大礼。阿美士德坚持行欧洲式的“免冠俯首”礼,认为跪叩礼“有伤英国尊严”而反对。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英使遭逐出。这次“礼节之争”直接反映了A.英国国王反对中国不礼貌地对待使节B.开放思想与传统陆权观念的对立C.英国工业文明与中国农业文明的矛盾D.天朝大国观与主权国家观的冲突6.“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时,清政府尚有相当广阔的改革空间。但清政府仍抱自己,是“天朝上国”的自大观念,从一开始就没有很好地抓住变革的最初时机。”这一论述强调的是A.《南京条约》给清廷造成的压力微不足道B.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C.清廷错失《南京条约》带来的近代化机遇D.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年的《中美望厦条约》第34条写道:“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候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英国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向清政府提出了修订以前所签条约的要求。据此推算英国最早是在哪一年提出修约要求的 年 年年 年年12月,上海《申报》发表了钱病鹤先生的漫画《共去厌物,道路平坦》,画中的四位农民正合力把一株枯树连根拔起,枯树上写着“军阀”二字。与此漫画主题类似的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C.中共最低纲领 D.中共最高纲领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为民主革命增加了新的血液,加强了各革命力量的联合,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革命随之兴起。这里的“新的血液”主要指A.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 B.国民党中的右派C.加入革命阵营的工农群众 D.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10.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宣布其军事战略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 D.三大战役11.王树增在《解放战争》中说:“1948年11月,国民党军第七兵团司令官黄百韬在极度的怨恨和恐慌中死于混乱的战场上,这使他成为内战爆发以来第一位陈尸旷野的兵团级高级将领。”黄百韬战死在下列哪一场战役中 A.徐州会战 B.太原会战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12.毛泽东的诗歌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以下毛泽东的诗词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阶级状况相适应的。……由于“新和谐村”并不是真正与世界隔绝的,加入这个公社的人来自各个地方,抱有各自的目的,追求不同的利益,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这样,入社的社会上层分子和普通劳动者之间很快产生了矛盾,加上宗教信仰不同和民族的偏见,使这个公社远不像欧文预想的那么“和谐。”……同时,按照欧文的理论,公社经济活动的目的,只是满足公社社员的需要,因此,“新和谐村”不仅没有积累,而且消费超过了生产。材料二社会经济领域内实行的最有意义的改革措施,便是在4月16日颁布的关于把巴黎逃亡的工厂主所抛弃的工业企业转交工人生产合作社的法令。5月3日,罗浮尔军械厂的工人根据公社的指示,制定了该厂管理章程。它规定:工长以上各级领导由工人民主选举产生,受工人的监督,不称职可以随时撤换;成立有工人代表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厂内各项工作。材料三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总结了经验并作了艰苦的理论探索。这一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获得了重大发展,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理论上的准备,给无产阶级锻造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欧文的“新和谐村”走向失败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公社是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的?(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7年11月11日,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人主办的《民国日报》报道说:“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之报告所怀意见皆谓不过激烈派暂时掌握政权,然俄国之中等社会及哥萨克团必将互相联合而与之反抗,故激烈派之天下仅为一时之现象。由此以观俄国大局,断不致因此次之改变而有根本上之动摇也。”11月14日,《大公报》报道:“克伦斯基总理率军讨逆……俄国叛党之势力如临风之烛,持久有限,俄国人民无不钦仰克伦斯基总理。”(1)《民国日报》《大公报》对俄国彼得格勒起义的报道有何相似之处?材料二1918年6月17日,《民国日报》社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同年夏,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2)对于俄国十月革命,材料一、二中《民国日报》的评论有何不同?分析原因。材料三1921年中共“一大”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党采取苏维埃(译为:代表大会)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3)中共在“一大”上提出学习十月革命的哪些成功经验?(4)综合以上材料,国共两党都肯定十月革命,其动机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总结1917-1921年间我国社会舆论对十月革命态度转变的趋势及认识。1.答案C解析德国联邦议会和美国参议院在立法中地位特殊。美国的参议员每州有两名代表,体现了各州间的平等,但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占主导,同时宰相作为政府的首脑又控制联邦议会,故②④正确。故选C项。2.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德国的统一高于一切,在统一进程中普鲁士发挥了核心作用,因此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在统一后的宪法制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民主毕竟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德意志帝国宪法》又赋予议会一定的立法权,统一后的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政体。故选D项。3.答案D解析依据该宪法内容可知,该宪法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ABC项与其内容吻合,英国首相经议会选举产生,故D项错误。4.答案B解析注意“就世界大势论”,从当时的国际总体环境来分析,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完成,西方国家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和市场,加紧殖民扩张。而亚非拉大多数国家社会落后,无力阻挡西方国家工业文明的入侵。因此B项符合题意。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对外实行“闭关锁国”导致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当时英国国王没有参加,信息不畅,不可能出现英王反对的场景,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开放思想及陆权观念,排除B项;两国态度可以反映出不同文明的差异性,经济文明不同是思想差异的根源,但不可能直接反映出来,排除C项;19世纪中期,欧洲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而中国还处于封建落后时代,对于礼仪问题,各持自己的看法,明显反映出两国的外交理念不一致,故选D项。6.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南京条约》给清廷提供了近代化机遇,但清廷固守“天朝上国”的自大观念,抱残守缺,延误了变革的时机,故选C项。A项不符合史实。B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是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D项错误。7.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提出了修约要求,且修约时隔12年。由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是在1842年,加上12年,应是1854年,故选C项。8.答案C解析钱病鹤先生漫画的主题是反对军阀、孙中山先生的理论并未涉及此项内容,排除AB项;中共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与打倒军阀无关,排除D项;中共最低纲领中含有打倒“军阀”的内容,故选C项。9.答案D解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革命阵营中增加了中共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群众,AC项比较片面,排除;B项是其原来的力量,不是“新的血液”,排除B项;故选D项。10.答案C解析材料“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指出了北伐战争的路线和目标。11.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信息“解放战争”“1948年11月”“国民党军”“内战”及所学知识可知,黄百韬死于淮海战役,故选C项。12.答案D解析从“外侮”可以判断①是抗日战争,从“金沙水”“大渡河”可判断②反映的是长征,从“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可判断③是秋收起义;从“追穷寇”可判断④是渡江战役。故选D项。13.答案(1)原因:公社成员成分复杂,存在诸多差异;公社建设处于探索过程,且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公社内部矛盾突出,且脱离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2)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工人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日。(3)欧文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设想和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巴黎公社的改革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14.答案(1)相似之处:都认为俄国革命在彼得格勒的胜利只是暂时现象,不可能成功。(2)差异:此前称俄国革命派为“激烈分子”,推翻资产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