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及对策_第1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及对策_第2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及对策_第3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及对策_第4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的不安全行为

分析及对策主要内容:1、前言2、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3、影响人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分析4、人的个性在发展阶段上的差异及影响5、预防不安全行为的对策6、制定解决问题方案时应注意的问题研究表明,在事故总数中,有80%以上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因此,找出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以及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对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前言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泛指人外观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或行动。在许多情况下,人的行为是决定事故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的行为实质就是人对环境(自然、社会环境)外在的、可观察到的反应,是人类内在的心理活动的反映,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随人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三违”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具体体现,研究“三违”作业人员的心理状态,对于分析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深层次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意义。人对环境的反应人对环境的反应,有赖于他们对环境的看法,这个看法是透过知觉的作用而产生的。而行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则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即:知觉、个性、生理状态等。它们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若知觉出现偏差,个性差异,生理反常就会出现违章、违纪,因而诱发事故的出现。性格、气质与情绪的影响性格分为情绪型、意志型和理智性。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4种类型。情绪是受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对事故的发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周围的环境:气候、光线、色彩、噪声、音乐等。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体力、情绪、智力呈正弦曲线形式进行周期性变化。所以当人的生理状态处于“低潮期”时,就应该注意观察其行为是否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并督促其严格按标准作业,以防事故发生。

生理的影响

做为管理者,应从群体的角度考虑,而对一个群体的行为特征,管理至关重要。为了搞好太钢的安全工作,对事故易发、多发区强化管理(C级以上危险源点),消除不安全条件,对违章者加强教育,杜绝“三违”,这样能产生好的效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生产作业工过程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失误事故隐患环境因素的影响事故模型图二、作业过程人的不安全行为

精神不集中麻痹大意好奇乱动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使用不安全的工具不按规定的速度进行作业--超速作业、超速行车、超速传递二、作业过程人的不安全行为

拆除安全装置在不安全处逗留--电力高压区、起重机下、高辐射区不合理的配置、装载等在狭窄的场所进行作业--绑扎车皮、狭窄的检修区域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作业时嬉笑、打闹三、影响职工安全行为的心理分析侥幸心理麻痹心理无知心理从众心理爱美心理疏忽心理惰性心理经验心理盲目自信心理冒险蛮干心理轻视心理应付心理三、影响职工安全行为的心理分析突击心理烦躁心理逆反心理包庇心理义气心理涣散心理专权心理盲目从众心理不良习惯心理疲劳心理不良品德心理拜金心理三、影响职工安全行为的心理分析侥幸心理

侥幸型心理泛指人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图省事,怕麻烦,走“捷径”,置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程、规章、制度于不顾,违章操作,企图获得成功的心理状态。作业者对自己操作中的危险性有一定认识,但认为按规程操作比较费时,为图省事、怕麻烦,或者认为自己运气好,不会出事故,心存侥幸。这种心理在作业中存在的比例较高,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很大。三、影响职工安全行为的心理分析麻痹心理

其特点是作业者事先知道自己行为可能引发事故,但由于各方面条件好,工作较顺利,就往往疏忽大意,放松应有的警惕,产生麻痹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支配下,操作者往往认为这是“我常干的工作”、“不知干过多少次”、“绝对不会有危险”等而没有进行正常的检查或检查不细,按照老经验进行操作,没有意识到操作方法的错误和危险性,当出现异常变化时,由于没有心理准备,表现为惊慌失措,不能采取得力措施从而诱发事故。这种心理状态在违章作业中普遍存在,潜伏的危险性也很大。我厂“1.22”物体打击事故。(链接)三、影响职工安全行为的心理分析疲劳心理

亦称为精神疲劳:由于工作单调乏味,产生厌倦;由于人际关系紧张、事业受挫、生活不顺等导致不愉快情绪,都将引起作业者的心理疲劳。会使作业者心绪不宁、体力不支、对无关刺激敏感,造成懒散松弛,警觉丧失、畏惧退缩等心理。这种状态下作业者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身体机能衰退、警觉意识减弱,责任能力下降,极易给自己、给他人或给生产带来伤害和损失。作业者的心理疲劳还会加快其生理疲劳进程。因此,这是一种极危险的心理状态,最容易导致事故发生。如:我厂“10.20”车辆伤害事故。(链接)三、影响职工安全行为的心理分析无知心理

作业者缺乏安全意识,仅凭实际操作经验而产生的心理状态。作业者往往胆子大,认为作业过于简单,对工作满不在乎,对操作规程一知半解,稀里糊涂,在这种情形下,对操作的危险性认识不清,易导致事故。这种心理状态在年轻人身上经常出现。如我厂“1.28”车辆伤害事故。(链接)三、影响职工安全行为的心理分析

