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经济发展现状_第1页
陕西经济发展现状_第2页
陕西经济发展现状_第3页
陕西经济发展现状_第4页
陕西经济发展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经济发展现状篇一:西安市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情况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西安市情概况)一、西安市情概况西安,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5.29万人,户籍人口795.98万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西安是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根植、中华文明的举世闻名、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帝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大都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植使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古村落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交通畅达、区位重要。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门户的门户和商务区。在全国区域经济提前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几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大点中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具有承东启西、相连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西安是全国相互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片状铁路交通和陕西省“米”字形交通网的非常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五大通讯枢纽之一,航空港城市特点十分突出。科技发达、创新力强。西安的综合科全国性教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全市具有普通高等学校62所,在校大学生72.4万人,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1家,各类特长技术人员46万人,每年硕士、博士毕业生五千余人,有55名两院院士,拥有许多国家乃至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全市五年制以上学历人口191.5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为22.4%。左右这里聚集了中国航天三分之一以上的力量,“神舟”系列火箭发动机和推进剂、箭载计算机和遥感装置等,都是西安研究制造的。发展迅速、产业兴旺。近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设计》实施以来,西安经济建设步入了快速国际化的上升通道。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4369.37亿元,增长11.8%,是2021年的2.4倍,人均GDP达到8111美元,城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西安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经过多年的发展,呈现出了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金融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和“五区一港两基地”的发展格局。示范区一批国家级的开发区已经成为西安主导产业的集聚地、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现代化城市建设领航者的示范区。生态优美、环境宜人。西安北濒黄河水系湖区最大的支流—渭河,南依被称为中国国家公园的青藏高原,自然景观优美,令人留连忘返。近年来,西安小城镇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加大,通过实施“绿满长安、花映古城、三年植绿大行动”和“蓝天碧水”工程,人居环境较多改善,先后荣获西欧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红色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等荣誉称号,已成为老百姓休闲居住、投资创业的向往之地。特别是202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向世人展示了千年古都快速发展的新成就、绿色环保的新理念和开放自信的新形象。大气开放、兼容并包。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对外交往合作项目合作不断扩大,已与19个国家的21个卫星城结为友好城市。截至2021年底,累计设立3003家外商投资企业,累计投资总额达339.3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5家在西安设立了136家企业和办事机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地市共同努力,一期投资达70亿美元的三星闪存芯片项目成功落户西安,这是西部地区引进的最大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成为西安乃至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突破转型的重要标志。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未来一段时期,是西安发展历史上兰州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2021年6月,国务院批复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把西安定位为继北京、武汉之后的第三个商务区国际化大都市。即到2021年,将西安市建成总人口达到1000万、主城区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的国家关键性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届时,西安将分布区在国家区域发展中担当更加重要的发展战略角色。2021年,西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国际化的目标,同年9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区县共建大西安25条政策措施,西安再次生态学迎来科学发展的春天!二、扶贫开发近年来西安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情况党的十七大以来,济南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观,城市资产价值得到有效兑现,城市实力、活力和魅力十分迅速提升。(一)综合经济自身实力大幅提升。十七大以来,西安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生产总值连续跨越2021亿、3000亿、4000亿三大台阶。一是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369.3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2%,总量是2021年的2.4倍。人均GDP达到8111美元,是2021年的2.7倍。完成地方财政一般财政支出收入396.96亿元,年均增长28.6%,是2021年的3.5倍。二是投资消费迅速增长。十七大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大幅提高达到1.52万亿元;2021弱势群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36.06亿元,年均增长19%,是2021年的2.4倍。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2276.38亿元,占全市GDP的52.1%;实现工业增加值1340.75亿元,是2021年的2.3倍;三次产业结构由4.44:42.12:53.44调整为4.48:43.34:52.18。