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通货膨胀理论_第1页
第二十二章 通货膨胀理论_第2页
第二十二章 通货膨胀理论_第3页
第二十二章 通货膨胀理论_第4页
第二十二章 通货膨胀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二章通货膨胀理论据说列宁曾断言,捣毁资本主义制度的最有效办法是破坏它的货币。不断地借助通货膨胀,政府可以秘而不宣地没收其公民的大部分财富。

J.M.凯恩斯我怀抱一捆钞票出去,却只买回一根油条第一节通货膨胀的描述与分类、影响第二节通货膨胀的原因第三节通货膨胀与其他范畴第四节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第五节通货紧缩分析宏观经济学第一节通货膨胀的含义和影响一、含义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要把握:是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是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上涨,是一种非稳定状态是以较高的幅度上涨。在美国,规定每年≥2.5%二、测量指标:通货膨胀率三、分类四、影响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率的计算(一)计算工具:消费价格指数(CPI)某年CPI=某年消费品价格水平/基年消费品价格水平例如:已知消费品价格水平:19988.07;199910.82;200012.37以1998年为基期,计算1999和2000年的CPI1999年CPI=10.82÷8.07=134%2000年CPI=12.37÷8.07=153%(二)通货膨胀率的计算通货膨胀率=(本年CPI-上年CPI)/上年CPI例如:1999年通胀率=(134%-100%)/100%=34%2000年通胀率=(153%-134%)/134%=14%图: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分类(一)根据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主要分类1、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moderateorcreeping):2~3%,<10%,物价上涨慢而稳。2、疾弛的或奔腾的通货膨胀:10%~100%纸币大幅度贬值,人们设法花去货币,储存商品,造成经济混乱。“跑步买米”3、超速的或恶性的通货膨胀:>100%经济处于失控状态。多见于战乱或大的政治动荡之后。如德国、阿根廷、玻利维亚。历史上的恶性通货膨胀4、受抑制的通货膨胀:通胀率为零。政府当局采取一定措施(控制商品的需求或供给,行政命令规定商品价格),使通货膨胀受到抑制。也叫隐蔽通货膨胀。表现为商品短缺和排队购买。(二)按照持续时间划分:一次性、持续性(三)按照价格上涨范围:均衡、不均衡(四)按照是否可以预期:意料之中、意料之外俄罗斯1992年物价的突然放开,五年内价格上涨1000倍,储蓄者遭遇不幸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的影响几家欢乐几家愁(一)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再分配效应1、损害固定收入者的利益,使收入转移到灵活收入者手中。2、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不要在通货膨胀时期成为债权人3、利于“负翁”而不利于储蓄者。4、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通货膨胀→工资↑→应纳税人数↑,更多人进入纳税等级。“通货膨胀税”(二)资源配置效应价格变动引致部门兴衰,从而资源重新配置(三)产量和就业效应1、温和通货膨胀能增加产量和就业:未实现充分就业时,短期内P↑→实际工资W/P↓→劳动需求↑→产量和就业增加2、恶性通货膨胀使产量和就业减少,国民经济崩溃。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宏观经济学中国通货膨胀率1978~2001宏观经济学历史上的恶性通货膨胀案例一战后的德、奥、匈二战后:中国、希腊、匈牙利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直接原因货币供给的超额扩张根本原因:财政破产支出剧增:战争、偿还外债正常财政收入萎缩税收、费债务融资:外债或内债铸币税/通货膨胀税

——通过发行货币为财政融资案例:玻利维亚80年代的恶性通胀1980-83198419851986预算赤字11.926.510.83.0税收收入6.72.33.16.6通货膨胀123128211750276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倒“U”型关系?通货膨胀率(%)人均GDP的增长(%/年)-20~00~1010~2020~40100~20010000.72.41.80.4-1.7-6.5宏观经济学第二节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是价格现象,关于其原因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三、结构性通货膨胀四、预期与惯性通货膨胀宏观经济学需求拉上通货膨胀买方通胀,Demand-pulling1、含义当商品与劳务的总需求增加时,总供给不能很快地增加,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显著上涨。“过多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2、形成过程:(1)充分就业以前的阶段