从众心理

个体由于群体规范所施与的心理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动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从众心理是一种较普遍的心理现象,是一种直接的情感上的心理反映,它对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一般而言,在企业安全生产较好的群体中,可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反之在较后进的群体中往往对安全生产起着消极作用。(随大溜、跟风)如我厂“2、15”其它伤害事故。(链接)三、影响职工安全行为的心理分析

爱美心理

青年人为了追求美,无可非议,但在生产过程中女工不戴工作帽,焊工穿皮鞋不穿绝缘鞋,钻床、车床上工作怕脏戴手套等,都是爱美之心所为,这种爱美之心在年轻人中存在较多,由此而造成的违章作业也时有发生。进入现场不穿工作鞋,穿自己认为好看的皮鞋,现场崴脚,扭伤,碰伤现象。在噪声岗位不佩带耳塞,造成耳鸣或噪声聋等现象。三、影响职工安全行为的心理分析疏忽心理疏忽实质上是优势动机发生变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在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也就是说始终应把它作为优势动机,否则,就有可能引发事故的出现。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行为人习惯违章,在初次违章时,小心谨慎,结果没有发生事故,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地做下去,随着违章次数的增多,胆量也逐渐增大,侥幸心理就常此以往。结果是一万次不发生事故,却在万一中发生了。四、个性在发展阶段上的差异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统计表明,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90%以上。美国工程师海因里希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存在着88:10:2规律,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引起的,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起是人难以预防的,即所谓“天灾”。四、个性在发展阶段上的差异研究表明:人的生物节律的规律,人从出生起,他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各有一个循环的波动周期,其周期分别为23、28和33天。人体的体力、情绪、智力呈正弦曲线形式进行周期性变化。人体生物节律图人体生物节律计算通式:

X=365·A±B+CA—

预测年份与出生年份差;

B—

本年份到预测日的总天数,如未到日用“—”,已过生日则用“+”C—

从出生以来到计算日的总闰年数,即

C=A/4所得的整数;

X—从出生到计算日生活的总天数。人体生物节律正弦曲线与横轴交点这一天称为“临界点”:单临界点:三个临界点互不重叠时的每点;双临界点:两个临界点相重叠时的点;三临界点:两个临界点相重叠时的点。四、个性在发展阶段上的差异当人的生理节律处于“高潮期”时,表现为精力旺盛,感到体力充沛,生机勃勃。在“低潮期”时,往往体力衰减,做事拖拉,意志沮丧。在职工处于节律周期的低潮期内,尤其是从是特殊作业即危险作业的工种应该暂时调整岗位,避开这一特殊时期。理想状态根据人的生物节律调整职工的工作岗位。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防止“人为失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五、预防不安全行为的对策技术对策

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五、预防不安全行为的对策管理对策

劳动组织的合理化。

防止工作负荷过重引起的疲劳。创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工作环境。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如班组安全自主管理的推进。积极实施推广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建立。五、预防不安全行为的对策法制对策

为预防生产事故,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企业根据国家法规制定了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法规使安全管理走向“法治”,是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从法律意义上保障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五、预防不安全行为的对策管理安全化

操作安全化

本质安全化

环境安全化

管理安全化(一)教育

对违章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是预防和减少违章作业的有效方法。要求对经常违章人员建立个人档案,进行重点教育。一方面通过违章事故案例教育,提高操作者的安全意识,对作业人员开展经常性危险性预知训练,提高操作人员的事故防范能力;管理安全化(一)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新技术培训,突出新工艺、新技术的特点,以减少旧经验的干扰,从而可减少习惯性的违章。对员工经常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避免盲目性、克服无知心理所产生的违章作业是非常有效的。