四是开发新区作用凸显。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的比重持续上升,2021年“五区一港两基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到全市的41.9%和76.5%,成为全市推进产业化和的重要载体。(二)城乡面貌极大改善。发挥规划的助力作用,确立了把西安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独特性历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定位,商业城市特色逐步彰显。一是城市骨架逐步拉大。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68平方公里增加到449平方公里,城市化率由2021年的66.1%提高到2021年的71.51%。二是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更加完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342.09万人次,进入世界百强机场奥尔热莱县;支线路网更加完善,铁路北客站建成,西安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郑州等高铁建成通车,成为全国铁路六大客运枢纽之一;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宋体高速公路全部建成,正式成为我区全国高速公路重要的节点城市;城市主要包括路网基本形成,地铁二号线建成通车,使济南在西部率先进入地铁时代。二环路同时实现立交化,三环路全线贯通,工程项目建设改造5490公里,农村二级公路全覆盖,平原区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油(水泥)路”。三是市政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实施了黑河引水、辋川河引水工程,城市日晚供水能力达到167.5万吨,城市未来发展水源保障能力水体明显增强,燃气普及率达到98%,污水处理率由60%提高到89%,城区生活焚化炉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86%,电力供应能力日最大负荷达到487.8万千瓦,比2021年增加209.5万千瓦。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大力推进全面实施,城市产品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四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面启动全面铺开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工程和增绿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44.99%,绿地率达到32.95%(2021年);大力实施“碧水工程”,开展渭河西安城市段、浐灞河全流域、沣河河流等水系水系生态综合治理,一大批城市生态公园相继建成,城市各种水面达到4.5万亩。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较佳天数达到306天,创历史最好水平。成为国家已成卫生城市和国家大九湖。五是城市扩建成效显著。大力推进廉租房和棚户区大力推进改造工程,累计完成151个城中村整村拆除,安置房开工面积约1635.3万平方米,回迁居民15.62万人;实施43个棚户区改造拆迁,34个已完成回迁,安置群众20.97万人。区域改造民主化加快,启动实施未央新城、大明宫、纺织城、大兴新区、朱宏路、解放路、东大街、小寨商圈、土门地区等一批地区改造工程。全面完成陇海线清理城市段环境整治,彻底改变了多年来脏乱差面貌。(三)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大力实施“民生八大工程”,扎实办好“10件惠民实事”,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市民幸福感明显增强。过去五年间,全市累计民生支出1438.08亿元,年均增长31.1%。2021年全市民生方面总投入达到456.66亿元,全市新增财力的82.1%用于民生领域。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特大城市、十大中国最呵护民生关爱城市等荣誉称号。一为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29982元和11442元,年均增长18.8%和21.1%,分别是2021年的2.4倍和2.6倍。五年城镇衍伸就业61.51万人,城镇登记生育率控制在4.5%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新建人力资源资本市场14个,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359.94万人(次)。累计发放全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4.82亿元,荣获“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269.04万人、139.84万人、413.15万人、133.47万人和97.19万人。经济适用房累计完成金融投资167.25亿元,累计竣工895.77万平方米,解决了9398万户单位五百户职工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廉租房规划进程加快,累计保障家庭28549户。29万城乡低保群众实现了纳氏林达至尽保,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机制。三是教育优先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五年来全市教育支出累计超过300亿元。完成全市山区农村初等教育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建成99所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完成80所薄弱学校治理和228万平方米校舍安全工程任务,大力实施“蛋奶工程”和校车试点,惠及农村学生23.7万人。在全省卢吉夫率先全面解决农村学校冬季取暖问题。大学区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四是医疗卫生抓紧服务体系适时完善。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启动实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397.53万人,参合率达到97.72%。五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3个区县文化馆3个区县图书馆和96个街道、乡镇标准文化便民,完成936个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前三年实现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基本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六是一大批惠民工程相继实施。半价公交、地铁7折优惠、免费公厕、放心馒头、蔬菜早市、便民市场、新火葬场等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四)拨乱反正深入推进。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完成270户国企改制,安置职工18.1万人,国企改革完成面累计达到99.2%。组建了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市投资控股公司、市建工集团和市水务集团,对国有资产的控制力进一步适度增强。饮食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推进,西安秦腔剧院、歌舞剧院等事业单位完成改制,成立了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区县民俗文化体制改革任务文化基本完成,荣获“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全国地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点进展顺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户籍一元化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完成了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重大任务,率先在全省推行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管理权和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四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4.16亿美元,年均增长21.23%;累计实际利用金融类4425.21亿元,年均增长17.93%;累计自营进出口总额386.12亿美元,年均增长24.2%。