(2)实现了充分就业的阶段宏观经济学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一方面AD不足,另一方面也出现了通货膨胀(这说明通货膨胀有总需求以外的原因)1、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工会要求工资↑→成本↑→P↑、AS↓→通货膨胀→实际购买力下降→工会继续要求工资↑→工资-价格螺旋。2、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完全垄断、寡头垄断→限制产量、提高价格→超额利润、通货膨胀。OYPAS左移,产量减少,价格上升宏观经济学结构性通货膨胀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是AD与AS同时发生作用,通货膨胀与经济结构有关。所以又有“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1.部门需求移动论2.攀比理论宏观经济学预期与惯性通货膨胀解释通货膨胀为什么会持续?1、预期的通货膨胀:ExpectedInflation通货膨胀出现以后,公众产生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并采取相应行动(例如要求涨工资并且将通货膨胀率写进合同)来对付,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持续和加剧。它强调现在对未来的影响。2、惯性通货膨胀:inertiainflation通货膨胀出现以后,由于惯性而不易制止,从而使通货膨胀持续。它强调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又称“通货膨胀螺旋”惯性通货膨胀如同一条又老又懒的狗,在不被人踹或者不被猫吸引之前,它会一直呆在原地不动。而一旦受到骚扰,它就会去追人或追猫。宏观经济学充分就业之前的阶段

AD右移→价格↑、产量↑,伴随实际国民收入增加的价格水平上升叫做半通胀,也称瓶颈式通货膨胀。从AD2到AD3,国民收入和价格同时上升。OYPASAD4AD3AD2Y1Y2Y3P1P2P3P4宏观经济学实现了充分就业的阶段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阶段时,所有资源都已得到充分利用,AD曲线右移只会造成价格水平上升。形成完全通货膨胀。从AD3到AD4,只有价格上涨OYPASAD4AD3AD2Y1Y2Y3P1P2P3P4宏观经济学部门需求移动论需求扩大的部门需求衰弱的部门〈扩张部门〉〈收缩部门〉AD>ASAD<AS(结构刚性使资源短缺资源难以转移)资源闲置

成本上升刚性使成本难以下降

↓↓

物价上升物价难以下降

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宏观经济学攀比理论劳动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的部门由于攀比,工资也提高工资水平高