管理安全化

(一)教育如:安全态度的教育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了解操作者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2)抓住典型案例,开展现场教育,‘让受教育者充分认识其危害性;(3)通过本人的错误燥作,分析其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和持有这种态度的危害性;(4)对安全态度不端正,造成事故的操作者给予惩罚。安全管理化(二)激励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监督和管理是被动的使职工能够遵守劳动规程,虽然是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必须管理手段,但不能激发职工的主动性,有时还会引发逆反心理。只有职工能够自觉的履行各自的职责,在企业范围内才能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在根本上能够主动的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激励人的行为是由动机产生的,而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五大基本需要,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了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要激发职工安全、积极工作的工作动机就要了解和研究职工的需要,通过不断满足其合理的需要,有效的激发职工内在的动机,才能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安全管理化安全管理化(二)激励企业除了要满足职工的生活需要,还要满足其安全需要。即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环境。工作安全环境不好,例如温度、湿度、粉尘、噪声、照明等有害的作业环境会间接的造成事故的发生,也给安全管理带来很多不利因素。通过改善安全环境,不仅减少了引发事故发生的间接因素,并可以使职工感觉到管理者对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视和关心,增强他们的安全感,使他们在工作环境中更加舒适,注意力更加集中,动作更少出现失误。安全管理化(二)激励低层次的安全需要实现了以后,还要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激发职工的更高的需要,并将其与安全生产联系起来,使他们能自觉的遵守安全规章。1).改变以往的重罚轻奖。奖励和处罚的目的都是通过对后果的强化来改变合约束人的行为。二者要均衡使用,并且要更好的用奖励的手段来激发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比如奖金、提升、表扬、赏识等方式的正强化把安全需要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上,都有助于形成人们的积极度。安全管理化(二)激励让职工参与安全管理决策,不仅有助于集思广益,集中大家的经验和观点,更好地进行管理决策,还可以使职工有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而更加激发了职工的安全生产的积极性。3)管理者和安全员在管理监督中应该注意态度,要亲近职工,尊重职工,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生产的信心和决心。4)同时对违章现象进行坚决的否定,对违章者处以适当的惩罚,并进行耐心的教育。通过正负强化结合有效的激励安全行为。安全管理化(二)激励在企业生产中对作业者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如通过奖金、提升、表扬、信任、特殊待遇(外出学习、旅游等)等形式,有助于人们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构建一种大家认同的融洽的安全环境,从而使操作者良好的安全行为得到认可,使违章作业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要求安全激励机制长期坚持,而且要求通过外部激励能够产生内部激励,使职工能够自觉抵制违章,安全行为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从而达到自我控制、自我指导、自我进取的目的。安全管理化

(三)制度化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并监督管理。1.应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才能让职工操作是有章可循。没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绝对不行的。操作规程不仅要全面规范,并要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设备的更新、还需要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安全管理化(三)制度化2有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更重要的是要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采用各种方法是职工认识到遵守安全规程的重要性,并能自觉的执行。3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应包括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应急能力培训等。更重要的是要使职工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培养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进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化(三)制度化在实际生产作业过程中,有些员工就不能自觉地去遵章守纪,因此,加强对职工作业行为的检查和监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检查监督时各级领导和安全人员应对每个员工的作业进行检查和监督;员工之间要建立联保互保制,相互之间监督,发现违章要及时纠正和制止。管理安全化(四)治理

对作业环境进行有效治理,针对作业环境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如照明、噪声、粉尘等进行积极治理,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达到国家的安全卫生标准,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清洁、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使职工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以减少不良作业环境对作业者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达到减少违章作业的目的。如:对设备设施的改造,完善安全装置,提高自动化全自动化水平,最终实现本质安全。管理安全化(五)建立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无形的力场。它制约规范着人们对安全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方式。它能渗透到安全生产的一切方面、一切活动、一切时空过程中。在安全文化场的作用下,任何人的行为都要受到制约,受到左右,能时刻提示和驱使行为者自觉地抵制违章蛮干行为。因此,构造企业安全文化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一种根本途径。五、预防不安全行为的对策法制对策

为预防生产事故,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企业根据国家法规制定了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法规使安全管理走向“法治”,是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从法律意义上保障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六、制定解决问题方案时应注意的问题必须与当事人一起,共同制定方案。这对当事人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铭记解决问题的细节尤其重要。即使是在制订措施时,当事人只知道解决问题的个别细节,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参与其中。切记在当事人未对问题提出方案前,千万不要自己马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此点对较为复杂的工作尤其重要。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办法:(一)研究安全行为采用的方法1.观察法:通过人的感官在自然的、不加控制的环境中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结果按时、序作系统记录,从而掌握安全行为特点及习惯性的研究方法。(一)研究安全行为采用的方法2.谈话法:通过谈话直接了解他人行为及心理状态的方法。对于了解人的安全态度、认知、安全知识及其理解性常用的方法。(一)研究安全行为采用的方法3、问卷法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表格、问卷、量表等,通过被试者自行选择答案,从而了解其行为倾向性。这种方法要求问题明确能使被试者理解、把握。调查表收回后,要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其数据作处理。(一)研究安全行为采用的方法4、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量表和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者有关心理品质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如常有安全操作反映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