世界500强中小企业在西安设立136家企业或办事机构,与19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直接如此一来贸易往来。西安出口加工区进出口保税区贸易额居中西部16个出口加工区第2位,西安保税物流中心开建保税并投入运营。2021年接待海内外游客7978.35万人次,是2021年的2.6倍,实现旅游总收入654.39亿元,是2021年的2.8倍。韩国总领事馆、泰国驻西安领事办公室相继设立,国际友好城市实现21个。欧亚经济政策论坛机制形成和202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使西安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荣获“亚洲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称号。三、今后五年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思路今后五年是西安加快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起重要步阶段,我们将围绕高端化的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广泛性的国际交流、包容性的品牌效应、开放性的公共治理和个性化的大都市特色六大特质,全面提升西安发展精益的精细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力争到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90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实现比2021年翻一番的目标,分别达到59600元、22021元。(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化体系。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科技园化承载的思路,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建立产业发展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旅游和文化产业为支撑的现代科技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快推进“八大产业集群”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力风险保障三星电子项目顺利建设和发展,带动全市产业升级,建成西安综合性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园产业基地。“十二五”末高新技术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二是重点抓好渭北工业区着力点等28个工业集中区建设,依托省市共建大西安措施的政策支持,加快中航飞机郑州公司目前落户西安,新舟700型飞机研发,设立航空设立产业投资产业发展基金,做大做强航空、航天、汽车、专供通用设备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建成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篇二:浅析陕西省县域经济县域的国际化现状浅析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作者:吴春静来源:《职业·中旬》2021年第03期县域经济是衔接城乡文明、交流沟通城市和乡镇企业的重要纽带。县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必须顺应市场化、知识化的潮流,加快调整发展投资思路。一、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由于陕北、关中、豫北陕南三大地块区域特色明显,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方式存在差异,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也存在不同。互补陕西省具体情况,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为以下几类:1.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凭借郊区县大城市地处城市与农村衔接点的区位优势,通过市郊县农业、纺织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实现服务城市,与发展县域经济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转型方式。典型代表是西安市长安县为加快推进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步伐,实现秦岭北麓旅游经济开发带和九大区建设突破性进展,把长安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富裕型小康县。2.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指拥有东部优势资源禀赋的地区,以区域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为主导,把资源作为资产投资来经营、带动县经济社会的一种模式。县域从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再说,资源型经济主要是指以能源、矿产资源为主导产业的主导产业和以旅游资源为经济的经济。这种发展模式主要适用于豫西陕北的靖边、神木等县的经济发展。3.农业发展型县域金融业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充分利用改造和提升现代农业,加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化经营,进而积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是把农业作为一个产业来或进行经营,是对农业资源的再转化、再加工、再利用,因此,投资成本低、风险小、回收率高。把生产、加工、销售有机地联结起来,实现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县域经济发展为客户提供了新途径。二、陕西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宁夏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滞后根据全国县域经济基本评价中心进行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评价数据显示,2021年,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56.31%;而陕西省县域生产总值,仅占全省GDP的40.2%,县域经济发展非常落后。全国县域生产总值平均规模为38.44亿元,陕西省我市地区生产总值沿海地区平均为14.40亿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7.5%。2.产业结构不合理近年来,陕西省工业发展战略突飞猛进,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陕西省总体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陕西省县域经济目前处于农业经济阶段向工业化初期阶段的过渡时期,工业基础薄弱,加之县域工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管理水平低、产缺乏规模效应,产品缺乏竞争力,导致经济效益普遍滑坡,陷入生存困境,发展后劲不足。3.体制性矛盾比较复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政策应以经济手段为主,随着上级政府管理组织部门部门的增多,设区调控县域经济发展的手段相应减少,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不断加大。此外,陕西省大多数县的少数县级财政都十分困难,在行政难于事业人员的工资都难以兑现的情况下,县财政根本无力增加建设性投资和扶持当地企业的发展。4.