↓↓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购买力>产量

总需求>总供给

物价上涨宏观经济学惯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螺旋)过程:总需求上升的冲击→总需求曲线右移→超额需求、价格上升→工人要求涨工资→工资提高、总供给曲线左移、消费扩大→价格上升、需求进一步增加→价格继续上升、另一轮工资上涨→噩梦持续宏观经济学第三节通货膨胀与其他范畴一、通货膨胀与价格调整通货膨胀压力→经济波动、市场压力→价格调整→通货膨胀(一)无预期的价格调整曲线:企业是否对通货膨胀做出预期?(二)有预期的价格调整曲线二、通货膨胀与失业:两杯苦酒,哪杯更苦?(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三)新经济下的菲利普斯曲线三、通货膨胀与产量对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分析宏观经济学无预期的价格调整曲线1、价格调整原理(1)微观角度:某企业需求高于潜在产量,存在价格上涨压力需求低于潜在产量,存在价格下降压力(2)宏观角度:国民经济总体实际收入(取决于总需求)高于潜在收入,本期价格上升实际收入(取决于总需求)低于潜在收入,本期价格下降衍生概念:通货膨胀压力——当实际收入与潜在收入不相等时,存在价格变化的压力。公式。2、价格调整曲线(1)推导过程(2)结论宏观经济学有预期的价格调整曲线1、价格调整曲线的修正2、经济含义加上预期的通货膨胀后,同等条件下,人们会以为通货膨胀很严重,就会发生抢购、挤兑等行为,使价格调整曲线向上平移πe个单位。3、图形4、说明如何确定预期通货膨胀率πe=π-1最后宏观经济学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1、本来含义关于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菲利普斯在1958年提出的。他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低失业率总是与高货币工资增长率联系在一起,而高失业率总是伴随着低货币工资增长率。2、引申含义1960年萨缪尔森与索洛在《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分析》一文中,用通货膨胀率替换了货币工资增长率,从而将原始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关系延伸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就低;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就低。3、为什么与价格调整曲线等同价格调整曲线:反映通货膨胀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奥肯定律:反映失业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学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如何用菲利普斯曲线解释“滞胀”——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双高”1、背景美国《时代》杂志漫画,经济学家“从政策设计师到叫化子”;经济学“一是准确,二是无用”;凯恩斯为什么摔下来了?“滞胀”2、恶化情形:菲利普斯曲线的“新用”恶化情形一: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对应一个失业率,有更高的通货膨胀率与之伴随。对应一个通货膨胀率,有更高的失业率与之伴随。恶化情形二:曲线形状为垂直于横轴,数值为自然失业率;说明失业率不受通货膨胀率影响,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恶化情形三:向右上方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滞胀”出现,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并存。宏观经济学新经济下的菲利普斯曲线新经济: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菲利普斯曲线回光返照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正相关但是向左下方运动OU△P/P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与产量思路:总需求=总供给,决定均衡产量;价格水平变化(而且并非一次性变化)时,总需求和总供给由静态变成动态,使均衡产量发生变化。一、动态总需求曲线描述通货膨胀率与总需求变化之间的关系,向右下方倾斜。二、动态总供给曲线描述通货膨胀率和总供给之间的关系,分为短期(向右上方倾斜)和长期(垂直于横坐标轴)曲线。三、均衡产量的决定动态总供给和动态总需求曲线相交。宏观经济学价格调整曲线的推导过程A、起因:企业的价格与通行价格之间有差异B、企业目标:针对通行的价格水平,改变与其他企业价格的相对关系。C、调整过程假设市场需求增加,实际产量>正常产量。企业要选择一个较高的价位。公式:说明:h=比通行价格提高了的价格%/比正常产量增加的边际产量%。主要是一种经验值。令P-1=预期通行的价格水平。则:令通货膨胀率最后宏观经济学价格调整曲线的结论A、价格调整曲线的经济学含义:价格调整曲线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实际收入对其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即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压力成正相关系。B、图解:C、当y<y*时,π为负值。宏观经济学菲利普斯曲线本来含义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失业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宏观经济学菲利普斯曲线引申含义货币工资增长与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一脉相承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宏观经济学菲利普斯曲线恶化一这意味着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成本上升;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保持在原来的临界点之内已经做不到。宏观经济学菲利普斯曲线恶化二失业是一个“硬核”情形:失业率不受通货膨胀率影响,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宏观经济学菲利普斯曲线恶化三当经济出现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的局面,国民经济进入了滞胀。这一经济问题已经无法用紧缩的或扩张的政策来解决,也即:凯恩斯主义失效。这是政府行为的结果:力图消除萧条而没有实施配套政策,问题日积月累,导致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同时出现。“凯恩斯主义的终结”。宏观经济学第四节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通货膨胀是众矢之的,要根除。是否值得治理?爬行的通货膨胀,可以不理会。对于奔腾的通货膨胀,如何治理?采取哪些可行的方法?一、利用衰退降低通货膨胀:紧缩性政策(一)渐进主义(二)激进主义二、收入政策:强制性措施和非强制措施(一)控制工资与物价(二)道德劝说(三)改变预期三、中国转轨时期的通货膨胀宏观经济学渐进主义思路1、思路:以较长的时间和较小的失业来降低通货膨胀。造成的经济衰退比较弱。2、衍生概念:牺牲率牺牲率=GDP损失的年累计百分比/实际获得的通货膨胀率的降低量例如:3年内把通货膨胀从10%降低到3%,第一年GDP损失5%,第二年损失3%,第三年损失4%,则牺牲率=12%/7%=1.7%宏观经济学激进主义思路1、思路以较快的时间和较高的失业率来降低通货膨胀。造成的经济衰退程度大。2、特征:牺牲率高例如:3年内把通货膨胀从10%降低到4%,第一年GDP损失10%,第二年损失8%,第三年损失6%,则牺牲率=24%/6%=4宏观经济学控制工资与物价理论依据:工资推进和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1)政府主要采取强制性措施,冻结货币工资和物价,从而影响和控制价格水平。被称为异端稳定计划,设置相互配合的工资和价格上限。2)强行限价的缺陷:人为限制价格,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难以触及到通货膨胀的根本。因为通货膨胀也可能是总需求旺盛引起的。雇主为了找到合适的劳动力,可以想方设法提高雇员工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限制价格可能妨碍了物价之间的稳定和协调、均衡。宏观经济学道德劝说使用非正式的工资和物价控制。通过物价和工资指导价格,给予社会经济主体以劝说,使大家形成一种不提高工资和物价的共识。案例:在政府采购方面,政府采取强硬态度,不购买提价企业的产品。宏观经济学改变预期1)中央银行采取强硬的态度,坚持紧缩货币政策,打破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2)权威人士的权威预测和评述,更使人们相信中央银行的态度。3)中央银行的目的紧缩政策主要是消除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恢复对于货币购买力的信心。宏观经济学中国转轨时期的通货膨胀(一)资料(二)四次通货膨胀高峰以及原因(1)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