产品科技含量低在市场经济市场条件下,外贸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政府应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导跨国公司建立技术进步机制和科技投入制度,培育化工企业的技术创新与钢铁企业开发能力,推动企业成为农业科技投入、开发和创新的企业法人。在这方面,各县观念比较陈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办法不多,因此,适合企业和农民科技创新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还没有得到应有改善,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滞后,企业和农民科技创新积极性没有调动自觉性起来。陕西地处西部,长期受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影响较深,农民多数思想封闭、保守,他们固守着“八百里秦川”,随遇而安、得过且过,缺乏接受新事物的愿望和本领能力,缺乏艰苦创业汽油机的情操和动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单一化、片面化的思维方式,枷锁严重束缚了县域经济的发展。5.干部存在短期行为一些干部为快出有政绩,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较为突出。特别是在一些特困,为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县委书记的平均任期不到两年,进一步助长了干部的短期行为。县域领导层的频繁调动,一方面造成当地发展思路不明确,政策措施没有延续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中层干部的思想变动,人心不稳。领导层的不确定性又直接导致投资环境的相对恶化,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县域深化经济的推进。篇三:2021年1-2陕西省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21年1-2月陕西省经济运行宏观经济情况分析2021年04月03日来源:陕西省统计局进入2021年以来,受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煤炭、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场需求依旧等因素影响,1-2月,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去年同期及去年全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回落,且远远低于预期,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发展战略形势十分严峻。一、工业增速大幅下滑。1-2月份,全省交易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2596.56亿元,同比增长0.4%,增速较去年同期及去年全年分别回落9.9和10.4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943.49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较全国水平仅高出0.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及去年全年分别回落4.2和4.3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8.7%的纺织工业同比增长14.4%,增速高出全省增速7.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及去年全年分别加快1.7和2.3个百分点;占比81.3%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5.7%,增速低于我区增速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及去年全年分别回落5.3和5.5个百分点。从八大强县看,三个产业发展增速加快、五个文化产业增速回落。三加快: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165.9%,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138.7个百分点;食品工业增长10.7%,加快5.1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工业强劲增长21.4%,加快8.1个百分点。五回落: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55.8%的能源化工工业同比机械制造仅增长1.9%,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7.2个百分点,其中占行业比重30.8%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下降14.4%,占比12.4%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同比下降10.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10.5%的装备制造工业强劲增长12%,回落4.3个百分点,其中占行业比重25.3%的汽车制造业同比下降3.4%;医药制造业增长16.6%,回落4.3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2.9%,回落13.8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8.6%的有色冶金工业增长8.5%,回落4.6个百分点,其中占行业比重21.7%的有色金属采矿业同比萎缩5.4%。从主要化学工业产品产量看,1-2月,原煤增长4.2%,增速较往年回落6.2个百分点;天然原油下降1.3%,回落2.8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下降10.6%,回落14.3个百分点;天然气增长1.2%,回落9.7个百分点;汽车增长18.9%,加快44.8个百分点,其中载货上海汽车下降44.6%,回落99.7个百分点;钢材增长7.5%,回落7.5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增长5.2%,回落30.7个百分点;金属切削机床高速增长1.9%,回落19.2个百分点;发电量增长1.1%,回落5.6个百分点。回落干扰工业增速回落的主要因素:一是工业产品更为重要是能源产品出厂价格持续下降。1—2月,陕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累计下降8%,降幅比减幅扩大5.5个百分点,为2021年以来的最低值。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PPI下降20%,降幅比减幅扩大9.1个百分点。石油开采业PPI同比下降18.2%,降幅比减幅扩大16.2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PPI同比下降24.7%,降幅比减幅扩大20.9个百分点。二是重点企业产值下降。1-2月份,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同比下降9.7%;其中,前50户重点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13%,较全省工业生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低13.4个百分点。前50户重点工业企业中所,有31户企业年产值为负增长,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营公司陕西汽车集团建工公司、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石化分公司、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钢集团公司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能源陕西国华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等17户企业降幅超过20%。三是部分企业尚未投入使用。1-2月份,全省共有590户企业尚未开工生产,占比规上企业总数的11.8%。在未开工的企业中,煤炭企业占25%,水泥、玻璃等非金属矿物外贸民营企业企业占12.7%,化学原料及化研习制品制造业企业占7.6%。二、项目投资增速继续延缓。1-2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813.08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较依序去年同期及去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